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大爐爐
-
2 # 潘不安講究史
現在有個成語叫做“好好先生”,就是說那種沒有原則的,誰也不得罪,什麼都是好,好,好的那種人。而這個“好好先生”,最初指的就是這位司馬徽先生,這樣的人又怎麼能在亂世之中成為“軍師”呢?
我們對司馬徽的影響,應該大多來自於《三國演義》,雖然出場不多,但是那兩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給人影響深刻,成為三國中最神秘的世外高人。
歷史上的司馬徽就是以善於點評人著稱,因而人稱“水鏡”。但他卻不像現在的毒舌點評人,他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卻從不說別人的短處。
和許劭一樣,但凡被他點評過的人,至少在荊州範圍內都會名聲鵲起。所以當時初出茅廬,且看上去傻傻的樣子被人看不起,就想讓司馬徽點評一下,抬抬自己的身價。
當龐統驅車兩千多里地來到潁川后,正好看到司馬徽在採桑葉,便探出頭來說:“吾聞丈夫處世,當帶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執絲婦之事。”
司馬徽回答道:“子且下車,子適知邪徑之速,不慮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諸侯之榮;原憲桑樞,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則華屋,行則肥馬,侍女數十,然後為奇。此乃許、父所以慷慨,夷、齊所以長嘆。雖有竊秦之爵,千駟之富,不足貴也!”
聽到這段話,龐統不敢小視司馬徽,馬上下車和他交談,就坐在桑樹下,從白天談到了晚上。經過這番長談,司馬徽也發現了龐統的才能,評價他的才能為南州士子第一,如此龐統名氣才慢慢大起來。
後來的臥龍、鳳雛一說,也不是《三國演義》杜撰的。當時司馬徽是荊州最著名的名士,所以《資治通鑑》記載,劉備到荊州後就親自去拜訪,司馬徽說自己只是儒生俗士,但是這裡有兩個俊傑,分別是臥龍和鳳雛。和演義中不同,司馬徽並沒有賣關子,而是直接告訴了劉備:“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但是呢,司馬徽雖然有識人之明,又博學多才,但是屬於典型的道德君子。這就像是那種知名學者,或者大學教授,他們的學術能力一流,但是讓他們參與爾虞我詐的權謀當中,甚至指揮打仗,那無異於趨羊入虎口了。
歷史上有這三則司馬徽的故事。
第一則當時鄉里有人丟了一頭豬,就說司馬徽家的那頭豬是他丟掉的那頭。司馬徽沒有辯解,直接就把豬給他了,過來一段時間,那人的豬又找到了。就把豬還給了司馬徽,並磕頭道歉,司馬徽不但不責怪他,反而感謝他把豬送回來。
第二則到了蠶要吐絲結繭的時候了,但有個人的簇箔不夠,就找司馬徽來借。前面說到司馬徽和龐統相見時在採桑葉,所以他家也有養蠶的,也要用到簇箔,但他二話不說的借了給他。
其他人感到奇怪,說別人都是借沒用的東西給別人,哪有自己也要急用的,還要借人。司馬徽回答:“別人向我借東西,我不借給他,他一定會面子上不好過。哪用因為財物讓別人面子不好過的道理?”
注:這種人現在哪還有?我要去借錢……
第三則劉琮想要去拜見司馬徽,於是叫隨從去看看在不在家。當時司馬徽剛好在種地,於是回答說:“我就是啊。”隨從說:“你是哪家田裡的奴才敢假冒司馬徽!”
然後司馬徽進屋打扮了一下,來見劉琮,左右一看不就是那個種田老翁嗎,非常的驚恐。劉琮知道後也是磕頭道歉,司馬徽說:“別,別,你這樣不是讓我不好意思嗎。我自己在家裡種地,這事只有你知道,沒有關係。”
從這三則故事來看,司馬徽的性格簡直不能用“好好先生”來形容了。如果以他為軍師,等天孫權派人來要荊州,估計司馬徽自己主動勸劉備了:“人家要,你就給他嘛。為了個荊州,傷了兩家和氣多不好。人家如果要,益州也給他好了。和我一起回家種田,豈不美哉?”
後來曹操佔領荊州,聽說司馬徽的大名,本來想重用他的,卻沒多久病逝了。
總結:每個時期需求不同,每個人的定位不同,好的不一定是正確的。如劉備當時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創業公司,存活下來,業績是最重要的。技術,銷售人員更加的重要,科研,大規模品牌廣告不一定是這時候能負擔的。而到了企業中後期,科研,形象才逐漸重要起來,所以劉備前期更需要使用型人才,而得了益州之後,也會高官厚祿的養著許靖。
-
3 # 牧羊人223585603
說到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司馬徽這個人。
司馬徽,人稱水鏡先生,荊襄名士,學問高深,品行高潔,淡泊名利,不喜紛爭,終日勞作於農桑之上,怡然自得,劉表曾想勸他從政,卻被他裝傻躲過,很有陶淵明那股隱士風範。後來又被人稱呼為好好先生。
為什麼要稱他為“好好先生”呢?因為他不管什麼事都說好。別人向他問好,他說好。有人對他說自己兒子死了,他說“大好。”他妻子因為這件事責備他,他回答妻子“如卿所言,亦大好。”別人跟他辯論,他說幾句就懶得再說了,告訴別人你說的對,他妻子勸他不要總說好,他又回答妻子說好,差點沒把他老婆氣死!
