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中嘉和聊腫瘤

    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挺複雜的,回答的話至少有兩個比較大的區別。

    首先是檢查手段和能夠確診的檢查不一樣;其次不同癌症能夠確診的檢查手段不一樣。

    先說檢查手段和能夠確診的檢查

    最為常見的檢查手段包括醫生的問診和觸診,這個常見到有些患者都不覺得是一種檢查吧。不可否認醫生也是有些更有經驗,透過這個初步檢查,一些很棒的醫生能夠判斷是某個特定癌症的十之七八,但是在一些醫院內的統計,醫生問診和觸診的準確性不到50%。特別是早期,症狀往往和一些常見疾病類似。比如胃癌早期症狀類似慢性胃炎、肺癌早期症狀與感冒、肺炎類似等等。容易造成診斷不準確。

    除了觸診在醫院檢查多的還有血檢,尿檢、便潛血等等;這些屬於常規檢查,能夠發現一些癌症,但是大部分癌症的“蹤跡”不在這裡。不過現在血檢中有腫瘤標記物檢查,如果醫生要求做這個檢查,可能接診的醫生有可能懷疑到腫瘤了。必須說明的是大部分患者的腫瘤標誌物檢查具有參考意義,並不能直接確診。雖然有些癌症中會把幾個指標綜合判斷來提高特異性(針對某個特定腫瘤的可能性)。總體來看這種方式的準確率會在50-60%;

    與血檢類似的還有各種影像檢查,最為常見的包括:B超、彩超、X光胸片、鉬靶、CT、PET-CT、磁共振MR、PET-MR等等。這些檢查會給醫生一雙透視眼——看穿身體的表面瞭解具體部位的情況。特別是MR檢查,還能幫助醫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可疑位置。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準確度。就像中醫的醫生“望”一樣,不過西醫的望是可以看到體內變化的。但是不得不說看影像圖片也是很專業的事情。即使有了這些幫助,影像對癌症檢查的準確度也僅僅為70-80%。

    最後是癌症檢查最高的一項,準確度可以達到99%,這就是病理檢查(癌症檢查的金標準)。做病理檢查需要先取得組織樣本,做病理切片然後不同的分析。取得樣本的方法包括:穿刺、支氣管鏡、胃鏡、腸鏡、直接手術等方法。為什麼都取得樣本了怎麼還不能達到100%的準確呢?這與取得樣本的是否成功有關,有時會由於患者的呼吸或者意外干擾,樣本取得不夠準確。下圖就是穿刺針套管,很微小,如果偏離了就會影響結果;最後不得不說,有些癌細胞的特徵不明顯,造成檢查人員判斷不準或無法得到確切結論。

  • 2 # 深藍醫生

    癌症的診斷首先是發現,然後才是確診。

    一、癌症的發現

    1、對於癌症病灶的發現,影像是最重要的檢查手段,包括CT、核磁、彩超,甚至是PET-CT等,這些手段對於癌症的發現至關重要。這些檢查能夠發現身體內的腫瘤性病灶,從而給出一個影像學上的判斷,但是影像檢查結果一般不能單獨作為確診的依據。

    2、內鏡 不管是胃鏡、腸鏡還是支氣管鏡,都是發現癌症病灶最直接的方法,尤其以胃腸鏡最為重要,由於胃腸處於空腔器官,對於一些早期的腫瘤病灶,影像檢查較難發現,所以,胃腸鏡就稱了不可替代的發現手段。

    3、另一種發現手段,是抽血查腫瘤標記物,也就是透過抽血監測血液中腫瘤相關的某些物質,比如:癌胚抗原、甲胎蛋白、CA-125等,但這些腫瘤標記物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可能性都存在,所以,陽性結果只能提示腫瘤的可能,不能作為判斷腫瘤存在的最終依據。

    二、癌症確診

    病理是癌症確診的金標準,也就是說,從影像(或內鏡)發現的腫瘤病灶內取到病理組織,透過顯微鏡下或運用分子生物學的手段,檢測到癌細胞的存在,就能做出最終的診斷,這也是大多數腫瘤得以確診的標準。

