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大姐在美國

    第一不缺錢的人群,再有願意過集體生活,充實自己的業餘生活的人,不願意和子女長期居住的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等等。

  • 2 # 金谷豐盈

    很多八九十歲的老人都有退休養老金,這幾年國家政策年年扶持老年人,讓老人手裡有錢。只要兒女不啃老,老人心態好,捨得讓老人掏錢買享受,大部分都可以住養老院。

    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各種服務細化,過去吃飯在家自己做,只有出差在外,無法做飯才買飯吃,現在在家也不做飯,點外賣,把飯送到家。

    時代在發展,觀念也要跟上,現在住養老院大部分有這幾種人群:

    一,過去地位高,現在退休養老金多。

    一天早晨,去養老院看老媽時,一群老人正在小樹林的廣場上集體活動。

    有倆位看上去八九十多歲的老叔,腰不彎,背不駝,手拉手,拿著麥克風正在高聲唱《華人民志願軍戰歌 》

    雄赳赳氣昂昂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

    護工對我說:這倆個人,穿軍裝的是部隊離休幹部,另一個是單位老幹部。

    部隊離休老幹部,養老金大部分都是兩萬左右,另一個老幹部退休養老金大概也是七八千元左右。

    養老金高的人群,身體能自理,在養老院集體生活,就是開心愉快。

    如果在家養老,再好的經濟條件也是一種孤獨。

    二,身體半自理,小腦萎縮,個性強,體諒不到別人的辛苦,害怕孤獨。

    有些就像我老媽這樣的人,在兒女家住嫌不自在,晚上不睡覺,想起來啥事情,半夜三更也要叫醒你。

    每天都認為自己有病,醫院體驗單出來除了小腦萎縮,其餘都是正常,喜歡住院,看見穿白大褂就高興。

    平時在家回憶過去不開心的事情,讓你跟著不開心。不讓子女離開半步,說一個人害怕。

    像老媽這群人,住在養老院,每天醫生護士量血壓,大家集中起來 ,報團養老,互相說話也是一種陪伴。

    三,人到中年,精神有病,或者腦梗後遺症。

    有一個女人43歲,在一群八九十歲的老人群裡,看著很年輕,她是腦梗後遺症,兩條腿不能行走,坐在輪椅上。

    她有個閨女還要工作,就把她送到養老院。

    還有一個女人54歲,看著木訥,呆板,她老公出了意外事故去世了,她走不出悲痛,不會做飯,不能照顧自己的生活,也是被孩子送入養老院。

    還有一個看上去只有三十多歲,先天性腦癱,不會抬頭挺胸,只能歪著頭,蜷著身子,被父母送到養老院,過一天算一天。

    四,真正的孤寡老人或者貧困戶

    有次,我陪著老媽在走廊上坐著,走廊那頭,突然傳過來院長的訓斥聲:嫌這裡不自由,想走?可以啊!你先把欠醫院的住院費結清,再把養老院費用結清就放你走,你回家誰管你吃飯?餓死你,你不要在給村委會打電話了,誰能管了你的事?

    接著對護工說:不許給他手機充電,發現他再打電話,扣你們工資。

    不問情況,聽院長的訓斥也能猜出,這個男人沒有錢,或者家人不管他,有病住院治療,沒有交清醫院費用,欠醫院錢,被醫院告到村委會,村委會出頭讓他出院。

    出院後,家人不管,或者沒有家人,沒有地方吃飯,就把他送到養老院。

    像這種人精神不是很正常,沒事就打村委會電話,嫌養老院不自由,要求出去。

    村委會也煩這種人,就給院長打電話,沒事不讓他給村委會打電話,這才引起院長對他發脾氣。

    假如不是養老院,出於人道主義,管他白吃白喝,白住,這個男人很有可能早就自生自滅了。

    養老院不是天堂,也不是那麼美好,只是養老補充的平臺。

    如果老人的思維方式正常,或者身體能自理,就在家養老也行。

    如果老人的精神出現問題,不能夠和家人住一起,家人出錢,讓老人住在養老院有吃有喝,住著乾淨衛生,也是一種養老方法。

  • 3 # 鄉村勤娘子

    住進養老院的一般是什麼樣的人群?有錢的、沒有自理能力的、子女不想照顧或者說沒有條件照顧的、城市三無老人、農村五保戶這群人都是進養老院的人。

    但在我看來這些住進養老院的老人表面看起來過的挺好,實際上自己強烈要求住養老院的人沒有幾個,大部分老人內心都是不太情願的,只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不得不住進養老院。

