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京琦珠寶
-
2 # jacklongc
九幾年的時候我們紅包也就幾十元而已,也有一二百的,但是少之又少,後來步入新世紀,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紅包也大了,現在都是幾百上千的,自己的至親會做大的,鄰里親戚的小一點,其實都是一份祝福和心意,紅包收了家長也是要還禮的,所以大不大都是好的,再說現在回首看看,在想收紅包已經沒機會了,童年不在,只有回憶……
-
3 # 肖金講故事
看到題主這個問題,不由得想起去世很多年的伯父,我的父親兄弟三個,父親還是一個殘疾,伯父在家裡是權威,當年我們兄弟姐妹七八個,住三間茅屋,我記事起伯父就與三叔一起生活!那時伯父做生意,總是比我們家收入靈活的多,經常有意外的收穫!
他們吃飯也是很不錯的,經常做乾飯(米飯);我那時比較小,總想拿碗去吃,當然大多時候都是三叔幫我盛飯的,後來才知道,當時都不好過,三叔會少吃一些!
當時,讓我不知道的是,我的伯父家在城裡的親戚,過年來給他拜年,叫他姑父。每一次,他都是給10元,人家也不在他這兒吃飯,拿了錢就走了;而我們兄弟姐妹只給兩毛,最多五毛!我一直想不通!
多年後才瞭解到,原來城裡的親戚是大娘家的侄子們,我沒有見過大娘,後來才知道,大娘很早患病去世,只留大姐(伯父女兒也很早出嫁)一個人,按我們兄弟姐妹排行老大,大伯眼中城裡過來給他拜年的才是親人。對我們,他認為是沒有用的人;他想著自己老了有老三,我的叔叔照顧他,世事難料。
叔叔很早就中風去世,他的後來全是我們兄弟幾個照顧的,尤其是大哥、二哥;本來他是最不想看到的結局,三叔去世後,伯父去世前幾年,基本離不開大哥二哥以及嫂子們的照顧!
每次為大伯的事都讓家人想起他給的壓歲錢,母親在世時曾經指責大伯,想一想當初他的為人,去世前基本沒有他的親戚(大娘孃家人)沒有一個來看了,出力幫助他的卻是我的大哥、二哥和嫂子們,愛說話的二哥,每次與我們講起來就,很生氣,說大伯當年把話說得很滿,不指望我們,想不到去世前幾年都是我們兄弟姐妹的付出和支撐!
壓歲錢多少都無所謂,關鍵是人心,對待別人怎麼樣,別人對待自己就會怎麼樣!
壓歲錢也是世態的一個反映,近年來,壓歲錢基本在50到100之間,這是農村,在老家的親戚基本在100至200之間,在一線城市關係好的都是在500到1000之間;因為一個孩子,行情見漲,當然在廣州還是好的,五元、十元、二十、五十就是最多的!所以喜歡在廣東過年;壓力小很多;去年回老家,老婆說一年僅壓歲錢就發了好幾千,家族中向我們叫爺爺奶奶的就10來個人,還好老婆的幾個侄子侄女,最少都是100元;對此,我沒有在意,發的錢越多越好,畢竟家庭人丁興旺!
無論遠近都是100元在老家!
-
4 # 瑞媽銳言
我是80後,生長在農村,那個年代家裡都很窮,孩子又特別多,給壓歲錢的次數少得可憐。我印象中唯一收到的兩次壓歲錢就是姥姥給的1毛錢和爺爺給的20元。不論錢多錢少,收到壓歲錢自然是開心的不得了啦!
一是1毛錢的壓歲錢,濃縮著姥姥滿滿的愛。小時候每年初二去姥姥家,就懶著不走,會住很長時間。因為外公年輕時就去世了,還有年幼的兩個舅舅以及三個姨,家裡特別窮。但姥姥會偷偷塞給我1毛錢,去村裡小賣部買1小袋瓜子吃,而且每次買回來都是偷偷吃完,然後把瓜子皮仍進灶膛裡,擔心被舅舅們發現。現在想起來仍是暖暖的,姥姥在幾年前去世了,留給我的最後一句話是“你又不常來。”“子欲養而親不待”,留給我的是無言的遺憾。
二是20元的超大紅包,寄託著爺爺對我的希望。記得上大一那年春節回家,爺爺偷偷塞給我20元的壓歲錢,對於在農村無收入來源的爺爺來說,已經是很大的紅包了。爺爺一共有8個孫子孫女,我知道爺爺肯定不會都給,或者說不會都給那麼多,他看到自己的孫女上大學有出息了,叮囑我在外好好讀書,別難為著自己!
總之,無論收到的壓歲錢多少,都代表著長輩對晚輩的關愛,體現的是濃濃的親情。
回覆列表
79年農村人,最少的壓歲錢是5毛錢,鰥寡老人給的,能買好幾個本子。2塊錢的居多,5塊也有,10塊錢的應該是6年級以後的事了。初中基本上就是20或50了。
收壓歲錢就到初中,這批人小時候的壓歲錢全部上交的。反正我是初中以後,才長的心眼,知道自己偷藏一些。算是最早的私房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