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金妹

    農戶種植小麥,為什麼要深耕?怎樣深耕?

    小麥也好水稻也好,為小麥源源不斷地提供營養主要靠根系,小麥根系除了吸水和土壤的礦物質滿足小麥生長外,還可以把土壤中不能直接吸收的各種礦質元素轉化合成小麥需要的營養。

    由此可見小麥根系的重要性,而和根系最親密的就是土壤,土壤結塊貧瘠,小麥紮根淺,營養吸收不足,小麥產量成問題。

    透過深耕將土壤表層埋入底層,土壤下層翻到上方,既能保持土壤的休養生息,增強活力,又可以將病菌和秸稈帶到泥土下方,有一定的殺菌作用,秸稈發酵腐爛後可以為小麥提供營養。

    深耕後,土壤活性提高,可以預防土壤板結,提高土壤抗旱能力,改善土壤保水、保肥和供肥效能,為小麥提供一個舒適的土壤環境,以確保小麥正常出產。

    深耕前需要做好各種蟲害防治工作,像地老虎,老鼠,金針蟲等這種潛伏在土壤內的害蟲,應用辛硫磷等農藥殺蟲殺卵後,再犁地細耕。

  • 2 # 月季正紅

    農戶種植小麥,為什麼要深耕?怎樣深耕?

    時間過得真快,農村一句俗叫:“月怕十五,年怕中秋”,再過幾個月就是秋收冬種了。在中國農村大部分地區冬種作物一般以大小麥、油菜為主。像北方一般播種小麥,而南方一般都種植油菜。

    這兩個冬種作物,從目前來看都是免耕播種的,像北方農戶土地多面積大,一般都是先將化肥撒在田板上後,再將小麥種子撒在田板上,爾後用機械化開溝機開溝就可以了,只要把溝裡的土用鐵鍬搞乾淨方便出水,把種子用細土覆蓋。而後噴施封閉式除草劑,就算小麥播種完成了,根本無需深耕土地。

    那為什麼要說播種小麥是不需要深耕的呢?因為麥茬的根系小,而且又是生長在土表層,不像蘿蔔那樣深入太深的土壤。所以,播種小麥一般都採用免耕播種法播種,只要開溝分壠就可以了。

    像現在我們南方的油菜種植也一樣,只要用牛開溝,將溝裡的土塊弄到壠上用鋤頭打碎整平就可以種植油菜,根本不需要再深耕。

  • 3 # 農大知事

    現在玉米收穫後,大多數農民都是採用秸稈粉碎還田,然後用旋耕機進行旋耕,旋耕機旋耕的土地其實深度也只有15公分左右,這樣達不到深耕的條件。如果年年如此淺耕,就會造成土地板結,土壤吸水性差,透氣性差還容易乾旱不保墒。

    施入的化肥不能完全進入土層下面,大部分都附在地表層,因此,肥力養分不能讓小麥得到充分利用與吸收,秸稈在淺表層腐爛慢,也無法被小麥吸收其有機成份。所以說深耕就顯得至關重要了。深耕能把地表的活性土壤翻到下面, 並將下面的板結土層翻到上面, 這樣一來,即保了肥力,又把帶有病菌的土層翻到了下方,既改良了土壤,還能將玉米秸稈翻入深土層有效腐爛,減少了病菌滋生,並能被小麥充分的利用與吸收,達到小麥高產的作用。

    因此小麥種植土地旋耕兩三年後,就應該深耕一次,改良土壤。深耕的方法可以改旋耕為犁地,用大犁頭進行深翻,或者用開槽機械進行深翻,這樣一來對土壤改良都有很好的作用。

  • 4 # 農學谷

    小麥的根系約70%的根系是分佈在耕作層中,因此,需要有一個利於根系生長的深厚的土層。實踐證明,深耕配合增施有機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水、肥、氣、熱條件,為作物生長提供良好環境。

    一些地方農民麥田多年只進行旋耕,導致士壤耕層變淺,小麥根系紮根深度嚴重不足,導致小麥抗逆性降低,採用麥田深耕技術,將會有明顯的增產效果。使用機械進行深耕、深松時,深度最好在30釐米以上,打破犁底層。

