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楊柳青青
-
2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人們常說“好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說出來的話語不僅代表著一個人的涵養,也是一個人言談舉止文明的體現。“惡意的話語”如同散發著“臭味的”氣體,“燻”的人難受。那麼“惡意的話語”的發聲者,心理狀態是怎樣的呢?TA們總是覺得別人是故意和TA過意不去、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用“惡意的話語”攻擊別人是想掩蓋對人際交往恐懼的心理狀態,與這種人打交道,也是挺“吃力”的一件事情。
在社會交往和互動的情景裡面,不給別人對自己進行“惡意的話語”攻擊的機會,首先要關注對方在與自己的互動中,引發對方口出“惡意的話語”的原因所在,更要清楚內心沒有安全感的人是“惡意的話語”良好的攜帶者,只要不合對方心思了“惡意的話語”會傾瀉而出。由此可見,避免別人對自己進行“惡意的話語”攻擊的前提條件是:不給對方發洩的機會。
其次是,遭遇到了“惡意的話語”攻擊的時刻,要勇於面對。不刻意逃避多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多角度解讀被“惡意的話語”攻擊後積極意義所在的價值,正確理解從中所獲得的新的生活經驗,提升自己消化負面情緒的能力,堅定自己的信心。那麼,就會是任憑外界“惡意的話語”狂風暴雨般的相加,自己內心依然是淡定如初、笑靨如花,自己再也不會那麼在乎別人對自己所說那些帶有“惡意的話語”了。以上是我分享的個人觀點,謝謝您的提問。
-
3 # 巴哩巴拉嘿嘿
關於冷嘲熱諷,完全不用在意。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腦子裡迅速問自己一遍:這會影響自己的壽命嗎?這會影響自己的薪資嗎?如果都不會,那麼就完全不用管。
而對於評價以及質疑,要看到好的一面,就是從中明白自己的短處,或者是沒做好的地方,然後自己反省改正,這具有積極意義,能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因此,這還是需要去在乎的。
-
4 # 誠心向善
我們需要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語言,質疑,冷嘲熱諷,因為我們無法脫離環境,不受影響地獨自生活,但是有一點要明白,不能完全活在他人的世界裡,透過他人的評價應該更好的修正自己,從而過更好的生活。
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能毀滅一個人,也能造就一個人,就看環境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如果他人對你的評價,語言,質疑,冷嘲熱諷讓你意識到你自身存在不足,然後嘗試去改變,讓自己更加強大,那麼相信你會越來越優秀;如果他人的評價讓你憤怒,懷疑自己,自卑,從而抱怨他人對你的人身傷害,消極的去生活,那麼你會變得脆弱不堪。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都是會犯錯的,如果因為你犯錯被他人評價,嘲諷,也沒有必要沉浸其中,有錯改正就是了,如果造成損失,就想辦法去彌補,找到補救的辦法,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減少犯錯帶來的損失。對於他人的言語,不必過於看重,因為總有那麼一些人希望看到你犯錯的。
惡意誹謗,人身攻擊:當然生活也難免有些小人會惡意攻擊,對於這樣的評價攻擊,對於這樣的言語完全可以不用理會,同時要學會自我保護,避免因為輿論攻擊造成傷害。
正確面對評價,不要走極端就好。有的人過度在意他人,完全活在他人的世界裡,沒有了自我;也有一些生活的極度自我,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和評價,封閉自我,以自我為中心;這是兩種極度恐怖的生活,合理看待他人評價,完善自我,尊重他人,善待自己。
-
5 # 心理破密社
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清楚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到底是什麼?
我們很容易誤解,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就是對自己的客觀評價,完全取決於自己的表現。
其實不然,先來看一個例子。
假如你是一個很優秀的人,那麼一般情況下,你會收到以下評價。
一個遠不如你的人,不管採用什麼方式評價你,但總基調都是羨慕。
一個大體跟你持平且因為他不夠自信,隱隱感覺你在某些方面超過他的人,那麼他肯定會對你各種冷嘲熱諷。
一個遠遠超過你的人,對你的態度更多的是欣賞。
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任何人對你的態度,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是他自己內心狀態的一個外在表現,與你毫無關係!
