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滴泉溪河江海流
-
2 # 慕容和濤
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國力日漸強大,起初只是佔領了琉球群島,把觸角伸向了北韓。這個時候他還不是狂到沒邊誰都敢打。透過甲午戰爭打敗了清王朝,獲得了鉅額戰爭賠款以後國內有了充足的資金,這個時候日本國內的工業有了空前的發展。後又透過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和海上打敗了俄羅斯,坐穩了東亞霸主的地位。在一戰中參加協約國打敗了德國在東亞的勢力,至此徹底進入世界列強行列。日本這幾次戰爭的對手至少在明面上看著都不日本強大,日本賭上全國之力才得以取勝。這就造就了日本的賭徒心理,同時透過這幾次戰勝積累了名族自信。
所有在後來的二戰中才敢於向美英等老牌主義強國開戰,也註定了其滅亡的結局。
-
3 # TonyDeng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檢驗國力的首戰是對中國,甲午贏了,但日本人覺得沒什麼。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日俄戰爭,這是亞洲黃種人第一次戰勝白種人,在世界上震動甚大,日本跨入列強的標誌是這個,也是西方人承認的。
正是日俄戰爭的勝利,亞洲世界人民才打破白種人不可戰勝的恐懼,覺得可以爭取民族自主。日本的自信由此而來。
實際上,當日本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的時候,出兵東南亞,是打著解放當地殖民地的旗號,在各國的紀錄片上都可以看到當地民眾夾道歡迎日軍的片段。日本人把歐洲殖民者從亞洲驅逐出去,客觀上幫助了亞洲民族獨立解放運動的發展,二戰後亞洲雨後春筍般的國家獨立,實際上得益於此。
日本並非說是誰都敢打,而是自身國土地理特殊,資源恐懼,導致無時無刻想著如何獲得資源保障。向各處的進軍,也是為了獲取資源,中國東北是首選位置。南進也是為了資源,在美國封鎖對日貿易之後,才動念要報復美國,啟動太平洋戰爭。
日本侵佔中國東北之後,由於陸軍歷來“以下犯上”的傳統,又莫名啟動了七七事變,把戰爭擴大化,沒料到從此被死死拖住,既無力北侵蘇聯,也無力維持對美戰爭。九一八是下層軍官倒逼上層發動的,號稱短時間解決問題,張學良不抵抗,讓此語成事實。以此為由,陸軍又一次妄圖三個月解決中國。日皇在陸軍要求對美宣戰時,就問支那事變你們說三個月解決結果不能那麼又有何理由說對美可以短期結束,東條英機無言以答,最終反覆開會商討,他們還是決定了要對美開戰,海軍企圖一舉打擊美國海軍士氣而進行偷襲珍珠港計劃,原想以勝利迫使美國和談,結果沒成功(山本五十六是強烈反對對美戰爭的)。
-
4 # 不正經的軍棍
在哪裡打?都是家門口,除了美國,挑戰美國,被美國打到家門口了。
明治維新之後,不是日本誰都敢打了,如果誰都敢打了,日本不是明治維新改革了,而是一起信奉了一些邪門歪道的東西,瘋了之後才那樣打。而日本人這幾仗,打的其實也都挺聰明的。
俄國首先是日俄戰爭,日本和沙俄在爭奪東北,但是這個處於優勢的是日本,而不是俄國。俄國在遠東地區總共也就10萬正規軍,而日本不同,日本可以源源不斷的從海上或者北韓運送兵力過來。日俄戰爭中,日本很多勝利都是用人命堆出來的。
有一次,日軍20萬人進攻俄軍5萬人,怎麼都打不下來。然後乃木希典靈機一動,集團衝鋒吧,持續衝鋒,壓垮俄華人。結果,日本就端著刺刀瘋了一樣發動集團衝鋒,最後陣亡11萬人,打贏了。這一個戰術後來也被繼承了下來,叫豬突戰術,就是萬歲衝鋒。
當然,還有後來的諾門罕戰役和張鼓峰事件,這兩場戰爭都屬於日本和蘇聯之間的相互試探,試探結束之後,日本就再也沒有勇氣去對抗蘇聯強大的戰爭機器了,算起來還是挺聰明。
德國而日本和德國打,這純粹就是撿便宜了。一戰時期德華人在歐洲要不行了,日本不過就是個打醬油的,但是他趁這個機會,進攻青島,當時是德國殖民地,日本不過就是趁人之危。
英國而日本打英國也是一樣,當時英國在歐洲和希特勒打的死去活來,他也就是趁此之際,攻擊東南亞英軍,那些英軍就是一些殖民軍,估計都被丘吉爾忘了,戰鬥力一般,裝備一般,大艦就兩艘,實力和日軍差的太遠,最重要的是,還沒有後援,被日本吃掉在所難免。東南亞一直是英美等列強殖民地,想佔領東南亞的大片資源產區,就必須趕走英美等國。
美國而日本最作死的就是進攻美國,在進攻英國之前。這個其實是美國把日本逼到絕路上去了,又是凍結資金又是石油鋼鐵禁運的,日本基本就是被逼無奈和美國動手了,眼光瞄準東南亞。想進東南亞,東南亞有美軍啊,那怎麼辦?打唄,打珍珠港,斷了美軍後援,然後直接衝過去消滅菲律賓的美軍,這招其實玩的挺聰明,但是低估了美華人的態度和反擊的意志。
總體來看,日本對俄國、德國、美國、英國的作戰,其實都比較聰明,都是趁人之危,時機把握的都非常不錯,蘇聯打不過,就不打了,唯一失算的就是美國了。他不是誰都敢打,是每一戰都精打細算,算準了才開始。
