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醉酒仙翁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意思是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的刮動它的枝葉。樹是客觀事物,風是不停流逝的時間,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願而停止的。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擴充套件資料:

    出自《孔子家語卷二 ·致思第八》:“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是春秋時期孔子所著。

    白話文翻譯為: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斷絕了聯絡,這是過失之三。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吹動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時候老人卻已經不在了!

    公元前150年韓嬰所著的《韓詩外傳》卷九引用了“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以上的嘆息是皋魚在父母死後有感而發的。皋魚周遊列國去尋師訪友,故此很少留在家裡侍奉父母。豈料父母相繼去世,皋魚驚覺從此不能再盡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時未能好好侍床,現在已追悔莫及了!

    皋魚以“樹欲靜而風不止”,來比喻他痛失雙親的無奈。

    樹大不喜隨風擺動太多,否則便枝歪葉落;無奈勁風始終不肯停息,而樹木便不斷被吹得搖頭擺腦。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在則是孝子的無奈!

    因為這緣故,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

  • 2 # 馬小方er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意思: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刮動它的枝葉。樹是客觀事物,風是不停流逝的時間,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願而停止的。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一、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拼音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zǐ yù yǎng ér qīn bú dài

    二、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用法

    用於表示客觀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或是痛失雙親的無奈的情景。

    三、出處

    漢代班固的《孔子家語卷二 ·致思第八》 原文 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

    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

    譯文

    皋魚回答說:“我有三個過失:年少時出去求學,周遊諸侯國,沒有照顧到親人,這是過失之一;自視清高,不願為君主效力,沒有成就,這是過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斷絕了聯絡,這是過失之三。

    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吹動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時候老人卻已經不在了!過去了不能追回的,是歲月;逝去後想見而見不到的,是親人。就讓我從此離別人世吧。”說完就辭世了。

    原文: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

    曰:“驅!驅!前有賢者。”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旁。孔子闢車與之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

    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註釋:

    1、被褐擁鐮:穿著粗布衣服,拿著鐮刀。

    2、闢車:下馬。

    3、以後吾親:耽誤了養親的時間。

    4、間:阻隔。

    5、交遊:交往。

    6、養:供養。

    7、年:年華。

    8、有:通“又”,用於整數於零數之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門記》和《膽巴帖》真的有很大不同嗎?趙孟頫是不是也學習過魏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