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淡然小司
-
2 # 縱橫觀智庫
英國伊朗相爭,美國得利最大,俄羅斯次之!7月4日,英國扣押了伊朗油輪“格蕾絲一號”,理由是該油輪違反了歐盟對敘利亞的制裁法案;7月18日,伊朗扣押了英國油輪“史丹納帝國”號油輪,理由是該油輪違反了國際海事法規。英國與伊朗互鬥,既能夠幫助美國消耗伊朗的精力,又能夠給美國建立“護航聯盟”提供理由,美國卻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可謂是最大的受益者。面對英國的壓力,伊朗必然會向盟友俄羅斯尋求幫助,俄羅斯又可以趁機擴大在波斯灣地區的影響力,也能夠獲得一定的利益。
7月4日,英國皇家海軍在直布羅陀海域附近扣押了伊朗油輪“格蕾絲一號”。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以後,歐盟釋出了針對敘利亞的經濟制裁法案,禁止向敘利亞輸送石油、武器等戰略物資。然而,歐盟的制裁法案出臺8年多的時間,沒有任何一個歐盟成員國扣押任何一艘向伊朗運輸石油的油輪。時至今日,英國已經決定脫離歐盟,卻選擇扣押伊朗油輪,其目的如何?觀察室認為,英華人是在向美華人“納投名狀”,充當美華人的馬前卒。6月17日,伊朗擊落了一家美國無人機,英華人覺得美伊即將開戰,提前透過扣押伊朗油輪的方式向美華人表明態度。
伊朗油輪“格蕾絲一號”
英國扣押伊朗油輪以後,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國防部長哈塔米以及眾多革命衛隊高官都警告英華人儘快釋放“格蕾絲一號”。此前,伊朗革命衛隊曾經派出5艘快艇攔截英國油輪,意在警告英國儘快釋放“格蕾絲一號”。傲慢自大的英華人是“不見棺材不掉淚”,最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英國經過霍爾木茲海峽的油輪超過100艘,而只有兩艘護航的軍艦,根本無法保證所有油輪的安全。7月18日,伊朗革命衛隊海軍扣押了英國“史丹納帝國”號油輪。非常明顯,伊朗是在報復英國。
英國油輪“史丹納帝國”號
伊朗與英國緊張局勢升級,美華人獲益最大。在英國扣押伊朗油輪以後,伊朗曾經警告可能會扣押英國油輪作為報復。為此,美華人曾經主導號召組成“護航聯盟”,保護透過霍爾木茲海峽油輪的安全。然而,沒有一個國家響應美國的號召。畢竟,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已經讓眾多盟友惱怒不已,已經無法取信於盟友。英國與伊朗矛盾升級,波斯灣形勢更加緊張,既能夠消耗伊朗方面實力,又能夠讓美國有了充足理由組建“護航聯盟”!
除此以外,俄羅斯也能夠獲得一定的利益。伊朗與英國矛盾升級,必然要向俄羅斯尋求幫助。藉此機會,俄羅斯可以增加在波斯灣的影響力。例如,局勢過於緊張之下,伊朗可能會再次邀請俄羅斯軍艦進入波斯灣進行軍事演習!畢竟,敢於在美國與英國聯合軍事壓力之下出手的也只有俄羅斯一家。
特朗普與普京
損失最大的恐怕就是英國,向伊朗服軟會顏面盡失,繼續強硬很可能還有更多的油輪被伊朗扣押!正所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能夠形容英國此時的尷尬境地!
