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揭秘黑幕
-
2 # 日慕鄉關
說起魏延很多人可能會發出一聲嘆息,魏延是蜀國五虎將死之後最為耀眼的一位將星,甚至不誇張的說魏延是蜀國後期第一大將,但是可惜的是這位大將最後卻死於內亂之中,對於蜀國來說也是一個損失。所以很多人對於魏延的死因都非常的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諸葛亮下定決心殺掉這最後一名大將。
1、魏延可不是那麼好殺的首先,魏延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當中的描述是不同的。在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在初次見到魏延的時候,就發現魏延腦後有反骨,而且發現此人胸中頗有城府、不是長居人下之人,所以在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可謂是處處提防於魏延,在死之後諸葛亮還留下後手,將魏延給殺了。
但是,在三國志當中,魏延的形象卻非常不同。陳壽對魏延的評價非常高,魏延跟隨劉備多時,一直深受劉備的重用,不誇張的說魏延曾經還被劉備當做是關羽的接班人。這從魏延的職位上可以看出來,當年劉備在平定蜀地之後,就將鎮守漢中的重任交給了魏延。如果,熟悉地理的就會知道,漢中是蜀地的門戶,可以說是蜀國最為重要的戰略要地,而劉備能夠將這樣的戰略要地交給魏延,可見魏延在蜀軍當中的地位。
而且,劉備死之後,魏延也是深受諸葛亮的重任,甚至在蜀國當中很多人都猜測魏延會是諸葛亮的接班人。其實,這句話一點也沒錯,當時魏延可以說是諸葛亮賬下的二號人物,這從當年的子午谷奇謀可以看得出來。這條計策的實行必須是需要全軍的配合,所以可見魏延在蜀國軍中當中,是出於決策者的地位,在全軍的戰略佈局上的是有發言權的。
以上看來,魏延精於兵家,在後三國時期能夠和他匹敵的大將幾乎沒人,其次他還在戰略上很有一套,能夠提出子午谷奇謀這樣膽大的策略,可見他還頗有謀略。而且,魏延擔任漢中太守多年時間,漢中一直管理的井井有條,不誇張說魏延治民也非常有一套。那誰能殺。
2、為什麼選中馬岱殺魏延依照魏延當時的身份地位,哪怕是諸葛亮在世的時候,想要動他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想要對付這樣一位智勇雙全的人,必須要一個極為厲害的角色才可能做的到。而馬岱就是這樣的一個角色。
馬岱是馬超的堂弟,自古以來西涼地區出勇士,哥哥有萬夫不擋之勇,弟弟也差不到哪裡去,而馬家兄弟就是當時西涼地區名聲最大的勇士,想讓那些悍勇之人服你、個人武力必須要出眾。而馬岱能夠在西涼之地打下赫赫威名其個人武力一定是很出眾的。
而且,馬岱這個人還非常的冷靜,不知道不是跟著老哥混久了,場面經歷的多,換句話說馬岱這個人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畢竟魏延至少還是軍隊當中的二號人物,換一個毛頭小子去殺魏延,可能直接連手都不敢動。而馬岱卻不一樣了,馬岱以前在西涼地區的時候就曾經和羌族人一直戰鬥,有著非常豐富的戰爭經歷。而且,馬岱當年孤身一人逃出許昌,可謂九死一生,後與堂哥馬超一起痛擊曹操。馬岱既然有膽子痛擊曹操,還會害怕魏延嗎?
縱觀當時的蜀國,像魏延這樣武藝高強並且見過大世面的也只有馬岱一人而已,姜維雖然被諸葛亮定位接班人,但無論是資歷還是武力,都不如魏延,況且姜維是諸葛亮嫡系,眾人皆知,也不方便做這事。
當然,諸葛亮把這個任務交給馬岱,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便是馬超在蜀國的身份。從三國演義上看,劉備諸葛亮對馬超十分器重,但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蜀漢從未信任過馬超,一來馬超本就是割據一方的諸侯,做老大做慣了,投降過來總是讓人不放心,所以劉備將他放在西部防守西羌,一方面發揮他的專長,另一方面也是不想把他放在身邊,防止生出事端。另一方面,馬超早年的做法也招致不少非議,例如他曾反水張魯,有過反水記錄的人,想再就業難上加難,縱然劉備不計前嫌,但防人之心不可無,多少還是有些忌諱的。
馬超的遭遇部分體現到馬岱身上,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在馬岱身上看不到閃光點,多少人以為馬岱不過是個無能的跟班,又因為哥哥的原因不受重用,這樣的人,好對付。
但其實,馬岱對蜀漢忠心耿耿,對諸葛亮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甚至可以說,馬岱就是諸葛亮安排的一個無間道,可以用來對付魏延,也可以用來對付其他人。
所以,最後殺魏延的任務就交給了馬岱。其實,魏延的死也是有他自己做的成分,當時諸葛亮死後下令全軍撤軍,但是魏延卻不想聽諸葛亮的號令,還帶著自己計程車卒想要繼續北伐。諸葛亮在死前也曾經算到過這種情況,於是諸葛亮和手下的將領說過,如果魏延不願意撤軍的話,就不要管他,你們自己走就好了。
