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洛陽王三
-
2 # 明月上
劉禪投降後,封為安樂公,只管吃喝玩樂,後宮嬪妃被賞賜給魏國將領。
263年,曹魏司馬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大舉進攻蜀地,姜維率領眾將將鍾會十餘萬大軍擋在了劍閣。
雖然姜維在劍閣怒吼“我等死戰,奈何先降”,但那些對劉禪而言,太遙遠了。
劉禪投降了,他的後宮佳麗三千變成了繼續被隨意分給魏國的將領,其中李昭儀玉潔剛烈,不堪受辱,憤憤自殺
魏以蜀宮人賜諸將之無妻者,李昭儀曰:“我不能二三屈辱。”乃自殺。
投降後劉禪,被遷移到洛陽,當上了安樂公。期間司馬昭故意試探他,是不是真心投降,便找人表演了蜀國的歌舞雜技。蜀國舊臣紛紛落淚,而劉禪開心拍手叫好。
他的兒子看了很是傷感便對他說:
「若理窮力屈,禍敗必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
劉禪不聽,他的兒子劉諶悲痛萬分,痛苦昭烈廟以後殺妻自殺。即使兒子的死也還是沒有喚醒劉嬋的血性。
雖然劉禪投降但是在三國中能安享晚年的亡國之君也就只有劉嬋一人,他活到了64歲的高齡,而且他的投降也讓蜀國百姓免除了屠城的噩運!
-
3 # 茶樹枝410
想知道劉禪投降魏國之後的下場怎麼樣,就要先了解劉禪為什麼選擇了投降。這就要先從劉備入蜀開始說起。當初劉備兵臨成都城下的時候,當時的益州太守劉璋其實深知蜀地偏僻遠離中原,老百姓生活的很苦,同時也非常渴望沒有戰爭的天下統一。所以即使成都城再堅固,劉璋的抵抗再強烈,最終的結局都是一樣的。不如順應民意投降,所以投降之後的劉璋仍然得到了老百姓的愛戴與善終。
劉備進入益州的時候還帶來了荊州集團的人馬,這個時候的益州有很多不同勢力要來瓜分利益,這無疑也加重了益州百姓身上的負擔。
另外,我認為劉備的兒子劉禪也是具有大智慧的君主。後來,劉備臨終把蜀國基業和兒子劉禪託孤給了諸葛亮與李嚴。諸葛亮忠心耿耿的輔佐著劉禪,同時對於劉禪的教導也非常嚴格。劉禪雖然認為諸葛亮連年北伐曹魏的政策,會導致蜀漢國力的劇烈消耗。但是為了父皇劉備與相父諸葛亮共同的,北定中原的志向與理想。也為了避免與諸葛亮發生激烈直接的爭執,導致蜀漢內部的消耗與分裂。劉禪最終還是同意了諸葛亮多次率軍伐魏的請求。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北伐途中病逝於五丈原。劉禪終於選擇停止了北伐。之後雖然也有斷斷續續的與魏國的戰爭,但是總體上卻也相安無事。這個時候,劉禪透過自己的智慧與能力,調解平衡著自己和文臣武將們之間的關係。在公元234年至公元263年這樣將近三十年的時間裡面,為蜀漢的老百姓爭取到了大量的相對和平的生活環境。公元263年,魏國大舉南下進攻蜀漢。魏國將軍鄧艾與鍾會率領的大軍兵分多路滅蜀,大將軍姜維被困在獨木難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皆戰死於綿陽。此時,各路魏軍都在逐漸的逼近成都城下。
最後,無奈的劉禪也只好選擇了聽從老百姓們,渴望停止連年戰亂走向統一的民意。效仿當年的劉璋出城投降。由於劉禪的主動歸降,也得到了魏國的善待與禮遇。
後來,劉禪被魏國封為安樂公。而在蜀地的人們也一直懷念著曾經那個愛民如子,深刻體會到戰爭給百姓帶來災難與疾苦的,仁慈的君主劉禪。
-
4 # 信陵小司徒
引言:
蜀漢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冬,劉禪投降,劉禪投降當時,受到了曹魏徵西將軍鄧艾的禮遇,而鄧艾所部基本上也是做到了在成都秋毫無犯,一時軍紀嚴明。
可是,就在不到一個月之後,成都便是發生了一場巨大的變亂,曹魏景元五年(公元264年)正月十六,整個成都一片血流成河,幾天後方才恢復平靜,死者狼藉,慘不忍睹,那麼,這到底是,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一)驕狂自大的鄧艾劉禪投降鄧艾之後,鄧艾以劉禪行驃騎將軍、蜀漢太子劉璿為奉車都尉、劉禪其他的幾個兒子作為駙馬都尉。
而對於蜀漢的大臣們,鄧艾則是根據其地位高低,要麼任用他們為朝廷官員,要悶讓他們領受鄧艾屬下的職務。
可以說,鄧艾偷渡陰平、迫降劉禪的成功,使得他相當的忘乎所以,因為這樣對待戰敗國君主、群臣的權力,並不是鄧艾,所具有的。
根據《三國志 魏書 鄧艾傳》記載,鄧艾時常對蜀人說道:
“諸位幸虧遇上我,所以才有今日。如果遇上像吳漢這樣的人,你們早被殺掉了!姜維自然是一時的英豪,不過遇到我,也是他的窮途末路了。”
(二)野心昭然的鐘會當鍾會得知劉禪投降鄧艾後,內心自然是相當的著急,因為他還沒有大功,恰巧此時,姜維向鍾會投降,鍾會大喜過望,立即向司馬昭表奏自己的功勞。
而且為了處處與鄧艾對比,也為了自己的野心,鍾會禁制魏軍擄掠,自己更是禮賢下士,來安定蜀人,鍾會更是與姜維蔣斌和蔣顯的關係相當的好。
根據《三國志 魏書 鍾會傳》的記載,就在此次伐蜀逐漸順利的時候,鍾會已經產生了二心。
但是他忌憚的,只有鄧艾一人,恰巧此時鄧艾過分的囂張跋扈,於是鍾會與監軍衛瓘、將軍胡烈等全都秘密表奏司馬昭,鄧艾想要造反。
正月初一,司馬昭緊急下詔,用囚車將鄧艾押解回京,而此時,鍾會想要一舉除掉監軍衛瓘,所以讓衛瓘先行前往成都,捉拿鄧艾。
誰都知道,當時鄧艾身邊有著三萬大軍,貿然捉拿,勢必引起爭端,但是,衛瓘很是聰明,輕鬆地就抓獲了睡夢中的鄧艾父子,而後穩住了鄧艾的部將。
景元五年(公元264年)正月十五,鍾會來到成都,此時,鄧艾被押解回京,衛瓘又得罪了鄧艾部將,而鍾會則是置身事外。
所以,在與姜維謀劃之後,鍾會當即決定扣押魏軍不聽從自己的諸將,而後交給姜維五萬人馬,意圖反叛。
可是,鍾會不僅讓不配合的監軍衛瓘逃走,還使得被他扣押的曹魏軍將得到了訊息,所以,鍾會還沒有反叛,便是危機重重。
正月十六,衛瓘逃出去後,號召魏軍,立刻反攻鍾會,結果,一番混戰後,鍾會敗逃,這場反叛當即夭折,鍾會逃跑後,成都,便是陷入了相當的混亂。
(三)成都大亂 血流成河景元五年(公元264年)正月十八以後,成都處於三不管狀態,鄧艾在囚車裡關著,後來被殺,鍾會在逃,也被殺,監軍衛瓘雖然暫時掌權,但是無法約束魏軍諸將。
因此,正好趁著戰亂,魏軍的獸性再也不受約束,徹底的散發了出來!
根據《三國志 魏書 鍾會傳》、《三國志 魏書 鄧艾傳》、《三國志 蜀書 後主傳》、《三國志 蜀書 姜維傳》、《三國志蜀書 張翼傳》、《晉書 衛瓘傳》等,不難發現,這次成都的血亂,有多嚴重。
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普通百姓,全部遭難,亂到了劉禪的太子劉璿、蜀漢大將軍姜維、左車騎將軍張翼這樣的高官,一家老小在內全部被殺,與此同時,龐德的兒子龐會更是將關氏一族斬盡殺絕,其中,還有劉禪的女兒,是關家的兒媳,自然也是被殺。
所以,《三國志 魏書 鍾會傳》才會記載當時的成都為“數日裡,蜀中軍眾鈔略,死喪狼藉”!