-
5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從明治維新到二戰結束,日本先後主動攻擊了中國(清朝)、沙俄、英國、美國,當時的日本有一種賭徒的心態,不管是敵人多麼強大,都敢於發動戰爭。日本在明治維新後,開始走向了軍國主義擴張的道路。
日本的第一個目標就瞄準了清朝,雖然清朝在兩次鴉片戰爭中損失慘重,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甲午中日戰爭之前,清朝的綜合國力仍然遠勝於日本。但是日本在戰前進行了十多年的準備,明治天皇帶頭勤儉節約,將錢捐給軍隊發展,日本國民紛紛效仿,短短十年的時間,日本海軍的實力就反超了清朝。反觀清王朝慈禧太后奢侈無比,大臣們明爭暗鬥,在開戰前十年軍事實力發展十分緩慢。
最終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日本一戰成名,順利躋身列強行列。在甲午中日戰爭後,日本獲得了大量的戰爭賠款,軍事實力得到了空前發展。這時候日本同沙俄在遠東地區的矛盾比較尖銳,沙皇並沒有重視日本的發展,他認為自己只需要派遣一支艦隊,就能夠生擒天皇。日本在同俄國開戰前,軍隊日夜加緊操練,整體的戰鬥力已經遠勝於俄軍。在對馬海戰中,日本擊沉了沙俄27萬噸軍艦,只損失了300噸軍艦,之後日本取得了日俄戰爭勝利。
在贏得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勝利後,日本開始變得盲目自信,認為日本戰無不勝。在二戰爆發之後,日本號稱“三個月滅亡中國”,結果日本在中國戰場打了八年,也沒能滅亡中國。二戰中期,日本“賭神”山本五十六策劃了偷襲珍珠港的計劃,南雲忠一帶領航母編隊摧毀了美軍在珍珠港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對日本宣戰,在美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的壓制下,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在日本投降的時候,驕傲自大的日本國內被轟炸成了一片廢墟,再也沒有了挑戰世界的勇氣。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依靠著賭徒心理擊敗了清朝和沙俄,使日本從一個落後的亞洲國家,一躍成為列強之一。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開始失去理性,妄圖想要征服亞洲進而征服世界。日本本身只是一個彈丸小國,土地、資源、人口、地理位置等條件都不佔優勢,不具備成為世界霸主的條件。在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候,日本就已經註定要失敗。日本的失敗給後人一個深刻的教訓,做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貪心不足蛇吞象。
-
6 # 味哎兒
立國理念的不同,造成不同的國情。
中國以農為本,以工為輔,以兵為護,以文彩為教化。因而保土地而耕,自制用具助農,白天讀詩書,從而成耕讀之家,而入雅,入雅而楚武,所以尚法家。
這就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收天下兵器鑄成二十四青銅鑄像的收兵現象。
漢劉邦,矯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王壟斷武現象。
即,民不再從習武,僅耕讀。
由是初立國的帝王武力強悍,幾十代後弱不經風,外族侵入常態。
日本自唐朝時謀強,仿唐式外,揚武。
其立國理念呈:
兵武為本,工為輔,文為助,農為護。即農保障上三者順暢。
因元朝入不進,宋明搶襲中國,清時抗荷又成功,當甲午一戰,獲鉅額賠償後,工業化得以完成,此甜頭成其永恆記憶。
因此,四處侵奪,最終打向美國。
當歐戰場結束。
中蘇美英法合眾打日本,形成如今聯合國裡各國協商的國際局面。
即:用工業技術各國間相爭競爭,用文詞撩事,用武力支撐的,國際自由貿易體系。
回覆列表
倭國沒有英國和美國的支援幫助不敢打俄國,也打不過俄國,盤踞在東北的80萬關東軍一週就被老毛子消滅了。二戰日本敢打英國和美國是因為德國在歐洲節節勝利,英美根本沒有能力顧及亞洲,沒有德國日本根本不敢打英國,最後被美華人按在地上摩擦,美軍犧牲了9萬人,但是打死了157萬日本人,死亡比達到了驚人的1比17,基本上就是美國對倭族人的屠殺。日本打俄國打美國都是偷襲,從來不敢堂堂正正的打,此乃倭族人的本性,所以中國要特別小心倭族,倭族乃小人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