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89964653379

    首先,四大刺客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專諸、聶政、豫讓、荊軻,第二個版本是要離、專諸、聶政、荊軻。

    關於第一個版本,為什麼四大刺客裡會有荊軻,我只能說真的沒有特別複雜,單純是因為《史記·刺客列傳》裡一共就記載了五個刺客:曹沫,專諸,聶政,豫讓,荊軻。其中不在四大刺客之列的曹沫。。。他就沒正兒八經刺殺啊,只是威脅了齊桓公一下,頂多算半個刺客。《史記·刺客列傳》六千餘字,記錄曹沫的不過寥寥二百餘字,所以他就被排除在外了。剩下的四人,豫讓和荊軻都未能成功,可見成功與否並不是判斷是否入選“四大刺客”的標準。

    在第二個版本中,刺殺失敗的豫讓被換成了要離,要離為了刺殺慶忌上演了一處苦肉戲,實在是慘烈。為什麼替換的是豫讓不是荊軻,也很好理解,因為荊軻刺秦更有名啊。如果有個“五大刺客”,豫讓肯定位列其中,有個“六大刺客”曹沫也能算在裡面,甚至於其實有個“十大刺客”的版本,還有無名氏在裡面。所以“X大XX”這種東西,主觀性實在太強了。

    關於這個問題倒是可以說幾句。

    1、記載的地方有名。荊軻刺秦記載於太史公的《史記·刺客列傳》,《史記》的分量自不必說,而且太史公似乎偏愛荊軻,《刺客列傳》共六千餘字,荊軻的事蹟洋洋灑灑佔了一半。除此之外,漢之後的刺殺很少能夠列入正史,有名氣的刺客就更少了。

    2、對歷史程序影響大。荊軻刺殺的物件是秦始皇,他可以說是燕國滅國的導火索,燕國的滅亡又直接推動了秦國統一的步伐。天下命運,一刀之間。

    3、故事性最強。荊軻刺秦,不管是殺田光自盡、樊於期之死、準備匕首、送行,其計劃之周密,準備之充足,人員配備之強勁,描寫之詳細,感覺秦始皇不死都不正常。可秦始皇偏偏就沒死。而且荊軻刺秦涉及的人物非常多,田光、樊於期、荊軻、太子丹、秦舞陽、高漸離,各有各的特點,甚至荊軻死後,高漸離的行刺也可以重新寫一篇故事了。

    4、最具有藝人氣息的刺客。其實這條跟上一條很相似,太史公在描寫荊軻上絕對下了狠功夫,刻畫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忠義形象。荊軻絕對是最上鏡刺客。

    荊軻刺秦中最出名的不是荊軻刺殺秦王的過程,而是一首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讓我們看看太史公是怎麼描寫這一段的。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人們穿著白衣白帽去給英雄踐行,到了易水,臨走的時候,高漸離擊築,荊軻唱著小轉音,歌聲太好聽了,太感人了,旁邊的人一會兒哭一會兒怒。

    荊軻這首歌,一唱就是幾千年。

    除了送行,太史公描寫荊軻在秦殿之上的那段也頗為精彩。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舞陽奉地圖柙,以次進。至陛,秦舞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舞陽,前謝曰:“北蕃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慴。願大王少假借之,使得畢使於前。”秦王謂軻曰:“取舞陽所持地圖。”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惶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環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召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乃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以手共搏之。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荊軻也。秦王方環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復擊軻,軻被八創。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於是左右既前殺軻,秦王不怡者良久。已而論功,賞群臣及當坐者各有差,而賜夏無且黃金二百溢,曰:“無且愛我,乃以藥囊提荊軻也。”

    先是秦舞陽關鍵時刻掉鏈子,看客都想,完了,是不是要被發現了!然後被荊軻機智的掩飾了過去,我估計這時候荊軻一定在心裡吐槽,燕丹這是給我找了個什麼幫手!接著窮圖匕現,然後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寫荊軻刺秦時荊軻和秦王的動作,畫面感極其強烈。

    荊軻拿出匕首刺秦王,他居然沒刺中!秦王一驚,嗖的一下跳起來,袖子都斷了。然後秦王開始拔劍,最逗的是劍太長了拔不出來。

    然後就開始上演貓追老鼠,秦王拿著把過長的劍繞著柱子轉啊,荊軻拿著把匕首在秦王屁股後面追啊。殿上所有人都驚呆了。每當看到這一段,我都想嘶吼一聲,秦舞陽你去哪了!!!

    然後這時候夏無且(Ju)用藥袋砸荊軻。。。我一般腦補出來的樣子是夫妻打架的時候,媳婦兒拿著枕頭扔自己的丈夫。。。

    秦王跑啊跑,不知道怎麼辦啊,他當時一定想:“媽個雞下次再也不裝B背這麼長的劍了。”然後左右侍從說了:“大王,把劍背到背上啊。”這個“負劍”到底怎麼個動作還有待考證,我猜是把抓住劍鞘的鞘口往後抻劍,然後把劍拔出來。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秦王的劍終於拔出來了!然後廢了荊軻。。。

    荊軻沒殺得了秦王居然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跑得不夠快。。。然而也不知道那個十三歲殺人的秦舞陽這時候是不是嚇得腿肚子都軟了。

    我們再來看看同是《刺客列傳》裡記載的聶政,太史公對他刺殺時的描寫

    杖劍至韓,韓相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衛侍者甚眾。聶政直入,上階刺殺俠累,左右大亂。聶政大呼,所擊殺者數十人,因自皮面決眼,自屠出腸,遂以死。

    看完聶政,我印象最深刻的居然不是他,而是他姐姐。。。太史公偏心的實在太明顯。

    荊軻的行動雖然沒成功,但是造成了秦國的政策改變,導致燕國提前滅亡,把齊國孤立出來,一年後,秦滅齊,戰國結束,秦朝建立。對於百姓來說,跟刺殺有沒有成功比起來,更讓他們記憶深刻的應該是精彩的故事。傳唱度高的自然就有知名度。對於文人來說,太史公著筆墨大篇幅描寫的荊軻,必定有其獨特的閃光點,如果非要罩上什麼高大上的外衣的話,荊軻刺秦發生在戰國末期,反映了六國對於秦國武裝的抗爭。他是燕國滅亡的導火索,推動了秦國統一的步伐。

    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完水一下子又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