就這樣過了幾天之後,衛瓘才重新約束了魏軍,這一次變亂,徹底的葬送了姜維、鍾會、鄧艾,三國末期的三大人傑,同時遭難,這是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
故而,題主所說,成都之亂,太子劉璿被殺,應該是此時,至於後宮嬪妃被魏軍瓜分,此事史料未載,不好多說,但是,當時大亂的成都,發生一切事情,也都是有著相當的可能。
-
5 # 太陽雲朵兒
劉禪的投降在三國時期有著巨大的影響,是三國鼎立變成兩國並列的開始。劉禪投降這件事在歷史古書中記載得特別多,由此能夠看出當時人們對這件事情的重視。對於劉禪投降,一直到現在大家都對此褒貶不一,有的人認為劉禪投降乃明智之舉,也有的人認為劉禪投降給蜀漢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劉禪投降後蜀漢下場如何劉禪投降後,蜀漢的下場是非常慘敗的。劉禪在投降之後,據說太子被殺,嬪妃平紛紛被贈送給魏國將領。一個國家滅亡之後,那麼這個國家的所有的子民們都是非常的慘的。他們可能都會有努力,也可能會被販賣,會被殺害等各種事情都會遭受。所以說在劉禪投降之後,下場是非常的不好的,太子被殺,嬪妃被贈送,國家的子民也過得非常不好。
在他投降之後蜀漢就滅亡了,他的後代也是被俘獲於魏國。導致這種原因是因為他的昏庸無能,親小人而遠賢臣。再加上當時堅持北伐,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導致國庫虧空,所以在戰場上就比較弱小。由於打不過人家就不得不投降,投降之後整個國家的子民還有他的後代,就會遭遇各種的不幸。
在路上之後7個兒子,6個在戰場中死掉,只有一個才得善終。中華古代幾千年,王朝不斷的更替,皇帝就有很多,但作為亡國之君。過的都是非常慘的。自己不僅受到屈辱,而且那些子民和孩子也都受到屈辱。作為一個國家的強大,還是要靠國家領導人的頭腦,看他是怎麼統治這個國家,怎麼管理這個國家,管理國家和統治國家,要為國家的子民和自己的後代著想,不能說是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著想。
皇帝劉禪還是比較軟弱無能的,只是輕輕鬆鬆的當上了皇帝。對於這種輕鬆就得到皇位的人來說是不更加珍惜自己的皇位的。他們也沒有很大的野心,去把這個國家變得更加強大,讓自己的國家的子民過得更加繁榮富強。他們只是為了自己的態度享樂,而得過且過,造成了後來的國家滅亡,子孫後代的滅絕以及子民淪落為奴隸這種現象。
劉禪遷移到洛陽的時候,還帶上了自己的後宮妃嬪,但是這些後宮妃嬪也並沒能過上安穩的日子,因為大勢已去的劉禪已經沒有了任何權利,保護不了她們,能夠保全自己就已經算是不容易了。跟隨劉禪來到洛陽之後的後宮妃嬪都被贈送給魏國沒有娶妻的將領們,只有劉禪的原配妻子,也就是皇后倖免了。除了劉禪自己其餘人都是充滿了血淚和屈辱的。
總結:蜀漢亡國時,趙廣及傅僉以身殉國。綿竹血戰中,諸葛亮獨子諸葛瞻及其子諸葛尚、張飛長孫張遵、黃權長子黃崇、李恢侄兒李球、姜維、蜀漢左車騎將軍張翼、蔣琬長子漢城護軍蔣斌、蔣琬次子太子僕蔣顯、大尚書衛繼、漢壽亭侯關彝、蜀漢太子劉璇等數十重臣喪命。還有廖化、董厥兩位老臣憂慮而亡。
除了這些朝堂之上的大人物傷亡外,更多的是姜維、關彝及太子劉璇等人無辜的妻子孩子,還有成都之亂時,被搶、被殺的數以萬計的成都老百姓。
回覆列表
劉禪投降是最無奈又最安全的方法,對於一個王國的君主,他和後代的下場是最好的。要知道後期蜀國的國力是無法和魏國相比,劉禪投降時統計蜀中只有不到一百萬人口。而且由於地區長時間穩定魏國內部反抗勢力基本消失,不存在不確定因素。諸葛亮雖然能力極佳,以區區蜀地數次征討,但是也耗盡了蜀國的國力,當時民不聊生。劉禪並不是無能的君主,最後無論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還是百姓角度,投降都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