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羽絨服動不動2000-3000元,差的也要800-1000元,實際羽絨服的成本也就300-400元,一件衣服的面料成本在50-70元,羽絨在30-50元之間,加上膽布和里布在50-60元,還有好的毛條也就50-100元,再加上其它輔料30-50元,一般工廠的加工費為40-80元,加起來也就200-400元,所以呀商家藉助品牌都在賺取暴利,大家要睜開雙眼看看,自己花了多少冤枉錢。 羽絨服漲價主要就是因為羽絨調價了,羽絨超過了整個羽絨服成本的四分之一,而且羽絨也是衡量羽絨服優劣的主要指標之一,於是羽絨的含量與標註是否統一,就成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 羽絨服裡羽絨有多少 我們分別對服裝批發市場、商場以及街邊小店銷售的羽絨服,做了調查。記者發現,羽絨服價差驚人,最貴的羽絨服上千塊錢,便宜點的三四百塊,甚至還有幾十塊錢的在出售,不過幾十塊的已經不再叫羽絨服了,改名叫了羽絨棉。 羽絨棉真的比羽絨服還好嗎? 我們仔細看了看商品的標籤,填充物一欄裡並沒有發現和羽絨有關的內容,而是寫著100%滌綸,商家所說的80%的羽絨含量更是無從考證。記者調查發現,即使是名正言順的羽絨服,也存在較大價差,從一千多到二三百塊錢不等,價格相差五六百,這價格是差在保暖性上嗎? 銷售人員說了,即使是便宜的羽絨服,保暖性也很好,為了讓記者相信,銷售人員還拿出一大罐羽絨來,聲稱他們銷售的羽絨服裡填充的都是這樣的高絨。 記者發現,這些所謂的高絨羽絨服產品,標籤上標註的羽絨含量都在90%以上。但僅從標籤上很難看出,羽絨服的內在填充物究竟有什麼區別。 那市場上銷售的羽絨服,羽絨含量究竟能達到多少呢?市場上羽絨含量均為90%的羽絨服,拿給讓專家給看看,羽絨服裡究竟能含多少羽絨? 羽絨服填充物是陸禽毛 要想知道羽絨服裡到底有多少羽絨,必須得剪開面料對填充物取樣,再將取樣的填充物,按照國標的要求進行分類,也就是要把羽絨一根根摘出來,然後才能檢測出羽絨含量。比如一件羽絨服的含絨情況,檢驗結果是含絨量78.2%,其它有羽絲毛片,毛片當中有一部分屬於陸禽毛的東西。 所謂的陸禽毛,主要指的是雞毛,羽絨服裡的填充物必須是水禽毛,如鴨、鵝。羽絨服內如果混雜了大量的雞毛,會影響到羽絨服的保暖性和蓬鬆度,從實際檢測出的含絨量來看,羽絨服遠遠低於商品標籤上標註的,90%的含絨量,屬不合格產品。 含絨量90%的羽絨服一檢測含絨量竟然是零 另一種羽絨服,標籤上寫著含絨量90%,從感官上初步判斷手感非常好,但是一檢測會含絨量竟然是零。專家介紹,這種羽絨服非常具有迷惑性,是把鴨毛打碎後填充到羽絨服裡的。藉助專業儀器,我們會看得更清楚,儘管這件填充物都是鴨子身上的絨毛,但卻沒有形成聚合狀,都是些零散的絲,業內稱為毛絲。按照國標要求,界定鴨絨的條件,是朵絨等大塊兒絨片的含量要在90%以上,如果只是一些零散的絲,即使是鴨身上的絨毛,也不能算作鴨絨。 標籤上寫著含絨量90%的羽絨服,檢測後的含絨量竟然為零,這樣的羽絨服穿在身上究竟能不能起到保暖效果,我們真要打個大大的問號了。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名不副實的羽絨服呢,不誠信的商家為什麼要在羽絨上做文章呢?咱們到生產環節去看一看。 揭開羽絨服生產流程的暴利 我們來到天津市一家老牌羽絨服制衣企業,他們剛剛從河北白洋淀進了一批鴨絨原料。天津春潭製衣有限公司總經理於青春說,現在好的絨是越來越難進了。像這批含量在90%的絨,每噸的進貨價從去年的8萬塊,漲到了今年的25萬塊。絨價漲得太猛了,正規的製衣企業為了保險起見,在進貨後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生產,而是拿到檢測部門送檢,檢測合格了再投入生產。