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顫動的丹田
-
2 # 漩渦鳴人yy
拿破崙打普魯士的時候,到後來普魯士進攻法蘭西,並且成立第二帝國的時候,其實二者之間存在的差異還是挺大的。
尤其是身處兩個不同時空之下的普魯士,實力差距之大令人咋舌,這一點並不是因為他們掌控的土地所決定的。
我們仔細去想一下啊,一個國家如果盲目的投入了一場接一場的戰爭之中,因為戰爭而選擇作戰,那這樣的國家肯定不會長久。為什麼戰爭其實就是一次買賣,對於美國這一點深有感受,美國的政客要求自己軍隊沒打出去的一發子彈都必須讓對手還兩顆子彈。
打仗不能像一個沒頭蒼蠅一樣死死的往上面撞,最後你會發現你撞到頭破血流也沒有任何好處,你自己反而被活活耗死,其實兩個時空之下的普魯士最大的差距也就是在戰略眼光上面的差距。
當時的普魯士最有名的一個人當然是菲特烈大帝,這一位是歐洲歷史上有名的戰術大家,而且還是希特勒推崇的人,他這個人正數能力極佳,在面臨著歐洲其他國家入侵的時候,能夠打出各種各樣精彩的體位站,但是他打仗,不是為了自己去打,是因為當時的英國找到普魯士跟他合作,最後普魯士替英國在歐洲內陸牽制其他國家的注意力,而英國在海外搶奪殖民地,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英華人賺的盆滿缽滿,普魯士自己打了個遍體鱗傷,一點兒好處都沒有拿到。
俾斯曼曾經多次批評普魯士這個時期的決定,他說這個時期的普魯士空有肌肉沒有腦子幹出來這麼多荒唐的事情,輪到我,我百分之百都不會這麼去幹。
所以兩個時空之下的普魯士一個最大的區別就已經誕生了,由於俾斯麥的加入使得普魯士有了腦子,並不是說他們會打仗了,粗魯是本來就是歐洲的,能征善戰之國,只不過在比斯麥加入普魯士之後,普魯士開始有了自己的戰略眼光,正是因為這種戰略眼光使得普魯士每一次戰爭都能夠把戰爭所帶來的成果轉化成為綜合國力,在歷次戰爭之中不斷的增強自己的國家實力,並且一步一步的成為歐洲一流國家。
這種戰略上面的改變,使得普魯士成為了一個強國,成為了一個大國,成為了一個可以去挑戰其他國家的一個歐洲強國。
至於說俾斯麥的鐵血政策等等一系列的東西,在他的戰略之下,其實這些東西顯得只是一種陪襯,確實比司馬懿的鐵血政策很重要,他把圖魯是本身的精神作為了一種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將它固定了下來,成為了現如今德國新城的一部分,但是這個精神普魯士自古以來就有這種東西,自從條頓騎士團加入到這片土地之後,條頓騎士團的那種精神便在普魯士這片土地上的子民的心裡面不斷的流淌著。
你是麼的鐵血政策看似很強,但是其實他的這種鐵血政策更多的只是為了掩飾自己的戰略規劃,讓當時處於歐洲大陸之外的英國能夠放心。
回覆列表
作戰方式的變化,拿破崙時代的普魯士軍過於堅守腓特烈大帝的光榮傳統,戰鬥中注重火力密度,使得前膛槍時代的排槍射擊人員越置越多,進攻時排成一個外表極為壯觀的步兵方陣,人數約為數萬人,達到射程開火後在這個大方陣前形成了一道恐怖的爆炸火牆,但是法軍在拿破崙成名前,共和國抵抗侵略戰鬥中已經摸索出了一套靈活機動的散兵線戰術,保持基本陣型不變的情況下,防禦時儘量躲在掩護物後面射擊,進攻時又主要用刺刀解決對手,這對於動輒被用殘酷的夾棍刑懲罰那些正步走錯點,或者頭髮沒有按要求式樣編成髮辮的普魯士士兵來說,簡直不可想象。
而普法戰爭中的普魯士軍能夠勝利,是他們這一回走在了時代的前面,這得歸功於老毛奇,作為那個時代普魯士軍人的第一主角,無論從哪方面看,他都不象史詩中的傳奇英雄,不是依靠個人的所謂錦囊妙計。他親手打造了一個軍事體系,就象一臺精密而高效率的機器,然後依靠這臺機器去贏得戰爭,這臺機器,就是普魯士的總參謀部。整個國家的一切資源都由總參謀部排程,從而保證己方變成了一個高效運轉的大機器,奠定了這個世界上真正戰鬥民族——德國的軍事基礎。
嘮嘮叨叨一大堆,其實答案就一句話——拿破崙時代的世界戰爭,是一門藝術,而拿破崙以後的世界戰爭,是一門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