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秋心理諮詢師
-
2 # 安安嘻嘻
內向的人也有外向的一面,比如說和人很熟的時候可能就是話嘮,不熟的就是不喜歡講話。
內向的人多多與人接觸也是可以變外向的。
-
3 # 燃十八
內向不是什麼負面標籤,而是一種個性
最近看了一本《內向者的溝通課》,剛看到書名時內心就被擊中了。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本身就是一個資深的內向者。另外,也正是因為“內向者”的這個標籤,多年以來,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有種自卑感。
因此,當我剛看到這本書時,有一種遇到救星的感覺,而在我細細品讀完書後,又有一種遇到知音的感覺。長期的壓抑,終於得到了釋放;許久的困惑,終於找到了答案。這本書告訴我:不需要做出改變性格的努力,僅僅是透過轉變談話策略就可以成為溝通高手;我不需要委曲求全的變成一個外向者,只需做一個快樂的內向者。它還告訴我,就算內向,也可以默默發光。對於我來講,這真的是一場自我認知的革命。
書中的內容解答了我很多的困惑,比如:
內向的人真的沒有任何優勢嗎?
內向的人如何成為溝通高手?
在這本書裡我們都能夠找到答案,它就是在告訴內向者:要善於發現並利用自己的內向能量,不要再低估自己。內向並不意味著失敗,內向並不代表不會說話,我們完全可以做一個高情商的內向者。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在這個外向者更吃香的社會里,內向者拿什麼做優勢?作者兆民在書中提到:內向者的優勢,是不漏鋒芒的敏銳,是思考縝密的從容,是飽含善意的真誠,是恰到好處的溫暖。知乎上有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
又是概念糾正時間。外向和內向是個性,善溝通和不善溝通是技能。這兩對詞不是一個意思。如果難以理解,我換個說法你就懂了。這個世界上存在【外向但不善溝通】的人,話特別多,每句都招人煩。也存在【內向但善於溝通】的人,平時話不多,每句話都擲地有聲令人信服。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外向的人更吃香”的buff;也沒有“內向的人混不開”的詛咒。只有善溝通的人能有一路綠燈。“溝通技巧”和學歷、經驗、技術一樣,是一項極為重要的生存技能。別用“內向”來掩蓋你的技能缺失。@混沌椰子王
所以,就像作者兆民講的那樣,內向的人不必羨慕那些天生健談開朗的外向人,我們的優勢也同樣明顯,只是它被長久地掩蓋了。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歷史上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哲學家、商業領袖都是內向甚至偏執的人,他們憑藉出眾的專業能力、超群的藝術才華、敏銳的直覺和專注力成為各自領域的佼佼者。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大的意義是:它在為內向者正名,它在試圖糾正人們對內向者的偏見,它證明了內向者的溝通天地也可以有春天。
“內向”可以是一個積極正向的代名詞:
內向=更溫暖;
內向=更真誠;
內向=更強的同理心;
內向=善於傾聽;
……
“內向者”的固有標籤,完全可以撕掉了:
內向者≠低情商;
內向者≠不會說話;
內向者≠失敗;
內向者≠不合群;
內向者≠心理有病;
……
那麼,請做一個快樂的內向者吧,我們完全有方法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回覆列表
沒錯
心理學家早就研究出人的氣質型別體液學說。內向寧靜本就是一類人的特質。這類人善於思考,敏感,有些職業就需要這樣的人才。
內向不是錯,我們如何看待如何去接納才是影響內向的人能夠發揮自己優勢的關鍵。
內向的人敏感度高,容易內歸因,自尊也高
所以比較容易受傷,傷害自己
需要區別對待
這是造成內向的人反而有錯的誤解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