-
3 # 大將軍威武K
筆者的觀點,英國和伊朗相互扣船誰也不受益,相反英國和美國非但不受益還損益,伊朗當然也不受益,畢竟是當事人,不過沒有多少損益。俄羅斯作為看熱鬧的局外人,不損也不受。
英國損益,這是明擺著的事實,偷雞不成蝕把米,這個用不著多解釋。
具體談一談美國為什麼不受益。
毫無疑問,英國在直布羅陀海峽扣留伊朗的“格蕾絲1號”油輪是受美華人指使乾的。不過從這十多天來的新聞上來看,其實並不那麼簡單,貴為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居然沒有對此事有過一句表態,這不符合特朗普大嘴巴的性格。因此,很有可能這事不是特朗普唆使英華人乾的,因為特朗普的一貫主張是對伊朗以經濟制裁為主、軍事威懾為輔。只有以博爾頓為代表的鷹派人物主張對伊朗動武,所以很可能是這些人唆使英華人乾的。而且英國政府對此事也沒有多少表態,就更進一步說明問題,美國政客唆使英國政客幹了件干擾兩國政府決策的行為,故意給政府添亂。
不過不管是政客行為還是國家行為,在外人眼裡都代表美國和英國。
直布羅陀海峽扣留油輪事件發生後,當事人伊朗毫不示弱,一面抗議一面警告一面又用實際行動踐行言論。
這十幾天裡,伊朗海軍從圍追堵截英國油輪直到直接扣押,可以說是做的有理有利有節!匪夷所思的是,同樣是美軍重兵不防下的波斯灣海域,對於英國和伊朗表演的速度與激情絲毫不管不顧不理不睬。如果是特朗普支援此事,作為三軍統帥,自然會下令軍方派人去幫忙。在黑海和波羅的海,美軍和北約盟友舉行演習,美軍照樣敢為了盟友和比伊朗強得多的多的俄羅斯人上演生死時速,現在還會怕伊朗?只要我不開火,你伊朗自然就拿我沒辦法。但事實是,美華人並沒有這樣做!
英國油輪在波斯灣與伊朗海軍無論是速度與激情還是生死時速,都是英華人自己的事。
對於英華人來說,美國顯然沒盡到盟友的義務和責任。不過也正常,這本身就是政客對政客的行為,政客的責任心範圍將決定國家行為的責任範圍。
所以,得不到美國支援的英國當然不會再為美國賣命,如果英華人不傻。
以伊朗和英國在波斯灣起衝突為由,美國於本月中旬在全球範圍內發起了組建多國聯合艦隊共同護航波斯灣的行動。實際上,這也是五角大樓所為,非白宮所為。兩邊不和也是世人皆知的事情,特朗普上任後又奉行反建制派的國策,更加劇了雙方矛盾。
但是英國油輪在波斯灣被伊朗人圍追堵截美華人作壁上觀的事卻是實實在在展現在了世人面前,對於盟友美華人尚且如此,哪個國家還不會相信美國組建聯合護航艦隊是拉墊背找炮灰的自私之舉呢?看透了這點,誰還會積極響應?本身對於美伊對抗的前因後果,誰心裡都清楚是怎麼回事,現在美華人又對自己的盟友如此這般。
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在油輪事件中的所作所為,大大降低了美國的國際公信力和影響力,也就談不上受益了。如果說美國受益,那隻能是特朗普受益,可以以此為藉口繼續履行他反建制派的國策,打壓鷹派和五角大樓。
-
4 # 梅絲露
美國總算不再孤獨,終於有可能把傻乎乎的英國拖上了制裁伊朗的戰車!
