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北雲飛哥
-
2 # 三哥心語
不白活一回,活出一個真實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則,有自己的魂魄筋骨!無論世事如何變遷,人情冷暖如何變化,堅守自己的初心,記得自己的出發點,活出一個精彩的自己。
-
3 # 小蘭愛攝影
隨波逐流:是指一個人沒有主見。隨大流隨遇而安:遇到事情(多指不好的事情)就忍受、安定,不要鬧騰,接受現實並且好好生活 、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它們看似一樣。其實意思是完全不同的、隨遇而安切勿隨波逐流,無論是非但求無愧我心。流光一閃數十年,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生命的成長一如莊子所言:“外化而內不化”。對外在世界越來越多寬容感恩,融合於規則;而內心的執守日益打磨得堅毅無悔,不再懷疑是否真的藉以用一生把夢想刻劃成真。人 生有一個寓言說的好。兄弟兩人住在一座摩天大樓的80層,有一天兩個人旅行歸來深夜到家,恰好忘記了看通知,今晚電梯停運。兄弟兩個揹著沉重的行囊,在樓底下商量了一下,決定一鼓作氣,爬樓梯回家。於是,兩個人精神抖擻開始爬樓。爬到20層的時候,已經覺得揹包很重了。兩人商量,決定把揹包存在20層,明天有電梯了再回過頭來取。卸下了揹包,兩個人覺得很輕鬆,說說笑笑繼續往上爬。爬到40層的時候,兩個人已經很累了,就開始相互抱怨指責:你為什麼不看通知啊!你為什麼不提醒我啊!就這樣吵吵鬧鬧一路爬到了60層。這時,兩個人實在疲憊不堪,終於懶得吵了,覺得還是應該安安靜靜的繼續爬樓。當兄弟兩人終於爬完了最後20層,到了家門口的時候,才不約而同的想起:鑰匙忘在20層了,忘在了揹包裡。這,就是我們括約80年的人生。剛剛開始的時候,人人都是意氣風發的,我們揹負著沉沉的行囊,行囊裡裝著我們最初的理想、抱負和許許多多的美好願望。我們不畏艱險,從腳下第一個臺階開始,上路了。爬到20歲,我們開始進入社會,開始認同“規則”,覺得社會給了我們很多負擔。我們獨自奮鬥,開始感覺疲憊不堪,誰還揹負的了這些夢想啊?還是先把它安頓下來吧,等到在社會上站穩腳跟,衣食無憂的時候,再回來揀起夢想,也為時不晚。於是,我們心照不宣,紛紛放下夢想,頓時輕鬆,繼續上路。人生路越走越遠,年紀越來越長,積累越來越多,爭鬥越來越猛,內心越來越焦慮,我們開始了無休止的抱怨。就像兄弟倆疲憊襲來互相指責一樣,都覺得是社會辜負了自己。我們開始心裡不平衡,覺得自己付出太多,回報太少,免不了內心倉皇猶豫。於是,就這樣一路吵吵鬧鬧悶悶不樂的走來。40歲,一個無比尷尬的年紀,壓力越來越大、精力越來越少。所謂年近不惑,只是所有意氣風發的東西都過去了,人不免開始變得怠懈、頹唐,少了無謂的抱怨,相互扶持著繼續走。慢慢的,60歲了。晚年的時光應該是美好的,應該是倍感珍惜的,於是終於安靜下來了,終於不再抱怨了。這大概就到了孔夫子說的“而耳順”,心順應了,少了很多指責。終於,生命到了80歲。站在最後的終點上,突然之間,我們悵然若失:想起來,這一生最寶貴的東西,都留在了20歲時,被我們放下的行囊裡,那是我們一生都沒有開啟的夢想,從來沒有放飛過,從來沒有跟隨過我們的生命。於是,盲目的我們就這樣,徒然一身,走完了生命的旅程。這是一條不歸路。只有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義,才能正確的面對死亡。在這段生命之中,每一個人都可以以不同的形態活下去,生死之間不過是一種形態的轉變。人的身體、人的生命是可以消耗掉的,但是人的思想仍然可以承傳。對於莊子來講,思想的承傳遠遠勝於一個生命。心 態道法自然,就是鼓勵每一個人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你的歷程,用自己的體驗去開啟你的心智。放低我們的心去發現,這是一種態度。僧人的僧鞋,前露腳趾、後露腳跟,為什麼?這是所謂的“六根通透”:要去掉貪、嗔、痴、怨、疑、慢,心靈才能真正清靜、真正通透。那為什麼要把這人生至理放在腳下的鞋上呢?用佛家的話講:人只有低下頭,才能看得穿,你不低下頭是看不見的。真正的、至極的道理,既需要我們有遼闊浩瀚的眼界,也需要我們有眼前腳踏實地的實踐。