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不算成功的國慶檔結束後,整個內地影市就陷入了“大片荒”。
兩大根本原因
1)檔期缺少協調。
華語大片全都扎堆長假。要麼吃撐,要麼餓死
2)投入內地影市的熱錢(比如煤老闆的錢)近兩年有退潮趨勢
週五,楊冪扮醜新作竟然拿到了23%的最高排片。沒錯,就是這部
寶貝兒
Baby
沒想到,貓眼評分(5.5) 竟比豆瓣評分(5.8)還差。
在如此糟糕的口碑影響下,昨天,《寶貝兒》在拿到17%的排片率的情況下,只輸出不到6%的票房。徹底涼涼。
口袋君第一時間去看了此片。
沒有5字頭的都評分說的那麼差。
我給:3.5星/70分。
楊冪的表演不完美。
但《寶貝兒》在立意、三觀和題材上面,口袋君是認可的:
中國每年有100萬缺陷兒童出生,不能因為他們有缺陷就放棄救治,眼睜睜看著他們等死。
《寶貝兒》所遭遇到的“普通觀眾瘋狂差評”的情況,讓口袋君想起去年引發巨大爭議的《銀翼殺手2049》,以及3年前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
核心原因兩個字:定位。
導演進行自我表達的文藝片,上公開商業院線就是這樣的票房杯具。
各位可以腦補一下:
如果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上內地院線公開售票,開場那黑屏2分58秒,觀眾估計要罵娘了!
從本質上而言,《寶貝兒》並不是一部求票房的商業片。從影片的內容本身來看,這是一本
01
中國底層人的生活白皮書
與姚晨X馬伊琍《找到你》這樣節奏快速、煽情無比的催淚片不同,《寶貝兒》的導演,用大量紀錄片式的囉嗦絮叨鏡頭展現了天朝最底層人的生存日常:
天不亮就出門的醫院護工、飯店的洗碗工、啞巴運貨員、為了拿政府補貼而同意寄養孩子的單身老人。
1)如何佔便宜
2)哪裡可以多掙錢
所以,《寶貝兒》的主題之一其實是:
一部為沉默的底層人發聲的文藝倫理片。
導演在bgm的運用上極其剋制,只在中間用了一小段,導致此片的節奏有點波瀾不驚,典型的反高潮操作!
在究竟是不是救無肛女嬰的問題上,導演並未預設任何道德立場,也沒有拍成哭天喊孃的中國產苦情劇,視角上始終保持中立,讓觀眾自行判斷。
整體而言,《寶貝兒》在情緒上介於悲與哀之間,比較壓抑。觀影體驗有點類似去年那部講慰安婦的《二十二》。
而這部《寶貝兒》之所以能在大片稀缺的週五拿到23%的最高排片,最重要的原因:這是一部
02
楊冪扮醜轉型作
和李易峰一樣,1986年出生的楊冪也正在奔四的路上,急需擺脫“流量女王”的人設,需要一部真正的作品來證明自己的演技!
沒辦法,誰讓她曾經是郭敬明《小時代》四部曲的女一號。
無論是在華語影壇,還是好萊塢,美女影星如何展現出演技派的一面,有一條捷徑:自毀形象+扮醜。
於是,在這部《寶貝兒》中,楊冪扮醜,化黑面板,修飾上雀斑妝,扮演一名曾經慘遭父母遺棄的福利院孤兒。
本質上而言,楊冪飾演的角色,和范冰冰當年演的李雪蓮簡直如出一轍
在看到郭京飛放棄對自己無肛女兒的治療後,就認定一個死理,一根筋,寧願犧牲一切,揹負“多管閒事”的罵名以及“偷走小孩”的法律枷鎖,也要勸說對方救活孩子。
除了展示“生”的痛苦外,此片還在最後半小時展示了“老”“病”“死”的痛苦。探討了殘疾人保障、獨身老人養老、法律與人情等社會問題。
可以說通篇展現了佛經上所說的“人生八苦”:
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
總體而言,由於導演在表現手法上的反高潮限制,楊冪扮醜轉型飾演的江蔭,的確不如李易峰的鄭開司那樣出彩
在臺詞方面的確有一半方言,一半普通話的尷尬情況。
網際網路時代,獲得最多視線的往往就是那些“語不驚人死不休”,越情緒化,越能獲得認同。
為了美化天津無肛女嬰事件中為了炒作自己爭取漲粉的陳嵐。
而且這位@玉露哥哥 應該連正片都沒看過,還將導演劉傑說成以畢志飛為榜樣。
典型的網路暴力式語言。
那麼口袋君就探討一下
03
《寶貝兒》是不是在洗白陳嵐
首先,口袋君必須承認:電影和現實的確有很多共同點。