但是,這魏延卻蹬鼻子上臉,居然帶著士卒直接燒了大軍撤軍的路,這一下連魏延的手下人都看不下去了,最後全部背棄魏延而去,這才給了馬岱誅殺魏延的機會。
-
3 # 歷史伶俜者
在《三國演義》中,馬岱受諸葛亮指使,埋伏在魏延身邊,假裝與其同流合汙。在魏延領兵造反時,故意讓魏延喊出三聲“誰敢殺我”,殊不知這是雙方的接頭暗號,馬岱接受訊號後,手起刀落,斬魏延於馬下。,這也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但是上面只是演義的說法,根據《三國志·魏延傳》: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可見馬岱斬殺魏延並不是諸葛亮的命令,而是受了楊儀的命令。
這與當時蜀國的政治背景有關,諸葛亮死後,楊儀和魏延為了爭權,互相指責對方謀反,於是爆發了衝突。結局大家都知道,魏延兵敗,只帶著兒子和幾十個人逃跑,楊儀也不會放虎歸山,於是派遣馬岱追殺,馬岱也不負厚望,將魏延的頭顱交給了楊儀,至此蜀國的黨爭才算結束。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只所以選擇馬岱作為自己的後手,應該是出於本身的特質考慮的,有一定的能力但又不太引人猜疑,這從其在《三國志》中只出現在別人的列傳中可以看出。
回覆列表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見到魏延第一眼時,就認定魏延時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因其腦後長有反骨,自己在世可以震懾住他,但如果自己不在了,魏延必反。所以,他預先安排馬岱在魏延身邊,一旦魏延真反,就讓馬岱除掉他。後來的事實證明諸葛亮預見的很準——魏延果然反了,當然,他沒能逃脫馬岱的一刀。
而在正史《三國志》中,諸葛亮生前對魏延信任重用,死後也沒有安排任何人謀殺魏延。
諸葛亮認為魏延有“反骨”。諸葛亮臨終前在五丈原召開了“退兵”會議,魏延當時是僅次於諸葛亮的蜀漢軍中的第二號人物,專門負責對外作戰,可是所謂的「退兵」會議,居然破天荒地沒有讓魏延參與。這顯然是諸葛亮特別安排的。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然與楊儀發生衝突,並且落入了諸葛亮生前就設下的圈套,讓早就在魏延身邊當臥底的馬岱給殺了。
魏延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但不是政治家,他鬥不過諸葛亮的錦囊妙計。而諸葛亮又是不得不忍痛殺掉這位愛將。劉備在位時,魏延的最高軍職只是鎮北將軍。劉禪即位後魏延就被封其為都亭侯。227年,諸葛亮駐軍漢中,任魏延為丞相府司馬,並擔任涼州刺史,統率前鋒部隊。後又因戰功卓著被提升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授以符節,並且被進封為南鄭侯。請注意,徵西將軍是實權武官的最高品級,並且要資格夠老才能在將軍前加一個“大“字;假節就是擁有先斬後奏的權力,可不請旨而直接斬殺觸犯軍令者,戰時甚至可以直接砍兩千石(漢代以俸祿多少來代表品級)以下的官員;南鄭侯為縣侯,是異姓爵位的第一等,和諸葛亮的武鄉(縣)侯是同級。在蜀漢的武將中生前就二度被封候的僅魏延一人,這是何等的殊榮呀!一個有反骨的軍人能得到諸葛亮的如此器重嗎?
眾所周知,劉禪雖是皇帝,但實權一直是控制在諸葛亮手中。諸葛亮事無鉅細都要親自過問,更何況封候這等大事,沒有諸葛亮點頭能辦得到嗎?如果魏延真有反骨,一生謹慎的諸葛亮還敢讓他當掌握兵權的第一把手嗎?可見諸葛亮對魏延是完全信任的。那麼,諸葛亮身後所安排的第一件事為何又是除掉魏延呢?我們知道,劉備是明君,魏延當然俯首帖耳;諸葛亮是名相,魏延自然也要聽從調遣;劉禪是昏君,魏延很可能就不會買他的賬了,也許他就會擁兵自重,甚至自已當皇帝,成為董卓第二。而姜維是諸葛亮信任的接班人。可當年魏延向諸葛亮提出奇襲子午谷的戰略時姜維才不過是天水城一個小小的中郎。縱觀當時的蜀營帳下,五虎大將已亡其四,除了老邁的趙雲,能稱得上上將的只有魏延一人了。
魏延隨劉備、諸葛亮南征北戰,可謂戰功赫赫,經驗豐富。論文武之才,魏延不在關張之下。但他的傲慢勝過關羽,無禮不遜張飛,如此目中無人的魏延又怎能對姜維甘拜下風呢?這也正是諸葛亮所憂慮的。為了蜀漢的安定團結的大局,為了給蜀漢的主帥姜維掃清障礙,諸葛亮不得不借楊儀的手殺掉魏延。正因為如此,諸葛亮在魏延生前特別給予他非同尋常的地位,這種地位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超過了諸葛亮本人。但魏延死後諸葛亮又讓他蒙受了千古奇冤,背了數千年的黑鍋,因為那時諸葛亮自已已長眠九泉之下無法替他平反了,而蜀漢也無人有本事站出來為魏延喊冤叫屈了。為魏延平反昭雪只能靠今日的歷史學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