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與名人典故 海棠花以其風姿豔質贏得世人的喜愛,歷史上楊玉環、杜甫、蘇軾、周恩來、張大千等名人與海棠結下了不解的淵源。? 據北宋樂史《楊太真外傳》記載:“上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於時卯醉未醒,命力士使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上皇笑曰,豈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此典故代代流傳,“海棠春睡”成為後代詩人畫家不斷吟詠描繪的題材。後代的文學作品中常以海棠指代楊玉環,後發展為以海棠花喻美女。? 唐宋歌詠海棠的文人墨客眾多,但獨不見杜甫的海棠詩。四川的海棠在唐時已名聞天下,杜甫又久居蜀地,吟遍了當地的各種花卉,卻無一首歌詠海棠的詩篇,後人屢疑之。晚唐詩人鄭谷在《蜀中賞海棠》詩中雲:“浣花溪上空惆悵,子美(杜甫)無情為發揚。”王安石也提到:“少陵(杜甫)為爾牽詩興,可是無心賦海棠。”吳中復認為海棠姿色妖冶,連杜甫都很難下筆描繪,“子美詩才猶擱筆,至今寂寞錦城中”。陸游則分析杜甫有海棠詩,但已失傳。北宋還傳出第三種解釋:杜甫不寫海棠詩是諱其母乳名之故。這一無稽附會之談,遭清代學者李漁的抨擊:“然恐子美即善吟,亦不能物物詠到,一詩偶遺,即使後人議及父母,甚矣,才子之難為也!”總之,杜甫為何不吟海棠備受文人猜疑。? 宋代文人雅士開始有意識引種栽培海棠。蘇東坡於宋神宗元豐七年到閘口探望學生邵民瞻,並將所攜海棠栽植於邵氏天遠堂前。之後,蘇軾來書必問:“海棠無恙乎?”邵氏則報:“海棠無恙。”至今此樹尚存活於江蘇省宜興市閘口鄉永定村,1982年宜興在原址重建海棠園。 海棠是周恩來總理生前最鍾愛的花卉之一,北京中南海西花廳內廣植西府海棠。1954年春,西花廳海棠盛開時,周總理正在瑞士參加日內瓦會議,無法親臨賞花,於是鄧穎超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標本,夾在書中託人帶給總理。總理看到這來自祖國蘊涵深意的海棠花非常感動,百忙中也沒忘記回贈鄧穎超熱情問候,託人帶回一枝芍藥給鄧穎超。周恩來與鄧穎超千里迢迢贈花問候,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 國畫大師張大千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喜愛梅花、荷花、海棠等有中國特色的園林植物,在旅居美國時曾向友人乞討海棠,並作有《乞海棠》:“君家庭院好風日,才到春來百花開;想得楊妃新睡起,乞分一棵海棠栽。”張大千聽說百里之外種有名貴的垂絲海棠,為求購數本,甚至願意典當畫作,節衣縮食,“典畫征衣更減糧,肯教辜負好時光;聞道海棠尚未聘,未春先為辦衣裳”。這足見他對海棠的熱愛。1958年,張大千以一幅《秋海棠》榮膺紐約國際藝術協會世界偉大畫家。1982年底,身居臺北的張大千處於生命的最後階段,作《海棠春睡圖》贈與四川老友,畫上折枝海棠設色豔麗,形態嬌媚,並題詩表達自己對祖國和老友的思念之情。 海棠與文學 對海棠花文化有所反映的文學作品相當多,下面僅列舉詩句、小說、戲曲中涉及海棠花文化的部分作品。? (一)詩詞中的海棠花文化? 海棠栽培始盛於唐,唐人鄭谷有詠海棠詩:“春風用意勻顏色,銷得攜觴與賦詩。穠麗最宜新著雨,妖嬈全在欲開時……”鄭谷寫出了至今為人所稱道的海棠“新著雨”、“欲開時”的豔麗妖嬈的風姿神采,海棠讓詩人鄭谷看不足、寫不完,飲酒賦詩,流連忘返。? 北宋詠海棠詩中最有名的當數蘇軾於元豐七年謫居黃州所作的《海棠》:“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這首海棠詩膾炙人口,唐明皇以海棠之明媚喻楊貴妃的嫵媚,蘇軾則反其意而行,以楊太真之風流喻海棠的明媚。詩人以花擬人,寫出愛花、惜花的深情,惜花實是惜己,藉以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 宋代另一位大詩人陸游也對海棠如痴如醉,在《花時遍遊諸家園•之二》中雲:“為愛名花抵死狂,只愁風日損紅芳。