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劇裡,大臣見到皇帝都要下跪,百姓見到官員也要下跪。古人是自古以來就有下跪的傳統嗎?
跪拜最初並非一種禮節,也沒有明顯的等級區別或人格卑微色彩,而只是一種普通的“坐姿”。先秦時,無論宮殿庭堂,還是官府民宅,都沒有桌椅板凳,大家都是不分貧富貴賤地在地面鋪設的席子上席地而坐,貴族頂多在下面加個榻。那時的坐姿是雙膝著地,臀部抵於腳跟而坐。這種坐姿跟跪著很像,今天的日本人和南韓人依然保持這種跪坐姿勢,並沒有卑微色彩。
跪坐時代,如若需要向某人表示敬意的話,只要身體前傾並將腰桿伸直,臀部離開腳跟,即變為跪姿。如果雙手觸地,則轉化為拜姿。先秦時君主與臣下面談時,雙方都是這種跪坐,而且表示敬意時彼此都互拜。《戰國策·秦策三》中記載:“秦王跪曰:‘先生是何言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跪拜是雙方互相表達禮敬與尊重的一種禮儀,沒有尊卑之分。這種坐姿漢朝依然保持,例如漢朝皇帝和大臣在朝堂議事的時候,皇帝和大臣都是跪坐。
五代到宋朝,高型坐具椅子空前普及,華人不再席地而坐。既然平時不跪坐了,跪拜便成為刻意而行的動作,帶上了比較明顯的尊卑色彩。然而,宋代的大臣對君主的跪拜通常都是在極莊重的儀式典禮上。平時大臣見皇帝也不跪拜,只是站立表示尊重,如果需要表示敬意一般則行雙手交叉的揖拜之禮。
從元朝開始,帶有屈辱、卑賤性質的跪拜禮才推行開來。元代御前奏聞時,大臣一律下跪奏聞,極具卑微與諂媚色彩,這與元朝將君臣關係視為主僕關係的觀念也是合拍的。明朝取代元朝,跪拜的禮節沒有改變,因為臣民只是換了個主子,主子骨子裡的主奴思維絲毫沒有變化。朱元璋甚至變本加厲,不光規定臣下見皇帝要下跪,下級向上司稟事也必須下跪。《大明會典》記載:“凡司屬官品級亞於上司官者,稟事則跪。凡近侍官員難拘品級,行跪拜禮。”到了清朝,不光要跪拜,還要磕頭,並且要磕響。以至於有的大臣面見皇帝前要賄賂宮中太監,好讓太監將其領到朝堂內的空心地磚處,這樣磕頭才磕得響。
清朝時,皇帝不光要求自己的臣民下跪,甚至還要求外國的使者下跪。乾隆晚年時,英國使節馬戛爾尼率團訪華,就因為跪拜禮而發生了激烈爭論。甚至有學者認為,馬戛爾尼的跪拜禮問題背後,是幾十年後中英爆發鴉片戰爭的深層次原因之一,這體現了天朝秩序與平等外交的衝突。
△跪拜禮(出自《康熙帝出巡圖》)
跪拜禮的變遷,不僅僅是禮儀的流變,其背後的實質是時代精神的蛻變,是君主權力空前加強的外在表現。宋朝士大夫敢振言告誡皇帝:“天下者,中國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萬姓、三軍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而元朝之後,大臣的地位卑微到只是皇帝的奴才。至於普通百姓,連當奴才的資格都沒有,只能是蟻民。辛亥革命後,除了對父母長輩或先人牌位,華人下跪的禮節都被廢除了。然而在精神上,很多人還是跪著的。
在歷史劇裡,大臣見到皇帝都要下跪,百姓見到官員也要下跪。古人是自古以來就有下跪的傳統嗎?
跪拜最初並非一種禮節,也沒有明顯的等級區別或人格卑微色彩,而只是一種普通的“坐姿”。先秦時,無論宮殿庭堂,還是官府民宅,都沒有桌椅板凳,大家都是不分貧富貴賤地在地面鋪設的席子上席地而坐,貴族頂多在下面加個榻。那時的坐姿是雙膝著地,臀部抵於腳跟而坐。這種坐姿跟跪著很像,今天的日本人和南韓人依然保持這種跪坐姿勢,並沒有卑微色彩。
跪坐時代,如若需要向某人表示敬意的話,只要身體前傾並將腰桿伸直,臀部離開腳跟,即變為跪姿。如果雙手觸地,則轉化為拜姿。先秦時君主與臣下面談時,雙方都是這種跪坐,而且表示敬意時彼此都互拜。《戰國策·秦策三》中記載:“秦王跪曰:‘先生是何言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跪拜是雙方互相表達禮敬與尊重的一種禮儀,沒有尊卑之分。這種坐姿漢朝依然保持,例如漢朝皇帝和大臣在朝堂議事的時候,皇帝和大臣都是跪坐。
五代到宋朝,高型坐具椅子空前普及,華人不再席地而坐。既然平時不跪坐了,跪拜便成為刻意而行的動作,帶上了比較明顯的尊卑色彩。然而,宋代的大臣對君主的跪拜通常都是在極莊重的儀式典禮上。平時大臣見皇帝也不跪拜,只是站立表示尊重,如果需要表示敬意一般則行雙手交叉的揖拜之禮。
從元朝開始,帶有屈辱、卑賤性質的跪拜禮才推行開來。元代御前奏聞時,大臣一律下跪奏聞,極具卑微與諂媚色彩,這與元朝將君臣關係視為主僕關係的觀念也是合拍的。明朝取代元朝,跪拜的禮節沒有改變,因為臣民只是換了個主子,主子骨子裡的主奴思維絲毫沒有變化。朱元璋甚至變本加厲,不光規定臣下見皇帝要下跪,下級向上司稟事也必須下跪。《大明會典》記載:“凡司屬官品級亞於上司官者,稟事則跪。凡近侍官員難拘品級,行跪拜禮。”到了清朝,不光要跪拜,還要磕頭,並且要磕響。以至於有的大臣面見皇帝前要賄賂宮中太監,好讓太監將其領到朝堂內的空心地磚處,這樣磕頭才磕得響。
清朝時,皇帝不光要求自己的臣民下跪,甚至還要求外國的使者下跪。乾隆晚年時,英國使節馬戛爾尼率團訪華,就因為跪拜禮而發生了激烈爭論。甚至有學者認為,馬戛爾尼的跪拜禮問題背後,是幾十年後中英爆發鴉片戰爭的深層次原因之一,這體現了天朝秩序與平等外交的衝突。
△跪拜禮(出自《康熙帝出巡圖》)
跪拜禮的變遷,不僅僅是禮儀的流變,其背後的實質是時代精神的蛻變,是君主權力空前加強的外在表現。宋朝士大夫敢振言告誡皇帝:“天下者,中國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萬姓、三軍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而元朝之後,大臣的地位卑微到只是皇帝的奴才。至於普通百姓,連當奴才的資格都沒有,只能是蟻民。辛亥革命後,除了對父母長輩或先人牌位,華人下跪的禮節都被廢除了。然而在精神上,很多人還是跪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