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先生原名司馬徽,字德操。公元198年來到荊州襄陽。水鏡先生的名號是荊州名士龐德公的評價。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也是龐德公的評價。龐德公是龐統的叔叔。
司馬徽和龐德公都處於隱居並未為官。據襄陽記:德操小德公十歲,以兄事之,呼作龐公也。
司馬徽認識諸葛亮龐統也是通龐德公的, 《襄陽記》:1諸葛孔明每至公家,獨拜床下,德公殊不令止。2統少未有識者,惟德公重之,年十八,使往見德操。德操與語,既而嘆曰:“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龐德公很有會識人)3三國志:徽甚異之,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這也後來向劉備推薦兩人的原因)
大約在公元207年,據三國志諸葛亮傳: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據襄陽記曰: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徐和司馬徽都推薦了諸葛亮。
問題中的這段話出自三國演義,但原話是: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意思跟上面問題差不多吧。三國演義:劉備碰到司馬徽,水鏡問玄德曰:吾久聞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猶落魄不偶耶?(意思是劉備天下梟雄,怎麼到現在還一事無成?)劉備回答:命途多蹇,所以至此。(指自已從起事開始命運多艱難,所以才這樣。參加平黃巾之亂,得一小官又丟了。得了徐州又讓呂布搶了,復奪徐州又讓曹操搶回去了。投了袁紹,發現不足以依靠。現在在荊州也是一事無成)水鏡曰:“不然。蓋因將軍左右不得其人耳。”(指出劉備至今一事無成的原因,是缺少輔助之人。我覺得就是缺一個能為他做戰略規劃的人。)玄德曰:“備雖不才,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張、趙雲之流,竭忠輔相,頗賴其力。”(孫乾、糜竺、簡雍雖然都算得上是人才,但不算是一流的謀士軍師)水鏡曰:“關、張、趙雲,皆萬人敵,惜無善用之人。若孫乾、糜竺輩,乃白面書生,非經綸濟世之才也。”(水鏡認為劉備是武強,文弱)......水鏡曰:“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向劉備推薦了兩位人才,但未說是誰)然就徐庶來見水鏡,劉備以為就是臥龍、鳳雛其中一人。劉備多次問水鏡,他就是不說是誰。按小說來說,可能是水鏡認為劉備此時是未逢時吧。不想傷了兩人,順其自然吧。
按三國演義徐庶投了劉備後,因其母來信召回。他就辭別劉備,臨走推薦諸葛亮(按史書曹操徵荊州,徐庶和諸葛亮隨劉備南撤。徐庶母親讓曹軍俘虜了,於是徐庶辭別劉備。為保全母親,徐庶去見曹操)徐庶又去見諸葛亮,講了推薦他的事。諸葛亮破口大罵徐庶。(我覺得小說這樣一改很不好)劉備又去見水鏡,講了徐庶推薦諸葛亮的事。水鏡講徐庶自己要走就算了,何必惹出來他出來嘔心血。(我覺得這是水鏡遲遲不說臥鳳雛是誰的原因)......徽出門仰天大笑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雖然是小說家之言,但這句卻又講的很有道理。據說作者羅貫中曾是張士誠的幕客,曾勸張士誠緩稱王。張士誠不聽,於是羅貫中離開張士誠。後來明太祖朱元璋得了天下,羅貫中因曾在張士誠手下做事。自然也就難入朝為官吧)
我認為(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這句話可以拆開分析。諸葛亮在隆中自比管仲樂毅,管仲是名相樂毅是名將。就是說諸葛亮是想成為輔助明主成就一番霸業的名相名將。據魏略:在隆中時諸葛亮對好友徐庶、孟公威、崔州平講:你們要是做官,能做到太守州刺史。三人反問:那你呢?諸葛亮笑而不答。其實答案早就有了,自比管仲樂毅自然是名相名將了。劉備就是那個其主,劉備是三國之主起點最低的。但關張趙、孫乾、糜竺芳、簡雍、陳到等人十多年不離不棄跟著劉備。不更是說明他們在劉備身上看到希望,劉備是他們的明主。諸葛亮跟劉備聊了隆中後,兩人關係非常好。劉備講得孔明,猶魚得水。據袁子:張昭想留諸葛亮在東吳,因為諸葛亮哥哥在東吳。諸葛亮講吳主能賢亮而不能盡亮。意思是講吳主能任用我,但不能完全讓我發揮才能。這樣的人只有劉備,除了劉備能用人。還是因為劉備最缺他這樣的。曹操孫權當時的實力人才可都遠勝於劉備,諸葛亮投到那邊去未必有發揮才能的機會。所以心劉備是最適合諸葛亮的。劉備在荊州的八年間也得到很多荊州人的支援。三國志講:荊州豪傑歸先主日益多,琮(劉表兒子劉琮,繼任荊州牧。投降曹操)左右多歸先主。