    由於深耕、深松會增加生產成本,它的效果可以維持多年,因此不必年年進行深耕,可深耕或深松1年旋耕2—3年。“兩年一深耕,一年一輪迴”比較合適,即土地旋耕2年後進行1次深耕或深松。

    秸稈還田量大的地塊,適合採用深耕作業;秸稈還田量較少的地塊,宜採用深松作業;乾旱年份、小麥已過適播期的,深翻會喪失墒情,影響小麥播種,所以不必深耕,可採用少免耕播種技術。

  • 5 # 務實務農

    深耕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品質,增加產量。由於用機器耕田都是採用旋耕,深度10~20cm左右,連續三年淺耕就會使土地板結,不吸水、所施化肥根本不能進入土層下面。

    耕深一寸,如上一層糞。深耕能將地表好土、活性土壤翻下面,即保肥力,又起到一定的殺菌作用,能改善土壤結構。現在提倡秸稈還田,淺耕秸稈都在淺層,起不到肥田的作用,而土壤深耕後,秸稈會被深埋20cm以下,腐熟快。 深耕有利於小麥根系下扎,擴大小麥根系,提高小麥抗旱,抗倒伏。還可以減輕病蟲害,深耕後的小麥地,小麥長勢好,抗病蟲害能力強。 深耕使土壤活性顯著提高,礦質物得到充分利用。作物有個良好的生長環境,確保小麥高產豐收。

    要注意的是,土壤深耕不能一次犁地過深,第一年犁深25cm,以後慢慢增加。可以旋耕2年深耕1年,深耕和使用有機肥結合進行,發揮土壤的增產潛力和持續性。

  • 6 # 農村土秀才

    看樣子你不是種地人,是種地人為啥就不知道農戶種麥為啥要深耕?好啦!真不知道請跟著學一學。

    小麥要豐產深耕不能淺。你說的農戶種麥為啥要深耕,深耕的原理一來能使土層倒位,二來能使上層表肥下沉。有利於小麥根鬚吸收更多營養。另外,由於最近幾年旋耕機械淺耕淺作的出現,使大部分土地逐年形成了肥料不能下沉,土壤淺薄容易板結,不利於農物的根系伸展吸收。因此這就是農戶種麥要深耕的主要原因。那麼土壤深耕厚度達到以後對小麥生長又有什麼好處呢?

    有點農業基礎知識的人都知道,之因小麥的生長髮育全靠根鬚伸展深扎來吸收營養,如果土層硬度大,必會影響根鬚伸展吸收效果。所以在種植小麥之前要儘量深耕深耙,才能使小麥生長旺盛豐產豐收。那麼如何做到土層深耕深耙呢?辦法只有以下三點。

    一、用牲口犁耙田地。在過去集體年代。生產隊為做好小麥備播工作,常年利用牲口犁耙田地,強調實行三犁九耙。一來能對土壤進行深翻滅茬,二來能把土壤耙細耙平,有利於下一步小麥種植的順利進行。

    二、機耕。機耕是在最近年內,有不少農戶嫌耕牛犁地深度淺薄,從而掏錢僱傭大型拖拉機耕作,一機掛四犁,寬幅在2米之間,深層可達50公分,這樣以來既梳鬆了土壤深層厚度,也為小麥根鬚的伸展掃清了障礙。

    三、人工深翻。人工深翻土地就是利用鐵鍁角鎬對土地進行深翻,其操作方法是挖槽倒土,實行客土就近遷移,梳松下層死土。深翻之後的土壤厚度最少不低於70公分,可保持下茬作物年年儲墒養苗,有利於小麥發達根鬚的伸展吸收。好啦!這就是種植小麥深耕的幾點方法,如果誰有更先進的經驗,也可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 7 # 豫鄉文旅

    農戶種植小麥,為什麼要深耕?怎樣深耕?

    農村有句老話說的就是秋冬小麥,“三分管,七分種”。很有道理,農民們都知道土壤深耕的好處,不然在以前牛耕社會,也不會費那麼大力氣去耕地了,直接在土壤表層免耕直播多好?

