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娛扒府

    說到最近最火的電影,莫過於劉若英拍的《後來的我們》了

    上映第三天票房已經突破6億大關,這對於文藝片來說著實是一個奇蹟!

    但是,自從昨天被爆出該片退預售規模過大一事之後,今天在國家電影總局得到的訊息,已經確認該部電影退票異常,並將嚴查到底,還電影市場一個正常化的空間。

    《後來的我們》做為劉若英 第一部導演的作品在未上映之初很是受到了一切關注

    甚至預售的票房都突破了億元大關(後被證實資料不實),這對於一部文藝片來說本就不太正常。

    果不其然,上映第二天就被爆料預售大規模退票事件發生。雖然,做為發行方的貓眼電影跟著也釋出宣告說是有人惡意退票,但是,貓眼影視這樣的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的宣告的正確性有幾分,人們難免懷疑。

    在這則宣告中,貓眼影視堅持認為只是黃牛的惡意刷票行為

    但是,如果是黃牛刷票的話,那得是多麼“偉大”的黃牛呢?刷高了你們的預售票房,然後你們掙錢,黃牛背黑鍋?

    真偉大!

    截止到目前為止,票房已經高達6.3億,可誰又知道這裡面有多少是真的呢?

    如此大規模的退票時間,黃牛的威力也太高了吧?

    最為一個新晉的導演

    劉若英及其團隊這一次的吃相真的難看!

    如果是電影故事講得好,自然的就有好的口碑

    可是,沒有好好做電影的初心,反而把心思全部的放在怎樣的博取高票房、弄虛作假上面

    這樣的導演、這樣的影片註定會被拋進垃圾堆裡面!

  • 2 # 投資界

    橫向對比今年的五一檔,雖有7部影片扎堆上映,但是“撞檔期卻不撞型別”,青春愛情劇、懸疑片、動作劇、懸疑片均有涉及,原本有望在集體託高大盤的基礎上滿足市場分眾。但在一片獨大的碾壓之勢下,其他影片若想脫穎而出,難於上青天。

      4月29日,包括海潤影業、真樂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在內的《幕後玩家》各出品方發表聯合宣告,鼓勵所有中國產電影的從業者遵守市場秩序,合理運用宣發動作,並建議各方諮詢相關平臺和出品發行方探尋個別影片大量退票的真實原因。

      宣告很是客氣,但卻難掩對於當前電影市場亂象碾壓良片的欲哭無淚。宣告一發,吃瓜群眾又拿起了瓜。有人說徐錚戲多,有人說徐錚沒差,畢竟看他留次頭髮也挺不容易啊!

      作為五一檔的第二大熱門影片,這部徐錚兼職並主演的影片與《後來的我們》同天上映,但無論是排片還是票房都相去甚遠。在《後來的我們》64.6%的排片擠壓下,《幕後玩家》的排片僅有11.1%,上映三日,票房也僅有《後來的我們》六分之一。

      2014年,徐錚主演並監製的《催眠大師》亦於五一檔上映,同樣是懸疑題材,最終斬獲2.74億的票房已被稱為黑馬。電影市場已今非昔比,而今,動輒三五十億的電影票房,市場的天花板不斷抬高,《幕後玩家》也淹沒在這轟轟烈烈的退票潮之下。

      五一檔之後,又要迎來了中國產電影保護月前的好萊塢大片轟炸,豆瓣電影年度榜單上,最值得期待的外語電影《復仇者聯盟3》也即將上映。與其在自己家門裡擠壓,真不如放開眼界去和外敵拼殺。

  • 3 # 江南七怪之一

    正好兩本都已經看過。如果你已經有點人生閱歷,有過認真的感情,有過認真努力的打拼,建議你不要錯過一個幫助你回頭去審視一下自我的《後來的我們》。如果你對電影要求不高,喜歡懸疑,不喜歡推理的,女性,《幕後玩家》也是不錯的選擇,裡面有你們期望的生活場景。

  • 4 # 八戒哲學

    個人覺得(幕後玩家)更值得看,電影讓我們可以看到人性貪婪背後還有更值得擁有的良知,更告訴我們如何愛,如何去珍惜人性。而《後來的我們》只是單純的一部關於愛情的電影,沒有太多值得深思的東西,只適合於小青年看。

  • 5 # 嘴大吃四海

    先給大家說說票房成績吧,時間截止目前,根據權威機構釋出的資料顯示:

    由劉若英導演,周冬雨和井柏然主演的《後來的我們》,累計票房成績7.45億,排名榜首。

    徐錚的《幕後玩家》,累計票房數1.43億元,暫居第二。

    雖然《後來的我們》票房數如此的傲人,但該片的負面新聞不斷,有說刷票房的,有說資料造假的,不論真相如何,7億的票房成績中有多少水分,40萬張的退票是否真實存在的,無疑要在這裡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當然了,即便是真的存在刷票行為,也不至於說刷個幾億的票房,影片的質量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再看《幕後玩家》,好評不斷,票房不含水分,徐錚出品,必屬精品。推薦看這部電影。

    顯然,兩部影片相比,徐錚在票房上輸了,卻也笑到了最後。

  • 6 # 田金雙

    用劉若英的《後來的我們》中那句“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來評價徐崢的《幕後玩家》並不為過。就個人來說,我傾向於推薦劉若英執導的《後來的我們》。

    前段時間後《後來的我們》,哭了兩次,一次是見清成天打遊戲不思進取,小曉無法忍受和見清分手時的橋段。小曉煮了一鍋麵條,自己吃了一碗,給見清留了一半。而後小曉做了一個動作,將林父帶給他們的最後的醬挖出來,小心翼翼地放在碗裡。這個情節,讓人落淚。沒經歷過苦難怎麼叫生活?的確如此。

    另一個橋段是見清和小曉分開多年後,林父給小曉寫的那封信,信中寫道:“緣分這事,只要不負對方就好,不負此生太難了!”看這段時,當時我眼淚就下來了,瞬間想到自己。

    這就是《後來的我們》的魅力所在。每個人都能從中看到自己。而之於我,本身是個影評人,總是在別人的劇情中講述自己的故事。

    相比之下,我看《幕後玩家》更多無感。也不能說徐崢這部片子不好,只是徐崢這部懸疑片用力過猛緊張過度優勢盡失。本來徐崢其人以搞笑和不動聲色的冷幽默風格見長,在這裡則變成了緊張和焦慮。

    而之於所謂的“幕後玩家”,拜託——65分鐘時我就猜出來了,故事勉強,懸念大失。而始作俑者操持局中局卻在法律面前全身而退,於情於理不合。《幕後玩家》只不過用一種鄭重其事的手法講了一個荒誕的故事,無滋無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祿山史思明為何都被兒子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