著名的斯芬克司之謎,就是想要提醒世人:認識你自己!這個古老的西方寓言之所以久盛不衰,就是因為,離我們最近的東西,往往是最難認知的。在人生整個成長的經驗過程中,我們可以不斷的認知天地萬物,增長經驗,但唯獨難以認清我們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講,莊子告訴我們:人最難認知的就是自己的心。人最難解答的就是:我究竟是誰?我想要的生活是什麼?因此,只有清楚地瞭解自己的內心,才能夠在這個世界上找到最基本的出發點,才能夠去善待他人。世間萬物,千差萬別。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事物就會完全不一樣。比如,我們經常用成人世界的規則和方式來對待可愛的孩子們,忘記把原本屬於他們的快樂時光留給孩子們,反而不斷用一種成人的標準去剝奪。到最後,他們像我們一樣被打造成社會標準的成人,卻記不起生命本真的赤子之心了。鷹巢建於懸崖峭壁之上,小鷹破殼羽翼豐滿之後,沒有平地可以給它嬉戲,邁出巢穴如不振翅,必將急速墜落。在這生與死的落差中,翱翔的天性被激活了。可是,我們有多少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些潛能卻從來沒有被激發出來。比如,有些人從來沒有遇到真正熱愛的職業,沒有體會過全力投入的樂趣,並用心去做。而還有些人,從來沒有遇到自己真正愛的人,愛情的力量沒被喚醒,就這樣一生掩埋了。儘管有家庭和兒女,過著尋常人眼中的正常生活,但是,這樣的生命沒有燃燒過,摯愛的激情還沒有釋放過,僅僅是因為從沒有碰到那個真正讓我們體會愛情的人。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眼睛都有向外發現和向內觀看兩種能力。向外可以發現一片無比遼闊的世界,向內可以審視一個無比深邃的心靈。因此,一個人在保養自己的形骸之外,還要呵護一雙靈活的眼睛。儘管永遠有人在提醒你的得與失、評價你的對與錯,但我們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在他人過多的言論中盲從,而迷失了自己的心。如果保有這樣一雙靈魂的眼睛,始終審視自己,我們才可能做到寵辱不驚,把握住自己內心真正的願望。從認識自己,到傾聽自己,再到涵養孕育你自己,這是一個美好的人生歷程。行 走“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人生有涯,淡泊為大。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曾經感嘆:“我們已經走的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而出發。”現代人經常提到一個很時髦的詞兒:核心競爭力。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問問自己: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所謂核心競爭力,是不可仿效的,是唯一的。在今天這個時代,沒有什麼是最好的,只有什麼是唯一的。只有打破這種常規思維,我們才有可能去憧憬真正的成功。我們在行走,我們在奔波,我們終日忙忙碌碌,但我們卻忘記了最初為什麼而出發。很多時候,我們會置身於這樣的茫然中。讀《莊子》,讓我們停一停、靜一靜、想一想,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權衡。我們有什麼樣的眼睛,就有什麼樣的生活。很多人一生追逐成功,渴望輝煌,因為我們耐不住寂寞。我們需要這種外在的輝煌,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可是,有這樣一句話:“在真正的比賽中,冠軍永遠跑在掌聲之前。”一路奔跑,冠軍是在寂寞中第一個衝到終點的人,而這種寂寞,最終會開啟掌聲的輝煌。生活的大道理、人生的大境界,很多時候,都是從生活中的最細微處去發現去感悟的。一個人先天的性格、後天的機遇、固有的價值觀,最終會決定自己的命運。我們經常說,命運這個東西太客觀了,完全依附於機遇。其實,是你的價值觀決定了你的取捨。