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謝花開花滿天
-
2 # 莫立園
冷害一
著皮點片色發暗,呈水浸害狀,發軟,不流乳汁,著肉出現褐色點,稱“串皮”蒸煮時著塊裡面有黑筋硬心,著塊在入窖前後長時間底於一10℃會遭受冷害。預防辦法是適時收穫入窖,天氣轉冷後,保持窖溫在10-13℃
-
3 # 鄉知老王
薯儲存過程中腐爛,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導致。 1、紅薯遭遇凍害。據研究證明,地溫18°C左右時候紅薯生長速度就變慢,如果到15度就停止生長。如果地溫在9度以下就會受到凍害。同時凍害還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收穫的時候表面已經變黑,另外一種是外觀看起來完好無損,存放一段時間之後就開始爛窖。
2、地窖環境的影響。上面已經說過,紅薯存放過程中對於溫度和溼度要求較高。特別是高溫高溼的情況下,紅薯呼吸會十分的旺盛,地窖內形成大量的水珠,紅薯表皮一旦遇到這些水珠,就造成紅薯腐爛。
3、病害引起。導致紅薯腐爛的病害主要有幹腐病、黑斑病、軟腐病等,如果存放紅薯的地窖裡面有大量的這類細菌存在,或者紅薯本身攜帶這些病菌,同樣會導致紅薯的腐爛。 儲藏紅薯注意的幾個事項 關於紅薯存放要求的環境和引起腐爛的病因,在上面已經講述清楚。
下面就如何安全的存放紅薯,需要注意的幾個事項給大家講一下。
1、適時採收。一般來說,秋冬時節地溫要比氣溫高出2-3度,我們要根據氣溫的高低,在地溫減低到10度以下之前,及時收穫紅薯以免凍害。
2、地窖消毒。紅薯下窖之前,我們提前一週時間對紅薯窖進行消毒滅菌,防止病菌對紅薯的侵染。可採用70%的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或者50%多菌靈800倍液,對紅薯窖進行噴霧消毒。
3、晾曬。剛出土的紅薯,溼度較大,如果立刻下窖會造成紅薯窖內溼度過大。我們可在晴天上午對紅薯進行採收,然後放在太陽下面晾曬幾個小時,能夠大大降低紅薯表面的溼度。
4、紅薯浸泡保鮮劑。紅薯想要長時間存放,浸泡保鮮劑是其中一項非常關鍵的措施。
-
4 # 鄉里鄉韻
目前正值紅薯的窖藏期間,很多的農民朋友都擔心一個問題,那就是唯恐在窖藏期間發生病害,因為一旦發生病害整個窖內就會蔓延,甚至會造成整個的窖內的紅薯全部腐爛,所以要做好預防非常的關鍵。
我們知道紅薯在窖藏期間最容易發生的病害就是幹腐病、黑斑病、軟腐病,它都是一些病菌引起的,所以無論在選擇窖藏的紅薯還是提供儲存的紅薯窖都要做好各項的處理。首先要做好的就是紅薯的收穫,收穫期的早晚與紅薯耐儲存性,都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霜降以後的紅薯最容易受凍,一旦受凍就會引起軟腐病,所以一般的情況下紅薯的收穫都要在霜降以前收穫,同事在收穫期間出現的機械傷口的紅薯要技術的挑揀出來,避免紅薯收到細菌的感染。
第二挑揀好的紅薯要進行殺菌處理,主要使用多菌靈和甲基託布津溶液進行消毒,可以使用噴霧器將配製好的殺菌劑溶液噴灑在紅薯的上面,保證受藥均勻,也可以在紅薯入窖錢江紅薯窖進行一次消毒,如果是老紅薯窖,可以圍繞窖內的土層見一遍新
第三就是紅薯儲存的前期管理,也就是入窖後20-30天,主要是以通風、散溼、降溫為主,使窖內的溫度不要超過15度,如果外界氣溫較高可以採取日蓋夜開,便於排熱降溫,使窖內的溫度維持在12-14度之間,為封窖做好越冬防寒的準備工作。