    就說一個我身邊的例子吧,同事的公婆雖然有三個兒子,條件也都還不錯,但是兩個老人一直是單獨居住。前幾年她婆婆經常說要是哪天老頭子走了她一個人就去養老院生活,結果前年她公公一走他們幾個兄弟就跟老人商量準備把老人送去養老院。在找合適的養老院期間老人跟每個兒子打電話說以後她就一個人生活了,讓兒子們以後都不要去找她,也不要打電話。那時候他們才反應過來老人生氣了,原因就是他們一心想要把老人送進養老院,而從來沒有提過讓老人搬去和他們一起生活。那之後他們再也不敢提養老院的事,每次打電話老人也不接,子女去家裡看她的時候她也總是說沒事不要去打擾她,她一個人可以生活的很好。當時我同事給我聊天的時候我就說其實老人之前一直說自己要去養老院並不是真正的想去,她只是說出來看看孩子們的反應而已。

    這種情況在許多老人身上其實很常見,有的老人別看他整天說以後要是老了就去養老院生活,不給兒女們增加負擔,添亂。其實他們說這話的時候就是在試探子女們的反應,老人有時候很固執也礙於面子,不想在兒女面前示弱,他們說出一些話是想兒女們給他一個臺階下。

    但我們有的做子女的並沒有真正去了解老人的真實想法或者是選擇忽視他們的想法,有時候做子女的其實挺自私的,自己給自己洗腦把自己的想法當成是父母的想法,就篤定父母不會反對。

    記得今年除夕夜那天我還在值班,一直值到晚上10點多,在我們值班的地方邊上正好是一個老年公寓,條件屬於那種中等偏下的,一個月大概2000元左右。那天晚上有好多老人在外面吃完團員飯後被子女送回養老院的,當時看到那些年輕人都是臉上掛著笑容把老人從車裡扶出來送到養老院門口話都捨不得多說幾句轉頭坐上車就走。我看到好幾個老人那個表情都是很落寞的,你真的看得出眼神裡有種淡淡的哀傷,然後步履蹣跚的走進養老院裡。當時我就納悶大過年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老人都不在家多住幾晚嗎,我想老人肯定是想在家裡對待幾天的,只是那些做子女的就像是吃了團圓飯只是為了完成一種儀式,然後就馬不停蹄的把老人送回養老院,生怕耽誤他們的假期計劃一樣。

    記得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影片,一名老人被子女送進養老院,在大門被關上的瞬間老人在大門口撕心裂肺的哭,工作人員過來問老人怎麼了,老人說:“我要回家”,就像一個被媽媽拋棄了的孩子一樣。

    其實人老了最害怕的就是孤獨,如果可以選擇我想他們寧願生活條件差一點只要能和孩子在一起怎麼都是開心的。我們不能說把父母送去養老院就是不孝,但我敢說很多人是抱著當甩手掌櫃的心態把老人送到養老院的,總認為自己出了錢什麼都不管了。但養老不只是管吃管住就行了,還要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內心空虛是老人最大的悲哀。以前我也去過養老院幾次,反正我每次去看到那些老人都是無精打采的,一點沒看出他們在養老院有多麼的開心,連表情都是木訥的。

  • 4 # 豆漿叔叔

    1、有錢人。

    很多人憑著退休金是住不起養老院的。很多人想歲數大了,去養老院安度晚年,但現實是大多數人,沒有這個財力。

    普通養老院一個月都要幾千塊,好的甚至幾萬塊,想去還要排隊,因為床位緊張。

    2、無兒無女,沒人照顧的老人。

    很多老人,沒有子女,或者子女亡故,老了,身邊沒有人照顧、陪伴,去養老院起居、吃喝,起碼有人盯著,還可以交朋友,聊聊天。

    3、兒女太忙或不在身邊。

    兒女工作太忙,在外地,沒辦法顧及老人的生活,老人不得不住進養老院。

    4、有兒女,但不想拖累別人,自願去養老院。

    現在也有很多老人,有兒有女,但心疼兒女奔波、伺候,而自願住進養老院。騰出房子和子女的時間。

    這種情況,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人到中年,越來越普遍。一對夫妻,4個老人,兩個孩子,實在力不從心。

    5、未來,養老靠別人不太可能。

    隨著老齡化社會加劇,養老問題越來越尖銳和突出。未來養老靠子女是不現實的,還要靠自己。

    有條件,住養老院的老人,還是比較幸福的。大多數人都是居家養老。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錢和身體健康程度!

  • 5 # 養老先知

    作為一個養老機構的工作人員,養老院的人群構成大概分這樣幾類:

    從身體機能考慮,一般分為少部分活力老人(可以自理的老人)、認知障礙老人(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還有比較大的一部分就是失能/半失能的需要長期有人照顧的老人了。

    從精神層面看,有一些空巢老人、失獨老人、孤寡老人也願意住到養老院裡來,因為這裡有同齡的夥伴,他們在這裡可以參與各種老年大學的課程或者興趣小組,和志同道合的同齡人互相陪伴,打消獨自居住的孤獨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偏牛仔無袖連體衣搭配什麼外套和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