古人的散淡、古人的恬靜、古人的辭讓,他們留一份寂寞給生命,讓生命終於可以開闊靈動起來。而今天,我們卻希望用繁忙驅散心頭的寂寞。其實,寂寞意味著一段靜止下來的時光,當你自己獨自面對寂寞的時候,有可能會看到你意想不到的境界。我喜歡“遊”這個字:遊蕩、遊離、遊話、遊學、遊戲…… 遊,是一種動態的逍遙,讓我們的生活有更多的靈動。靜止和僵化是危險的,因為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種辯證關係:真正穩當的東西都處在動態之中。比如陀螺,旋轉就是它存在的價值,一旦停下、靜止,就失衡倒地了。可見,旋轉的動態是它最好的平衡。腳踏車也是一樣。靜態下,如果沒有外力的支撐,兩個輪子是立不住的;而當車子行進起來以後,倒穩穩當當輕輕鬆鬆了。這就是動態的平衡。當今社會,有太多人應對挑戰時,感到失去了心理平衡,那是因為世界在動,而你不動。這其中就有一個我。時代變遷,我們若想真的做到與時俱進、取捨自如,就要能以一種清楚的眼界給自己確定準則,並且以這樣心遊萬仞的態度去調整自己的生活秩序,永遠保持動態生命的平衡生活狀態,你就能永遠旋轉、永遠前進、永遠不倒。可是,你一旦靜止了,就真正倒下了,是沒有外力可以拯救的。自 我“以無厚入有間”,獲得的是一種效率,遊刃有餘。內心裡面的這種真正的大道、大仁、大廉、大義、大勇、大智,一切都不是表露於外的,是內斂於心而不張揚的。我們總會不自覺地效仿他人的行為,過分刻意地強調著社會流行的標準。所謂時尚、流行往往有一種潮流的趨勢,讓我們迷失了自己的心,而去趨同大眾的標準。怎樣可以不流於俗呢?首先要認清自己內心的願望,我們真正在以自己的生命方式善待自己嗎?在今天這樣一個媒體充分發達的時代裡,流行的標準是很可怕的。流行是一種勢力、一種洗腦。流行就是在告訴你,這未必是好的,但你必須從眾。而時尚有的時候是少數人的一種趣味,流行卻像流感一樣,只標誌著一個數量,並不代表更高階的品質。確認這一切,以自己的清明理性去善待他人,善待朋友,認清每一個人的價值取向,理解每一個年齡段的生活方式,按照本來的樣子,發揮到最好。其實,一個人真正的力量,並不是某種卓越的才華、某種炫耀的技巧,而是一種和緩的凝聚力。真正看懂《莊子》就會明白,無論人生遇到什麼情況,世界上總會有路可走。如果內心有一種力量,敢於正視自己的弱點,勇於改過,能夠對新的生活孜孜以求仍然能夠獲得人們的尊敬。用這種內心的力量,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今天,是一個媒介發達、資信迅通、科技帶給我們無窮力量的時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每一個人的人格更健康、更明朗。也許,我們在心智上殘缺的更多了。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都很大,當心靈不堪重負、產生扭曲時,將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呢?莊子告訴我們,在天地之間,如果一個人真的順應生命形態,那就先把這些遺憾和殘缺接受下來,不要委屈、不要較勁兒,而應該想怎樣改變、怎樣完善,讓自己做到更好。有些人,可能由於自己的健全、機敏、矯健,反而使自己受制於心。所以,儘量讓自己保有一顆平常心。有一句名言說得好:“這個世界上無所謂垃圾和廢物,所謂廢物,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財富。”生 活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的人生其實存在很多誤區。過於負重的生活,讓我們只能看到眼前,以為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並極力提醒督促自己,不要走“彎路”。其實,生活又何來“彎路”呢?無論怎樣,都是經歷。更何況,罕為人煙的“彎路”上,更多不一樣的風景,更美。這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我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生也沒有彎路可言。如果你沒有走過那一段路程,如何能抵達現在?