綠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海棠。”“抵死狂”即格外的狂,詩人深諳花性,擔心海棠的嬌美不堪風吹日曬,便連夜上奏玉帝的通明殿,請求多借些陰天,好讓海棠常開不衰。《花時遍遊諸家園》共十首,是陸游在成都時為海棠而寫的組詩。陸放翁在《海棠歌》裡唱道:“碧雞海棠天下絕,枝枝似染猩猩血……扁舟東下八千里,桃李真成奴僕爾。若使海棠根可移,揚州芍藥應羞死。”因愛海棠,陸放翁獲“海棠癲”的雅號。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對海棠也有特殊的感情,創作了眾人耳熟能詳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句“綠肥紅瘦”貼切地點出了一夜風雨過後海棠的變化,綠、紅兩種顏色代指海棠葉和海棠花,肥、瘦兩種形態傳神地描繪了雨後枝葉茂盛和花瓣凋萎,既生動形象又準確得體。“綠肥紅瘦”歷來為人所稱道,簡直可以作海棠的代稱。? ? 金人元好問有《清平樂》:“離腸宛轉,瘦覺妝痕淺。飛去飛來雙燕語,訊息知郎近遠。樓前小雨珊珊,海棠簾幕輕寒。杜宇一聲春去,樹頭無數青山。”這首詞表達了傷春思遠的閨情,抒寫了輕而遠的相思,以及對青春的留戀和對生命的眷戀。這些情緒並不是直接表達,而是透過對典型景物海棠、杜宇等的描繪而然地抒發出來。〔6〕? 文人對海棠的歌詠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單純稱讚海棠的絕色風采,花開勝景,描繪其令人賞心悅目的姿色,如唐人鄭谷的詩;二是借海棠抒發傷春、惜春之情,如易安居士的《如夢令》、元好問的《清平樂》。春花春光美好而有朝氣,但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而花落春歸更易引起才子佳人的感傷,其原因正如杜甫所說:“不是愛花幾欲死,只恐花盡老相催。” ?1: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 神仙”、“花貴妃”、“花尊貴”之稱,幫在皇家園林中常與玉蘭、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貴”的意境。另外海棠花又稱斷腸花,思鄉草。有象徵遊子思鄉,表達離愁別緒的意思。又因為其嫵媚動人,雨後清香猶存,花豔難以描繪,又來比喻美人 2:南宋陸游詩云:“雖豔無俗姿,太皇真富貴。”形容海棠豔美高雅。陸游另一首詩中:“猩紅鸚綠極天巧,疊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鮮豔的紅花綠葉及花朵繁茂與朝日爭輝的形象。 3:宋釋惠洪《冷齋夜話》記載.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於時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日:“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來。曲故流傳後.蘇東坡據此寫了一首《海棠》 《海棠》 作者: 蘇軾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這是一首詠海棠的詩。詩的頭兩句,描繪海棠所生長的富麗環境,表明海棠的珍貴。後兩句寫深夜也點燃蠟燭去欣賞海棠花,詩人愛花、愛美之情極為深切,這樣做也夠浪漫了。描寫精緻,用海棠比擬美人,更為生動。 4:到了明代,“風流才子”唐伯虎根據"海棠春睡"典故,豐富了想象,畫了一幅《海棠美人圖.有詩云: 《題海棠美人》 作者:唐寅 褪盡東風滿面妝,可憐蝶粉與蜂狂。 自今意思誰能說,一片春心付海棠。 5:宋代 《春暮遊小園》 作者:王淇 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縻花事了,絲絲夭棘出莓牆。 6: 宋代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作者:蘇軾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海棠與名人典故 海棠花以其風姿豔質贏得世人的喜愛,歷史上楊玉環、杜甫、蘇軾、周恩來、張大千等名人與海棠結下了不解的淵源。? 