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育大咖陳2哥
-
2 # 致遠語文
對於職稱評定,一開始我沒有什麼想法。因為評定中級和高階都是水到渠成。並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
因為那個時候很年輕,自己擔任著兩個班的語文課,還擔任著班主任,年級主任,教研組長的工作。自己一心撲在工作上,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教育教學當中去,因此得到了學生,家長,學校同事和領導的認可。所以到了自己34歲評高階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評上了。
在37歲時,我曾經擔任過省裡的高階職稱評審評委。那個時候發現有很多年齡比我大很多的老師仍然沒有評上高階職稱。當然也有很多年輕的老師年輕有為,像我一樣,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評上了高階職稱。
從評上高階職稱再到正高階的評審過程,這段時間對我來講是一個很煎熬的事。當時並沒有要評正高的任何思想準備,因為省裡邊兒也沒有這樣的檔案。2001年我就評上了高階職稱,一直到2013年,省才有了正高階職稱的評審。
2013年評審的時候,按理說我也具備了所有的條件。但是因為是第1次有這樣的指標,有一位年年齡比我大的老師也與我一起競爭。他的教齡要比我長很多,考慮到教齡的因素,我也沒有過於在意這件事情。所以,2013年學校就把這位老師推薦出去了,可是到了市裡的時候,因為這位老師沒有擔任過任何班主任的經歷,也沒有核心期刊,就被市裡刷下來了。
省2014 2015年兩年又沒評。到了2016年我又拿著材料提交到學校,但是2016年省新增了一條硬性規定那就是:城市學校老師必須到鄉村支教一年以上。學校因為已經把支教的老師(他們是評高階)派出去了,不能單獨再給我爭取指標。於是2016年又耽擱了一年。
到了2017年,我最重要的任務變成了到鄉村支教。順利完成了一年的執照後,2018年我就把所有的材料提交上去了。
因為每一項硬指標我都符合條件裡的硬性規定,所以,2018年的職稱評審,無論是材料的稽核,還是答辯,都非常順利。答辯是2018年的年底在省裡進行的。因為一直在一線工作,所以答辯也沒有說遇到什麼很大的問題。
省裡的公示是在2019年3月份就公示了。直到2019年6月20日才正式下文公佈。我們的聘期是2019年8月份。
如果說對於評定職稱有什麼想法,那我個人認為,就是要踏踏實實的工作,認認真真的把自己的教學教育水平提上去,還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還要努力的進行科研,把自己科研的水平提上去。
學會四輪驅動,不要只是簡單的做個教書匠。有這樣的想法,並不是單純為了評職稱,而是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專業能力。
關於什麼是四輪驅動,我以後再寫文章論述這個問題。
-
3 # 柳鄉人
首先,你要明白為什麼要對教師進行職稱評定?目前,中小學階段職稱分為初級,中級,高階。每一級別之間的職稱工資逐級增加,這樣使不同級別的教師工資逐步拉開距離。因此教齡相同、職稱不同的教師,可能會在臨近退休的時候工資相差1000元以上甚至更多。因此實施教師職稱評定,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給單位教師帶來一定的工作壓力,繼而產生爭先創優的競爭氛圍,更有利於學校各項工作的推動,更好地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分配原則,鼓勵教師終身從事教育事業。因此,教師職稱評定方法只會改進,但絕對不會取消。按資排輩,吃大鍋飯,平均主義的時代早已時過境遷。