英國是有君無相,特蕾莎·梅正在鬧辭職,處於“看守政府”地位,大小事務得過且過;而“新主”鮑里斯還沒走完程式,沒有資格過問國事。因此,英國當前政策混亂,六神無主,才會莫名其妙地為美國背鍋,得罪伊朗,惹禍上身。對英國來說,實在是毫無利益可言。
同樣,伊朗也是被逼無奈,被迫對英國還手。對伊朗來說,歐洲各國不論是道義上的還是經濟上對伊朗的支援都很重要。伊朗當然不希望得罪英國。所以伊朗不存在從衝突中得益。
英國和伊朗的衝突,讓美國不再孤獨
特朗普已經表態:英國和美國的同盟歷史悠久,有沒有一紙合約美國都會為英國出頭!與其說這是特朗普戰前宣誓,不如說這是美國提醒英國:是時候站到美國的佇列裡了!鍋是為美國背的,但是禍是英國闖的,現在要收拾爛攤子,除了向伊朗服軟,英國只有依靠美國。以英國的軍事實力,早已經是一個空殼子,根本無力獨立對抗伊朗。英國海軍號稱擁有30-40艘戰艦,其實只有12艘可以出航。其中嶄新的航母,不但漏水,還只有四架艦載機;最強大的45型驅逐艦鄧肯號動力系統存在問題,一熱就死火,維修已經排上了英國財政計劃,但是還是要帶傷出征,目前已經在趕赴海灣地區的路途上了。
英國的驕傲,不允許英國向伊朗低頭,但是可以向美國稱臣。未來幾天英國的新首相上任,最大的可能就是鮑里斯。新官上任,總不能立刻向“蠻夷番邦”的伊朗示軟。鮑里斯如果希望在國內民眾眼裡樹立自己“強有力”的領導人形象,必然會全面調整外交政策,把英國掛靠上美國製裁伊朗的戰車,對伊朗採取強硬態度(態度可以強硬,具體能做的非常有限)。
這樣一來,維護《伊核協議》的歐洲統一步調被美國打亂了;而美國在制裁伊朗的國際舞臺上也終於有一個拿得出手的夥伴了。
-
5 # 蘇綻
自從英國扣押伊朗油輪事件發生以來,美國與伊朗的對峙就已經變味了。曾經看上去即將失控的美伊矛盾,將在英國和伊朗相互扣船的競爭中,慢慢緩和下來,並開啟“嘴仗”模式。
在這種關係之下,受益最大的,將是俄羅斯。美英兩國同伊朗的關係,由最初的經濟制裁、軍事對峙,已經衍變成了相互扣船的競爭活動。這種小變化,表面上是英國試圖煞有其事的介入中東局勢;但是實際上,這種轉變,是美伊矛盾已經發生根本變化的體現。即美國不再急於同伊朗進行軍事打擊,美伊關係正在悄悄地走向緩和。
英國扣押伊朗油輪,伊朗扣押英國油輪,似乎依然轟轟烈烈。但是這個狀態,和曾經美國在伊朗外圍重兵雲集的情況相比,已經屬於小打小鬧了。至少說明美英兩國同伊朗的軍事衝突,在短期內都不會爆發了。否則,這些國家怎麼還會有精力在扣船上面做文章?
然而另一方面,雖然美英兩國同伊朗的對峙,已經由軍事對峙緩解到各自給各自找臺階下來的地步,但是美英兩國對伊朗圍堵的本質,暫時還是沒有改變的。即美英兩國並沒有同伊朗談和,在未來一段時間,美英兩國的對外大事,依然還將以伊朗為核心。
在這種情況下,伊朗的準盟友、美國的對手俄羅斯,自然會成為其中最大的贏家。一方面,美英兩國同伊朗的矛盾遲遲未解,伊朗就可以持續對美英形成牽制,而並未陷入其中的俄羅斯,在國際上將有更多施加影響力的地方和機會。同時,美英兩國同伊朗暫時沒有軍事衝突的風險,也不至於讓俄羅斯被動地捲入伊朗戰爭中,俄羅斯的國際環境,在目前來看也是安定的。
因此,英國和伊朗相互扣船,實際上已經讓危機的程度減輕了。而這個工程中,受益最大的當然就是對於伊朗問題並不直接的俄羅斯。
-
6 # 砍大山車大圈
互扣油輪,伊朗最受益。。
畢竟打下來美國的無人機有巨大的風險,面對特朗普施壓伊朗反彈的選擇實際上非常狹窄,正好不長眼的英國出頭,伊朗對英國迎頭痛擊日不落帝國就此日落,伊朗可以說青史留名了。。