    因為小麥的前茬是花生玉米棉花大豆芝麻紅薯等農作物,前期的土壤養分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然後土壤板結的很厲害。大家知道,夏秋季節多雨乾旱,土壤經過雨水沖刷和風吹日曬,夏秋作物秸稈堆積,還有夏秋季作物的根鬚在土壤裡,這樣的土壤環境是不適宜小麥播種和正常生長髮育的。

    看前面的同學說有秋冬小麥免耕直播的,我認為這個不可取,夏秋作物已經讓土壤表層成為板結層,再不翻耕真的不利於小麥生長。記得有一味位農技專家說過,秋冬小麥奪取高產1000斤的關鍵就是深耕土壤然後耙細土壤,然後施足底肥,再個選用良種,並種子拌藥包衣,最後就是按時播種,合理密植。其實農技專家的套路不錯,道理是這樣的。

    秋冬小麥要土壤深耕,就是要破除板結,然後把深部底層的生土層翻上來,這樣就有幾個好處,施入的底肥氮磷鉀可以很好的進入土壤中部土層,小麥根部就在這個上面,有利於吸收不浪費。再個深耕的意義,前茬作物的秸稈和根鬚可以很好的進入土壤底層,有利於腐化腐熟,轉變為有機質肥料,最後一個意義就是翻出土壤越冬害蟲的幼蟲和老蟲,凍死或者曬死,還可以用毒土拌藥殺死這些害蟲。

    每年農民對於秋冬小麥進行深耕或者旋耕,比直播免耕要高產很多,抗病抗倒伏能力也加強了。現在的耕作模式,基本上就是秋冬深耕,種小麥,小麥收割後免耕種玉米花生等,然後再深耕或者旋耕,基本上就是這樣的一個迴圈。秋冬作物很多都是高杆,杆莖粗大的作物,不深耕的話殘留秸稈和根鬚沒辦法解決,小麥種沒辦法播種。

    深耕是有好處的的,起碼活土層厚實了多了,小麥根鬚可達深土層,抗旱蓄水能力也比較強,能夠有效抵禦乾旱天氣。深耕旋耙以後更容易耕播,小麥種子土壤分佈均勻,出苗整齊劃一。

    深耕唯一的壞處就是,小麥種植人為增加了投入成本,不過高產的話是可以彌補回來的,然後下茬作物就不用深耕,可以直接免耕直播了。

  • 8 # 農技小揹簍

    在作物種植上,有“七分種,三分管”的說法,由此可見播種對於作物後期生長和保產的重要性。下面說下小麥播種深翻耕的一些要點和注意事項。

    一般來說,對於土壤耕作比較好的地塊,小麥的根系最深可以紮根到地表以下50公分深的土層內,對於土壤普通耕作的地塊,小麥的根系也能紮根到地表以下20-30公分深的土層中。因此,為了實現小麥根系更好的發育,確保小麥苗期以後更好的生長,土壤就必須進行深耕,土地深翻耕的深度以25-30公分最合適。

    根據小麥種植實驗結果,深翻耕的小麥,根系更發達,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更強,植株更健壯、後期倒伏現象更少,葉片發育的更好,後期的產量和品質也比常年淺耕的地塊多增產15-25%左右。而長期淺耕的地塊,土層板結嚴重,小麥的長勢和產量都比較差。

    但是對於小麥種植地的深翻耕來說,除了要掌握好翻耕深度以外,還特別需要以下六點:

    第一點:不必要連年深翻耕,對於普通地塊,一般連續淺耕或者旋耕2-3年後(10-20公分深),便需要進行深翻耕1次(25-30公分),一次深翻耕可以保持2-3年的土地效果。

    第二點:土地深翻耕以後,要及時的粑透、整細、整平、整實、整均勻,使土層上虛下實,不留任何的明暗坷垃、暗道架空,對於墒情不好的地塊和進行秸稈還田的地塊,還要及時澆灌塌墒水或鎮壓,以使小麥根系更好的和土壤、肥料接觸,以防跑墒、跑風、苗不齊、苗弱苗黃、越冬凍害等。

    第三點:需要進行深翻耕的地塊,應當在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進行早翻耕,這樣既可以吧地下的好土和活性土翻到上面來,又可以在小麥播種前能夠有一定的曬墒殺菌時間。

