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普大世界
-
2 # 刁博
在古代,幾乎所有的民族都會觀察星象,當時的人們認為星象能夠反映出吉凶。觀察星象時會有一個明顯的現象,太陽和月亮是兩個明顯的天體,這兩個天體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就是肉眼可見的五大行星,恆星之間的相互位置在人的生命範圍內難以察覺出變化,而行星在天空中相對於其他星星的位置會發生明顯的變化,這幾顆星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比較難以觀察的就是水星,因為它太靠近太陽,只有在比較特殊的時候才能觀察到它。金星、火星、木星、土星都是比較容易觀察到的,這些行星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五顆行星正好和中國的五行對應起來,於是用金木水火土予以命名。
金木水火土加上地球這是六顆行星,除此之外視力好的人也是能夠看到天王星的。天王星因為距離太陽稍微遠一些使得公轉週期非常長,在地球上觀察它不容易發現它位置的變化,有一段時間內被認為是一顆恆星。後來在拉普拉斯等人的觀察以及計算下確定了那是一顆圍繞太陽轉動的行星。天王星是根據國外的神命名的,華人引入這個概念時直接譯為了天王星。
天王星之外的海王星是肉眼看不到的,人類最早是在筆尖下發現的這顆行星。天王星被確認為是圍繞太陽轉動的行星後,進一步的天文觀測發現天王星的實際軌道和根據萬有引力計算出的結果存在不小的差距。那時候萬有引力建立後沒多久,影響力還不夠深刻,有人認為是萬有引力有問題。也有人堅信是在天王星的軌道之外還有一顆大行星,未知行星的引力使得天王星的軌道發生了偏移。
兩位“小人物”亞當斯和勒維耶堅信萬有引力的正確,他們各自計算出了未知行星的軌道,之後在他們所預言的位置真的發現了那顆未知的行星,這就是海王星。
海王星的發現是物理學史上的大事,人類居然能夠知道一顆未知行星的軌道!年輕的物理學有力的樹立起被別人的尊敬,人們開始認識到真正能夠預測未知世界的不是占星術,而是科學。
-
3 # 時空通訊古代還是有一些比較聰明的人,他們喜歡夜觀天象,每天都看,看久了就發現了其中的一些規律。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人類能夠肉眼觀測到的有五顆,就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地球是自己站的地方,古人並不認為是一個星球,所以不在其列。八大行星的天王星、海王星距離太遠,肉眼無法觀測,所以古人就不知道了。
行星比恆星小多了,而且不會自己發光,是依靠反射Sunny才發光的。但由於行星(這裡單指太陽系行星)距離地球近,所以看起來往往比恆星還亮,這是古人對行星感興趣的原因之一。
行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會移動。因為行星都是和地球一樣圍繞著太陽進行週期性的軌道運動,但各自的軌道半徑大小和週期都不一樣,這樣與地球的相對位置就會經常變換,這種變動也對古人有很大吸引力。
我們肉眼所看到夜空中的星辰,除了幾顆行星和偶而出現的彗星、流星,其餘的都是恆星。這些恆星都是銀河系裡的恆星(大小麥哲倫星雲、仙女座星系等除外),人類肉眼能夠看到的大約有6000多顆。這些恆星都是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公轉,又因為隔得太遠,與地球距離和位置就相對固定,百年千年幾乎看不出來,所以人稱恆星。
科學界對於星星的亮度用視星等來衡量,星等資料越低就越亮,而且有負數。這種亮度與星星本身發不發光、真實亮度大小無關,而是以人眼目測為準。
人類肉眼能看到最暗的星星視星等為6等,肉眼觀測到最亮的恆星是天狼星(除了太陽),視星等為-1.45。而一些行星由於距離近,反而更亮。金木水火土的視星等分別為:金星-4.89、木星-2.9、火星-2.9、水星-1.4、土星-0.3。
古人實際上對這些星辰的內在性質並不瞭解,只是看到又亮又會“行走”的星辰就覺得更重要。於時就認為這些是天上擔任更重要職務的星辰。