教師職稱評審需要哪些條件?由於地域差異,職評辦法各不相同,但大同小異。我所在的當地學校職評細則專案主要包括:教齡、學歷、年度考核、表彰、科研成果(含優秀教案、獲獎證書、論文發表等)、工作量以及教育教學效果等。初審階段,每個專案確定分值,對具有參評資格的教師逐項量化打分,根據打分和指標,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確定入圍名單,公示無異議後,擇優上報推薦。這樣的職評方式,體現了教育部門把教師由教書型向科研型轉變的管理理念,當代那種只會教書不能教研的教育觀念早已落伍。這就是許多勤奮工作,質量一流的教師不能透過職評,實現晉升的根本原因。
教師在職稱評審中存在哪些硬傷,或者說哪些分值會影響我們職稱評審的成敗呢?根據我的常年觀察與分析,同等評審條件下,教齡、學歷、教學效果分值懸差不大,而以下分值佔比較大,最易失分,是參評教師的短板,需要倍加註意。其主要包括:1、教科研成果類(教學比武、優質課、論文、案例等比賽獲獎證書及論文發表,有的地方還需有參與課題研究等);2、表彰類(鎮政府以上綜合和單項表彰榮譽證書);3、工作量(教學工作量,有的地方不含職務工作量);4、年度考核(優秀)等,應引起重視。只有這些專案的證件和分數有了,你的評審分數才能上去,才有可能初審上報而且透過上級的職稱評審。
那麼,怎樣才能快速晉級呢?實事求是地講,職稱評審,是一個積累的過程,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千萬急不得。依據本人多年的工作經驗,以下方法可以參考:首先,你要找來當地的職評細則或打分標準,對照評分專案,找出自己的薄弱專案,明確自己哪些方面不能得分或得分較少,包括自己潛在的職評競爭對手,以便查漏補缺,補齊短板,這樣才能打有把握之仗。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明確了努力的方向,在以後日常工作中就要針對性地做好補救和努力——
工作量分值上不去,當不了學校領導,咱就當班主任;教學質量要確保中上名次以上,如果倒數就沒戲了;教科研成果類佔比分值較大,各級教育部門開展的教學大比武活動要儘可能參加,有時向領導說明參賽意圖,領導基本上會同意的;沒有論文獲獎和發表,向本校已經評上的教師求援,讓他們幫你總結,代勞撰寫,不失為明智之舉。現在的評選和發表不甚嚴格,只要交費,基本上能夠透過;如果需要課題研究,跟教務主任申請一下,應該沒問題。這些工作做好了,年度考核優秀和上級表彰自然水到渠成。必要的時候,可以向學校主要領導提出表彰申請,領導一般會理解和支援的。
相信,按照上面的方法和經驗去做,經過兩三年的努力(這個時間只是相對於三四十年的教齡來說),初級升為中級,以後中級升為高階,都不在話下。我們學校的許多教師,在我的指導下,35歲左右就評上中級職稱,40出頭就評上了高階職稱。與其埋怨和牢騷,不如努力和拼搏。作為普通教師,不下一番苦功,不經一場努力,高一級職稱永遠是水中花,鏡中月。苦幹加巧幹,名利到手邊。關於“高階職評”話題,歡迎大家討論和留言。
-
4 # 老九皮四
我2002年湖南師範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招聘簽約到河北臨漳縣第一中學(有編制),檔案放在臨漳縣教育局。由於生活不習慣、一頭髮熱,一年後裸辭,檔案什麼的都沒有管(現在想來很幼稚)。隨後回到長沙,在一所高職院校任教(外聘、性質跟代課老師差不多),期間獲得教師資格證(所以我的教師資格證是高校教師資格證)。後來又到了一所民辦中專,待遇越來越低,最後還是決定又考編制,2008年成功上岸,直到如今。
2008年,直接晉小一職稱(初級)。按照年限,我在2012年就可以參評小高職稱(中級)。但是,學校一直沒有名額指標。直到2018年,學校終於有了4個指標,因為年齡偏大、晉小一後時間長,校內成功入圍。但是,最後沒有透過,反饋的原因是教育教學獎勵不夠。
接下來的一年裡,我能參加的教學比賽、論文評比、還有一個課題(只是參與者)全部參加,一年裡獲得大大小小各類獎勵證書11份。終於,在2019年成功透過中小學一級教師職稱(中級)。
結合我自己的經歷,我認為,要重視自己的檔案,從編制內辭職一定要謹慎,想要順利評審透過職稱,一定要注意積累教育教學成果獎勵,多多益善!