據北宋樂史《楊太真外傳》記載:“上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於時卯醉未醒,命力士使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上皇笑曰,豈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此典故代代流傳,“海棠春睡”成為後代詩人畫家不斷吟詠描繪的題材。後代的文學作品中常以海棠指代楊玉環,後發展為以海棠花喻美女。? 唐宋歌詠海棠的文人墨客眾多,但獨不見杜甫的海棠詩。四川的海棠在唐時已名聞天下,杜甫又久居蜀地,吟遍了當地的各種花卉,卻無一首歌詠海棠的詩篇,後人屢疑之。晚唐詩人鄭谷在《蜀中賞海棠》詩中雲:“浣花溪上空惆悵,子美(杜甫)無情為發揚。”王安石也提到:“少陵(杜甫)為爾牽詩興,可是無心賦海棠。”吳中復認為海棠姿色妖冶,連杜甫都很難下筆描繪,“子美詩才猶擱筆,至今寂寞錦城中”。陸游則分析杜甫有海棠詩,但已失傳。北宋還傳出第三種解釋:杜甫不寫海棠詩是諱其母乳名之故。這一無稽附會之談,遭清代學者李漁的抨擊:“然恐子美即善吟,亦不能物物詠到,一詩偶遺,即使後人議及父母,甚矣,才子之難為也!”總之,杜甫為何不吟海棠備受文人猜疑。? 宋代文人雅士開始有意識引種栽培海棠。蘇東坡於宋神宗元豐七年到閘口探望學生邵民瞻,並將所攜海棠栽植於邵氏天遠堂前。之後,蘇軾來書必問:“海棠無恙乎?”邵氏則報:“海棠無恙。”至今此樹尚存活於江蘇省宜興市閘口鄉永定村,1982年宜興在原址重建海棠園。 海棠是周恩來總理生前最鍾愛的花卉之一,北京中南海西花廳內廣植西府海棠。1954年春,西花廳海棠盛開時,周總理正在瑞士參加日內瓦會議,無法親臨賞花,於是鄧穎超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標本,夾在書中託人帶給總理。總理看到這來自祖國蘊涵深意的海棠花非常感動,百忙中也沒忘記回贈鄧穎超熱情問候,託人帶回一枝芍藥給鄧穎超。周恩來與鄧穎超千里迢迢贈花問候,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 國畫大師張大千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喜愛梅花、荷花、海棠等有中國特色的園林植物,在旅居美國時曾向友人乞討海棠,並作有《乞海棠》:“君家庭院好風日,才到春來百花開;想得楊妃新睡起,乞分一棵海棠栽。”張大千聽說百里之外種有名貴的垂絲海棠,為求購數本,甚至願意典當畫作,節衣縮食,“典畫征衣更減糧,肯教辜負好時光;聞道海棠尚未聘,未春先為辦衣裳”。這足見他對海棠的熱愛。1958年,張大千以一幅《秋海棠》榮膺紐約國際藝術協會世界偉大畫家。1982年底,身居臺北的張大千處於生命的最後階段,作《海棠春睡圖》贈與四川老友,畫上折枝海棠設色豔麗,形態嬌媚,並題詩表達自己對祖國和老友的思念之情。 海棠與文學 對海棠花文化有所反映的文學作品相當多,下面僅列舉詩句、小說、戲曲中涉及海棠花文化的部分作品。? (一)詩詞中的海棠花文化? 海棠栽培始盛於唐,唐人鄭谷有詠海棠詩:“春風用意勻顏色,銷得攜觴與賦詩。穠麗最宜新著雨,妖嬈全在欲開時……”鄭谷寫出了至今為人所稱道的海棠“新著雨”、“欲開時”的豔麗妖嬈的風姿神采,海棠讓詩人鄭谷看不足、寫不完,飲酒賦詩,流連忘返。? 北宋詠海棠詩中最有名的當數蘇軾於元豐七年謫居黃州所作的《海棠》:“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這首海棠詩膾炙人口,唐明皇以海棠之明媚喻楊貴妃的嫵媚,蘇軾則反其意而行,以楊太真之風流喻海棠的明媚。詩人以花擬人,寫出愛花、惜花的深情,惜花實是惜己,藉以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 宋代另一位大詩人陸游也對海棠如痴如醉,在《花時遍遊諸家園•之二》中雲:“為愛名花抵死狂,只愁風日損紅芳。