第四、中期管理,也就是前期過後至立春,這個階段正值嚴冬季節,紅薯的呼吸減弱,最容易受到凍害,所以要以防寒為主,力求窖內的溫度不低於10度,保持在12-14度之間,並及時檢查窖內的溫度,對受到凍害的紅薯要技術挑揀出來。
第五
窖藏紅薯的後期管理,就是立春到出窖的紅薯,這個時期重要以穩定窖溫為主,注意通風散熱,驚天中午開啟窖口,進行通風,是窖內溫度維持在11-13度,
回覆列表
一、冷害
薯皮點片色發暗,薯肉呈水浸狀、發軟,不流乳汁,薯肉出現褐色點,稱“串皮”,蒸煮時薯塊裡面有黑筋硬心,薯塊在入窖前後長時間低於 -10 ℃會遭受冷害。預防辦法是適時收穫入窖,天氣轉冷後,保持窖溫在 10~13 ℃。
二、熱害
薯皮上生疤疹突起,有時有爆火現象,糠心,重量變輕。發生原因是薯塊儲藏期間的溫度長時間在15 ℃以上,而且窖內溼度小,薯塊體內水分散失多。預防辦法是控制窖溫不超過 13 ℃,空氣相對溼度保在 85%左右。
三、薯塊發芽
薯塊發芽的原因是高溫高溼所致,預防辦法是及時通風降溫。
四、病害
(一)黑斑病
薯塊皮上有青黑色斑塊,薯心有黑色刺毛,味苦。發病主要原因是帶病薯塊入窖,滅菌不徹底,薯堆溫度長時間在 13 ℃以上,致使病菌繁殖蔓延。預防辦法是精選無病薯塊入窖,規範使用高溫處理或藥劑滅菌,控制窖溫在 10~13 ℃。
(二)根腐病
薯皮粗糙、龜裂,有圓形黑褐色小斑,無苦味,薯塊小且不齊。預防辦法是在無病田栽種高抗根腐病的紅薯品種。
(三) 軟腐病
薯塊軟化腐爛,有灰白色菌絲、黑色孢子和酒味(後變酸味),幹縮成僵塊。預防辦法是健薯入窖,保持適宜窖溫。發現病薯後,挑出病薯,並在周圍薯塊上撒幹生石灰粉。
(四)莖線蟲病(糠心病)
皮色正常或發暗,內部褐白相間成糠心或花瓤。原因是未被篩選出的病薯入窖後,莖線蟲繼續為害使症狀加劇。預防辦法是除按常規方法嚴格挑選入窖薯塊外,可結合入窖前藥劑處理,進行水選,將浮在上面的病薯剔除。
(五)幹腐病
薯肉色褐,幹腐,薯塊縱皺,最後幹縮成僵塊。預防辦法是避免入窖薯塊受傷,採用高溫處理,減少感病機會。
五、薯塊首部先腐爛
薯塊首部先腐爛的原因是由於收刨晚,露出地面部分易受凍。預防辦法是在低溫為10 ℃以上時收穫。
六、薯塊尾中部先腐爛
薯塊尾中部先腐爛的原因是收創前遇雨澇水浸所致。預防辦法是在紅薯生長中後期,遇澇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收穫時防止澇害薯塊入窖。
七、靠近視窗薯堆處,有褐色凹陷斑點的薯塊多
靠近視窗處的薯地褐色凹陷斑點多的原因是氣溫下降後蓋窖口晚,或窖口未蓋嚴。預防辦法是窖溫低於 10 ℃時,及時關閉窖口、氣眼或門窗。
八、窖內酒味大,大部分薯塊腐爛
薯窖內酒味大的原因是裝窖過滿或封窖過早,缺氧引起腐爛。預防辦法是裝窖不宜超過窖容的2/3。
九、薯堆薯皮太溼
薯塊太溼是由於低溫、高溼,通氣不良,窖內外溫差大等原因造成的。預防辦法是在窖內建立過渡間,適當通風換氣,防止冷空氣直接吹入窖內。
十、薯堆上層區域性腐爛
薯堆上層區域性腐爛的原因多是平頂窖窖頂上的水珠長時間滴在薯堆上,造成溼害。預防辦法是薯窖避免使用光滑的平頂結構,溼度過大時注意通風散溼。
十一、井窖薯堆下層腐爛
薯堆下層腐爛的原因是窖內滲水或底部積水。預防辦法是選擇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建窖,若往薯堆上潑水增溼時,水不宜過量。
十二、薯堆中間零星腐爛
薯堆中間零星腐爛的原因是收刨運輸時機械受傷感病。預防辦法是挑選好薯塊,輕裝、輕運。
十三、高溫處理窖薯堆下層黑斑病多
薯堆下層黑斑病多的原因是高溫處理時,下層溫度低,沒有調節上下層溫差。預防辦法是高溫處理時要 4 個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