如果不站在現在,你又如何回過頭去看,說那是彎路呢?人生的每一條路都是你必須要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的。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自己並獲得確認。所以,這麼多年的奔波,只是想走更多“彎路”,想體會更多“經歷”,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聰明、更豁達。有的時候,人生,需要繞路走。有四個字我們應該記住:“以天合天”,我們應該選擇那些最合乎規律的事情去應對規律。也就是說,人永遠不要和規律較勁兒,不要違背規律,不要為此做徒勞的努力,而應該用自己澄淨清明的心,用一種豁達淡定的處世智慧,看清哪些事情可以“以天合天”,哪怕是那些被稱之為“彎路”的,都不妨嘗試。撥雲見日,或許風景獨好。處 事曾有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大口兒的瓶子裡放了很多米,而細細的瓶頸卻只能容納猴子伸進一隻爪子,但是,一旦猴子抓住一把米,攥上了拳頭,就拔不出來了。如果這個時候,猴子能有一份“曠達的態度”,放下米,爪子還是可以自由的。可惜,沒有一隻猴子願意這麼做。這僅僅是一個實驗嗎?這簡直就是一幅世相圖呢!不必啞然失笑,想想我們有多少人,手中抓著一把米不肯放下,因此而連累了一生的從容和幸福。這其中,也包括一個我。世間的道理就是這樣,一個人如果有大見識,面對生命和生活,就會坦然許多;人如果沒有閱歷,心中難免忐忑不安。生活淡然一些,不要太看重外物,因為技巧都是一樣的:“凡外重者內拙”。其實我們今天的生活裡,很多人越是面臨重大的抉擇,越會失誤。很多時候,並不是失於對手,而是失於自己。我們有幸來到這個世界,在有限的生命中,可以去學習很多,可以去經歷很多,但你心底的在乎與不在乎,你個人的經驗和領悟,會決定你的生命效率。慢慢的,我們會發現,決定成敗勝負的,並非一個人的技術水平,而是一個人的心態。現代社會對學歷、經驗、技能的過分強調,會導致我們的盲目“充電”,但永遠不要過分相信“技巧”。也就是說,沒有人能擺脫環境而生存。當我們都面對惡劣環境時,就要看每個人內心所醞釀的心境如何了。當你的心境可以抵消外在的恐懼的時候,你才有資Grand SantaFe過困境嚮往成功,你的“技巧”才有發揮的空間。如果你的心境已經被外界環境挫敗,那接下來的任何努力都將加速流失你的自信,再何來“技巧”而言呢?現代管理學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叫做“木桶理論”。一個用很多板子箍起來的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一塊板子,而只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就像我們的生命及其所處的環境,總會有最短的一塊“木板”,找出來,盯住它,這決定了你的人生效率。可見,人生的大智慧,不是為自己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錦上添花是給別人看的,而雪中送炭是關懷自己的。人是一種最會自欺欺人的動物,很多時候,當我們看不清生活坎坷的時候,反而可以闖過去;當僅僅看到一些表象時,我們也許會被徹底嚇暈,駐足不前;而當我們真正能看透生活的安與危、利與弊時,我們反倒會鼓起勇氣,雖然心懷恐懼,但還能戰勝自我,堅強的走下去。因此,人的前半生“不要怕”,後半生“不要悔”。我們無所畏懼,也就無所懊悔,其實人生無非就是“盡心盡力”,如此而已。一句淡淡的“一切都會過去”,相信每個人都聽過並且能記住。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只是過往,就在我們的生命穿越其中的時候……生 存社會就是一個金字塔,每一個人剛剛走進社會,都意味著要做塔的基座。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在社會上生存,要順應規則、遵從法度,慢慢的學會與人交往、與環境周旋。逐漸的,我們表面變得越來越隨和,似乎一切都可以放下來,與人融通,好像進入了一種化境。這就是社會帶給我們的成長。