在這些行星中,金星距離地球最近,而顯得最亮,就最讓古人看重,有太白金星、長庚星、啟明星等各種稱呼,而太白金星是神仙中位分很高的一個神仙。
這就是古人為什麼對這五大行星很重視的原因,但這與發現八大行星並不是一回事,尤其是天王星、海王星是近代科學觀測發現的,更與中國古人毫無關係。
-
4 # 科普大世界
當然是用眼睛觀察了,在望遠鏡還沒出現的時代,古人就已經發現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國和西方都是這樣,在望遠鏡出現之前人類只發現了這五顆星星,雖然天王星也可以用肉眼看到,但是由於它的光線太暗了,而且移動速度非常慢,所以誰也沒有把它當成一顆行星。
可能有的朋友會好奇古人怎麼知道星體是恆星還是行星?其實方法很簡單,分辨出它們是恆星還是行星的辦法,靠的是星體的執行規律,相對於其他星體來說,金木水火土這五顆行星的位置並非是固定的,就好像會行走一樣,所以古人稱它們為行星,其他的星體基本都是不動的,位置基本上是恆定的,所以稱它們為恆星,而對於突然出現的超新星通常稱為客星,因為它們都是突然出現後過一段時間又消失了,就好像走親訪友做客一樣。
那麼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怎麼發現的呢?其實這兩個星體最早都是被數學家發現的,包括冥王星也是這樣,在哥白尼布魯諾等天文學家的天文學說開始普及之後,人們逐漸知道了行星的執行規律和軌道計算方法,於是就有人計算出行星的軌道互相之間也是有著微小的影響的。
在計算土星軌道的時候,有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很微小的不規律現象,體現為一個執行時間的誤差,而且這個誤差還不是木星造成的,所以認為在土星之外應該還有一顆行星天體,並且預言了這個天體可能的位置,這時候天文望遠鏡已經出現,後來人們就發現了天王星的存在,然而有天文學家計算天王星的軌道發現仍然有誤差,後來人們又發現了海王星,之後的冥王星也是這樣發現的,去年的時候美國有兩位天文學家預言第九大行星的存在,所用的其實也是這種方法。
-
5 # 刁博
在古代,幾乎所有的民族都會觀察星象,當時的人們認為星象能夠反映出吉凶。觀察星象時會有一個明顯的現象,太陽和月亮是兩個明顯的天體,這兩個天體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就是肉眼可見的五大行星,恆星之間的相互位置在人的生命範圍內難以察覺出變化,而行星在天空中相對於其他星星的位置會發生明顯的變化,這幾顆星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比較難以觀察的就是水星,因為它太靠近太陽,只有在比較特殊的時候才能觀察到它。金星、火星、木星、土星都是比較容易觀察到的,這些行星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五顆行星正好和中國的五行對應起來,於是用金木水火土予以命名。
金木水火土加上地球這是六顆行星,除此之外視力好的人也是能夠看到天王星的。天王星因為距離太陽稍微遠一些使得公轉週期非常長,在地球上觀察它不容易發現它位置的變化,有一段時間內被認為是一顆恆星。後來在拉普拉斯等人的觀察以及計算下確定了那是一顆圍繞太陽轉動的行星。天王星是根據國外的神命名的,華人引入這個概念時直接譯為了天王星。
天王星之外的海王星是肉眼看不到的,人類最早是在筆尖下發現的這顆行星。天王星被確認為是圍繞太陽轉動的行星後,進一步的天文觀測發現天王星的實際軌道和根據萬有引力計算出的結果存在不小的差距。那時候萬有引力建立後沒多久,影響力還不夠深刻,有人認為是萬有引力有問題。也有人堅信是在天王星的軌道之外還有一顆大行星,未知行星的引力使得天王星的軌道發生了偏移。
兩位“小人物”亞當斯和勒維耶堅信萬有引力的正確,他們各自計算出了未知行星的軌道,之後在他們所預言的位置真的發現了那顆未知的行星,這就是海王星。
海王星的發現是物理學史上的大事,人類居然能夠知道一顆未知行星的軌道!年輕的物理學有力的樹立起被別人的尊敬,人們開始認識到真正能夠預測未知世界的不是占星術,而是科學。
-