-
5 # 丑牛2021再出發
教師職稱的評定,說白了就是工資的晉級和名譽。許多教師玩命的工作,擔重任、創業績,除了對得起工資之外,還是為了工資。有為數不少的教師,在評職的努力中,拼了一屆又一屆,因為規則的變化和指標投放有限,評職晉級總是名落孫山,成為老九級老八級;大量的政治歷史、生物地理、還有音體美教師,因為評職規則對他們不青睞不友好,始終是初級職稱,即或是中級職稱,也還長期停留在十級、九級崗位上艱難地爬行。中小學教師評職的道路極為艱辛,很多人直到退休都沒能圓職稱夢,取得中級或高階教師的名份。本人比較幸運,1987年評為中學三級教師;四年之後的1992年評為中學二級教師;從初級到中級又用了四年時間,1996年被評為中學一級教師;從中級到中學高階奮鬥了十七年,2013年評為高階教師。目前,中小學教師職稱,不再有小學中學的區分,而是,統一為初級職稱、中級職稱、高階職稱。
-
6 # 文如泉湧
以年限評定,不要給投機取巧之人有可乘之機,為了職稱評定,不擇手段,買論文,找關係,摧殘學生求成績,嚴重的扭曲事實,讓別有用心的領導以此大做文章。
如果按年限,排資論輩,公平,公正,合理,像退休一樣,自然而然的形成,是最人性化,最合理,最科學的!
為職稱而職稱是一種極大的扭曲,變態!
我已經快退休了,自認為完全達到了所謂的“高階語文教師”,但是,想要達到認可是沒有希望的,因為正直誠實,戰鬥一線帶課多的老師那就是天方夜譚!
我就是高階語文教師!真真正正的高階語文教師,不需要評,不需要買,只需要自己認真的做。
做好自己,讓事實來證明!
-
7 # 物理提高一點點
題主你好,對於職稱評定我有話說,職稱評定是老師心中永遠的痛,老師一提職稱頭大眩暈,苦惱太多,每年一到評審季節,又是一年傷心季,幾多歡喜幾多愁。真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桃花依舊笑春風,橫批再來一年,不甘心而又無奈,我以我心對明月,明月無心照溝渠,那種失落,傷疤揭起來片片疼。悲傷之餘曾發下誓言,此生再不晉級……教師職稱痛一人生的失敗
做一個老師,幹一輩子連個職稱也沒晉上,是老師的最大失敗吧,你說你教的桃李滿天下,為何連個職稱都沒晉上。因為職稱是評定老師價值最重要的依據。
看那些晉過職稱拿著高工資,不再為證件而費心竭力,不再為晉級加一分而拼命,讓人羨慕,那才是人生贏家。
教師職稱痛二為職稱而拼命同樣的白髮,不同的人生境遇,五十歲了還在和小年輕拼命,做班主任加分,考試成績加分。兢兢業業,辛勤如一。
看老教師如此辛苦勞累,年輕教師更是望而生畏,何年何月才能輪到自己啦,前面一大堆老師,職稱何其漫漫,此生還能晉嗎?
教師職稱痛三教學的動力何處來職稱的目的在於調動老師教學積極性,體現老師的價值,現在卻成了傷老師的最大利器,老教師為職稱壓力大身體累垮了精神上受打擊,年青教師又看不到希望,得過且過,教學上哪有動力?