馬島戰爭之後英國利用對阿根廷的勝利在世界範圍內不斷的嘚瑟,而本質上英國軍力已經衰落到無力再戰的境地,只不過歷史的光環在,大家都不知道英國的深淺。。
現在伊朗大辣辣就扣了英國的油輪,英國派不出軍艦居然打嘴炮,全世界啞然失笑的同時,也就都明白英國就是紙老虎的事實了,伊朗一扣英國被掲皮。。
伊朗收拾英國,特朗普坐壁上觀,美國諸多盟友就此噤若寒蟬,再也不敢出頭當傻瓜對付伊朗,類似阿聯酋就有退縮。。與此相反,俄羅斯可是當著美國駐軍的面狠揍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美國乾瞪眼也不敢動。。
伊朗背後站著俄羅斯那是真刀真槍,英國孤苦伶仃被打臉啪啪啪,真是活該。。
-
7 # 科羅廖夫
伊朗日前在波斯灣扣押一艘英國油輪,實際上也在為美國利用該地區不斷加劇的緊張局勢、更加肆無忌憚的增加在中東的軍事存在提供藉口。除了日前宣佈向沙特增派500名軍人之外,美國日前宣佈:將在近期海灣局勢不穩的背景下,開展一項所謂“保護中東航運安全”的國際行動。俄羅斯媒體的說法就是:美方之所以如此迫切宣佈這項行動計劃,說明美國只是在等待一個藉口,並且這個藉口現在已經有了。
實際上,美國在很早之前就想利用中東的緊張局勢,渲染伊朗軍事實力給該地區海上航運所帶來的“嚴重威脅”, 試圖拉攏盟友參加由其所主導的在海灣地區進行“航行自由”的行動,以此來向伊朗施加更大的軍事壓力。但由於響應者寥寥無幾,導致美國的這項計劃最終胎死腹中。
自從英國扣押一艘伊朗油輪之後,伊朗方面在要求英國無條件釋放被扣的船隻及人員未果的情況下,不止一次宣稱要進行報復,並且在近期接連扣押兩艘英國船隻,迫使英國政府不得不要求該國商用船隻不要再波斯灣航行,甚至還計劃改變其空中航線,以避免商船或者飛機在該片海域遭遇不測。英國這麼一來,顯然正為美國提供絕佳的藉口,以便利用中東危機組建國際軍事聯盟、拉攏更多的盟友參與到其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中去。
伊朗扣押英國油輪事件發生之後,不僅僅只是英國國內炸開了鍋,整個歐洲也都炸開了鍋,除了英國外交大臣亨特威脅要將伊朗“告上聯合國”、並宣佈將向中東增派多艘軍艦之外,歐盟外交事務辦公室也發表宣告,指責伊朗扣押兩艘商船的行為“令人深感關切”,並強烈要求伊朗當局“立即釋放被扣押的船隻和人員”。歐洲對此事件的強烈反應,導致中東局勢似乎正在朝著美國最願意看到的結果發展。
從表面上看,伊朗似乎一直在按照美國所設計好的圈套,一步一步的往裡鑽。但實際上卻並非這麼簡單,伊朗方面並非不知道美國在中東所設下的圈套,之所以會一直“配合”美國不斷地把中東的水攪渾,本身也是從自身利益方面所考量的結果,否則的話,伊朗就不會主動去擊落美軍無人機,更不會去扣押英國油輪來給自己找麻煩了。畢竟,就目前而言,中東的水被攪得越渾,對伊朗也越是有利。
伊朗在中東所展現的強硬態度,在讓美國一直下不來臺的同時,也對包括英國和沙特在內的美國盟友形成一種極為有效的威懾作用。除了英國不得不停止在該片海域進行正常的商業航運之外,美國另一個重要盟友沙特也感到膽戰心驚,在伊朗扣押英國船隻之後,也不得不釋放此前因為發生故障而被其扣押的一艘伊朗船隻。
