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經者思

    期滿後支取銀行定期存款,可按約定計算利息;若是提前支取,則不同的存款方式,所得到的利息也不一樣!

    持有期滿

    銀行定期存款,持有到期後,可按約定的利率及結算方式獲得資金。比如,10萬元銀行普通定期存款(三年),約定存款利率為4.12%,期滿後,銀行會一次性結算本息和:112360元(10萬+10萬×4.12%×3),其中12360元為3年間資金的總利息!

    提前支取

    如果需要提前支取銀行定期存款,不同的存款方式,利息所得也可能並不一樣!

    1、銀行普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部分按活期計息

    通常情況下,未到期的銀行定期存款,可以辦理提前支取,但是提前支取部分是要按活期計算利息所得的,留存部分按原利率計算利息!

    比如,10萬元的定期存款,三年期利率為4.12%。一年後,提前支取了4萬元,則4萬元的利息為:4萬×0.35%(活期利率)=128元;剩餘的6萬元按原有利息計算,持有到期後,利息收入為:6萬×4.12%×3=7416元。

    2、銀行智慧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

    各大銀行推出的智慧存款,嚴格說來也算是定期存款的一種,其最大的特點是,提前支取不是按照活期計息,而是採取階梯靠檔計息的方式!

    比如,10萬元微眾銀行的“智慧存款”(具體利息見下圖):

    持有1年6個月後(540天)取出2萬,其利息為:540元(2萬×1.80%/360×540);

    持有2年後(720天)取出4萬,這部分利息收入為:2496元(4萬×3.12%/360×720);

    剩餘的3萬元,持有4年以上,利息收入為:3690元(4萬×4.10%×3);

  • 2 # 商務新觀察

    銀行定期存款的支取方式一般有以下三種:

    第一,就是到期後全部支取出來,本息一次性結清(按照事先約定的期限與利率計算);

    第二,就是未到期前,全額提前支取;

    第三,就是說在到期前,部分提前支取。

    那麼,對於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情況來說,如果是全額提前支取的話,銀行一般都是按照支取當日的活期儲蓄利率來計算利息的。

    而如果儲戶只是提前支取一部分,那麼提前支取的那部分就會按照當前活期儲蓄利率付給相應利息,剩餘部分的本金,還會繼續按照原來約定的利率與期限進行執行。

    溫馨提示各位,提前支取的話,只需要帶上你的個人有效身份證、存摺或存單即可辦理。

  • 3 # 鑫財經

    這個情況很多,我們一點點來分析。

    存款滿期

    假設說存款本金1萬元,存期兩年,如果期間沒有支取,利息計算公式:本金*利率*年限,那麼兩年後利息為10000*2.1%*2=420元。

    提前支取

    提前支取就要分情況。

    如果是正常的定期存款,分為部分支取和全部支取兩種,全部提前支取就是這一萬元未到期按照活期計算利息,比如說上例中存期兩年實際上一年就有事要取出來,那麼全部按活期利率算,利息為10000*0.35%*1=35元;如果是部分支取3000元,則這3000元會按活期計算,3000*0.35%*1=10.5元,餘下7000會按照正常的存期繼續處理,到期算定期利息7000*2.1%*2=294元。

    而現在有些銀行推出之智慧存款靠檔計息,像上述情況提前支取10000元,由於已存滿1年,可以按照1年利率計息,也就是10000*1.5%*1=150元,比普通計息足足多了150-35=115元。

    所以我建議存款儘量選擇智慧存款靠檔計息的存款。

  • 4 # 三人聚眾

      利率是不用計算的,它就標註在那裡,要計算的是利息。

      而利息無非是:利息=本金*利率*期限。

      那麼取出定期存款,利息怎麼計算呢?這就要分情況而定:

      一般定期存款滿期支取,存款利息以定期利率計算具體的利息。

      一般定期存款未能滿期,提前支取,那麼則以活期利率計算具體的利息。

      一般定期存款超過期限,但存款時未辦理自動轉存手續,那麼利息為滿期的定期利率計算的利息,加上剩餘期限以活期利率計算的利息。

      大額存單滿期支取,存款利息以定期利率計算具體的利息。

      大額存單未能滿期提前支取,分“靠大額存單的檔”和“普通存單的檔”兩種情況,要看具體的銀行,但相應的利息無非是本金乘以對應期限的利率,再乘以期限。

      還有一種是智慧存款,如上圖,這不是定期吧!智慧存款主要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像網商銀行定活寶一樣,任何時候支取利率一樣;另一種是向微眾銀行的智慧存款+一樣,不同期限利率不一樣,進行靠檔計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現在是小龍蝦價格的冰點,養蝦還有出路嗎?今年的價格還會反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