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牧羊人223585603

    魏延未必有反心,只是在與楊儀為首的諸葛遺派的爭權鬥爭中失敗了。

    魏延深受劉備賞識,受封漢中太守,把守蜀國北方門戶。與關羽一南一北,並守重鎮,從這看在某種意義上說魏延比張飛更讓劉備看中。後期更是官拜鎮北大將軍,名義上是蜀國最高武官,也是蜀國武力最高,為數不多的能獨當一面的大將。

    可是,戰功赫赫,勇武非凡的魏延卻是一個純正的武夫,不通政治,不懂人情,而且性情倨傲,很像關羽。諸葛亮是一個嚴謹苛求的人,諸葛亮可以容忍關羽,但是容忍不了魏延。關羽隨劉備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食則同榻,寢則同眠,感情極深,諸葛亮不能也不敢對關羽如何。可是你魏延一個部曲出身,有什麼資格放肆?所以在劉備死後,處處壓制魏延。即使魏延已經是最高級別的武官,卻經常在朝堂和軍旅裡被人數落或反駁,甚至是自己的下屬,而這一切都是諸葛亮的暗自指使。

    諸葛亮彌留之際,為了讓自己看中的姜維執掌蜀國軍事大權,必須除掉魏延這個老牌大將。所以才會發生楊儀魏延爭權事件,其結果就是不善言辭的魏延被蜀國群臣汙為叛逆,最後身死族滅。

    就這樣,蜀國最後一個大將身隕,姜維鬥不過郭淮鄧艾鍾會,最後蜀國滅亡。

  • 2 # 花開荷香

    性格決定一切,三國演義中哪位不是性格左右著命運,罵死的王朗,鞠躬盡瘁的孔明,暴躁如雷的張飛,傲視群雄的關羽,心存嫉妒的周瑜等等哪個的生死不與性格息息相關,也許這就是古人周易八卦所持的基本理論吧,魏嚴的反與不反只是茶餘飯後的聊齋,沒有什麼真評實據,只不過他有前車之嫌而且具有二次受壓反叛的可能性罷了。

  • 3 # 蕭武

    這些年人心不古,各種洗地和亂吹層出不窮,三國因為其受眾面廣,更是成為重災區,劉備諸葛亮被黑得快要成垃圾了,郭嘉魏延卻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吹捧。

    魏延能力怎麼樣,這不是三國演義說了算的,很多人說其他人都被三國演義帶了節奏,低估了魏延,魏延是被諸葛亮陷害,讓蜀漢失去了最後一個能夠獨擋方面的大將云云。

    其實這種人雲亦云的故作深刻毫無意義,只不過是從一個極端跳到了另外一個極端而已。魏延有沒有謀反,這是史有明載的事,洗地也沒有用,是洗不白的。

    劉備生前重用他,在得到漢中之後讓他鎮守漢中是不是意味著他就特別看重魏延呢?其實不一定。

    劉備在第一次入川時關羽張飛趙雲都沒有隨行,只帶了魏延劉封幾個人,可以說這是劉備為了培養後備力量。同樣的,在劉備一生最後一次出征,也就是伐吳的時候,也並沒有帶趙雲和魏延,只帶了更為年輕的將領。

    同樣的道理,劉備讓魏延鎮守漢中,首先是對敵我形勢的判斷,也就是劉備認為漢中方面只要守禦得當,敵人是輕易打不進來的,而且曹操短期內也不會再大規模進攻漢中,如果真有大戰,漢中前線只要能夠堅守待援即可。

    劉備這麼做的第二個原因是,劉備的下一步主要用兵方向,並不在漢中,而在荊州,這從漢中之戰結束後,馬上派劉封沿著漢水進攻上庸就能看出來,就是要肅清荊州外圍地區,為荊州方向的下一步提前做準備。

    魏延為人驕傲自滿,高傲自大,自以為是,貪功冒進,不顧大局。這不是說說而已。從很多魏延粉念念不忘的子午谷計劃就可以看出來。蜀漢國小力弱,主動進攻曹魏當然要以全師為上,如果損失太大,哪怕取得一個慘勝都經不起。

    所以,諸葛亮始終堅持以最穩妥的方式北伐。但魏延卻踢出,要諸葛亮給他五千精兵,他從子午谷突襲長安。且不說這個冒險的計劃是否能夠成功,就算是成功了,魏延還能甘心人下嗎?

