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鴻鳴春

    初唐四傑指的是王勃、楊烱、盧照鄰、駱賓王四位詩人,他們都出生於唐朝,是真正屬於唐朝的一代新人。這四個人成名較早,個個神童,而且經歷了生活動盪的曲折,人生閱歷也比較豐厚。這四位才子,最小的只活了27歲,最大的44歲。

    初唐四傑正處在詩歌從古體詩向格律詩進化的節點上,他們的作品即有駢文的優美、古風的質樸高古,又有貼近格律詩的風格,代表了詩歌發展的典型特徵。

    舉幾首詩以為例:

    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韻),心中自不平(韻)。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韻)。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韻)。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韻)。

    整首詩的平仄如下

    中仄仄平平(八庚),平平仄仄平(八庚)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八庚)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八庚)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八庚)

    從韻腳看,完全在一個韻部上,沒有古風的轉韻和鄰韻通押。從平仄上看,每句都有平仄的轉換,合乎馬蹄韻。從聯內對,聯外粘的對應協調上看,只有第七句和第六句出現的失粘的情況。從對仗看,頷聯、頸聯完全符合對仗的要求。這首詩已經很接近格律詩,出現一點失粘的問題完全可以看做是從古風向格律轉變過程中出現的小瑕疵。

    在看駱賓王的《在獄詠蟬》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無論押韻、平仄相協,對仗,聯內對。聯外粘等等,全然初唐律詩的景象。並且有名句流傳後世。從幾首作品上看,經過齊梁間沈約、謝朓等人對四聲八病的研究,到了初唐時期五律基本形成風氣,初唐四傑的作品,對格律詩的形成起到了不可缺少的基石的作用,是詩詞發展的里程碑。正如杜甫詩中所言: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對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一廢江河萬古流。

  • 2 # hjuiki

      “初唐四傑”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位初唐詩人,他們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滿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鬱積著不甘居人下的雄傑之氣。他們以才子齊名出現於文壇,提倡剛健骨氣,被稱為“初唐四傑”。他們共同反對上官體的纖微雕刻、綺錯婉媚,提倡剛健骨氣,成為初唐詩歌準備時期的一股新生力量。而四個人的創作個性又有所不同,其中,盧照鄰、駱賓王長於歌行,王勃、楊炯長於律濤。“四傑”作詩,重視抒發一己情懷,作不平之鳴。在詩中開始出現了一種壯大的氣勢和慷慨悲涼的感人力量,在古體和歌行中表現得尤為充分。  “初唐四傑”對唐詩的貢獻主要表現在:  一、題材、內容的大。他們把描寫場景和題材由宮廷轉為走向市井,如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從臺閣移到了江山和寒漠,如楊炯《從軍行》。並且詩中出現了一種壯大的格調氣勢,一種慷慨悲涼的感人力量,特別是盧、駱的七言歌行,氣勢宏大,視野開闊,寫得跌宕流暢,神采飛揚,較早地開啟了新的詩風。有的詩篇有一種昂揚的抱負和氣概,這主要反映在他們羈旅送別之作和邊塞詩中,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二、對詩的格律形式作了有益探索。首先,五言八句的律詩開始初步定型,尤其是王勃、楊炯的五律,追求對偶的整齊和聲律的協調,感情相對穩定,具有一種自負的雄傑之氣和慷慨情懷。楊炯的五言律已完全符合近體的粘式律,對五言律的定型起了重要作用。其次,古體和歌行體特別是盧照鄰和駱賓王的七言歌行已趨向完備化,氣勢宏大,視野開闊,有剛健之氣。如盧照鄰的《行路難》、駱賓王的《帝京篇》。  當然,“四傑”詩風亦屬“當時體”,並沒有完全擺脫當時流行的宮廷詩風的影響,但聲律風骨兼備的唐詩是從他們開始形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NG.M 24連勝居然被YTG在第一局就終止,對此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