當時剩下的群雄有:曹操、孫權、劉表、劉璋、張魯(馬超)。曹操實力最強,人才也最多。諸葛亮去到未必能受到多大見用。孫權已歷三世,所用之人都是父兄留下的。諸葛亮評價劉表:其主不能守。評價劉璋:闇弱。評價張魯:不知存恤。所以劉備是最佳人先。(曹魏對諸葛亮的評價:傅幹(丞相參軍)對曹操講: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賈詡對曹丕講:諸葛亮善治國。 劉曄對曹操講: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
不得其時:前面講了劉備自黃巾起事以來,沒有穩固佔得一塊地盤。年齡已經四十六歲了。當時的群雄曹操、孫權、劉表、劉璋、張魯等那個實力都比他強。曹操已經統一北方,孫權據江東歷三世。兩強都在打荊州的主意。曹操在平定北方時就曾說下個目標就是荊州了。公元207年曹操開始訓練水軍。而劉備是實力最弱小的。就是荊州也分成兩派,一派降曹一派不願降曹的跟隨劉備。劉備這時才得到為他做戰略規劃的諸葛亮,已經是很遲了。諸葛亮未來的路非常難走,所以水鏡才講惹他出來嘔血。赤壁之戰前孫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在曹操統一北方的實力面前,這個時候劉備想打敗曹操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能的。就連東吳上下都是一片投降聲音。
不得其時更多的是講諸葛亮輔助劉備之路的艱難。如果時間倒回七八年,劉備也許有更大的成就。魏國丞相參軍傅幹曰: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此三人者,皆人傑也。以備之略,三傑佐之,何為不濟也?劉備之前二十年間數敗,雖然有關羽張飛這是的萬人敵。就是缺少諸葛亮這樣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的人。劉備得到諸葛亮時,北方已經讓曹操一統。江東已經讓孫權據。荊州已岌岌可危,留給劉備的時間根本不多。(我覺得要是劉備據有荊州十萬之眾,根本不懼曹操徵荊州)
近代史學家田餘慶先生講:歷史決定了劉備是一個奔竄求存的角色,歷史只給了諸葛亮一個小國寡民的政治舞臺。我覺得這句詮釋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水鏡先生原名司馬徽,字德操。公元198年來到荊州襄陽。水鏡先生的名號是荊州名士龐德公的評價。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也是龐德公的評價。龐德公是龐統的叔叔。
司馬徽和龐德公都處於隱居並未為官。據襄陽記:德操小德公十歲,以兄事之,呼作龐公也。
司馬徽認識諸葛亮龐統也是通龐德公的, 《襄陽記》:1諸葛孔明每至公家,獨拜床下,德公殊不令止。2統少未有識者,惟德公重之,年十八,使往見德操。德操與語,既而嘆曰:“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龐德公很有會識人)3三國志:徽甚異之,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這也後來向劉備推薦兩人的原因)
大約在公元207年,據三國志諸葛亮傳: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據襄陽記曰: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徐和司馬徽都推薦了諸葛亮。
問題中的這段話出自三國演義,但原話是: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意思跟上面問題差不多吧。三國演義:劉備碰到司馬徽,水鏡問玄德曰:吾久聞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猶落魄不偶耶?(意思是劉備天下梟雄,怎麼到現在還一事無成?)劉備回答:命途多蹇,所以至此。(指自已從起事開始命運多艱難,所以才這樣。參加平黃巾之亂,得一小官又丟了。得了徐州又讓呂布搶了,復奪徐州又讓曹操搶回去了。投了袁紹,發現不足以依靠。現在在荊州也是一事無成)水鏡曰:“不然。蓋因將軍左右不得其人耳。”(指出劉備至今一事無成的原因,是缺少輔助之人。我覺得就是缺一個能為他做戰略規劃的人。)玄德曰:“備雖不才,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張、趙雲之流,竭忠輔相,頗賴其力。”(孫乾、糜竺、簡雍雖然都算得上是人才,但不算是一流的謀士軍師)水鏡曰:“關、張、趙雲,皆萬人敵,惜無善用之人。若孫乾、糜竺輩,乃白面書生,非經綸濟世之才也。”(水鏡認為劉備是武強,文弱)......水鏡曰:“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向劉備推薦了兩位人才,但未說是誰)然就徐庶來見水鏡,劉備以為就是臥龍、鳳雛其中一人。劉備多次問水鏡,他就是不說是誰。按小說來說,可能是水鏡認為劉備此時是未逢時吧。不想傷了兩人,順其自然吧。