    第四點:注意小麥播種深度,一般以3-4公分為佳,既不可播種過深,也不可播種過淺。播種過深,小麥出苗慢,也會使小麥因土壤中的莖過長而導致分櫱節的第1-2節過度伸長,在長時間的出苗過程中大量消耗種子的營養,容易造成幼苗弱黃、分櫱減少、不耐凍害,在越冬時或者在早春較冷時發生大量死苗死棵問題;播種過淺,既容易造成出苗過程中種子乾旱落墒,出現苗不齊或斷壟現象,而且過淺播種的小麥幼苗抗寒能力差,越冬時容易發生凍害死苗。對於肥力不足或者墒情較差的地塊,可以適當深播,把深度加大到4-5公分,以提高保苗率和越冬抗凍能力。

    第五點:對於秸稈還田的深耕地塊,應當先在把碎杆粑平撒均地表後,同時每畝撒入20公斤左右的尿素,再翻耕入地,以防秸稈在土壤中腐爛分解過程中,出現微生物和幼苗爭肥爭水的現象,可以避免小麥出苗後黃弱問題。

    第六點:在深翻耕前,最好能用甲拌磷、辛硫磷、毒死蜱等藥物撒施地表翻耕入地,播種時對種子進行拌種或包衣處理,可以起到滅殺土壤中金針蟲、地老虎、蠐螬、螻蛄等蟲害及蟲卵的效果,以防這些害蟲侵害種子和幼苗。

  • 9 # 農民的小幫手

    關於小麥播種前是否要深耕的問題,一直是大家所爭論的話題,一部分種植戶認為,必須要深耕,不僅有利於小麥的生長,還有利於另一茬作物的生長;而另一部分種植戶則認為,深耕對於小麥的生長,並沒有好處,再加上近些年來,一些專家提出的免耕播種,在一些地區開始實施,更是讓這個問題爭論變得白熱化。

    先從實際種植的情況分析,給大家說一個常見的現象,在一年種植2季的區域,比如小麥一季,玉米或大豆等作物一季,在夏季播種大豆或玉米時,一般都不會進行深耕,也就是說小麥收穫後,田間墒情可以的話,就直接播種玉米或大豆了,而到了玉米或大豆收穫後,該播種小麥時,都會進行深耕處理,這也是大多人的做法,夏播不深耕,秋播深耕,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播種小麥前,要進行深耕呢?

    一、小麥播種前為什麼要進行深耕

    1、避免土壤板結、不吸水、不保墒的情況,如果多年對土地不深耕的話,土壤出現“僵硬”狀態,僅靠上面幾釐米的土層,作物不能正常生長,而下面的土層,由於常年不深耕,作用已很小。

    2、肥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多年不深耕的土地,當田間施入化肥以後,也只是在地表5cm左右的地方揮發,再往下,化肥吸收能力差,不能供給作物正常生長所需的營養,影響生長。

    3、秸稈問題,以玉米距離,當玉米收穫後,玉米秸稈覆蓋在土壤上(有些打碎,有些沒打碎),不翻入地下的話,其一,很難腐爛,或者是時間很慢;其二,小麥直接播種的話,由於受到秸稈的影響,生長緩慢,根系不發達,容易出現弱苗、黃苗,甚至死苗的情況;其三,病蟲害會加重。

    以上3種情況告訴我們,這就是為什麼小麥要進行深耕的原因,瞭解了原因,再來說說深耕的好處,俗話說,“秋季深耕一寸,頂上施茬大糞”,一起來看。

    二、小麥播種前深耕的好處

    1、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深耕土地使土壤的活性提高,土壤中所含的有機質得到分解,土壤板結情況得到好轉,這種情況下,保水保肥能力得到大大提高,為小麥生長(特別是根系),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2、加快秸稈腐爛

    還是以玉米秸稈來說,當玉米收穫後,秸稈覆蓋在土壤表面,進行深耕的話,秸稈會被翻到土壤下面,腐爛的速度加快,秸稈中所含的氮磷鉀以及中微量元素,得到快速釋放,為小麥的正常生長提供了一定的養分。

    3、增加土壤通氣性

    土壤經過深耕後,等於給原本“僵硬”的土壤鬆鬆土,從原本的壓實狀態,到現在的疏鬆狀態,土壤的通氣性,肯定會得到提升,而小麥在這樣的情況下生長,根系得已快速生長,為小麥高產打下基礎。

