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康142341986

    大乘佛教經典其實在鳩摩羅什大師時代(即東晉)已經翻譯圓滿。玄奘之所以取經,是由於公元3,4世紀出現唯識派經典,由於此派出現晚,所以在印度此派典籍也是不斷修改完善,所以傳到中國的此派典籍早期和晚期的有很大不同,所以引起玄奘疑惑,乃至去印度一探究竟,因而玄奘取經主要是對唯識學有疑。而佛,龍樹,月稱一系的中觀學,羅什大師已經傳譯完美,毫無疑問

  • 2 # 田雨博士

    印度文字就是梵文,梵文是和尚的必修文字,就像我們現在學習的英語,是第二語言,她們很小就係統學習梵文,包括很多經書都是用梵語吟唱,說以像玄裝這樣的高僧聽說讀寫都是沒有問題的。

  • 3 # 世霸1

    當時中國的佛經和原文差異較大,經常讓人左右矛盾的意思,所以三藏大師有了取真經的打算。三藏法師本身就會梵文,所以去了之後可以和那爛坨學院的師生可以有很好的交流!取回來的經文是整部的大藏經,這之後我們中國的佛教才能在遵循佛陀教義的情況下,湧現了後來非常多的大德,也讓佛陀的思想在中國開花結果!

  • 4 # 王先生扯歷史

    去取經是因為,在當時的唐朝,佛教十分的盛行,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流派眾多,每個流派都有自己的觀點,有的相互對立。急切需要有一個正統的思想來領導。

    在電影《大唐玄奘》中,戒賢法師問黃曉明來做什麼,黃曉明回答,來學習《瑜伽師地論》而這個《瑜伽師地論》就是玄奘法師取的重要真經之一,除了《瑜伽師地論》,還有《唯識三十頌》《成唯識論》等等

    交流問題,當時中國很多高僧都會梵語,而那時候印度人也是梵語為主,所以就能交流了

  • 5 # 凌煙歷史社

    玄奘去西天取經主要跟當時的佛教的背景和玄奘年輕時的經歷有關,在南北朝時期,各種佛教經典大量翻譯出來,翻譯者又聚徒傳授,由於僧眾所習經典不同,遂形成了不同的佛教學派,而玄奘幼年出家,曾遊歷各地,參訪名師,多年來在各地講筳所聞,使他深感異說紛紜,無從獲解,特別是當時攝論、地論兩家關於法相之說各異,所以玄奘產生去印度求《瑜迦師地論》以會通一切的念頭。這就是玄奘去印度的原因。

    貞觀十九年初,經過十九年千辛萬苦後,玄奘終於帶回大量佛經回到長安,回國後,長期翻譯帶回來的佛經,在貞觀二十年正月,玄奘翻譯出《顯揚聖教論》二十卷,並口述由辯機筆錄完成《大唐西域記》。同年又翻譯出《解深密經》、《因明人正理論》,貞觀二十二年五月,譯出《瑜迦師地論》一百卷,並請唐太宗作序,十月,譯出《能斷金剛班若菠蘿蜜多經》,顯慶五年(660年),始譯《大般若經》。此經梵本記二十萬頌,卷帙浩繁,門徒每次請求刪節,但是玄奘很嚴謹,不刪一字,至663年,終於譯完這部多達六百卷的鉅著,後來玄奘感覺身體日漸衰老,到664年,譯出《咒五首》一卷後,同年二月死亡。據記載,玄奘前後共翻譯經論七十五部,共計一千三百三十五卷,這些佛經後來在印度大部分失傳,中文譯本就成了研究古代印度文學、科學的重要文獻。

    既然玄奘能譯出這麼多梵文佛經,那麼他在印度是怎麼與人交流的自然不用說了。

  • 6 # 禪思悟語

    玄奘(600——664年),俗姓陳,名陳禕,原籍河南陳留,生於洛州緱氏縣,出身官宦之家。祖父陳康,北齊禮部侍郎;父陳慧,曾任陳留、江陵等縣令,隋末動亂,辭官隱居。玄奘生逢隋末動亂,又是隋朝廷大力崇佛的時候。就佛教自身發展狀況而言,齊梁以來,義學大興,《地論》、《攝論》、《楞論》、《涅槃》之學盛弘講席,名師輩出。玄奘幼年時期曾窮研經史,由於家境困頓,十歲時兄長捷攜東都淨圭寺為童行,得到研習佛典的機會;十三歲時,隋煬帝敕於東都度僧,玄奘受度出家,得法號玄奘。大業末年,李淵於太原起兵,中原群雄逐鹿,洛陽成為戰場,玄奘與長捷西奔長安;又逢關中戰亂,京師名僧相率奔蜀,玄奘兄弟二人又相隨入蜀。時當唐王朝建立的武德元年(618年)。玄奘在蜀四五年,尋師受業,研讀大、小乘經論和南、北《地論》、《攝論》諸家師說,學解大為精進。二十六歲回到長安。這時候他已經頗有聲譽,得到長安僧眾的稱賞。雖然他已經認真研習了當時發達的義學各派所取得的成果,但仍不能滿足,在長期訪師求學過程中,深為南、北諸家學說不同所困擾。一個特殊機緣是時有天竺那爛陀僧人波頗密多羅(明友)來到長安,住大興善寺。玄奘從他那裡得知大本《十七地論》總攝三乘,而印度那爛陀寺有戒賢法師,精通《瑜伽》併兼賅百家。這成為他發願西行的直接原因。當時唐朝正與突厥相對抗,武德九年( 626年)八月突厥兵來犯,直至渭水便橋北。就是在這一年,玄奘“結侶陳表”,要求出境,結果“有詔不許”。次年秋天,霜害秋稼,朝廷有敕道俗可隨豐求食,玄奘遂乘機首途西行。

    玄奘在那爛陀寺停留參學,晉謁戒賢大師,聽講《瑜伽論》,更廣學經論,特別是系統學習了瑜伽行學派論書,披難決疑,且學且行。當時戒賢已經年邁,玄奘得到教益最多的是戒賢弟子玄鑑。由於他學解精深,在那裡樹立起很大的聲望,被推為精通三藏的“十德”之一,受到很高的禮遇。他進學五年,貞觀十年辭別戒賢。貞觀十三年,他再度回到那爛陀寺。次年,應戒賢之囑,為寺眾開講《攝大乘論》、《唯識決擇論》。他統會中觀、唯部分二宗。

    玄奘西行,求得經典計五百二十夾、六百五十七部,此外還有佛像、法物等。他在回國後的十九年間,共譯出經論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另撰有《大唐西域記》。他特別集中精力翻譯了大乘五部大部(《般若經》、《寶積經》、《大集經》、《華嚴經》、《涅槃經》)之外的經典和大、小乘論書。他在回國後首先翻譯當初發願西行所求的《瑜伽師地論》一百卷和瑜伽行派的主要論書。他翻譯和重譯了唯識思想的《解深密經》和《佛地經》,揉譯護法等印度十大論師對世親《唯識三十頌》的釋論而成《成唯識論》。在圓寂的前四年,他又集中精力編譯六百卷《大般若經》。

  • 7 # 啊垂

    玄奘從西天取回國的經太多了,一言難盡,這些經都用原文(梵文)㝍,詳細可參攷真正的玄奘: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235599.html。他又口述寫了《大唐西域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則天真的會有後宮俊男三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