然而對於一些不正規的企業來說,購進的羽絨越便宜,賺取的利潤就越高。 九零羽絨目前每噸是二十五六萬,八零的價錢就減去10%,七零的減去20%。 70、80、90指的是羽絨含量的百分比,這三種是目前大多數生產企業使用的規格。根據國標要求,羽絨含量達到50%以上就可以製作羽絨服來出售,於是,一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購進的是價錢便宜的絨,而標籤上寫的卻是最好的絨,這種以次充好的行為,行業裡叫“高標低用”,都是家庭作坊,一年做個幾千件,專門就是賺羽絨的錢,以次充好賺羽絨的錢。 業內人士介紹,由於羽絨服生產門檻較低,大量有資質和無資質的企業充斥著市場,對於那些沒有知名度的小作坊來說,要想和大品牌競爭,也必須擠進優質羽絨服的行業,因此就在標籤上做文章,將本身低含量的羽絨標高,更有甚者壓根就不使用羽絨,而是改用毛絲,這樣它的生產成本會降到最低。 毛絲的成本跟羽絨比,也就是羽絨的十分之一吧,毛絲很便宜的,換算到一件衣服上也就四五塊錢。 我們來算筆賬,如果使用90的絨,每噸的價格是25萬元,換算成小單位,每克的羽絨是2毛5,按一件標準尺寸的羽絨服來算,需要羽絨180克,羽絨成本是45塊錢,如果使用毛絲的話,成本只有90絨的十分之一,這麼一算,填充物的成本竟然能降到四塊五。 在整個製衣成本中,羽絨佔只佔四分之一,其餘的成本主要是人員工資和麵料了,但這兩樣成本通常來說很難大幅壓縮,因此個別企業只能從羽絨上找利潤。業內人士提醒,一件90絨做的羽絨服,目前製衣成本至少要200塊,除了打特價的商品外,如果遇上了低於200元的羽絨服,就要謹慎購買了。 其實價格不是區分羽絨服優劣的方法,但做為普通消費者來說,我們也很難再透過其它辦法,區分出羽絨服的優劣。
冬天羽絨服動不動2000-3000元,差的也要800-1000元,實際羽絨服的成本也就300-400元,一件衣服的面料成本在50-70元,羽絨在30-50元之間,加上膽布和里布在50-60元,還有好的毛條也就50-100元,再加上其它輔料30-50元,一般工廠的加工費為40-80元,加起來也就200-400元,所以呀商家藉助品牌都在賺取暴利,大家要睜開雙眼看看,自己花了多少冤枉錢。 羽絨服漲價主要就是因為羽絨調價了,羽絨超過了整個羽絨服成本的四分之一,而且羽絨也是衡量羽絨服優劣的主要指標之一,於是羽絨的含量與標註是否統一,就成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 羽絨服裡羽絨有多少 我們分別對服裝批發市場、商場以及街邊小店銷售的羽絨服,做了調查。記者發現,羽絨服價差驚人,最貴的羽絨服上千塊錢,便宜點的三四百塊,甚至還有幾十塊錢的在出售,不過幾十塊的已經不再叫羽絨服了,改名叫了羽絨棉。 羽絨棉真的比羽絨服還好嗎? 我們仔細看了看商品的標籤,填充物一欄裡並沒有發現和羽絨有關的內容,而是寫著100%滌綸,商家所說的80%的羽絨含量更是無從考證。記者調查發現,即使是名正言順的羽絨服,也存在較大價差,從一千多到二三百塊錢不等,價格相差五六百,這價格是差在保暖性上嗎? 銷售人員說了,即使是便宜的羽絨服,保暖性也很好,為了讓記者相信,銷售人員還拿出一大罐羽絨來,聲稱他們銷售的羽絨服裡填充的都是這樣的高絨。 記者發現,這些所謂的高絨羽絨服產品,標籤上標註的羽絨含量都在90%以上。但僅從標籤上很難看出,羽絨服的內在填充物究竟有什麼區別。 那市場上銷售的羽絨服,羽絨含量究竟能達到多少呢?市場上羽絨含量均為90%的羽絨服,拿給讓專家給看看,羽絨服裡究竟能含多少羽絨? 