一個質疑你的人,並不是你的能力不行,而是這個人對他自己不自信的一個體現。
所以,你沒有必要去理會質疑,因為那是質疑者個人的問題。
在他人對你質疑的過程中,你只不過是充當了他自身心理狀態的表達載體而已。
此時的你,更像是一面鏡子,他對你的評價,其實是透過你這面鏡子看到了他本來的樣子而已。
無論他看到的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那都是他自己的事。
漂亮的人在鏡子裡看到了漂亮的自己,醜陋的人在鏡子裡看到了醜陋的自己,這並不是鏡子的功勞,也不是鏡子的過錯。
如果你在乎別人對你的質疑,就好比醜陋的人在鏡子裡看到了醜陋的自己時,鏡子卻認為這是它的過錯,於是鏡子開始悔恨自責。是不是很滑稽?
生活中的很多事,如果我們能透過表象看到內在的心理秘密,就會發現有些邏輯相當滑稽。若我們搞不清這些秘密,就會不斷重複著這些滑稽的過程。到頭來,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
-
6 # 居家實力派
面對他人的質疑和評價,我們要做出從容不驚的態度,可以聽取一些可行性的建議,但並不代表必須要按照別人的意願去改變,要學會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自己的苦自己吃,自己流過的淚受過的傷只有自己知道,有沒有成長很多時候自己也會感覺的到,所以沒必要太在意別人對你的態度怎樣,自己最好自己的就可以了。
-
7 # 葉好古
關於你所提到的問題,古人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儒家是,眾好之,必察之;眾惡之,必察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也就是說別人給出的評價與質疑,自己一定要仔細的審察,如果這個問題與毛病確實存在,那麼我們對於自己的缺點毛病就要積極的改正。而如果對方是無中生有的,那麼我們是不需要改正的,但是也要更加的勸勉激勵自己做的更好,讓別人無話可說。
道家是“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勉”,什麼意思?就是說世界上人與人之間都有屁股決定腦袋的問題,每個人的立場與利益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別人都說你好,不見得就是你真的做的正確,做的好,可能是你的所作所為剛好符合了他的利益罷了。而別人都說你不好,也不見得你就是真的做錯了,可能是你的所作所為違背了別人的利益。所以既然如此,那我還是按照道理來行事,不因外界的言語而改變自己的原則與行為。
所以說,我們對於外界的評價,言語,質疑,冷嘲熱諷,你聽聽就好了。首先你看看自己為人處事是不是出了大問題,有沒有做到公正客觀。如果沒有出什麼大問題,就不要去管他。其次,就是看對方與自己有沒有什麼利益衝突,有利益衝突的話,那就要注意了,如果對方冤枉了你,你一定要學會駁斥與反擊,尤其是將無中生有的事情對其他人講明白,不要被對方掌控了輿論權。
最後我要說的就是,一個人進入社會後你首先要學會的就是辨別與取捨,你要知道每個人的訴求與喜好都是不一樣的,你不可能同時討好所有的人,你不可能和每一個人都相處和諧,孔夫子也做不到(有好幾次都受到了別人的迫害)。分清哪些是朋友,哪些是對手,而又有哪些是敵人。只要自己講道德有原則就好了,親近對自己好的君子,疏遠對自己不好的小人。我們既要對別人好一點,也要對自己好一點。不要因為別人的看法就去委屈壓抑自己,這個是沒有必要的,也是很愚蠢的行為。而且真正熟讀四書五經的人都知道,孔孟雖然講求仁義,但是也沒有說要委屈自己。相反我們看到孟子還是一個脾氣很火爆的人,常常針尖對麥芒。
回覆列表
當然在乎,但不必過於在乎!
為什麼要在乎呢,因為人是一種群居的社會動物,個體∽存在與周圍群體息息相關,個體的行為必須在社群許可認同的範圍內展開,諸如法律,道德,習俗等等!即使他人的看法、立場,有時我們行動時一定要考慮其中,因為只要在這個群體中生存,就不得不遵存他的遊戲規則,否則就會付出代價的!
但是作為一個富有創新創造精神的人類,是在不斷突破中前行的!一旦認定了前進的方向,當然是有益於人民,有益於民族,有益於自我成長的理想與道路,就要堅持立場,堅定自信,不必在乎冷嘲熱諷,不在乎反對打擊,哪怕風刀霜劍嚴相逼,亦巋然不動,義無反顧,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