按三國演義徐庶投了劉備後,因其母來信召回。他就辭別劉備,臨走推薦諸葛亮(按史書曹操徵荊州,徐庶和諸葛亮隨劉備南撤。徐庶母親讓曹軍俘虜了,於是徐庶辭別劉備。為保全母親,徐庶去見曹操)徐庶又去見諸葛亮,講了推薦他的事。諸葛亮破口大罵徐庶。(我覺得小說這樣一改很不好)劉備又去見水鏡,講了徐庶推薦諸葛亮的事。水鏡講徐庶自己要走就算了,何必惹出來他出來嘔心血。(我覺得這是水鏡遲遲不說臥鳳雛是誰的原因)......徽出門仰天大笑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雖然是小說家之言,但這句卻又講的很有道理。據說作者羅貫中曾是張士誠的幕客,曾勸張士誠緩稱王。張士誠不聽,於是羅貫中離開張士誠。後來明太祖朱元璋得了天下,羅貫中因曾在張士誠手下做事。自然也就難入朝為官吧)
我認為(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這句話可以拆開分析。諸葛亮在隆中自比管仲樂毅,管仲是名相樂毅是名將。就是說諸葛亮是想成為輔助明主成就一番霸業的名相名將。據魏略:在隆中時諸葛亮對好友徐庶、孟公威、崔州平講:你們要是做官,能做到太守州刺史。三人反問:那你呢?諸葛亮笑而不答。其實答案早就有了,自比管仲樂毅自然是名相名將了。劉備就是那個其主,劉備是三國之主起點最低的。但關張趙、孫乾、糜竺芳、簡雍、陳到等人十多年不離不棄跟著劉備。不更是說明他們在劉備身上看到希望,劉備是他們的明主。諸葛亮跟劉備聊了隆中後,兩人關係非常好。劉備講得孔明,猶魚得水。據袁子:張昭想留諸葛亮在東吳,因為諸葛亮哥哥在東吳。諸葛亮講吳主能賢亮而不能盡亮。意思是講吳主能任用我,但不能完全讓我發揮才能。這樣的人只有劉備,除了劉備能用人。還是因為劉備最缺他這樣的。曹操孫權當時的實力人才可都遠勝於劉備,諸葛亮投到那邊去未必有發揮才能的機會。所以心劉備是最適合諸葛亮的。劉備在荊州的八年間也得到很多荊州人的支援。三國志講:荊州豪傑歸先主日益多,琮(劉表兒子劉琮,繼任荊州牧。投降曹操)左右多歸先主。
當時剩下的群雄有:曹操、孫權、劉表、劉璋、張魯(馬超)。曹操實力最強,人才也最多。諸葛亮去到未必能受到多大見用。孫權已歷三世,所用之人都是父兄留下的。諸葛亮評價劉表:其主不能守。評價劉璋:闇弱。評價張魯:不知存恤。所以劉備是最佳人先。(曹魏對諸葛亮的評價:傅幹(丞相參軍)對曹操講: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賈詡對曹丕講:諸葛亮善治國。 劉曄對曹操講: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
不得其時:前面講了劉備自黃巾起事以來,沒有穩固佔得一塊地盤。年齡已經四十六歲了。當時的群雄曹操、孫權、劉表、劉璋、張魯等那個實力都比他強。曹操已經統一北方,孫權據江東歷三世。兩強都在打荊州的主意。曹操在平定北方時就曾說下個目標就是荊州了。公元207年曹操開始訓練水軍。而劉備是實力最弱小的。就是荊州也分成兩派,一派降曹一派不願降曹的跟隨劉備。劉備這時才得到為他做戰略規劃的諸葛亮,已經是很遲了。諸葛亮未來的路非常難走,所以水鏡才講惹他出來嘔血。赤壁之戰前孫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在曹操統一北方的實力面前,這個時候劉備想打敗曹操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能的。就連東吳上下都是一片投降聲音。
不得其時更多的是講諸葛亮輔助劉備之路的艱難。如果時間倒回七八年,劉備也許有更大的成就。魏國丞相參軍傅幹曰: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此三人者,皆人傑也。以備之略,三傑佐之,何為不濟也?劉備之前二十年間數敗,雖然有關羽張飛這是的萬人敵。就是缺少諸葛亮這樣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的人。劉備得到諸葛亮時,北方已經讓曹操一統。江東已經讓孫權據。荊州已岌岌可危,留給劉備的時間根本不多。(我覺得要是劉備據有荊州十萬之眾,根本不懼曹操徵荊州)
近代史學家田餘慶先生講:歷史決定了劉備是一個奔竄求存的角色,歷史只給了諸葛亮一個小國寡民的政治舞臺。我覺得這句詮釋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