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山湖新偉
-
2 # 劍指藍天m紅雨隨心
謝謝老師邀請。吳三桂沒什麼好說的。一個失去民族氣節,出爾反爾的小人也。明朝氣數已盡,不出吳三桂,也會出三桂吳,清軍入關是遲早的事。就像晚清慈禧,多麼能幹的一個女人,她能阻止的了清朝走向滅亡嗎?每個朝代未期容易出叛賊,也容易引起農民起義。這是被中國幾千的歷史證實了的。
-
3 # 手機使用者59480155998
吳三桂此人一生經歷複雜混亂。身為晚明的重將之一雖抗清有過建樹,但懾清朝勢力強大投降對方,併成其鷹犬倒過來反明。傳說中叫怒髮衝冠為紅顏而協清攻入北京城,但其先殺農民軍再戳百姓,這無疑已成為實實在在的民族敗類。而後獲清庭重用派駐雲南,在康熙削三藩時被迫反清,也不過是其為自保求生的舉動。觀其一生,毫無雄才大略,更無民族氣節,善變自保,唯利是圖為吳三桂之輩的寫照。他無法與史可法,文天祥相比,僅與同代的袁崇煥也無法相提並論。
-
4 # 金玉滿堂744
吳三桂是個聰明人,大勢已趨,人心所向,投靠清軍是他唯一正確的選擇。至於後來,大清建國,國家趨於統一穩定,又圖謀不軌,分裂國家是大錯別錯。吳三桂雖受大明朝重用,但他看到大明已滅,大順王朝李自成進京稱帝,但他看到了大順王朝是個短命王朝,是無能力統治國家,從進京的那天起就走向覆滅之路了。所以吳三桂不投大順投大清,是別無選擇的道路。
-
5 # 使用者6205376837周豐收
我認為吳三桂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先是背叛了明朝歸順李自成,後面又與滿清互相鉤接。李自成敗後,他又追殺李自成並在雲南型成了一方土皇帝。總的來講吳三桂其實就是一個自己盤據一方而不受別人管轄制的一個大地方而已,雖然後來由於康熙執意削藩,吳三桂這才以反清復明的名義造反。最後被康熙平定,兒子後代們隱藏在雲南各地。
-
6 # 青澀印記
吳三桂沒有糊塗,是基於個人利害審時度勢,趨吉避凶的行為。崇禎仍在的話還須守君臣之義,畢竟道德的約束力不可不計。崇禎已亡自然考慮個人和家族的安危更多些。做不到挽狂瀾於既倒,又不甘心擔流芳百世的虛名,即便遺臭萬年也在所不計了。況且當年忠君才是大義,君即是國,君在國在,君亡國亡。若李自成爭氣,或會看在同為漢人份上,謀一官半職,甚至歸隱山林。只可惜李闖不成器,入城之後的所作所為讓百姓心寒。
-
7 # 王義君
謝謝!吳三桂,清初藩王,出身將官家庭,明末曾任遼東總兵,封平西伯。李自成起義軍攻入北京後,曾對其招降時,他卻重兵屯駐山海關遲遲觀望,後轉赴清營,乞師請降。順治元年山海關之戰,得益多爾袞援助,繫敗農民軍,引清兵入關,受封平西王。後即鎮壓各地抗清鬥爭。先後陸續攻破李定國及南明永歴政權、發兵緬甸,俘獲桂王朱由榔,並將其絞死。繼爾擁重兵割據雲南,兼轄貴州。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順治十七年在湖南衡州‘今衡陽’稱帝周王,國號周。後因戰事屢敗,懮忿爾死。縱觀吳三桂一生,說其聰明應該是指相對爾言,但要說其糊塗則未免太過牽強了。謝謝!
-
8 # 噓就當我沒來過
吳三桂是清軍入關的一個關鍵人物、如果他不降清、歷史將改寫、其實明朝是李自成滅亡的、李自成入京後、吳三桂處於進退兩難、其原因如下:
他是明朝守將、崇禎已亡(沒老闆)、為誰而戰?(為誰打工)、糧草供給和軍響沒有了、手下將士該何去何從?唯有殺入北京、為國盡忠、才能永彪青史、但當時的情況他還真不能這樣做、因清兵虎視中原已久、一旦為國盡忠和李自成開戰、清軍乘虛入關、江山就會落入外族(清兵當時是外族、不是今天的民族大融合)之手、在民族大義面前、吳三桂還是沒犯糊塗、沒輕舉妄動、當他得之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手下劉宗敏霸佔後、勃然大怒、下定決心與清聯合剿滅了李自成…
以上的內容我來自正史、野史、評書等綜合分析、雖然沒有說服力、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吳三桂投清原因很簡單四個字"國仇家恨"、他不糊塗、而是在這進退兩難之間選擇的是生存;既然國破家亡了、管他異不異族、只要能復仇就行、要想復仇降清是他唯一選擇、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
9 # 陋室銘203835086
明末,崇禎立挽狂攬,祖宗遺訓不屈辱朝野外患。袁崇煥死於諫言,崇禎李自成進京忠烈萬歲山。一個書面皇帝的義舉,震撼了朝廷宦官。一個闖王進宮,山海關的女真人也大舉進範中原。吳三桂一個藩王定邊也壓陣不了三海關。中國有句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個隔岸觀火的吳三桂成就了成者王的貴權。清朝定邊,天子之外,就是立藩,一個西平王以衡山為嶽,大楚復古中原,可嘆,滿族子弟不可容漢。一個過河的卒子只是窮兵莫獻!明朝漢室也不容奸雄領兵族人殺戒漢室,引狼入室進入中原!
回覆列表
吳三桂前期還是不錯的,對大明盡責 ,只是中後期做法讓人看不過去罷了,這可能與當時的歷史形式有關吧,是個譭譽參半的人。
反正我覺得為了一個女人背叛自己的祖國是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