綠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海棠。”“抵死狂”即格外的狂,詩人深諳花性,擔心海棠的嬌美不堪風吹日曬,便連夜上奏玉帝的通明殿,請求多借些陰天,好讓海棠常開不衰。《花時遍遊諸家園》共十首,是陸游在成都時為海棠而寫的組詩。陸放翁在《海棠歌》裡唱道:“碧雞海棠天下絕,枝枝似染猩猩血……扁舟東下八千里,桃李真成奴僕爾。若使海棠根可移,揚州芍藥應羞死。”因愛海棠,陸放翁獲“海棠癲”的雅號。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對海棠也有特殊的感情,創作了眾人耳熟能詳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句“綠肥紅瘦”貼切地點出了一夜風雨過後海棠的變化,綠、紅兩種顏色代指海棠葉和海棠花,肥、瘦兩種形態傳神地描繪了雨後枝葉茂盛和花瓣凋萎,既生動形象又準確得體。“綠肥紅瘦”歷來為人所稱道,簡直可以作海棠的代稱。? ? 金人元好問有《清平樂》:“離腸宛轉,瘦覺妝痕淺。飛去飛來雙燕語,訊息知郎近遠。樓前小雨珊珊,海棠簾幕輕寒。杜宇一聲春去,樹頭無數青山。”這首詞表達了傷春思遠的閨情,抒寫了輕而遠的相思,以及對青春的留戀和對生命的眷戀。這些情緒並不是直接表達,而是透過對典型景物海棠、杜宇等的描繪而然地抒發出來。〔6〕? 文人對海棠的歌詠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單純稱讚海棠的絕色風采,花開勝景,描繪其令人賞心悅目的姿色,如唐人鄭谷的詩;二是借海棠抒發傷春、惜春之情,如易安居士的《如夢令》、元好問的《清平樂》。春花春光美好而有朝氣,但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而花落春歸更易引起才子佳人的感傷,其原因正如杜甫所說:“不是愛花幾欲死,只恐花盡老相催。” ?1: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 神仙”、“花貴妃”、“花尊貴”之稱,幫在皇家園林中常與玉蘭、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貴”的意境。另外海棠花又稱斷腸花,思鄉草。有象徵遊子思鄉,表達離愁別緒的意思。又因為其嫵媚動人,雨後清香猶存,花豔難以描繪,又來比喻美人 2:南宋陸游詩云:“雖豔無俗姿,太皇真富貴。”形容海棠豔美高雅。陸游另一首詩中:“猩紅鸚綠極天巧,疊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鮮豔的紅花綠葉及花朵繁茂與朝日爭輝的形象。 3:宋釋惠洪《冷齋夜話》記載.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於時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日:“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來。曲故流傳後.蘇東坡據此寫了一首《海棠》 《海棠》 作者: 蘇軾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這是一首詠海棠的詩。詩的頭兩句,描繪海棠所生長的富麗環境,表明海棠的珍貴。後兩句寫深夜也點燃蠟燭去欣賞海棠花,詩人愛花、愛美之情極為深切,這樣做也夠浪漫了。描寫精緻,用海棠比擬美人,更為生動。 4:到了明代,“風流才子”唐伯虎根據"海棠春睡"典故,豐富了想象,畫了一幅《海棠美人圖.有詩云: 《題海棠美人》 作者:唐寅 褪盡東風滿面妝,可憐蝶粉與蜂狂。 自今意思誰能說,一片春心付海棠。 5:宋代 《春暮遊小園》 作者:王淇 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縻花事了,絲絲夭棘出莓牆。 6: 宋代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作者:蘇軾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