老師晉不了原因是什麼?老師們為了學生忘了自己老師們就知道埋頭教學,只想著把學生教好,證件榮譽優秀都歸了領導,而職稱的硬體又是榮譽證件,所以職稱成了領導的一種特權,老師你和人家比不了,人家不教學能晉上而你為人家辛辛苦苦做嫁衣,憤恨牢騷傷身,從痛苦中走出老師境界高了,為了自己,氣有病更不值,花錢。
老師晉不了原因是什麼?職稱體現不了我的價值,無奈的理由。老師一顆平常心超脫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隨其自然而己,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為不能得到而費盡心思,投機鑽營又不是我輩所為,哪如我心情歡快的去教學,一個職稱認定不了我的價值,學生心中念念不忘的老師才是你價值的體現。
教師職稱晉不了損失多少?前幾天,人社部發布的2020年教師基本工資上漲10%,職稱不同,標準不同,差距越來越大。
晉不了職稱後果嚴重影響了從教者的積極性。幹了一輩子教師,連個高階也沒晉上,是教師教的不好嗎?不是。畢業的學生年年去看他,師生情深。每當晉級時充滿信心,證件一比沒有人家的資格硬,就那麼一二個資標,又沒戲了,垂頭喪氣地對安慰自己說,好好工作,多鍛鍊身體,多活二年,就有了。
小結,職稱,是每一個在編教師最在乎的,是一個人價值的肯定,職稱也直接和工資掛鉤。利益相關。困擾老師晉級瓶頸在那兒?有的老師只顧埋頭教學,好好教學,一心為了學生,卻把自己職稱忽略了,想進時沒機會了,遺撼。其實能不能晉級還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一晉級和你的機遇有關。條件再好,沒有指標不行。機遇總是偏愛那些有準備之人,抓住機遇你就成功了。闢如去年河南省為照顧農村中小學,出臺男教師從教滿三十年,女教師從教滿二十五年,不限指標,多好的政策,但有的教師沒有優質課,沒有課題,沒有繼續教育,臨時抱佛腳也弄不全,無奈放棄。明年的政策如何呢?
二教師應儘可能靠自己創造條件。不打無準備之戰,①課題成了必需,早準備課題,注意課題有時間規定。②繼續教育必不可少,是否過期,若因過期那才叫真後悔。③優質課,老師的硬功夫,努力創造。④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每年努力爭取,弄不算太難。
三成績在職稱評定中佔很大分量。要成績這也是向老師傾斜一種方式,成績,杜絕其他因素在職稱評定中,影響評定公正。我們那兒有一個老師,二年內取得縣鄉第一,六個,佔分最高。誰也無疑義。有一個指標就是他。你有這樣的成績嗎?領導敢和你比嗎?沒有。有的時候努力了,碰見一批不爭氣的學生也不一定有好成績,教好學,問心無愧。
小結:把你該準備的準備好,機遇來臨,政策放寬,指標多了,年限放寬,一定抓住,不要錯過一生遺撼。因為職稱和你的工資掛鉤,越拉越大。既然職稱對老師意義重大,為讓我們的教育均衡發展。鼓勵更多人從教,讓更多的教師看見希望,激發我們的教師的教學動力。上級部門可採取以下措施。
①可採放開指標限制,農村應加大評定職稱的人數,教勵農村從教,讓更多的人才流向農村。
②放開職稱評定條件。農村條件艱苦,課多老師忙,證件可放寬。像課題,優質課縣級,班主任鄉級,論文縣級,降低門檻,調動老師積極性。
回覆列表
教師職稱現在是難度比較大的,也是矛盾最為突出的。各位老師都是有切身感受的。晉升高階職稱難,崗位少,競爭多。我以前都說過,當老師晉升職稱我們要努力,另一方面我們要辯證的看問題。只要我們盡力了,教書育人才是我們的本職,職稱頂多每月影響幾百塊錢而已。不要看得太重,如果我們老了還能健健康康的,其實比什麼都強。我們這裡有一個重點高中的高三地理老師非常的優秀,因為工作特別的賣力,也早早地進了高階職稱。但是,幾年前被查出來是一種腦癌。學校協助全體師生捐款26萬做了一次手術。就在今年的六月份,癌症突發又嚴重了。再一次在西安住進了醫院,這一次他給媳婦說了一句話令人流淚,他說上一次已經麻煩大家了,這一次就不要告訴任何人,聽天由命吧。依據聽天由命。一個重點中學的高三優秀地理老師。上有老下有小,這是多麼無奈的一句話。簡簡單單的幾個字,道出了生活的心酸,和麵對疾病折磨的無奈。人只有知足才能常樂。只有在健康的時候慾望才最強。當我們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的時候,我們就會思考很多,我們也會學會了捨棄,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如果我們想得到幸福快樂,那就要捨棄一些東西,職稱應該聽天由命,順其自然。但是工作和教育學生必須要努力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