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正好可以借這個問題幫助大家在瞭解半月板損傷的同時,也給大家科普下到底啥是矢狀位,冠狀位和軸位的核磁影像,對於大家看懂天書一樣的核磁報告單做出點兒努力!照例首先科普下半月板損傷
在我們的關節內,有兩塊比較重要的軟骨結構,它的形狀是像月牙一樣的,我們稱之為半月板。半月板具有非常重要的緩衝關節內應力以及匹配膝關節活動的作用。在我們長時間的使用過程當中,會對半月板造成一定的磨損;有一些劇烈的運動,比如打籃球乒乓球,關節反覆的做快速扭轉的動作當中也會造成半月板的撕裂;另外外傷的過程當中,暴力也會將半月板撕裂;有時關節做快速的位置改變,比如從蹲起到站立的過程當中速度過快,半月板也會撕裂,比如每年春耕的時候都有農民在插秧起立的時候,導致半月板撕裂。
半月板在結構上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月牙的形狀,它的結構是外緣比較厚,而內緣是比較薄弱的,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坡面,就如同在關節內兩側放置了兩個坡型結構,如果我們將半月板切開,會看到一個三角形結構。
這個三角形結構在核磁上是這個樣子的,相信您看了下圖應該會對這個三角形,也就是半月板的剖面有一個新的認識!
而且大家不要將半月板看成是一塊整體的軟骨結構,在它的微細結構當中是有非常多的纖維結構交織在一起形成的半月板,就類似一件經過了複雜工藝編制的毛衣。如果半月板的某一個部位發生了損傷或者是撕裂,那麼在其損傷部位的周圍的纖維結構也一定是受到損害的。大家看下圖就會了解半月板的結構是何其的精細與複雜,也可以理解前面所說的三角形結構大概是個什麼意思。
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將半月板在核磁下的影像,根據其損傷部位的程度,分為三度損傷。一度損傷是損傷的位置位於半月板內,半月板的表面並沒有損害,損害的範圍比較小,成斑片狀。二度損傷,損傷的範圍就有了一定的加大,但是半月板的表面仍然是完整的,損傷的範圍通常稱線性或者是片狀。三度損傷,我們也可以成為半月板撕裂,因為整個半月板的形態發生了明顯的改變,而且半月板的表面已經遭到了破壞,半月板的纖維結構也有了明顯的損傷。大家看下圖就能一目瞭然的明確,這三度損傷具體是怎麼個情況:
大家需要明確的是,真正意義上的三度損傷其實是不存在的,比如半月板已經發生了撕裂,那麼在半月板撕裂的周圍就不存在二度損傷嗎?這個問題是值得我們醫生和患者都去認真考慮的!
另外我們根據半月板撕裂的部位分為,前角、后角或者是體部損傷,根據撕裂的具體情況,我們又將其細化分為水平裂、層裂、複合裂、瓣狀裂或者是桶柄裂等很多種撕裂的方式。其實真正意義上的撕裂形態也不是完全存在的,比如複合裂,可能就是多種半月板撕裂的方式,融合在一塊的形態。
一般一度以及二度損傷,通常要採取保守治療,以休息和適當的用藥,加上康復鍛鍊為主。而三度的半月板損傷,由於已經發生了整體形態的改變,通常要採取手術治療,醫生會透過關節鏡這種微創的手術方式將破裂的半月板切除掉,同時給予進行形態的修整,儘量恢復成半月的形狀,我們稱之為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術。如果半月板整體的形態損傷過重,那麼有可能將大部分的半月板切除,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半月板大部分切除術,或者是半月板切除術。
如果有的患者半月板損傷的位置比較好,位於存在有少量血供的區域,那麼醫生有可能會嘗試進行半月板縫合手術。但是由於半月板的結構本身就缺少血供,所以即使縫合以後癒合的可能性也就是50%,其實就是縫了以後要麼漲長要麼不長。
其實很多年輕的醫生對於這三個層面的關係都不是特別的瞭解,今天謝醫生也儘量嘗試用最簡單的方式給大家進行一下這方面的科普。首先請大家看一下下方這個圖片:
這三個影象從左至右的順序就分別是軸位、冠狀位以及矢狀位。
這種掃描的方式,大家可以看下面這個動圖就會立刻理解了。
在膝關節的核磁影響當中就是下面這個樣子的:
