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出陽關楊時明

    這與印度人的傳統觀念有關,女方出嫁要陪送天價嫁妝到男方,而男方結婚確花費寥寥無幾,為此印度人有重男輕女習慣,拼命的生男孩,一但生了女兒會非常失望,要為女兒成人出嫁準備高昂的嫁妝錢,生女兒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這就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存在的差異。

  • 2 # 汝州市新絲路農場

    印度有種和中國相反的習慣一直令人印象深刻——結婚時涉婚費用的主支付方。

    印度嫁一個姑娘會被提多高的條件呢?

    首先跟男方家庭條件有關,男性出身越好,家庭環境越優越,越有“資格”提出高要求,一個家庭不吃不喝,四到六年才能攢夠該收入階層一般嫁妝中的現金部分,此外買房買車購置傢俱等缺一不可,包括婚禮的全套費用,甚至男方家屬順便蹭光旅遊一圈也是存在的,這些錢全部由女方支付。

    當然,男方個人條件也是索要嫁妝的關鍵,如果新郎越優秀,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從事“公務員”或者高薪職業的,那麼索要的嫁妝就越高,後來隨著優秀男子對配偶本身條件要求也增高,發展到越優秀的女性陪嫁也就越多的。

    其次,女方家所面臨的陪嫁要求更和男方家庭的奇葩程度有關,如果“婆家”溫和懂事而又善解人意,索要數額合理,允許新娘家量力而行,那是再好不過;但如果碰到一個獅子大開口的,那就不知道會提出來什麼條件了。

    而且,嫁妝不僅僅限於婚前索要,婚後男方依然有“無限續杯”的權利,只要夠奇葩,八十歲都有追加嫁妝的糟老頭,有學者把這種現象總結為“現代婚姻嫁妝”的不可預測性,我認為“不可預測”這四個字用得非常有靈性。

    如果女方達不到要求,那結婚的事就會泡湯,或者男方心不甘情不願地把人娶回家,但會把嫁妝不夠的事情作為以後進行家暴的首選憑據。

    高額嫁妝是印度女性在婚姻中遇到的第一大難題,不少姑娘因為嫁妝給家庭帶來的巨大壓力而被父母厭棄。家裡要生個男孩,還可以用兒子要來的嫁妝陪給女兒,要是家裡有三個以上的女兒沒有兒子,那簡直是要愁死。

    所以印度的重男輕女也與難以支付未來不可預測的嫁妝有關,生男往往意味著“致富”,而生女則是“致貧”的可怕預兆。

    故而,印度胎兒性別鑑定特別普遍,懷的是女孩十有八九就會萌生墮胎的想法,女嬰被扼殺於襁褓的情況更是多見,印度的男女比例也是明顯失衡。就算逃過了出生時的劫難順利長大,印度的女性也有可能在婚姻的路口遭遇不幸,要麼因為拖累家庭愧疚自殺,要麼被夫家以嫁妝為藉口欺壓而死。印度的刑法典中專門有一項罪名叫做“嫁妝致死”,不過確立這個罪名除了告訴人們印度有太多高額嫁妝造成的傷害以外,並沒有什麼實際用處,犯這條罪的人絲毫沒見減少。

    而對於印度男性來說,高嫁妝盛行是好事還是壞事,則要看男人本身的階層了。簡單來說,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高富帥(高種姓、有錢又長得帥的男人)自然能在擇偶環節中佔有最大的主動權,如果願意還能靠結婚讓父母賺得盆滿缽滿,甚至有的渣男多次拋棄現任妻子,再婚三婚賺取多筆嫁妝。近代時期,高種姓的男子一夫多妻現象非常普遍,娶幾十個老婆的大有人在,一個媳婦貢獻一筆嫁妝數目相當可觀。

    不過對於廣大底層男性來說,不僅享用不到高嫁妝,被這種奇葩制度帶來的負面作用多倍反噬,男多女少的情況註定有一批小夥得打光棍,即使有幸找到了媳婦,也很有可能會因為生了女兒而一夜回到解放前。

    由此看來,起碼有一半以上印度人為高陪嫁的習俗所苦。

    要是一個城市女孩出嫁的話,通常是6萬到13萬美元。也就是40萬到80萬人民幣左右,佔到了新婚夫妻婚前財產的68%。不僅如此,印度女人嫁妝中的黃金數量也代表著婚後生活的質量。

    為什麼印度還沒有淘汰掉這種現代才盛行起來的奇葩習慣,在痛恨抱怨之餘依然樂此不疲地哄抬物價呢?