《寶貝兒》中的女嬰和天津的小希望都是先天無肛,她們的家長都放棄了治療,楊冪飾演的江蔭和陳嵐都偷走了嬰兒,最後這兩位女嬰也都離開了人世。
但其實,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樣的論調非常有問題。
首先,楊冪這個角色,自己本身就是先天無肛的棄嬰,才會對郭京飛的女兒產生強烈的憐憫感,不顧一切地去救她。
而陳嵐救小希望的目的則是為了:炒作,塑造一個愛心人士的形象,從而漲粉變現,目的不純。
第二,在天津無肛女嬰事件中,小希望的病情非常嚴重,即使做了手術,也並不能治癒,最多延長很短的生命。
而在電影中,郭京飛的女兒是可以治癒的。
因此,無論從角色的出發點,還是實際情況,《寶貝兒》絕對沒有任何洗白陳嵐的意思。
此片的主題就兩個:
1)在中國,每年有100萬缺陷兒童出生,不能因為他們有缺陷就放棄救治,眼睜睜看著他們等死。 要珍愛生命
2)關注中國底層人的生活現狀,尊重他們的出身和勞動成果。
▼
無論是在戲內,還是戲外,楊冪的這部《寶貝兒》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那就是:道德。
如果將爭論比作戰爭,語言就是我們的武器,那麼爭奪“道德”這個橋頭堡,就是人人都想爭奪的戰略高地。
事實證明:道德真的是一把危險的雙刃劍。
戲內,
身為棄嬰,楊冪佔據道德制高點,強行要求郭京飛救他女兒。
作為女嬰的親生父親,郭京飛擁有對孩子的監護權,楊冪偷孩子的行為就是“道德綁架”。
戲外,
楊冪今年年初的“詐捐門”,也為她這次扮醜轉型扮演底層人,增添了一絲洗白人設的意味。
而關於電影本身是否“美化天津女嬰事件炒作者陳嵐”的爭議,再次成為焦點。
雖然大多數人都認同“誰也不比誰更高尚”,但一旦牽涉到自己,那麼幾乎人人都覺得自己的道德水準比其他人更高。
所以,“換位思考”對改善人際關係真的很重要。
這也正是楊冪的《寶貝兒》在週五拿到最高排片,週日場均人次只有1人的最核心原因:
在揮起“道德之劍”的同時,楊冪也傷到了自己!
自從不算成功的國慶檔結束後,整個內地影市就陷入了“大片荒”。
兩大根本原因
1)檔期缺少協調。
華語大片全都扎堆長假。要麼吃撐,要麼餓死
2)投入內地影市的熱錢(比如煤老闆的錢)近兩年有退潮趨勢
週五,楊冪扮醜新作竟然拿到了23%的最高排片。沒錯,就是這部
寶貝兒
Baby
沒想到,貓眼評分(5.5) 竟比豆瓣評分(5.8)還差。
在如此糟糕的口碑影響下,昨天,《寶貝兒》在拿到17%的排片率的情況下,只輸出不到6%的票房。徹底涼涼。
口袋君第一時間去看了此片。
沒有5字頭的都評分說的那麼差。
我給:3.5星/70分。
楊冪的表演不完美。
但《寶貝兒》在立意、三觀和題材上面,口袋君是認可的:
中國每年有100萬缺陷兒童出生,不能因為他們有缺陷就放棄救治,眼睜睜看著他們等死。
《寶貝兒》所遭遇到的“普通觀眾瘋狂差評”的情況,讓口袋君想起去年引發巨大爭議的《銀翼殺手2049》,以及3年前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
核心原因兩個字:定位。
導演進行自我表達的文藝片,上公開商業院線就是這樣的票房杯具。
各位可以腦補一下:
如果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上內地院線公開售票,開場那黑屏2分58秒,觀眾估計要罵娘了!
從本質上而言,《寶貝兒》並不是一部求票房的商業片。從影片的內容本身來看,這是一本
01
中國底層人的生活白皮書
與姚晨X馬伊琍《找到你》這樣節奏快速、煽情無比的催淚片不同,《寶貝兒》的導演,用大量紀錄片式的囉嗦絮叨鏡頭展現了天朝最底層人的生存日常:
天不亮就出門的醫院護工、飯店的洗碗工、啞巴運貨員、為了拿政府補貼而同意寄養孩子的單身老人。
1)如何佔便宜
2)哪裡可以多掙錢
所以,《寶貝兒》的主題之一其實是:
一部為沉默的底層人發聲的文藝倫理片。
導演在bgm的運用上極其剋制,只在中間用了一小段,導致此片的節奏有點波瀾不驚,典型的反高潮操作!
