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命召集令

    X光也稱X射線,是波長在紫外線與γ射線當中的一種電磁波,具有很強的穿透性。臨床上常見的胸片、腹部平片、四肢的骨和關節片都是利用其原理成像的。X線檢查具有快捷、經濟的優勢,但存在一定的輻射。另外,X片是比較基礎的檢查,能夠診察到人體較為明顯的病變,對於一些細微的病灶可能無法發現,還需根據病變部位結合其他檢查。

    CT是應用X光的斷層掃描的原理,從而獲得所查部位的斷面、立體的影象。CT雖然具有以下缺點:1.輻射量遠大於X片;2.在胸腹部檢查時需要患者配合,屏住呼吸;3.必要時需要用到碘劑等。但在臨床上具有較大的應用意義,例如,頭顱CT對腦血管病,尤其是腦出血的病人具有較大優勢;胸部CT較胸片而言,在肺癌、胸部腫瘤的診斷等具有優勢,還可結合患者症狀,檢出胸片未能發現的隱性病源。

    B超是運用2萬赫茲以上的超聲波穿透過人體,當遇到相關組織時形成反射波,從而形成相關影象。B超具有價格低廉、無輻射、操作方便的優點,還可持續地觀察相關臟器、血液的運動。B超一般應用於心臟、頸部血管、甲狀腺、雙上下肢深靜脈和動脈、腹腔相關臟器的檢查。但由於受氣體干擾影響較大,所以對於腸道等器官,超聲診斷的準確率會大打折扣。

    核磁共振,即我們常說的MR=magnetic resonance,是利用原子核的自旋運動,將人體相關部位置於磁場之內,經過無線電的射頻脈衝激後產生的訊號,從而轉化為影象。常見的包括MRI、MRA,MRI可顯示腦組織缺血、出血以及腦組織結構引起的改變;MRA可判斷腦血管是否存在狹窄等問題。磁共振不具有輻射,對於軟組織的分辨能力較強。然而,磁共振檢查費用比較昂貴,而且患者體內如果裝有起搏器或者金屬假牙,是不能做磁共振檢查的。

    核醫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其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及其所產生的核輻射進行診斷、治療、科研等。現在我們臨床上常見的有核素顯像、器官功能測定、核素治療等。核素顯像包括PET-CT、SPECT等,提供相關檢查部位的顯像,最常見的是用於腫瘤的鑑別、分級、定位,其他的還包括心肌血流的灌注顯像,瞭解心肌的供血、存活,達到診斷以及療效觀察。器官功能測定常見的有腎圖、甲狀腺功能測定。核素治療方面常見的有碘131治療甲狀腺疾病,Sr-89(氯化鍶)緩解惡性腫瘤骨轉移引起的骨痛等。

    本期答主: 周夢圓,醫學碩士

  • 2 # 麥田的怪圈

    x光用來篩查

    ct是斷層,用來進一步看,

    b超用來看腹部臟器的篩查

    核磁用來看軟組織,最貴

    核醫學不是每個人都需要

  • 3 # 臺灣HPV疫苗諮詢小庚

    在臺灣健康管理中心體檢的過程中,你會見到標記著各類儀器的檢查室,比如X光、CT室、B超室、核磁室、胃鏡室……

    這些檢查有什麼不同?

    又都是用來檢查什麼的呢?

    X光:

    人體不同部位吸收射線的程度不同,X光可以穿透全身,把身體各部位的立體影象,照在一張二維的圖上,就像把麵包壓扁了一樣。

    比如說骨頭的X光片。實際上人的腿骨是圓的,但在X光片上是扁平

    有時因為人體組織深淺的不同,影像會出現重疊或者隱藏,需要多次、多角度的拍攝X光片才能看清楚。

    CT:

    CT的檢查原理是X光會分層穿過人體,透過電腦計算後二次成像,就像把一塊麵包切成片,可以分層檢視,經計算後可以顯示出更多的組織資訊。

    缺點:CT檢查的輻射劑量通常高於單次X光照射。

    B超:

    B超檢查的原理是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人體不同的組織時,會產生反射波,透過計算反射波實時成像,多方向觀察病灶。

    超聲受氣體干擾很大,對於腸道等含氣較多的器官,超聲診斷準確率會降低,所以一般腸道檢查使用腸鏡 。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收集磁共振現象所產生的訊號而重建影象的成像技術,就是用較強大的磁場,使人體中的氫質子振動起來,磁場消失後,氫質子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多次重複這個過程,得到充分的資料並運算後成像。

    簡單來說就相當於用手搖一搖果粒飲料,讓果粒振動起來,再平靜下來,觀察果粒沉底的過程。

    不同部位檢查手段大不同:

    骨頭有問題——粗看X光攝影、細看CT

    頸、腰、胸椎——最佳選核磁共振成像、次選CT

    胸部——粗看X光平片,細看CT

    腹部盆腔——腸道以外,一般B超都能查

    心臟——排除冠心病用CT,看心功能用超聲,檢查心肌病變用核磁共振

    腸胃不好——腸鏡、胃鏡是佳選

    這張圖儲存好,以後做檢查就可以對號入座了:

    臺灣高階健檢,做好健康管理與疾病預防,讓您更好地追求高質量健康生活。

    瑞庚臺醫關注您的健康!

  • 4 # 春雨醫生

    首先,輻射分兩種,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兩種輻射都是電磁波,區別在於頻率和波長不同。

    電離輻射頻率高,波長短、能量大,能夠從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縛狀態中釋放電子,使物質產生電離,從而在穿透人體組織的時候破壞DNA、殺傷細胞、造成機體損傷同時存在致癌風險。常見的電離輻射包括X射線、β射線、γ射線等等。我們在醫療過程中接觸到的胸平片和CT應用的就是X射線。

    非電離輻射波長長、頻率和能量較低,不會導致物質原子或分子電離,生活中常見產生非電離輻射的包括微波爐、無線WIFI、手機、雷達、電視、電腦等等。非電離輻射不會殺傷細胞或破壞DNA,而是產生熱效應,這和曬太陽導致體溫升高是同樣的原理。

    接下來回答一下題主提出的問題,X光、CT、B超、核磁共振到底有什麼不同?

    B超、核磁、X射線和CT,哪些醫療檢查有非電離輻射?哪些有電離輻射?

    答:

    電離輻射:包括X射線(胸透、腹部平片、胸部平片)、CT、PET-CT、核醫學造影檢查(骨掃描);一般做一次胸透的電離輻射劑量是1個毫西弗左右、拍一次胸片大約有0.1個毫西弗、現在做一次CT篩查的電離輻射劑量也差不多有1-2個毫西弗。

    非電離輻射:核磁共振、B超。

    建議大家看病的時候把之前做檢查種類、時間、頻率和次數如實向醫生說清楚,以避免重複照射。

    最後,遠離有害輻射,還需要知道這些:

    透過正規途徑購買的微波爐、電磁爐、吹風機、裝修材料等等,其產品質量和輻射量均符合國家標準,對人體健康不會產生任何損害。

    地鐵、機場的行李安檢儀有電離輻射,行李過檢時耐心等一會兒,不要把手伸進簾子裡提前取包。

    防輻射眼鏡、孕婦防輻射服等市面上常見的防輻射裝置對電離輻射無效。由於防範非電離輻射的必要性不大,因此這類產品更多能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

    航空飛行有電離輻射,但劑量很低且在國家允許的範圍之內,無需擔心健康風險。

    X光透視儀和CT機一旦關機之後輻射就消失了,所以從醫院放射科、拍片室門口經過時,同樣不用擔心被輻射。

    參考資料:

    作者,唐磊《手機放枕邊,輻射傷腦嗎?丨有請大醫生》

    https://www.chunyuyisheng.com/articles/97563/?escape=1&preview=1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國軍隊為何在世界大戰期間表現那麼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