    這與印度的種姓制度分不開。

    在印度,婚後的女子要冠夫姓,孩子也會隨父姓。高種姓男子可以娶低種姓女子,此時,女子就可以透過婚姻實現階層晉升。當然,高種姓男子的擇偶首選還是和自己同一種姓的女子,那麼對於想要透過婚姻實現階層晉升的女子而言,學歷、長相、工作、和豐厚的嫁妝都是競爭的籌碼。

    1961 年印度就出臺了禁止嫁妝法案,但是至今這個方案依然在許多地方形同虛設,嫁妝制度至今依然存在並且生命力強大,一直是戕害婦女的印度社會最大毒瘤之一。

    嫁妝導致的家庭暴力和婦女虐待問題愈演愈烈,而且還正好是在 1983 年反嫁妝法重新修訂之後。1975 年的時候,印度因嫁妝而導致的死亡人數為 679 人,而到了 2012 年,有8233 名印度婦女因為與嫁妝相關的原因而喪命,平均每小時就有一名女性因嫁妝被虐殺!死亡人數絕大部分是年齡在18 ~30 歲之間年輕的女性。男方如果不滿意嫁妝的金額,就會用各種方式迫使新婚妻子自殺(本質上說也是他殺)但更多的還是為男方家庭謀殺,特別是透過煤氣焚燒、毒藥、毆打、虐待等方式,假借家務糾紛或者廚房意外事故的理由秘密地將女方殺害,印度報紙上通常稱為“廚房事件”,由於立案率低、證據不足、親族包庇等原因,即便有警方介入(實際上介入的大概只有 35%的案例)也很難將犯罪者繩之以法,男方很快就會再娶一個新娘,再賺取一大筆的嫁妝。

    嫁妝導致的婦女被殘殺悲劇呈現蔓延趨勢,早年,這種慘劇多見於北方和中部的印度教和錫克教區域,特別是德里地區,但到了 80 年代末期,全國都出現了大量的嫁妝虐殺事件,而且也從原先的印度教和錫克教,蔓延到了伊斯蘭教乃至基督教。到了如今,嫁妝殘殺,已經突破了地域、宗教和種姓,成為全印度性質的迫害婦女浪潮。

    而到了現代,嫁妝制度不但不能被消滅,反而越來越嚴重,背後的根源是什麼呢?

    第一,首先就是婦女地位低下和缺乏保障的情況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一方面,女人缺乏在人格和經濟權利上的尊重,唯一存在理由就是必須結婚生子,否則就沒有價值,因此女方的家庭也會不計一切代價透過支付高額嫁妝的方式把女兒給嫁出去。女方缺乏經濟獨立、印度女人婚後基本不再工作,嫁妝的多少就關乎婚後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生活質量。

    第二,嫁妝引起的死亡與將近 80%的嫁妝虐待婦女案件發生在中低階層。中層階級(包括商人、工程師、公務員、醫生)希望索要的嫁妝也比其他階層要高,因為他們對子女的教育投資較之上一代人要高,因此男方的父母會需要高嫁妝來彌補對兒子的教育撫養費用,而女方的父母,在自己的兒子結婚的時候,也會索要更高的嫁妝來彌補嫁女兒時的付出的成本。

    第三,傳統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就像是在中國落後山村中打拐非常艱難一樣,想要透過法律的手段來解決嫁妝問題已經被證明起效甚微。法律改變不了人們固有的觀念,在一個村子、一個地區的人都有相同的陋習而相互包庇的情況下,警察和法院又能做什麼呢?一兩個改革家、女權運動者在電視和報紙上的呼籲又能起什麼作用呢?只要整個社會還秉承著相似的觀念,遵循著相同的規則,有“嫁妝讓我們很痛苦,但是別人都在這麼做,我們也不得不這麼做”這種想法,想要徹底除掉嫁妝制度這個毒瘤,只能是一紙空談。

    當然,以上所說的問題,在整個印度 並不是那麼絕對,青年那女透過自由戀愛結婚,沒有嫁妝的也大有人在。並且這種現象更多的是存在於印度教家庭中。印度宗教信仰眾多,像穆斯林、錫克教、拜火教等家庭,也會有不同的風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手側下旋球怎麼接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