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295309405074

      “老師,XX沒有好好做操。”“媽媽,XX拿了我的。”調查顯示,3-10歲是孩子打小報告的高峰期。如果孩子愛打小報告,你會怎麼處理?

    一位媽媽了其他家長,發現大家對此事的態度截然不同,她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孩子打小報告的原因有多種,需要視情況對待……   打小報告不是故意找茬,而是成長的標誌?  小橡樹幼兒園執行院長王芸說:“‘打小報告’其實是大人給孩子貼的標籤,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打小報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語言能力開始加速發展,渴望溝通與交流,希望被重視  據王芸介紹,從常態來看,四五歲正處於孩子的交往時期,打小報告的情況比較普遍。因為這時孩子開始發展語言能力,渴望溝通與交流,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打小報告是他給自己找到的一個交流方法:  “有時好比一個小朋友喜歡玩具,帶回了家,這只是他一個很純樸的想法,而大人則會上升到道德的高度,認為這是偷東西。有些家長厭惡孩子打小報告,也是因為他把孩子的一個交往行為變成道德行為。”  

    二.處理事情的能力較弱,勇氣也不足,而認為老師和家長是無所不能,所以依賴大人  早教專家指出,由於整個童年處理事情的能力都還很弱,所以通常3-10歲是孩子打小報告的高峰期。因此,多數打小報告的孩子,行為的消退只是時間問題。  三.規則、秩序建立時期,對別人破壞規則的行為比較敏感  常女士的兒子今年3歲多了,近來幼兒園的老師向她反映兒子經常向老師說誰誰不吃飯、誰誰不做操,很會打小報告。  心理學家科爾伯格認為,9、10歲以前的小孩還沒有形成內在的道德標準,規則意識不清晰,他們對規則的判斷只取決於大人的裁決,所以當自己因為某種原因受罰,而其他小朋友也犯了同樣的事卻沒有受罰的時候,會覺得規則被動搖,也覺得十分不公平,所以一定要討個說法。其實這在孩子看來,是無可厚非的正義之舉。  尤其是渴望交流,渴望被重視的孩子,還有處理事情的能力不足的孩子,當是非觀念發生衝突時,更易打小報告。  ★ 小結:   孩子愛打小報告的行為是一種正常現象,家長應給予包容和理解。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認真孩子打小報告的原因,對症下藥,不應盲目制止或者無視。  另外,打小報告的儘管讓大人煩惱,可也有積極的一面。  嶽文昊,高階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心理師認為,有時孩子打小報告並不是為了引起關注,而是確實解決不了問題需要幫助。如果完全禁止孩子打小報告,就會讓孩子慢慢養成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也不求助的習慣。而其實,求助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非常有意義的,不會求助的孩子在以後很可能會不懂得變通,不知道藉助外力,最怕的是在遇到人生危險(如遇到拐)的時候,不知所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綠松石泡油到底是好還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