    4、減少病蟲害

    土地經過深耕後,地表殘留的病蟲害(病菌或者蟲卵),一部分被翻到土壤下面,有些得不到充足的氧氣,窒息死亡,起到了減少病蟲害的目的。

    以上4點是小麥播種前深耕的好處,不過,在深耕過程中,還要注意一些事項,這樣的話,能提高深耕的作用,一起來看。

    三、小麥播種前深耕的注意事項

    1、宜早不宜遲

    一般建議土壤深耕,在上茬作物收穫後抓緊進行,特別是秸稈還田的地塊,另外根據土壤墒情,決定晾墒時間的長短,因為要保墒播種小麥。

    2、耕耙相結合

    建議採用耕地和耙地相結合的策略,這邊深耕後,隨後進行耙地,其一是保證田間不會有大土塊,其二也利於農田保墒。

    3、旋耕土地要壓實

    旋耕的地塊往往會出現深播弱苗、缺苗斷壟的現象,所以旋耕後,進行耙實,利於小麥的生長。

    4、秸稈還田地塊可澆水或施氮肥

    為了促進秸稈快速腐爛,秸稈還田的地塊,深耕後,可澆一遍水,或者施用一些氮肥,一方面是促進腐爛,一方面是補充所消耗的養分。

    最後問下大家,你往年種植小麥前,會深耕土地嗎?為什麼?

  • 10 # 農作物農技110

    小麥作為安徽省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那麼近些年全省播種面積基本在3600萬畝左右,可謂播種面積大、區域廣,基本皖南以沿江和沿淮以南區域主要以稻麥輪作,皖北主要以沿淮以北區域主要以玉米、大豆與小麥輪作,區域不同這對於種子的選擇及其後期管理就有了不同的要求,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做才能提高小麥產量,降低管理成本呢?我們透過與植保專家交流結合大農戶反應心聲,總結以下幾點注意事項,與您分享,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八大注意事項:

    一、注意精耕細作

    近些年來政府高度重視秸稈還田問題,秸稈還田做好了可以培肥地力;對於北方玉米秸稈、南方水稻秸稈還田都是一大問題,這樣對於我們播種的時候的墒情環境要求很高;那麼我們要如何改變造墒?

    1、北方玉米田土壤板結嚴重不利於小麥後期生長和抗逆境,所以秸稈還田時候儘量深翻耕。目前採用的都是旋耕方式,需要旋耕2遍以上,旋耕深度20公分同時旋耕過後上實下虛,需要耙田鎮壓,否則導致後期小麥黃花根系沒有鬚根!

    2、南方水稻秸稈還田時候儘量收割之前提前10天斷水採用低茬口收割,同時把部分秸稈移除田塊,由於水稻田塊比較潮溼,採用二次淺旋耕方式打碎水稻根,旋耕深度15公分,根據土壤溼度適當鎮壓,秸稈長度儘量小於5-6公分,減少田間長秸稈存有量、減少爛田播種,注意播種後開溝!

    二、注意精選良種

    對於常規品種小麥來說,一般目前存在的自留種和廠家繁育;原則上攻高產不建議自留種。播種前注意精選種子,清除爛種、病粒、癟子和雜質;那麼對於現在安徽省南北種植結構方式不同品種選擇也不同,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宜品種?

    1、北方一般在10月15-20日前後播種基本結束,這樣就要選擇冬性、生育期在235天左右,同時選擇多年種植表現好,分櫱強、成穗率高的品種,尤其種植大戶不要盲目大面積嘗試新品種,對於我自己家田多年種植菸農19、淮麥33表現不錯,但是菸農19需要注意防治倒伏!

    2、南方水旱普遍播種比較遲,一般播種在11月5-10日左右播種,這樣就要選擇春性、弱春性,生育期在205天左右的品種,對於近幾年赤黴病發生比較嚴重,建議大家選擇相對抗赤黴病、抗性好、穩產的紅麥品種種植,透過與種植大戶交流了解,種植面積比較大相對產量穩定的品種;揚麥15,鄭麥9023、羅麥10號等等

    三、注意精準施肥

    目前針對小麥施肥多數農民朋友都是採用“一炮轟”,同時對於肥料含量的選擇、廠家、品牌選擇都不同,前一段時間與農民朋友交流,問到這些問題他們都不清楚,他們最關注的就是化肥的價格問題,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另外農民朋友沒有意識到中微量元素的補充促進秸稈腐蝕等問題!