但是,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他自己,有他獨特的價值觀、獨特的風格,堅持自我的秉持,就在於內心有他真正的“不化”:固守著生命的稟性而不隨波逐流。但面對外在的世界,又可以做到通達和順應。這就是說:生命應該有所堅持,而生活可以隨遇而安。事實上,我們太容易受外在言論的干擾了!年輕的時候,每個人內心都是有所堅持的。但是,芸芸眾生,大千世界,有太多太多的不得已,生活考驗著我們,外在世界不是我們能夠左右的,卻又總是在試圖改變我們。怎麼辦?這就需要我們堅持住生命中的“堅持”,只有內心安靜、勇敢,氣度上才能表現得處變不驚。而現代人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面對千變萬化的世界而保持內心的不變。而如果我們喪失定力,就會隨波逐流,喪失自我;但如果我行我素,桀驁不馴,又會被社會所不容。當我們生活在壓力之下,當我們處於社會所賦予的各種角色之中時,我們感悟過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嗎?我們是不是已經被束縛了本性而全然不知呢?有一個寓言很有趣。青蛙看到蜈蚣在行走,好奇的問:“你號稱百足之蟲,那走路的時候,最先邁哪隻腳呢?”話一出口,蜈蚣頓時愣在那兒,不會走路了……這多像我們的生活!日常中,繁雜瑣碎的頭緒之多,應該比這“蜈蚣之腳”只多不少吧?起居、工作、朋友、親人、領導、同事、老人、孩子…… 當這一切一切順理成章地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組成部分時,我們是無從過多思考的。所以,人們常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也許上帝是在笑我們違背了一種順其自然的真實和從容。所以說:人永遠不要和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較勁兒。再來看看玻璃和鏡子的區別。玻璃,你能透過它看到外面的世界;鏡子,不但能讓你看到外面的世界,同時還可以看到你自己。因為鏡子背面多了一層薄薄的水銀。我們的心裡也應該有這樣一層“水銀”,不僅外觀世界,也自視內心,讓這樣一方天地之鑑可以照見自己生命的本真。所以,一個人真正的聰明,都不是作用於外在世界,而是能夠靜下心來,發現並實現自己生命中最本初的願望。就好像,我們今天說“淡漠”是一個貶義詞。而莊子所言的“淡漠”,指的就是一份恬淡的心境,清寧的行為。瞭解自己的願望,分清世間的真偽,很多東西不熱衷、不逢迎,以一種沉默的姿態讓自己“遊心於淡,合氣於漠”。一個真正明朗、健碩的精神世界,是要依賴於我們自然的、樸素的、健康的、富有活力的肢體之上的。這種“淡”與“漠”不會消除我們生命的激情,卻能把我們內心的情愫變成一種更恆久的、更持續的生命力量,會讓我們終其一生,保有自我的本真。因此,面對生命,我們應該培養一種曠達的態度,這種態度將決定我們的生命質量。心態決定狀態。流 光生命只是一段流光。流光在我們手中,絕對的時間不會太長。但是,流光在每個人手中的質量卻因人而異。這種質量並不一定像我們想像的知識越多、財富越豐、地位越高,就一定具備更高的生命品質。恰恰相反,很多時候返璞歸真,用一顆純真的心去面對世界,讓我們的生命回到赤字的爛漫狀態,我們的情懷才可以開放,我們的新才真正像完成齋戒一樣,忘名、忘利,達到渾然忘我。而“忘我”之境視為天成。因此,人只有打破了一切的世俗心,用你自己本初的那種願望,去遇合這個世界,這個時候,你才會體會到世界的真意。《莊子》中講了很多很多樸實的道理,其中的奧秘只有一個:“大道合乎自然。”正所謂:“神於天、聖於地,天地人三才共生共長。”、“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獨特的,而我們卻花費了太多太多時間和精力去羨慕他人。每個生命的個體雖然表面各異,本質卻是相同的。因此,羨慕別人不如認清自己,因為我們永遠不可能成為別人。流光匆匆幾十年,我們遭遇了和即將遭遇太多太多的事情,人生路總會有坎坷和不平,一切機遇會來,一切風波會走,無論是幸運還是困苦,一切都會成為過去。而當我們忘卻了一個又一個的人生座標參照物,真正洞明自己的內心時,我們會把握住生命賦予的獨一無二的自己!這就是道家所說的“合乎天地大道”。