在究竟是不是救無肛女嬰的問題上,導演並未預設任何道德立場,也沒有拍成哭天喊孃的中國產苦情劇,視角上始終保持中立,讓觀眾自行判斷。
整體而言,《寶貝兒》在情緒上介於悲與哀之間,比較壓抑。觀影體驗有點類似去年那部講慰安婦的《二十二》。
而這部《寶貝兒》之所以能在大片稀缺的週五拿到23%的最高排片,最重要的原因:這是一部
02
楊冪扮醜轉型作
和李易峰一樣,1986年出生的楊冪也正在奔四的路上,急需擺脫“流量女王”的人設,需要一部真正的作品來證明自己的演技!
沒辦法,誰讓她曾經是郭敬明《小時代》四部曲的女一號。
無論是在華語影壇,還是好萊塢,美女影星如何展現出演技派的一面,有一條捷徑:自毀形象+扮醜。
於是,在這部《寶貝兒》中,楊冪扮醜,化黑面板,修飾上雀斑妝,扮演一名曾經慘遭父母遺棄的福利院孤兒。
本質上而言,楊冪飾演的角色,和范冰冰當年演的李雪蓮簡直如出一轍
在看到郭京飛放棄對自己無肛女兒的治療後,就認定一個死理,一根筋,寧願犧牲一切,揹負“多管閒事”的罵名以及“偷走小孩”的法律枷鎖,也要勸說對方救活孩子。
除了展示“生”的痛苦外,此片還在最後半小時展示了“老”“病”“死”的痛苦。探討了殘疾人保障、獨身老人養老、法律與人情等社會問題。
可以說通篇展現了佛經上所說的“人生八苦”:
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
總體而言,由於導演在表現手法上的反高潮限制,楊冪扮醜轉型飾演的江蔭,的確不如李易峰的鄭開司那樣出彩
在臺詞方面的確有一半方言,一半普通話的尷尬情況。
網際網路時代,獲得最多視線的往往就是那些“語不驚人死不休”,越情緒化,越能獲得認同。
為了美化天津無肛女嬰事件中為了炒作自己爭取漲粉的陳嵐。
而且這位@玉露哥哥 應該連正片都沒看過,還將導演劉傑說成以畢志飛為榜樣。
典型的網路暴力式語言。
那麼口袋君就探討一下
03
《寶貝兒》是不是在洗白陳嵐
首先,口袋君必須承認:電影和現實的確有很多共同點。
《寶貝兒》中的女嬰和天津的小希望都是先天無肛,她們的家長都放棄了治療,楊冪飾演的江蔭和陳嵐都偷走了嬰兒,最後這兩位女嬰也都離開了人世。
但其實,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樣的論調非常有問題。
首先,楊冪這個角色,自己本身就是先天無肛的棄嬰,才會對郭京飛的女兒產生強烈的憐憫感,不顧一切地去救她。
而陳嵐救小希望的目的則是為了:炒作,塑造一個愛心人士的形象,從而漲粉變現,目的不純。
第二,在天津無肛女嬰事件中,小希望的病情非常嚴重,即使做了手術,也並不能治癒,最多延長很短的生命。
而在電影中,郭京飛的女兒是可以治癒的。
因此,無論從角色的出發點,還是實際情況,《寶貝兒》絕對沒有任何洗白陳嵐的意思。
此片的主題就兩個:
1)在中國,每年有100萬缺陷兒童出生,不能因為他們有缺陷就放棄救治,眼睜睜看著他們等死。 要珍愛生命
2)關注中國底層人的生活現狀,尊重他們的出身和勞動成果。
▼
無論是在戲內,還是戲外,楊冪的這部《寶貝兒》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那就是:道德。
如果將爭論比作戰爭,語言就是我們的武器,那麼爭奪“道德”這個橋頭堡,就是人人都想爭奪的戰略高地。
事實證明:道德真的是一把危險的雙刃劍。
戲內,
身為棄嬰,楊冪佔據道德制高點,強行要求郭京飛救他女兒。
作為女嬰的親生父親,郭京飛擁有對孩子的監護權,楊冪偷孩子的行為就是“道德綁架”。
戲外,
楊冪今年年初的“詐捐門”,也為她這次扮醜轉型扮演底層人,增添了一絲洗白人設的意味。
而關於電影本身是否“美化天津女嬰事件炒作者陳嵐”的爭議,再次成為焦點。
雖然大多數人都認同“誰也不比誰更高尚”,但一旦牽涉到自己,那麼幾乎人人都覺得自己的道德水準比其他人更高。
所以,“換位思考”對改善人際關係真的很重要。
這也正是楊冪的《寶貝兒》在週五拿到最高排片,週日場均人次只有1人的最核心原因:
在揮起“道德之劍”的同時,楊冪也傷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