6 # 時空通訊古代還是有一些比較聰明的人,他們喜歡夜觀天象,每天都看,看久了就發現了其中的一些規律。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人類能夠肉眼觀測到的有五顆,就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地球是自己站的地方,古人並不認為是一個星球,所以不在其列。八大行星的天王星、海王星距離太遠,肉眼無法觀測,所以古人就不知道了。
行星比恆星小多了,而且不會自己發光,是依靠反射Sunny才發光的。但由於行星(這裡單指太陽系行星)距離地球近,所以看起來往往比恆星還亮,這是古人對行星感興趣的原因之一。
行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會移動。因為行星都是和地球一樣圍繞著太陽進行週期性的軌道運動,但各自的軌道半徑大小和週期都不一樣,這樣與地球的相對位置就會經常變換,這種變動也對古人有很大吸引力。
我們肉眼所看到夜空中的星辰,除了幾顆行星和偶而出現的彗星、流星,其餘的都是恆星。這些恆星都是銀河系裡的恆星(大小麥哲倫星雲、仙女座星系等除外),人類肉眼能夠看到的大約有6000多顆。這些恆星都是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公轉,又因為隔得太遠,與地球距離和位置就相對固定,百年千年幾乎看不出來,所以人稱恆星。
科學界對於星星的亮度用視星等來衡量,星等資料越低就越亮,而且有負數。這種亮度與星星本身發不發光、真實亮度大小無關,而是以人眼目測為準。
人類肉眼能看到最暗的星星視星等為6等,肉眼觀測到最亮的恆星是天狼星(除了太陽),視星等為-1.45。而一些行星由於距離近,反而更亮。金木水火土的視星等分別為:金星-4.89、木星-2.9、火星-2.9、水星-1.4、土星-0.3。
古人實際上對這些星辰的內在性質並不瞭解,只是看到又亮又會“行走”的星辰就覺得更重要。於時就認為這些是天上擔任更重要職務的星辰。
在這些行星中,金星距離地球最近,而顯得最亮,就最讓古人看重,有太白金星、長庚星、啟明星等各種稱呼,而太白金星是神仙中位分很高的一個神仙。
這就是古人為什麼對這五大行星很重視的原因,但這與發現八大行星並不是一回事,尤其是天王星、海王星是近代科學觀測發現的,更與中國古人毫無關係。
回覆列表
當然是用眼睛觀察了,在望遠鏡還沒出現的時代,古人就已經發現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國和西方都是這樣,在望遠鏡出現之前人類只發現了這五顆星星,雖然天王星也可以用肉眼看到,但是由於它的光線太暗了,而且移動速度非常慢,所以誰也沒有把它當成一顆行星。
可能有的朋友會好奇古人怎麼知道星體是恆星還是行星?其實方法很簡單,分辨出它們是恆星還是行星的辦法,靠的是星體的執行規律,相對於其他星體來說,金木水火土這五顆行星的位置並非是固定的,就好像會行走一樣,所以古人稱它們為行星,其他的星體基本都是不動的,位置基本上是恆定的,所以稱它們為恆星,而對於突然出現的超新星通常稱為客星,因為它們都是突然出現後過一段時間又消失了,就好像走親訪友做客一樣。
那麼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怎麼發現的呢?其實這兩個星體最早都是被數學家發現的,包括冥王星也是這樣,在哥白尼布魯諾等天文學家的天文學說開始普及之後,人們逐漸知道了行星的執行規律和軌道計算方法,於是就有人計算出行星的軌道互相之間也是有著微小的影響的。
在計算土星軌道的時候,有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很微小的不規律現象,體現為一個執行時間的誤差,而且這個誤差還不是木星造成的,所以認為在土星之外應該還有一顆行星天體,並且預言了這個天體可能的位置,這時候天文望遠鏡已經出現,後來人們就發現了天王星的存在,然而有天文學家計算天王星的軌道發現仍然有誤差,後來人們又發現了海王星,之後的冥王星也是這樣發現的,去年的時候美國有兩位天文學家預言第九大行星的存在,所用的其實也是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