    1、“麥收胎裡富,底肥是基礎”對於小麥一定要施足底肥,以有機肥+化肥+中微量顆粒肥合理施肥,對於北方小麥田建議選擇18-15-10含量的肥料60-70斤,同時增加我們要每畝要增加10斤尿素和中微量元素600克(能丹、沃農丹),主要培育壯苗,提高加快秸稈腐蝕!

    2、南方小麥田播種遲我們要施足底肥的同時,促小麥分櫱和早期壯苗更好抗逆,水旱輪作田普遍對於鉀肥、鋅肥缺失,土壤有機質差需要均衡施肥,所以一定要增加有機肥,對於南方建議選擇:15-15-15含量的肥料80-100斤,另外增加高含量鋅肥200克(大粒鋅)或者中微量元素600克(能丹、沃農丹)

    四、注意精播全苗

    我們俗話說:“七分種、三分管”;對於小麥來說我們攻高產保穩產首先要做的就是一播全苗,禁止裸種下田,一定給種子包衣,同時注意合理密植,播種深度超過3-5公分,且播種均勻。我們調查過安徽省由北至南由於播期不同導致播種量不同,其實小麥產量的形成注意有播種量與品種的分櫱成穗有關,籽粒大的品種適當增大播量,籽粒小的品種適當降低一下播量!

    1、北方旱旱輪作一般土壤墒情好,那麼播種深度一般在4-5公分,不易播種太深,那麼播種量控制在25-30斤,基本苗12萬—14萬,同時注意北方土傳病害、地下害蟲防治,尤其近些年來發生比較嚴重的小麥全蝕病和蠐螬,這個一個破壞性極強的病害,也是唯一隻能透過拌種來預防;別無選擇。可以選擇正規登記種衣劑美國世科姆公司——禾佑(23%吡蟲.咯.苯甲)正規登記小麥全蝕病的種衣劑!

    2、南方水旱輪作土質粘重,墒情不是很好,那麼一般播種深在3-4公分,但播種後注意及時鎮壓,踏實土壤,讓種子與土壤緊密吻合,那麼播量30-40斤,晚播基本苗25-30萬,那麼南方土傳根腐病和苗期蚜蟲發生嚴重需要重點預防,可以選擇正規進口種衣劑德國拜耳——奧拜瑞(31.9%戊唑.吡蟲),拜耳出品 必是精品!

    五、注意芽前封閉

    對於芽前封閉除草劑我們首先考慮安全性問題,其次考慮封閉效果問題,我們力爭做到一封草小、草少;這給後期的莖葉除草減少了用藥量和用藥次數,極大的降低了成本,可以快速培育壯苗。適用於小麥田封閉的除草劑也有很多,最原始的是乙草胺為代表的,後來透過復配目前有乙草胺復配系列產品,後來以異丙隆的單劑封閉,到現在異丙隆的復配製劑;這兩類都存在很大的安全性問題,不過前幾年年德國拜耳推出吡氟系列封殺結合,克服了封閉安全性和效果的問題開闢了高效安全封閉的先河,此時封閉正式踏入吡氟封閉時代,尤其拜寶馬(吡氟.氟噻.呋草酮)、驕馬(吡氟醯草胺)這兩款產品涵蓋了禾、闊、封、殺結合,改善了以往封閉除草劑不安全、單一、對抗性雜草效果不好的情況!

    (1) 拜寶馬—11%吡氟醯草胺+11%氟噻草胺+11%呋草酮:針對沿淮及沿淮以南地區稻茬麥,可以選擇拜寶瑪80-100ml封閉(33%氟噻草胺+吡氟+呋草酮)

    (2) 驕馬—50%吡氟醯草胺:對於皖北地區早播小麥主要以闊葉雜草為主的田塊可以使用拜耳驕馬15g-20g(50%吡氟醯草胺)防除!

