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許願城英漢教學群

    原來的課本使用的是語法和閱讀分開的方式,語法部分一般來說以句型的方式出現。比如說,在初三我們會學到被動語態,那麼在學課文之前就可能有這樣的句型訓練:

    Everybody may be moved by somebody else

    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被其他的人所感動。

    I am moved by him.

    我被他感動了.

    Many things about him are remembered.

    很多關於他的事情被記住了。

    He is praised by everyone because he often helps others.

    她被每一個人所讚賞,因為他經常幫助別人。

    Jack and Mike were helped by him yesterday.

    傑克和麥克昨天得到了他的幫助。

    He was regarded as their savior

    他被看成是他們的救星了。

    當句型被學好之後,馬上就會有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也包含有很多被動語態的句子,以便能夠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之下識別理解被動語態。

    同時在練習中也會體現這樣的句型和語法。

    我們認為這是相當成功的課本的編排方式。說實話,以前我們學英語不用費很多時間,就學會了語法啦。

    現在情景教學好模組教學被看成是一個潮流。課本的編排是按照實際的情境編排的。比如說這個模組是關於旅遊的那個模組,是關於飲食的,還有另一個模組是關於文化等等的。

    不過我認為即使是這樣也可以進行相應的語法和句型的學習的。但是編書者卻把這一切都淡化了。

    他們只是在教師用書和課本的目錄上用英語寫出每一個單元課文能要學到的語法知識。這是要求老師進行教材開發的。

    我們是想一想,你課本都沒出現這樣的語法知識和句型,或者是把這種語法知識和句型,把它當成附錄,列到課本的後面去,學生會用心去看嗎?

    我們在說到老師的開發問題。老師都會很認真講語法的,但是,這些老師講的語法也許都是抄在黑板上讓學生再抄一遍的,抄完之後他們也就扔了!

    我經常這樣想,如果編書者,把這些常用的語法專案和句型,也按照一定的情境編在課文的前面,讓學生在早讀晚讀的時候可以好好朗讀記憶這些句型,不是更好嗎?

    最後,我還對現在的課本提出我的看法: 現在的課本的各種文章,基本上都不是很有趣的,這是我們作者缺少文學素養的一種表現。新教材的文章,跟舊教材的那些有趣的文章相比,在可讀性上還是有很長的距離的。舊教材的文章可以把各種各樣的語法專案,句型和常用的單詞插到裡面去,而且能夠做到生動,有趣,可以背誦,有一定的工匠精神,我想我們的新教材的編寫者也是可以做到的。

    面對這樣的教材,如果我們感到不適應,我們還是找一個時間來學新概念英語吧,裡面的文章還是比較有意思的。至於語法專案,我蠻買一本比較薄的英語語法書自己學,誰不懂就問老師,同學馬上就會有進步的。

  • 2 # 木上行Colin

    純手打,每個人對英語學習的方法都是不一樣的,因人而異。但可靠訊息,英語被證明是世界上最簡單的語言,可悲的是華人一直學了十幾年還一直拿不起來,諷刺的是,其實英語據說半年就可以掌握。我之前看過一個TED的演講,精通九國語言的一位女士講解如何學語言,她舉例了一個有意思的例子,她的一位學友,想學俄語,就找母語俄語的人來聊天,他的做法是同時跟兩個人聊天,複製一方的聊天給另一方,研究其中的說法,於是一來二去,就開始自己跟別人一對一聊,就成了。你可以看看。我個人建議,一定要有學習的意願和學習的氛圍,說英語為主,記單詞為輔,語法是為考試啊而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振撼人心的古詩改編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