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日前出臺規定,從2011年入學的三個院系所開始試點,碩士生無須在核心期刊發表文章、博士生在核心期刊上發表2篇文章(原為3篇)即可畢業,一改多年來實行的一定要在核心期刊發文章才能畢業的規定。我想就自己十多年從事研究生培養、多年從事《敦煌學輯刊》編輯的經驗,對此發表一點看法。 編輯不勝其擾
我的觀點是,首先,最好不要將在校期間是否發表學術論文作為研究生畢業的硬性規定;其次,博士生和碩士生不要用統一尺度要求,博士生可以將發表學術論文作為畢業條件之一,碩士生最好不要求發表論文。
碩士生一般研究水平不高,撰寫的學術論文多為概論性或者綜述性的,很難進入學術圈關於學術前沿問題的探討,也有許多論文是重複性研究,將他人研究成果進行二次加工後發表者不乏其人。作為期刊編輯不勝其擾。因為,第一,要對很多論文進行甄別,看其是否已經發表過;第二,考察研究成果是否有雷同現象;第三,核查學術觀點和論文內容有無抄襲現象。多數人情稿就是從這個層次來的,有些碩士生湊合出一篇論文,害怕發不了,就將導師名字掛上,有些告訴導師,還有很多沒有告訴導師,對編輯造成誤導,使得他們既擔心淹沒一個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同時又害怕陷入抄襲門中糾纏不清。 學術雜誌成博士生培養者
目前各個學校對此標準不一,有權威期刊要求,也有核心期刊要求。蘭州大學原先要求必須在權威期刊發表,以歷史學為例,就是《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考古學報》,後來增加《中國史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又規定在以上權威期刊發表1篇或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3篇。最近又改為,在CSSCI來源期刊各大類的前60%發表3篇或者前30%發表1篇。我認為這是不合理的,實際上無形中將博士生培養權給了各雜誌的編輯們。
博士生能否畢業取決於學位論文的撰寫水平,而不是發表論文雜誌的級別,最好的做法是不要拘泥於級別,在送審博士論文的同時或之前將博士生在校期間的學術成果送審,只要達到標準就可以,甚至一些好的博士學位論文,沒有前期發表成果,透過嚴格的送審程式,照樣可以畢業。 人才培養是老話題
博士生的培養質量取決於導師指導水平、博士生的悟性和單位學術氛圍。導師指導水平是第一位的,指導水平不是導師的研究水平,很多專家很優秀,卻指導不出像樣的博士生,當然,沒有水平的導師絕對指導不出優秀的博士。另外,理科的實驗室模式不能用到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文科導師和博士生的關係只能是師生關係,絕不能像理工科那樣是老闆和員工的關係,成果也不能混在一起署名。
導師是博士生進入該領域的引路人,導師將以最短的時間引導博士生進入該學科前沿領域,根據學生的研究水平、能力和知識領域制定一個研究課題。導師要善於發掘博士生的潛質,做到身教、言教一致,鼓勵優先,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博士生的悟性和用功程度也是培養關鍵,沒有悟性的博士生很難培養,而有悟性不用功的博士生也培養不出高水平。悟性是博士生創新的基本條件,用功是博士生培養的最低要求。讓他們融壓力、動力和信心為一體,這樣不需要硬性要求,也會產出優秀成果。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
復旦大學日前出臺規定,從2011年入學的三個院系所開始試點,碩士生無須在核心期刊發表文章、博士生在核心期刊上發表2篇文章(原為3篇)即可畢業,一改多年來實行的一定要在核心期刊發文章才能畢業的規定。我想就自己十多年從事研究生培養、多年從事《敦煌學輯刊》編輯的經驗,對此發表一點看法。 編輯不勝其擾
我的觀點是,首先,最好不要將在校期間是否發表學術論文作為研究生畢業的硬性規定;其次,博士生和碩士生不要用統一尺度要求,博士生可以將發表學術論文作為畢業條件之一,碩士生最好不要求發表論文。
碩士生一般研究水平不高,撰寫的學術論文多為概論性或者綜述性的,很難進入學術圈關於學術前沿問題的探討,也有許多論文是重複性研究,將他人研究成果進行二次加工後發表者不乏其人。作為期刊編輯不勝其擾。因為,第一,要對很多論文進行甄別,看其是否已經發表過;第二,考察研究成果是否有雷同現象;第三,核查學術觀點和論文內容有無抄襲現象。多數人情稿就是從這個層次來的,有些碩士生湊合出一篇論文,害怕發不了,就將導師名字掛上,有些告訴導師,還有很多沒有告訴導師,對編輯造成誤導,使得他們既擔心淹沒一個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同時又害怕陷入抄襲門中糾纏不清。 學術雜誌成博士生培養者
目前各個學校對此標準不一,有權威期刊要求,也有核心期刊要求。蘭州大學原先要求必須在權威期刊發表,以歷史學為例,就是《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考古學報》,後來增加《中國史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又規定在以上權威期刊發表1篇或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3篇。最近又改為,在CSSCI來源期刊各大類的前60%發表3篇或者前30%發表1篇。我認為這是不合理的,實際上無形中將博士生培養權給了各雜誌的編輯們。
博士生能否畢業取決於學位論文的撰寫水平,而不是發表論文雜誌的級別,最好的做法是不要拘泥於級別,在送審博士論文的同時或之前將博士生在校期間的學術成果送審,只要達到標準就可以,甚至一些好的博士學位論文,沒有前期發表成果,透過嚴格的送審程式,照樣可以畢業。 人才培養是老話題
博士生的培養質量取決於導師指導水平、博士生的悟性和單位學術氛圍。導師指導水平是第一位的,指導水平不是導師的研究水平,很多專家很優秀,卻指導不出像樣的博士生,當然,沒有水平的導師絕對指導不出優秀的博士。另外,理科的實驗室模式不能用到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文科導師和博士生的關係只能是師生關係,絕不能像理工科那樣是老闆和員工的關係,成果也不能混在一起署名。
導師是博士生進入該領域的引路人,導師將以最短的時間引導博士生進入該學科前沿領域,根據學生的研究水平、能力和知識領域制定一個研究課題。導師要善於發掘博士生的潛質,做到身教、言教一致,鼓勵優先,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博士生的悟性和用功程度也是培養關鍵,沒有悟性的博士生很難培養,而有悟性不用功的博士生也培養不出高水平。悟性是博士生創新的基本條件,用功是博士生培養的最低要求。讓他們融壓力、動力和信心為一體,這樣不需要硬性要求,也會產出優秀成果。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