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桿軍迷

    從阿湯哥主演的經典空戰電影《壯志凌雲》開始,戰鬥機被敵機鎖定後警報大作,飛行員使出渾身解數擺脫鎖定的鏡頭就開始流行起來,描寫政治陰謀與飛行員精湛技術的法國電影《空中決戰》裡也有類似的橋段。很多網友並不是很明白,飛行員怎麼知道別人已經鎖定了自己呢?

    ▲戰鬥機飛行員

    二戰時,戰鬥機還沒有制導武器,只能使用機槍和機炮進行攻擊,飛行員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後方有沒有咬尾的敵機,躲閃對方子彈就全靠技術和經驗了。但是戰後制導武器的迅速發展對戰鬥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預警對方的雷達和導彈。

    ▲夭壽啦!

    到了現代,戰鬥機都必須裝備一套完整的防禦感應系統,用來探測對方戰鬥機火控雷達所發射出的紅外線、鐳射照射等多種探測訊號,一旦確定了威脅存在就會發出警報聲,飛行員就算沒有看到也能知道自己已經被敵方鎖定,從而準備應對的策略。

    這種策略就是機尾告警,使用安裝在飛機尾部的電子告警裝置,實時發現和識別來自後方空間的敵人來襲目標或電磁輻射訊號,判斷其威脅程度,並立即發出警報訊號告警。

    ▲注意蘇27兩個發動機中間的雙向護尾器

    這種用光電感應原理工作的逼近警報器通常會安裝在飛機的垂尾處,以最佳探測角度應對危險的敵機咬尾。當飛機在機庫裡時會用配套的封蓋罩住,防止灰塵附著在表面影響其正常工作,起飛前再進行檢查。雖然各國的逼近警報器功能都一樣,但是設計各有不同,而且應對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樣。

    ▲殲-10B垂尾上方的條狀帶就是探測裝置

    老式逼近警報器只能探測到敵方雷達的照射,但是並不能捕捉導彈的訊號,這樣飛行員判斷起來就會十分的麻煩,而且容易浪費寶貴的誘餌彈。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逼近警報器已經可以精確識別出敵機發射導彈,並且用兩種不同的提示音來警告飛行員,這樣就只需要在發射導彈後再釋放誘餌彈即可,也化解了對方用火控雷達欺騙自己進行不必要的躲避動作。

    ▲狂風戰鬥機和殲-10的警報器位置相同

    對於飛行員來說,當他聽到音調較低的提示音時就代表自己被對方的雷達鎖定了,但是還不致命,如果他聽到了急促的-滴-滴-滴-滴-滴聲音就代表導彈已經發射,這個時候電子顯示屏就會把逼近警報器測算出的飛向自己導彈的距離、速度都顯示出來,由飛行員酌情處理。

    ▲戰鬥機警告裝置示意圖

    那麼戰鬥機是如何分辨是自己就是被導彈的紅外線鎖定的呢?

    首先戰鬥機的的雷達警告裝置會有一個數據庫,這個資料庫儲存有本國或者潛在對手國家雷達的各種雷達訊號,這個雷達訊號是透過本國的電子收集飛機在長時間積累下來的,當來襲的導彈的紅外線在資料庫中存在的話,那麼雷達會馬上進行識別並且把警告資訊傳遞給飛行員,至於如果沒有存在的雷達訊號,雷達警告裝置也會辦法,雷達警告裝置本身紀錄有平常很多電臺訊號、廣播訊號,如果在飛行過程中有“異常”的雷達訊號,裝置就會進行篩選,然後把“最危險”的訊號報告給飛行員。

    ▲戰鬥機警告裝置都安裝在尾部

    對於飛行員來說,知道戰鬥機被鎖定只不過是第一步,如何規避導彈的攻擊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被導彈鎖定之後,飛行員要盡一切可能的擺脫導彈的攻擊,不然自己被導彈擊中輕則戰鬥機被擊落,重則機毀人亡。在空戰中,飛行員要學會向太陽飛,左右橫滾,翻斤斗(若戰機效能允許可以做過失速機動,當然前提是要注意高度)等等一切高G機動動作,並且開啟戰鬥機的紅外干擾彈對導彈進行干擾,不過現在很多導彈都裝有抗干擾裝置,紅外干擾彈的作用在慢慢的失去效果。

    ▲在釋放紅外干擾彈的F-22戰機

    有人問題,如果在戰鬥中被導彈鎖定了,那麼使用矚目的“眼鏡蛇機動”能否擺脫導彈追擊?小編想說,眼鏡蛇機動就算了,因為戰鬥機在做眼鏡蛇機動的時候,速度會降低的非常厲害,這麼低的速度不要說速度極快的導彈可以集中戰鬥機,就是在後面追的戰鬥機也能使用機炮把你打下來,所以“眼鏡蛇機動”的主要作用就是觀賞性和檢驗戰鬥機機動性的標誌,在實戰中真沒有什麼作用,更不要說擺脫導彈的鎖定和攻擊了。

    ▲在進行眼鏡蛇機動的米格-29

    目前美國的防禦系統已經有了新花樣,一些直升機和F-22、F-35都裝備了內藏式的拖曳誘餌,當被對方雷達鎖定時飛行員可以選擇釋放這種誘餌,它會發出誤導敵方導彈的雷達反射波與高頻率的紅外訊號,讓導彈命中誘餌保全本機。

  • 2 # 軍武最前哨

    在空戰中,想要用導彈鎖定敵機就得藉助機載火控雷達。它的作用就是在實施打擊前跟蹤目標、獲取目標諸如高度、速度等在內的相關資訊,然後將這些資訊傳輸到火力控制系統上以達到高精度的自動瞄準和射擊。

    ▲圖為空戰鎖定畫面

    那麼假設我方飛機被敵機的導彈瞄準後,我方能不能在第一時間知道呢?對於現代戰機而言答案是肯定的:只要飛機裝備了“導彈逼近告警系統”(MAWS),那麼極大機率就會在被鎖定後發出警告。

    ▲圖為蘇-35S周身設定的紅外成像導彈逼近告警系統

    雖然導彈逼近告警系統發展至今有多種形式出現,但其原理基本上都大同小異:大致都是由告警系統偵測、收集飛機周邊訊息,然後進行分析,獲得高等級威脅後發出警告

    比如多普勒雷達告警系統,它採用的是脈衝多普勒體制,具備全天候能力;執行期間可利用發射電磁波探測是否有導彈接近。如果有,還能夠獲取導彈飛來的速度、方位、距離以及攻擊剩餘時間等重要資訊。不過這類告警系統也存在諸多缺點,例如體積大、功率大、不利用隱身、易受雜波干擾等,因此一般只裝備大型飛機。

    ▲飛機上裝備的紫外成像導彈逼近告警系統

    就戰鬥機而言,目前在機載導彈逼近告警系統領域做的最好的還是要屬美國: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時候,美軍已經投產了世界上第一款採用全通道接收體制、可實現全方位告警的機載雷達告警系統——AN/ALQ-67(V);此後該告警系統被廣泛地應運到了F/A-18、 F-14等海軍戰機上。

    當然,除了軍事飛機外民航飛機也是可以安裝告警系統的,但是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飛機,即使安裝了這類系統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證不會被導彈擊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稻的分櫱發多了,後期該如何管理?如何防止後期水稻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