更重要的是,中東海域成為了某些國家船隻的危險區域,迫使他們停止在該海域進行航運活動,從而對國際油價產生影響,導致日前的油價上升1%,這對於目前正面臨美國製裁的伊朗來說,無疑就是一個增加石油出口、以及財政收入的一個難得的好機會。此外,伊朗利用中東危機這個藉口,暫停履行伊核協議的部分條款,也在迫使歐洲為了避免伊核協議被撕毀,不得不加快實現與伊朗恢復全面貿易的步伐,這對於伊朗對抗美國極端制裁政策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由美國一手挑起的中東危機,現在反而成為了伊朗打破美國製裁、並順便敲打美國盟友的一個契機,單從這方面來看,在此次的中東危機中,伊朗和美國到底是誰在玩誰,就不言而喻了。
回覆列表
俗話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英國在7月4日扣押了伊朗裝載200萬桶原油的“格雷斯一號”油輪,隨後就引爆了英國與伊朗之間的油輪之爭。在伊朗與英國交涉10天之後,依然沒有獲得英國方面釋放伊朗油輪的行動。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於7月14日扣押了英國油輪,並且給英國政府幾天時間考慮,最終也沒有獲得釋放的資訊。而伊朗不得不在20日宣佈扣押了一艘英國油輪,從而引爆了目前的危機!▲伊朗扣押的英國油輪“史丹納帝國號”
可以說,伊朗危機當中本身是沒有英國什麼事情的,可是英國脫歐之後在歐洲陷入了孤立當中,就想要緊抱美國的大腿。為了表現英國的誠心,於是英國直布羅陀政府扣押了伊朗油輪。英國這是幹甘願美國出頭,為美國火中取栗,從而引爆了英國與伊朗之間油輪的糾紛。顯然英國和伊朗是這場糾紛當中的受害者,畢竟,這很容易導致兩國因此而爆發軍事衝突。
就在7月20日,伊朗宣佈扣押了英國油輪史丹納帝國號後,英國就對外放出風聲,將要討論對伊朗展開軍事打擊的行動,甚至叫囂要進行第二次馬島戰爭。可見,英國露出了所謂的獠牙,但是這樣的舉動真的能震懾住伊朗嗎?答案好像是未必,畢竟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力量要遠強於英國,而伊朗面對美國時都沒有表現出畏懼,還會懼怕所謂的英國嗎?
英國引燃了與伊朗之間的衝突,顯然最受益的是美國。本來美國是與伊朗直接對抗的,美國站在與伊朗對抗的前沿。可是英國的強出頭,目前,大有取代美國想要跳到前臺的架勢,作為美國來說,英國能夠跳出來替美國出頭,作為美國的炮灰,美國自然是樂見其成。如果能夠調動英國與伊朗之間發生戰爭,那是美國會做夢都要樂醒的事情。
美國製造伊朗危機的目的就是挑動波斯灣地區國際油價上漲,而這前提就是波斯灣一定要進入動盪的軍事衝突當中。顯然沒有其他國家很為美國出頭,美國不得不自己尋找各種理由來強制出頭。但是美國又擔心自己會被捲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當中,美國一直是畏首畏尾。因此,在6月20日,伊朗擊落美國高空無人偵察機之後,美國都叫停了對伊朗的軍事報復行動。如此可見,美國對於直接與伊朗發生軍事衝突的擔憂,顯然要大於美國所期望的結果。
如今的英國,在美國的慫恿下,能夠跳到臺前,顯然英國已經在為美國火中取栗。但是英國雖然替美國出頭,但是狡猾的英國政客們也不會為美國真的來火中取栗。畢竟與伊朗發生戰爭,恐怕會讓英國傷的很深,而且臉丟的更大。但是就目前來看,英國又不得不表現出憤怒的狀態,自己挽回一些面子。那麼英國叫囂伊朗發動第二次馬島戰爭,包括今天停飛埃及的航班,都是在製造這種緊張的氣氛。其目的就是恐嚇伊朗,讓伊朗釋放扣押的英國油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