羽絨服填充物是陸禽毛 要想知道羽絨服裡到底有多少羽絨,必須得剪開面料對填充物取樣,再將取樣的填充物,按照國標的要求進行分類,也就是要把羽絨一根根摘出來,然後才能檢測出羽絨含量。比如一件羽絨服的含絨情況,檢驗結果是含絨量78.2%,其它有羽絲毛片,毛片當中有一部分屬於陸禽毛的東西。 所謂的陸禽毛,主要指的是雞毛,羽絨服裡的填充物必須是水禽毛,如鴨、鵝。羽絨服內如果混雜了大量的雞毛,會影響到羽絨服的保暖性和蓬鬆度,從實際檢測出的含絨量來看,羽絨服遠遠低於商品標籤上標註的,90%的含絨量,屬不合格產品。 含絨量90%的羽絨服一檢測含絨量竟然是零 另一種羽絨服,標籤上寫著含絨量90%,從感官上初步判斷手感非常好,但是一檢測會含絨量竟然是零。專家介紹,這種羽絨服非常具有迷惑性,是把鴨毛打碎後填充到羽絨服裡的。藉助專業儀器,我們會看得更清楚,儘管這件填充物都是鴨子身上的絨毛,但卻沒有形成聚合狀,都是些零散的絲,業內稱為毛絲。按照國標要求,界定鴨絨的條件,是朵絨等大塊兒絨片的含量要在90%以上,如果只是一些零散的絲,即使是鴨身上的絨毛,也不能算作鴨絨。 標籤上寫著含絨量90%的羽絨服,檢測後的含絨量竟然為零,這樣的羽絨服穿在身上究竟能不能起到保暖效果,我們真要打個大大的問號了。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名不副實的羽絨服呢,不誠信的商家為什麼要在羽絨上做文章呢?咱們到生產環節去看一看。 揭開羽絨服生產流程的暴利 我們來到天津市一家老牌羽絨服制衣企業,他們剛剛從河北白洋淀進了一批鴨絨原料。天津春潭製衣有限公司總經理於青春說,現在好的絨是越來越難進了。像這批含量在90%的絨,每噸的進貨價從去年的8萬塊,漲到了今年的25萬塊。絨價漲得太猛了,正規的製衣企業為了保險起見,在進貨後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生產,而是拿到檢測部門送檢,檢測合格了再投入生產。然而對於一些不正規的企業來說,購進的羽絨越便宜,賺取的利潤就越高。 九零羽絨目前每噸是二十五六萬,八零的價錢就減去10%,七零的減去20%。 70、80、90指的是羽絨含量的百分比,這三種是目前大多數生產企業使用的規格。根據國標要求,羽絨含量達到50%以上就可以製作羽絨服來出售,於是,一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購進的是價錢便宜的絨,而標籤上寫的卻是最好的絨,這種以次充好的行為,行業裡叫“高標低用”,都是家庭作坊,一年做個幾千件,專門就是賺羽絨的錢,以次充好賺羽絨的錢。 業內人士介紹,由於羽絨服生產門檻較低,大量有資質和無資質的企業充斥著市場,對於那些沒有知名度的小作坊來說,要想和大品牌競爭,也必須擠進優質羽絨服的行業,因此就在標籤上做文章,將本身低含量的羽絨標高,更有甚者壓根就不使用羽絨,而是改用毛絲,這樣它的生產成本會降到最低。 毛絲的成本跟羽絨比,也就是羽絨的十分之一吧,毛絲很便宜的,換算到一件衣服上也就四五塊錢。 我們來算筆賬,如果使用90的絨,每噸的價格是25萬元,換算成小單位,每克的羽絨是2毛5,按一件標準尺寸的羽絨服來算,需要羽絨180克,羽絨成本是45塊錢,如果使用毛絲的話,成本只有90絨的十分之一,這麼一算,填充物的成本竟然能降到四塊五。 在整個製衣成本中,羽絨佔只佔四分之一,其餘的成本主要是人員工資和麵料了,但這兩樣成本通常來說很難大幅壓縮,因此個別企業只能從羽絨上找利潤。業內人士提醒,一件90絨做的羽絨服,目前製衣成本至少要200塊,除了打特價的商品外,如果遇上了低於200元的羽絨服,就要謹慎購買了。 其實價格不是區分羽絨服優劣的方法,但做為普通消費者來說,我們也很難再透過其它辦法,區分出羽絨服的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