儒家是提倡禮儀的,讓每個人遵守外在的行為規範,以禮義去應對他人、投身社會,用外在的規矩準則來締造世界的和諧。而道家,則提倡每個人力求遵循內心的道德,聽從自在的聲音,而不必有外在任何的刻意。可以說,儒道相生相濟,孕育了華人的人格。儒家交給我們入世:一個人的自我實現,必須紮根於他生活的這片土地;道家教我們出世:實現人格的超越,讓我們在天空上有飛翔的翅膀。在這個世界上真正重要的莫過於認知自己,以自己的生命合乎大道,這會讓我們少走很多很多彎路。然而,很多時候,我們不是輸在自己奔跑的速度上,而是輸在自己的智商上。我們需要明白,智力比速度重要,判斷力比技巧更高明。《莊子》對我們現代人的意義就在於,多一些內心樸素自然的淡泊,少一些投機取巧的刻意行為,否則我們很有可能在這個變幻莫測的大千世界裡迷失了自己。莊子說:“虛無恬淡,乃合天德。”一個人自己的行為能做到虛無恬淡了,讓心靈真正靜下來,不慌亂,不迷茫,也就合乎了天德。聽於丹老師讀《孔子》、講《莊子》,論先秦諸子,這不是矯情,也不是文學評論界給出的“反傳統”的評價,我只是在找尋一種溫暖的感覺。因為“道不遠人”,這些真正的道理,都貼近當下,在今天這樣繁亂的世界裡,依然能夠讓我感慨感動。人生,無古今。
-
4 # Guoqingqing1995
就像一位評論者說的隨波逐流的就是因為自己沒有主見,幹什麼事,做什麼事都會去看別人。而我恰恰相反我是一個有主見的人,自己認定什麼事就是什麼事,哪怕最後的結果不是自己想要的,想看到的,那做什麼自己都會接受,不會留遺憾!所以做什麼我都會遵從我的內心。
-
5 # 朔風書思語
要保持初心,記住初心不能丟。
環境是一直處於變化之中的,那麼你一生都要跟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嗎?
記得一個朋友跟我說:“心不隨境轉”,就是這個道理。外界的環境無論如何,你要保持心不隨境轉,保持常態,跟著心去做事,無論做什麼都能事半功倍。
-
6 # 文藝的野路子
這個時代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總讓人有些手足無措,眼花迷亂。現實利慾的衝撞,生活磨濯的揹負,沒有誰敢說容易或者如意。
嚮往著山河星海,揣摩著利綰名牽,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欣賞山川湖海,沒有多餘的話去問候與思念,沒有多餘的歲月感嘆花開堪折。
但不管你願不願意,歲月從不曾停息。落霞依舊染了黃昏,歲月枯萎了容顏,一抔淨土掩了香丘、模糊了那年。
紅塵客夢,沒有誰能纖塵不染。是燈火闌珊處的轉身,還是燈紅酒綠裡的逐夢,都是人生的抉擇,沒有對錯可言。
人生,就是 生活 著,而不只是 活著。活著很容易,生下來,活下去,隨萬千風景飄過,不問朝夕。但風雪就在那裡,從未改變。
人生,是一個過程。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繾綣時光。華麗的不是生、老、病、死的終點,而是揮霍浪費的青春,追名逐利的歷練,那些錯過的、等待的、相守一生的人和故事,還有年華。
每個人的存在都是一束獨立的星輝,而拼湊成了繁華世界。漂泊在紅塵客棧,續寫著不被辜負的明天。
光陰有限,別忘了最初的樣子。不管是為了生活、愛情、權利、財富,都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為了給所愛的人幸福,為了追尋生命的美好,為了讓時光留下足跡。
別辜負了繁花開滿天際,別迷失在善惡交織的森林,人生雖是一場大戲,卻是生死退場。遵循善意,遵從最初的自己。
-
7 # 旺源蜂業
在當今社會,一定要做不忘初心的自己。成功無非忍耐!一個人只有堅守自己的初心和理想,運用科學的方法,一步一個腳印,踏實行進,經歷風雨嚰難,才能實現自己的初心和理想!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
回覆列表
不管那個年代,我們都要做一個,不忘初心的自己,人生才有始有終,人在做,天在看,最好是做好自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因必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