第一,軸位像。這就相當於我們將膝關節從上至下的逐層掃描。其實軸位像對於一個醫生判斷半月板病情是比較困難的,要求醫生對於半月板損傷在核磁影像上的表現要具有豐富的經驗,因為軸物件掃描到的半月板層面比較少,一般就是1~2層,能提供的資訊比較少,所以對於醫生的經驗要求比較高。
第二,冠狀位像。對於膝關節來講,冠狀位的特點是可以很好的判斷內外側韌帶,以及內、外側半月板是否存在損傷,而且由於掃描的層面比較多,相對來講,對於判斷半月板的損傷是比較容易的。
第三,矢狀點陣圖像。矢狀位的影象相當於將膝關節從內向外或者是從外向內進行掃描,對於整體判斷兩側的半月板損傷效果不好,但是我們可以非常精細的判斷單獨部位,比如內側或者是外側半月板是否存在了撕裂或者是損傷。下圖就是一張經典的半月板前角損傷核磁影像與術中影像的關聯照片。
對於一個專業的醫生來講應該同時掌握這三個方向的核磁影像進行系統的判斷,綜合各個層面給到的資訊來判斷患者半月板的病情。所以單獨只看某一個層面的影像是不科學的。比如下圖就是矢狀位以及冠狀位下同一位置半月板損傷的不同影像學表現。
這種情況是因為患者的半月板,尤其是半月板的傷情比較嚴重,醫生選擇進行了某一個部位的部分切除。所以在核磁影像上,這個三角形消失了,畢竟核磁再厲害,也不會將不存在的東西顯現出來,是吧?
下圖就是一張這種情況的核磁照片,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給大家找到了,大家一看就會明白。
以上就是對於題主問題的解答,藉著題主的問題給大家科普了一下半月板損傷,以及在核磁檢查時這三個層面到底是如何表現出來的。看完這篇文章,您再回頭看自己的膝關節核磁報告單是不是會有點明白了呢?如果大家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正好可以借這個問題幫助大家在瞭解半月板損傷的同時,也給大家科普下到底啥是矢狀位,冠狀位和軸位的核磁影像,對於大家看懂天書一樣的核磁報告單做出點兒努力!照例首先科普下半月板損傷
在我們的關節內,有兩塊比較重要的軟骨結構,它的形狀是像月牙一樣的,我們稱之為半月板。半月板具有非常重要的緩衝關節內應力以及匹配膝關節活動的作用。在我們長時間的使用過程當中,會對半月板造成一定的磨損;有一些劇烈的運動,比如打籃球乒乓球,關節反覆的做快速扭轉的動作當中也會造成半月板的撕裂;另外外傷的過程當中,暴力也會將半月板撕裂;有時關節做快速的位置改變,比如從蹲起到站立的過程當中速度過快,半月板也會撕裂,比如每年春耕的時候都有農民在插秧起立的時候,導致半月板撕裂。
半月板在結構上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月牙的形狀,它的結構是外緣比較厚,而內緣是比較薄弱的,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坡面,就如同在關節內兩側放置了兩個坡型結構,如果我們將半月板切開,會看到一個三角形結構。
這個三角形結構在核磁上是這個樣子的,相信您看了下圖應該會對這個三角形,也就是半月板的剖面有一個新的認識!
而且大家不要將半月板看成是一塊整體的軟骨結構,在它的微細結構當中是有非常多的纖維結構交織在一起形成的半月板,就類似一件經過了複雜工藝編制的毛衣。如果半月板的某一個部位發生了損傷或者是撕裂,那麼在其損傷部位的周圍的纖維結構也一定是受到損害的。大家看下圖就會了解半月板的結構是何其的精細與複雜,也可以理解前面所說的三角形結構大概是個什麼意思。
半月板損傷的分度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將半月板在核磁下的影像,根據其損傷部位的程度,分為三度損傷。一度損傷是損傷的位置位於半月板內,半月板的表面並沒有損害,損害的範圍比較小,成斑片狀。二度損傷,損傷的範圍就有了一定的加大,但是半月板的表面仍然是完整的,損傷的範圍通常稱線性或者是片狀。三度損傷,我們也可以成為半月板撕裂,因為整個半月板的形態發生了明顯的改變,而且半月板的表面已經遭到了破壞,半月板的纖維結構也有了明顯的損傷。大家看下圖就能一目瞭然的明確,這三度損傷具體是怎麼個情況:
大家需要明確的是,真正意義上的三度損傷其實是不存在的,比如半月板已經發生了撕裂,那麼在半月板撕裂的周圍就不存在二度損傷嗎?這個問題是值得我們醫生和患者都去認真考慮的!