    六、注意清溝排水

    對於小麥來說比較不耐澇,清溝排水是我們一直來強調比較多的問題,我們常說莊家收不收,要看三條溝,這個時候如果不清理三溝,出現了普降大雪,積雪融化時,小麥就會導致漬害。對於今年種植小麥的農民朋友,可能會忽略三溝的問題,尤其沿淮以北地區很少有人開溝,從前幾天下雨、下雪的情況來看,沿淮以南稻茬麥地區田間積水很嚴重。那麼我們一般情況說下雪不冷化雪冷,一般情況積雪融化時最低氣溫達-4℃以下,本身如果小麥比較弱,可能會出現麥葉受凍傷。

    七、注意苗後除草

    一查苗齡、草齡

    小麥除草,我們要到田間檢視小麥苗齡、雜草的草齡;(小麥3-6片葉、雜草2-5片葉)我們到田間去檢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由於小麥直播深淺不一,生長有差異,我們要以小的為算,這樣就會避免出現除草劑引起的黃苗、死苗問題;那麼針對草齡我們就要以大的為準,這樣更好的針對雜草用足藥量更徹底的防除雜草!

    二看草相、密度

    近些年從沿淮以北到沿淮以南地區雜草種類群體都在發生了很大變化,那麼我們準備除草之前到田間要檢視草相,(禾本、闊葉哪種草;開白花的日本看麥娘、種子辣椒子一樣的菵草),另外要看看哪種雜草密度大,如果對於雜草你叫不出名字,可以選擇農技站、農藥店就近諮詢,也可以拍照片透過微信發給專家確認;這樣才能做到雜草防除的高效!

    三選擇適合的化學除草劑和用藥時間

    以上兩點我們做到後,就要著手準備化學除草劑。那麼在化學除草的時候我們要注意施藥溫度,一般日平均溫度5-6度選擇上午10點以後,下午3點之前施藥(當然溫度越高越有利於雜草吸收藥液);所以如果今年後期的天氣持續晴好,溫度適合,今年的化學除草在過年之前還會出現高峰;對於選擇化學除草劑一定要選擇正規登記大廠家的;不要使用含有隱形成分的藥劑。

    八、注意一噴三防

    小麥赤黴病是一種氣候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麥穗部,它的發生主要因數與小麥抽穗揚花時候是否遇到持續下雨有極大關係,如果遇到雨天、霧天我們的防治次數2-3遍。當然與其他因素也有關係(菌源數量、品種抗性等),主要防治要點如下:

    一搶 搶雨前施藥 效果好 二準 看準最佳施藥時期 準確選擇防治藥劑 三狠 用足藥量與水量 合理復配一噴多效

    ●一搶

    1、搶雨前施藥 效果好

    防治赤黴口訣:晴天見花打、陰天見穗打、雨天搶先打、雨停間隙打!

    對於小麥赤黴防治今年有些特別,由於小麥整體生育期不同,就導致我們防治時候不能單獨的考慮小麥是否抽、揚花等問題,我也要結合當前及近期天氣預報綜合考慮施藥的時期,從今天的天氣預報來看,結合安徽省小麥主產區,不同生育期的小麥來看;4月20日-4月26日有連續陰雨,那麼我們防治小麥赤黴就要搶在雨前施藥,這次施藥尤其重要,不僅防治赤黴病的問題,由於這幾天的溫度比較低,我們要在一噴三防中加入優質的葉面肥,來增強小麥的免疫能力,為後期小麥的灌漿打好基礎。;另外雖然我們說雨停間隙打,因為這是補救的措施!

    ●二準

    1、看準最佳施藥時期

    對於小麥赤黴病防治以前我們始終堅持掌握小麥的最佳生育期來去施藥,那麼今年情況比較特殊,我們要看準我們的最佳施藥時期然後結合小麥生育期。從目前安徽省由南至北小麥生育期來看,基本打苞孕穗佔40%左右、抽穗40%左右、處於揚花階段基本20%左右,那麼我們從天氣來看我們最佳施藥的時間節點,從4月16-19日天氣處於晴天,4月20-26日連續陰雨,那麼第一次用藥在4月16-19日,因為這個時候我們要安徽省處於揚花、抽穗階段的小麥是防治赤黴病的最佳施藥期!於此同時4月26日以後雨停,天氣開始轉晴就需要進行第二次防治!第二次防治時候一定加入以鉀肥為主的葉面肥,促灌漿和籽粒飽滿又可以防乾熱風(優多鉀、磷鉀能量、磷酸二氫鉀)

    另外當前有40%處於打苞孕穗期的要在雨停間隙注意檢視小麥抽穗情況進行防治,如果溫度合適基本第一遍的最佳施藥期在4月26日,同時根據天氣情況合理掌握防治的最佳時期!