司馬徽不僅在與人溝通上說好,為人處事更是如此!
有人說他家豬圈裡的豬是自己丟失的,司馬徽就讓人家把豬牽走了。過幾天這個人把豬找到了,又把司馬徽的豬送還回來,他不但不生氣還向人家道謝!
農忙的時候,有人向他借農具,他就借給人家了。朋友勸他,這正是用農具的時候,人家要借,你也要用,為什麼不自己用完之後再借給他?他回答說,我如果不借,不就讓人家傷心自卑了嘛!
還有一次劉表的兒子劉琮去他家拜訪他,此時司馬徽正好破衣爛衫地在種地,下人問他司馬徽在哪裡,他回答我就是,所有人都不相信,將他一頓辱罵。沒辦法,司馬徽回到屋裡又換了身華麗的衣服出來,這時所有人才相信。劉琮向他跪下認錯,他居然說羞愧的是自己,只有你知道我種地的事情。
這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天下名士!如此淡泊名利的人,你讓他跟著劉備玩政治打天下,他會幹?
回覆列表
謝邀,這個問題實在太明顯不過了,水鏡先生是絕不可能擔任劉備的軍師的,不只是水鏡先生,很重要的一點——司馬懿也絕不可能成為劉備的軍師。這其實是風雲詭譎的三國政治以及三國兩大家族的處事謀略。
一切都要從東漢的門閥政治說起……
東漢時期,採用“九品中正制”的選材制度選取官吏,一個人的家族出身以及在當地郡縣的聲望是能否從仕的關鍵。這就導致了“門閥大族”的形成,一個人出生在什麼樣的家族中,決定了他今後的命運。例如,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所在的袁家。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群雄並起,每個世家大族都想在這亂世中分得一杯羹,甚至是圖謀天下。這裡就包括了司馬家族和諸葛家族兩大勢力。
先說諸葛家族,諸葛家族人才輩出,試圖在政治上謀得地位,透過仕途獲取家族的利益,於是諸葛三兄弟分別從仕於曹魏(諸葛恪),東吳(諸葛瑾)和蜀漢(諸葛亮),兄弟三人分別適逢三個最有實力的政權,也是為了在任何時候都能保全家族。除此之外,諸葛家族還大力與各方聯姻,建立自己的政治體系,大家知道諸葛亮的妻子是黃月英,但是,黃月英的姨母卻是劉表的妻子蔡氏,而劉表集團的大將軍蔡瑁就是黃月英的親舅舅。當時在荊州,諸葛家族可謂是真正的名族望門,所謂諸葛亮躬耕南陽,其實當時的世家大族中的人物好的就是這一口,以隱士自居。
與諸葛家族不同的是,另一個大族司馬家族卻不走從仕這條路,而是經商。司馬家族作為三國時期有名的富商家族,先後承擔了洛陽城的重建和魏國軍備設施的供給等。水鏡先生司馬徽有人認為和司馬懿沒什麼關係,但是在門閥政治的東漢,這種毫無關係是站不住腳的。司馬家族在這種亂世環境中並沒有躋身仕途,而是隱忍待發,其中水鏡先生在這其中的作用可以說是巨大的。劉備起兵後在北方屢屢受挫,投靠荊州劉表,北方曹操經過官渡之戰一統北方,大有吞併天下的勢頭,司馬家若想有所作為必須讓亂世延續下去,阻止曹操的統一,於是水鏡先生先後把兩位得意門生諸葛亮和龐統,推薦給了最有前途的兩個勢力,蜀國和吳國。果不其然,赤壁之戰成為了三國鼎立的轉折點,諸葛亮和龐統在這期間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三國鼎立形成之後,司馬懿作為司馬家族的箭頭人物開始出山,但是,也是在曹操統治後期才開始行動,最為重要的是扶持曹丕繼位,曹丕即位後司馬家族以司馬懿父子為代表,開始逐漸掌控最具實力的魏國的大權。
諸葛亮出山時,司馬徽的一句話一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孔明得其主,未得其時”,其實水鏡先生早就知道何時才是該出手的時候,而司馬家在最合適的時候,在三國的實力都已經消耗大半以後才開始了躋身政治,最終一統天下,這不得不說這個家族的高瞻遠矚。而這種佈局卻是早在董卓從洛陽遷都長安就開始的,真可謂是老謀深算。
所以,水鏡先生絕不可能成為劉備的軍師,也不會成為任何一個勢力的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