另外我們根據半月板撕裂的部位分為,前角、后角或者是體部損傷,根據撕裂的具體情況,我們又將其細化分為水平裂、層裂、複合裂、瓣狀裂或者是桶柄裂等很多種撕裂的方式。其實真正意義上的撕裂形態也不是完全存在的,比如複合裂,可能就是多種半月板撕裂的方式,融合在一塊的形態。
總之一句話,半月板的撕裂方式每個人都不一樣,患者也不會按照教科書上的方式去造成自己半月板的撕裂。一般一度以及二度損傷,通常要採取保守治療,以休息和適當的用藥,加上康復鍛鍊為主。而三度的半月板損傷,由於已經發生了整體形態的改變,通常要採取手術治療,醫生會透過關節鏡這種微創的手術方式將破裂的半月板切除掉,同時給予進行形態的修整,儘量恢復成半月的形狀,我們稱之為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術。如果半月板整體的形態損傷過重,那麼有可能將大部分的半月板切除,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半月板大部分切除術,或者是半月板切除術。
如果有的患者半月板損傷的位置比較好,位於存在有少量血供的區域,那麼醫生有可能會嘗試進行半月板縫合手術。但是由於半月板的結構本身就缺少血供,所以即使縫合以後癒合的可能性也就是50%,其實就是縫了以後要麼漲長要麼不長。
明白了半月板損傷的具體情況以後,我們聊一聊核磁檢查的三個質量關係,矢狀位、冠狀位以及軸位其實很多年輕的醫生對於這三個層面的關係都不是特別的瞭解,今天謝醫生也儘量嘗試用最簡單的方式給大家進行一下這方面的科普。首先請大家看一下下方這個圖片:
這三個影象從左至右的順序就分別是軸位、冠狀位以及矢狀位。
其實很好理解,大家就當做是核磁機器在給大家做檢查的時候,將身體的某一個部位,按照從上之下(從下至上)、從左至右(從右至左)或者是從前向後(從後至前)切片掃描。這種掃描的方式,大家可以看下面這個動圖就會立刻理解了。
從上至下的掃描,形成的影象就是軸位像。從左至右的掃描,形成的影象就是矢狀位像。從前向後的掃描,形成的影象就是冠狀位像。在膝關節的核磁影響當中就是下面這個樣子的:
第一,軸位像。這就相當於我們將膝關節從上至下的逐層掃描。其實軸位像對於一個醫生判斷半月板病情是比較困難的,要求醫生對於半月板損傷在核磁影像上的表現要具有豐富的經驗,因為軸物件掃描到的半月板層面比較少,一般就是1~2層,能提供的資訊比較少,所以對於醫生的經驗要求比較高。
第二,冠狀位像。對於膝關節來講,冠狀位的特點是可以很好的判斷內外側韌帶,以及內、外側半月板是否存在損傷,而且由於掃描的層面比較多,相對來講,對於判斷半月板的損傷是比較容易的。
第三,矢狀點陣圖像。矢狀位的影象相當於將膝關節從內向外或者是從外向內進行掃描,對於整體判斷兩側的半月板損傷效果不好,但是我們可以非常精細的判斷單獨部位,比如內側或者是外側半月板是否存在了撕裂或者是損傷。下圖就是一張經典的半月板前角損傷核磁影像與術中影像的關聯照片。
對於一個專業的醫生來講應該同時掌握這三個方向的核磁影像進行系統的判斷,綜合各個層面給到的資訊來判斷患者半月板的病情。所以單獨只看某一個層面的影像是不科學的。比如下圖就是矢狀位以及冠狀位下同一位置半月板損傷的不同影像學表現。
回到題主的問題中來,為什麼半月板切除以後,矢狀位下半月板形態缺失這種情況是因為患者的半月板,尤其是半月板的傷情比較嚴重,醫生選擇進行了某一個部位的部分切除。所以在核磁影像上,這個三角形消失了,畢竟核磁再厲害,也不會將不存在的東西顯現出來,是吧?
下圖就是一張這種情況的核磁照片,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給大家找到了,大家一看就會明白。
以上就是對於題主問題的解答,藉著題主的問題給大家科普了一下半月板損傷,以及在核磁檢查時這三個層面到底是如何表現出來的。看完這篇文章,您再回頭看自己的膝關節核磁報告單是不是會有點明白了呢?如果大家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