    2、準確選擇防治藥劑

    對於目前市面上防治小麥赤黴病的藥劑很多,首先主要正式登記小麥赤黴病的藥劑,其次選擇內吸性比較強、耐雨水沖刷且劑型對小麥揚花影響小的藥劑,由於小麥抽穗揚花與其他作物不同,小麥揚花時從穗子中部往上部,然後往下部逐漸花色由黃變白。另外我們在選擇的時候要注意藥劑的復配和能否兼治白粉病、紋枯病、鏽病。這些病害主要危害小麥的最上面三片功能葉。同時針對今年安徽很多地方政府集中發放赤黴病藥劑,那麼有不少農民朋友拿到藥的時候不知怎麼使用,請大家到當地零售店或者農技站去諮詢,同時根據田間實際情況合理的調換、組合配方做好一噴三防的綜合防治!

    蟲 害:另外針對性小麥中後期蟲害問題,我們重點針對性的防治小麥穗蚜、吸漿蟲、粘蟲。小麥穗蚜蟲快速繁殖危害;蚜蟲的繁殖速度驚人一年可繁殖10-20代,如果條件適宜一般一個3-5天就可以繁殖一代可以選擇速效+持效的藥劑,所以要選擇速效+持效的藥劑(例如:陶氏氟啶蟲胺腈+毒死蜱、先正達噻蟲嗪+高氯),

    防早衰:同時我們要注意今天小麥由於前期氮肥施都是偏多的,對於目前來看我們要結合一噴三防加入優質的葉面肥(氨基酸、生物刺激),來葉面補施,能夠有效的防治小麥後期早衰,促進秸稈韌度,防治倒伏又能促銷快速抽穗!

    病 害:對於防治赤黴病的藥劑選擇,以前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的復配製劑比較多,對於安徽省來說對於這類藥劑的抗性比較大,我們不建議選擇使用,那麼當前建議大家在防治赤黴病時候不要單獨使用某一種藥劑,要選擇現在市場上主流產品,同時最近幾年都是用過表現效果不錯的藥劑。主要選擇以三唑類戊唑醇為代表的復配製劑,不但內吸性好而且對小麥的白粉病、鏽病都有效果!例如(40%戊唑.咪鮮胺,27%戊唑.噻黴酮,48%氰烯菌酯.戊唑醇、15%戊唑.丙硫唑)

    ●三狠

    1、用足藥量與水量 合理復配一噴多效

    目前對於我們防治赤黴病的藥劑,還是比較多,尤其同一種成分不同含量的也很多(例如:戊唑.咪鮮胺),那麼我們在選擇使用的時候要注意包裝上面的登記使用劑量,由於我們今年的赤黴病整體發生形式,預計會大爆發年份,那麼在第一次施藥的時候一定要按照登記用量的上限,或者推薦劑量的提高5%的用量,不能馬虎,第一次用藥很重要。那麼我們藥劑用足的同時要注意施藥的用水量問題,由於小麥現在長得比較深,我們在打藥時候基本行走還是比較慢的,同時主要把藥液打到小麥穗部,同時要兼顧上面三片功能葉白粉病、鏽病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證施藥的用水量,一畝地2桶水,也可以加入安全性比較高的農藥增效劑,植物油!可以更好的增加展吸附性!更好提高藥效!切記一畝使用2桶水!

    我們在進行以赤黴病為主的病害防治時候,要主要藥劑的合理混配,達到一噴多效!主要有以下配方:

    1、( 27%戊唑.噻黴酮)勇護40克/畝+(氟啶蟲胺腈.毒死蜱)愛本20ml/畝+(99%磷酸二氫鉀水溶肥料)磷鉀能量40克

    2、(40%戊唑.咪鮮胺)穗滿多40-50毫升+(60%烯啶.吡蚜酮)非常火7g—8g

    3、(75%戊唑.肟菌酯)拿敵穩10-15克+(氟啶蟲胺腈.毒死蜱)愛本20ml/畝+(龍燈40%高鉀速溶劑)優多鉀40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整地後生土種小麥有啥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