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航秦曾昌
-
2 # 秋葉原2019
推薦系統的唯一目的就是透過提供使用者喜歡的資訊,盡最大可能將他最大時長地留在當前系統裡,而絕非無私地向用戶提供個性化的體貼服務。手段和目的切切不可混淆。
基於這個目的,推薦系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兩個特徵。
一、喜歡≠需要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
當一個新使用者剛剛接觸系統的時候,都會碰到系統收集資訊的程式,在這裡程式會要求使用者把他所感興趣的領域標註出來。此時,新使用者的標註往往既包括他喜歡的內容,也包括他感興趣想學習的方向。比如他喜歡音樂,同時對哲學也想了解。
但是使用了系統一段時間之後,他會發現,慢慢地,推薦的全是音樂,而哲學類的內容都不見了。這是因為人在喜歡的事物和想學習的事物面前,顯然會在前者上更為投入,而使用者自身的行為(包括觀看時長、次數以及點贊、評論等互動行為)很清晰地向系統反饋了這一行為偏好,於是音樂類內容的權重自然要高於哲學類內容,久而久之,使用者刷到的全是音樂了,哲學內容被擠到了塵封的角落,不再擁有推薦的權重。
於是,娛樂戰勝了學習,熟悉戰勝了陌生,八卦戰勝了嚴肅,低俗戰勝了高雅……最後,縱情聲樂,溺於喧囂。
這一過程並非是系統有多邪惡,它只是很好地利用了人性的弱點,透過你自己的行為偏好,完成了使用者畫像,呈現的是當前最真實的“你”,關鍵在於它只重視“現在時”,而忽略了“將來時”,不顧後果只管寵溺地向你提供你最喜歡的,而忽略了你最需要的。
這就是所謂的“資訊繭房”。
你的真實喜好,決定了你所看到的世界的哪一面真實,而這部分世界會慢慢變成你整個的世界,慢慢固化下來,最後變成囚禁你的牢籠,讓你以為世界原本便是如此。
人最難以打敗的就是自己,你若不做出改變,那麼這個囚籠便極具穩定性和排他性,牢籠的欄杆便粗如兒臂,堅硬似鐵。
二、碎片化
如今碎片化的危害已經呈現無疑。人們從對於時間的碎片化利用沾沾自喜,到現在卻發現內容的碎片化更為要命,支離破碎,不成體系,東拼西湊,揀選失當,管中不可窺豹,卻如盲人摸象。有時候你會發現,刷了一整天的手機停不下來,可等到電用完了,不得不關機的時候,卻只剩下空虛,根本毫無所獲。
聽音樂永遠只有最高潮的副歌,看新聞隻言片語,無暇瞭解事件的背景,也無法做出深層解讀,其他的,更不用多說了……
碎片化雖然貌似跟推薦系統並無關聯,實際上卻是推薦系統的標配。
原因一,如同電影預告的剪輯,碎片化可以剪輯出最精彩的內容,最吸引人眼球的內容。
原因二,完整的成體系的學習或者娛樂往往會令人疲倦,會自然而然形成間斷時間,但碎片化不會,碎片化的推送會最大程度弱化時間的感知,會極大地打破人體精力限制,儘管同時也會造成精力彌散、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惡果,但這些顯然不在考慮範圍。
總結:使用者畫像和碎片化推送是推薦系統令你欲罷不能的兩大利器。
說到這裡可能有的人會想,那麼我不給出我的喜好資訊不就完了,讓系統不那麼容易收集到我的資訊不就完了?或者說,我去解除安裝抖音、快手之類的app不就完了。
太天真了。
第一,只要你使用系統,使用者的行為偏好永遠是能夠收集到的,你只能遲緩這一過程,而不能杜絕。
第二,你以為解除安裝了抖音和快手就可以逃離麼,除非你切斷網際網路,推薦系統在當今的普遍應用會令你逃無可逃,避無可避。
在資本主導下的網際網路時代,個人只是微不足道的輕塵,慢慢把我們的人生也變得支離破碎,我們漸漸失去全域性視野,最終變得狹隘、偏激和短視。然而我們都無力抗拒這勢不可擋的大趨勢,因為我們根本無法斷網。
回覆列表
最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各種各樣的資料爆發式的產生,下圖展示了2011-2013年網際網路上一分鐘能產生的資料量。
再比如,我們經常用的淘寶、天貓等購物APP,它會根據你平時的購物習慣給你推薦相關的產品。比如,我每個月都會給家裡買一些奶製品、啤酒之類的飲品,淘寶就會自動給我推薦各種奶製品、啤酒產品,但凡我某一個月太忙,忘記給家裡買東西了,一開啟淘寶首頁下拉之後的“猜你喜歡”部分就主動推薦給我一些我常關注的產品,我自己就又會消費了。這種方式使得商家能賣出更多的產品,同時也能給使用者節省購物挑選的寶貴時間。
對於比較的大的電商公司、亞馬遜、京東、淘寶等,推薦系統做的好,能能提高百分之10到30左右的訂單貢獻率,這就促進了百十億的銷售額,相比於僱傭幾十個推薦系統工程師所花費的投入,對企業來說簡直是低投入高回報的最好代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