    正是因為看到了魏延有野心,急於立功揚名,來獲取政治資本,獲得更高的權位,所以諸葛亮才一直對他進行打壓,讓他的野心無法爆發出來。畢竟,對諸葛亮來說,北伐可以失敗,但是如果魏延成了禍患,蜀漢就直接滅亡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諸葛亮臨終時的安排,沒有讓魏延領兵,而是選擇了讓楊儀個姜維領兵,就是為了防止魏延坐大的局面出現。

    不妨現在蜀漢的角度想想,如果諸葛亮臨終時沒有做這個安排,而是放手讓魏延領兵,魏延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當然不是繼續北伐,而是以自己的兵力為資本,來謀求控制蜀漢政權,變成一個小董卓,或者小司馬懿。

    至於有人說,魏延並不是造反,如果造反,他為什麼不直接領兵投降曹魏,而是領兵追趕楊儀?這樣的洗地就更加不能成立了。魏延之所以是造反,而不是投敵,就是因為他的目的是率先進入成都,控制蜀漢朝廷,而不是投降曹魏。

    因為,在魏延看來,諸葛亮死後,無論是從資歷還是經驗來說,他都是蜀漢最高的,當然應該由他來接替諸葛亮的權力。如果這個局面出現,那麼蜀漢的高平陵之變恐怕就要比曹魏早十四年就發生了,蜀漢政權還能不能姓劉,就很難說了。

  • 4 # 歷史春秋網

    魏延沒有生反意,諸葛亮死後也沒有謀反。此題先入為主,將魏延定為叛徒,犯了和諸葛亮一樣的錯誤。

    諸葛亮初見魏延之面,就斷定魏延頭生反骨,將來必反。這樣的結論,簡直比秦檜的莫須有還冤枉人。依我看來,魏延非但不是反臣,反而是大大的忠臣。魏延在諸葛亮死後,說出的話難道沒有道理嗎?他說:“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 ”。此言非常有擔當,北伐重任,並非諸葛亮一個人的事,而是無數忠於蜀漢的將軍們的事。魏延只是想北伐,只是想繼承諸葛亮未完成的事業,何錯之有?為何他只是不願聽從諸葛亮臨終撤退的命令,就要斷言人家謀反呢?

    魏延一生忠於蜀漢,他只是遺憾在諸葛亮生前,沒有用他的謀略,沒有建立蓋世奇功。魏延的武藝謀略,不在五虎上將之下。他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將軍,所以劉備生前,用魏延為漢中太守,而不用他的兄弟張飛。魏延的毛病和關羽一樣,比較傲氣,所以他人緣不好,尤其是和楊儀關係不睦。諸葛亮生前,沒有解決好魏延與楊儀的矛盾,於是在他死後,魏延與楊儀的矛盾暴發,楊儀告魏延謀反,魏延告楊儀謀反,結果因為魏延的人緣不好,劉禪與群臣沒有聽信魏延的,而聽信了楊儀的讒言。將魏延定為反臣,夷其三族。魏延之所以在諸葛亮生前沒有“謀反”,是因為諸葛亮之威,壓制著魏延不敢暴發;諸葛亮死後,魏延覺得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他想獨自率軍北伐。但他沒有料到的是,他迎來的是死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週二珂釋出微博說迴歸鬥魚了,王思聰曾經把她從鬥魚挖來熊貓,為何現在又回鬥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