回覆列表
  • 1 # 飄雪時節

    GDP只是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衡量城市發展水平的唯一標準。另外,GDP的含金量也很重要,意思是經濟總量構成的行業組成和產業結構是不是朝陽行業,否具備發展潛力。

    舉兩個例子:江蘇省的南京和蘇州,蘇州是中國最強地級市,GDP高於南京5000多億,但是蘇州是典型的縣域經濟發達的地區,單說一個崑山單獨排列的話在全國位居62位,與廣東中山相同,僅次於貴州貴陽。2017年蘇州下轄各縣市GDP總量9000億元,佔總量的50%多,真正蘇州市區的GDP剛剛8000億左右。另外,從科教文衛、交通配套、城市定位等各方面都無法同南京相比,南京是未來一線城市的有力爭奪者,它唯一的不足就是人口數量。

    第二個例子,河北省的石家莊和唐山。唐山連續數年蟬聯河北GDP第一,但是其經濟支柱是鋼鐵、煤炭等汙染指數較高的行業,環保壓力比較大,屬於傳統資源型城市,從發展潛力上不如石家莊,石家莊無論從交通樞紐指數、高校數量和第三產業比重等方面都要好於唐山,如果唐山產業轉型速度不快的話GDP被石家莊超越是極有可能的。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山東的青島和濟南,遼寧的大連和瀋陽

  • 2 # 財稅服務專家

    中國城市發展主要依靠GDP作為考核指標,這幾年國家逐漸弱化了這一指標要求,但不可否認,GDP在考核城市發展的成績時是主要的指標依據,這就出現為什麼許多城市熱衷於投資,甚至不惜加大槓桿來加大投資力度,因為投資對GDP貢獻是很高的,但單純的GDP數字比較會掩蓋許多問題,甚至扭曲了城市間真正的發展水平。

    GDP高低並不能真正代表一個城市的競爭能力,比如A城市GDP主要依靠投資拉動、房地產對GDP貢獻度高,但是其他產業發展較弱;而B城市GDP主要依靠工業以及其他產業均衡發展推動,從數字上看,A城市GDP高於B城市,但是從產業競爭以及城市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B城市的競爭優勢及潛力要大於A城市。

    所以單純以GDP來比較往往會得到錯誤的結論,我們國家以前發展依靠出口、消費、投資三駕馬車拉動,但是現在出口和消費都萎縮了,為了保GDP,各地方政府不斷加大投資,特別是房地產行業的投資力度,導致產業發展失衡,所以以GDP來考核一個城市的發展成績無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國家這兩年也在淡化GDP指標的影響,逐漸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問題,這是一件好事,但GDP就像高考指揮棒一樣,在沒有找到其他行之有效的替代方法之前,它依然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考核指標。

  • 3 # 中學地理楊老師

    毫無疑問,GDP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關於GDP,可以說GDP好看,地區發展的不一定好,但是GDP不好看,那一定發展的不會好。GDP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GDP確實萬萬不能的。所以不僅中國,世界各國都很看重GDP的統計和研究。但是GDP不僅僅包括數字,更包括內在的質量,所以研究GDP不能只看數字好不好看,增速快不快,更要看GDP的組成是怎樣的,三大產業的貢獻率是如何的。

    例如國內中西部很多省會城市,看上去GDP數字每年都在飆升,這個幾千億,那個上萬億,而且速度可能還不錯,但是仔細研究一下GDP的組成,就發現,有的省會房地產銷售佔了四分之一,甚至更多。如果GDP貢獻最大的是房地產的話,這樣的城市其實就不要吹噓太多了。筆者也不想指名道姓說哪個城市,總之這樣的城市其實是很多的。看上去很牛,但是是否真的牛,只有城市裡的市民最清楚了。國家要想真正的繁榮,地區要想真正的發展,顯然是不能長期依靠樓市來拉動經濟發展的。

    與此同時,在研究GDP的時候,既要看總產值,更要看人均產值,總產值提現一個地區的整體經濟規模,而人均則相對提現地區的經濟質量,兩者都是非常重要的考察指標,既不能只看總數字,也不能過分的看重人均。

    例如有些資源型的城市,過去人口比較少,因為資源的開發,城市人口逐漸增加。然後這類城市往往都有一個特點,GDP總產值在區域中可能不算高,但是人均產值往往都比較高。有的人覺得這種城市就是發展的好,也有人認為這類城市並不算好。究竟好不好,就因人而異了。

    提問者提到了蘇州的GDP產值要明顯多於寧波,但是有人說寧波比蘇州發達。在筆者看來,兩個城市其實都很不錯,不論是GDP總產值,還是人均水平,都是國內一流的。至於這兩個城市哪個城市更發達,就不評價太多。因為不同的人評價城市的發達與否,評判標準往往不同。比如有的人認為GDP產值是第一標準,有的人認為人均GDP是第一標準,也有的人認為城市的消費水平是第一標準,也有的人認為城市在區域中的級別和定位是第一標準,也有的人認為城市居民的收入與物價(房價)的相對比是第一標準。

    總的來說,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怎麼樣,GDP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值,但是既要看GDP的總產值,也要看人均產值,更要看GDP的組成。最後,城市的人均收入,物價水平是居民幸福與否的根本所在。GDP增長的再怎麼漂亮,居民卻感受不到經濟增加的快樂,那麼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最後,筆者想強調一句,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提高收入,讓老百姓享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帶來的幸福,並不是各個地區每年年底統計數字上那所謂的增長率。如果GDP的增長僅僅是為了證明哪個城市牛,哪個城市垃圾,那就完全本末倒置了。

  • 4 # 林143651068

    衡量城市區區幾十平方公里的面積是可以的,但衡量城市的幾萬平方公里或幾十萬平方公里的農村是沒有關係的,就像大山區重慶一樣,衡量重慶區區幾百平方公里的市區是可以的,但重慶還有八萬多平方公里的大山區農村貧困落後

  • 5 # caiyaokun

    我認為,常住人口數量,GDP總量和城市建成區面積,才可比較完整反映出一個城市的發展規模。而發展水平則需採用 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個人所得稅、人均社消支出等民富指標,還有教育、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發展水平,如醫療水平,可用擁有一所三甲醫院人數、人均醫療床位數、人均擁有職業醫生人數等指標,交通水平用航空機場客流吞吐量,軌道交通日均客流、港口貨物及集裝箱吞吐量等等,良好沒有欠缺的,才是發達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人之下》405話劇情有什麼亮點?王也的成長經歷有什麼特別的?為什麼要單獨拿出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