    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影像聯合化驗也可以作為確診依據,比如:胰腺癌,胰腺位於體腔深部,很難取到病理,所以,如果CT或核磁發現了腫瘤病灶,而且伴有CA-199、癌胚抗原等大幅升高,也可以做出臨床診斷。

    我們平時的癌症篩查,主要指的是發現可疑病灶,所以,影像和內鏡檢查就是最重要的手段,化驗血查腫瘤標記物可以作為輔助手段。但最終的確診基本上依賴的是還是病理。

  • 3 # 康康體檢網

    如果懷疑得了癌症,比如出現癌症相關的症狀,或者癌症篩查提示有患癌的可能,則需要進一步明確患者是否的確患有癌症。

      以下檢查手段是比較常用的,對醫生明確就診者是否患癌有很大幫助。

      實驗室檢查

      人體內的一些物質含量的多少可以幫助臨床醫生髮現癌症的跡象。因此,透過對血液、尿液或者其他型別的體液,例如胸水、腹水、腦脊液等進行實驗室檢查,檢測這些物質的含量,可以幫助臨床醫生進行診斷。

      實驗室檢查是一種十分有用的方法,例如腫瘤標誌物,可以幫助判斷有沒有癌症,但臨床醫生並不能僅靠實驗室檢查來診斷癌症。

      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可以對人體內的結構進行成像,它能夠幫助臨床醫生觀察體內是否有腫瘤形成。

      影像學檢查包括以下幾種方式:

      CT檢查

      這種檢查方法是透過X射線束對人體內的器官進行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拍攝一系列清晰的照片,從而顯現出人體內的結構。

      在接受檢查時,患者可能需要透過服用或注射特殊的造影劑,以對體內的一些結構進行顯影。造影劑可以使掃描結果更加清晰。

      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是透過超聲波在人體內形成回聲並在電腦上成像,從而幫助臨床醫生觀察人體內的器官與結構。

      核磁共振成像(MRI)

      這是一種利用強磁場來對人體結構進行拍攝,並在電腦上成像的影像學檢查方法。臨床醫生可以透過顯示屏觀察到拍攝結果,並用膠片將其打印出來。

      PET掃描

      在做這種檢查時,患者需要注射示蹤劑。隨後,一種能夠拍攝三維影象的儀器顯示人體哪些部位吸收了示蹤劑。這種影像學檢查方法可被用於評價人體器官和組織的功能。

      X線檢查

      低劑量的X射線可以用來拍攝人體內部結構的照片。

      活檢

      在大多數情況下,臨床醫生需要做活檢來對癌症進行明確診斷。

      活檢是醫生從人體內取出組織樣本的過程。隨後,病理學醫生會在顯微鏡下觀察組織形態,以判斷該組織是否為癌組織。活檢所獲得的組織病理學診斷,被作為是否有癌症、是哪種型別的癌症的最終結果。

      活組織樣本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法獲得:

      採用針管獲取:臨床醫生採用針管對組織或體液進行吸取。

      採用內窺鏡獲取:臨床醫生透過一根纖細的、帶有探頭的導管(內窺鏡)對患者體內進行觀察。

      內窺鏡可透過體腔置入人體內,比如口腔、鼻咽、氣管、食道、胃、腸道、陰道和膀胱等。

      隨後,醫生可透過內窺鏡並採用一種特殊的器械,鉗取人體的組織或細胞。

      穿刺活檢:醫生採用穿刺活檢針經面板直接穿刺到懷疑有腫瘤的部位夾取組織。例如甲狀腺、淋巴結、肝臟、肺腫塊等。

      採用手術方法獲取:手術方法可以是切除或切開。

      在切除活檢的操作中,外科醫生腫瘤進行摘除。通常情況下,腫瘤周圍的一些正常組織也會被切除。

      在切開活檢的操作中,外科醫生可能只會切除部分腫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校學生在食堂如何才能保持低碳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