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穩緻遠
-
2 # 祿旗
平時注重道德的修養,自身素質過硬。處處為人師表,時時率先垂範。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顧念天下眾生,熱心公益事業。嚴格要求家人,模範遵守法律。不讓別人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別人做的事自己首先做好。仁義至上,誠實守信。關心別人比關心自己為重,一心為公,心繫大眾,為群眾的利益發聲,努力解決群眾疾苦,把人民的冷暖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這樣做,才能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
-
3 # 初曉兒
何謂名門望族。有名望的,高貴的,受人尊崇的,地位顯要的家庭或有特權的家族,稱為名門望族。
名門望族,並非簡單的一兩代人的奮鬥能達到,並非指某個姓氏人多勢眾,並非某個有錢有勢的地方豪強,也並非家族裡出了幾個高官顯宦。
中國歷史上最典型的名門望族是中古時期的五姓七望,即:崔、盧、鄭、王、李,其次是:韋、裴、柳、薛、楊、杜。
名門望族的形成原因分析:其一,嚴格意義上的名門望族,是政治的產物,是與中國士族政治互為依託的世家。中國士族政治時代有兩個階段最為輝煌,一是兩晉北朝,二是唐朝。從這個角度說,名門望族是社會政治的產物,同時又是社會政治制度的依仗和保障。與社會政治相輔相存。
略舉一例:貞觀中,太宗皇帝無法忍受世家大族的傲慢,說:“比有山東崔、盧、李、鄭四姓,雖累葉陵遲,猶恃其舊地,好自矜大,稱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廣索聘財,以多為貴,論數定約,同於市賈,甚損風俗,有紊禮經。既輕重失宜,理須改革。”當時,太宗多次發出包含迷惑與憤怒的質問:“吾實不解山東四姓為何自矜,而人間又為何重之?!”於是,命重臣修《氏族志》,《氏族志》抬高了皇室,對“山東士族”進行了壓制,但卻沒取得實際效果。可見,當時的名門望族甚至直接干擾了皇權!
其二,名門望族的形成,是長期文化底蘊的積澱。以五姓七望中崔姓為例。崔姓來歷淵源極長,崔姓在歷史上源於姜姓,相傳是炎帝的後代。西周初年,炎帝裔孫姜尚因輔佐文王、武王建周有功,被分封於齊,建齊國,為公爵。數傳至齊丁公時,有長子姜季子應襲公爵,但辭而不受,讓位於胞弟叔乙。叔乙繼位後,把崔邑(今山東章丘西北)一帶的地方賞賜給他作為食邑。從此,季子的子孫便在崔邑居住下來,後來又把食邑的名稱崔當作姓氏,從而成為崔姓人。崔姓得姓以後,季子八世孫崔杼是雖齊國權臣,但後來由於他在政爭中失敗,崔姓在齊國失去權勢,南遷魯國(今山東曲阜一帶)。繁衍至入漢以後,在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清河東北)定居下來。崔業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今屬河北),二人的後代在漢魏南北朝及隋唐時各發展成為強宗大族,名賢輩出。才有了後來被當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公認為“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文化積澱的時間極其漫長,並非一蹴而就。
其三,經濟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關經濟基礎對名門望族形成的作用,我覺得不用多說,因為這是政治經濟學的最基本常識。
結論:從對古代五姓七望形成原因的大致分析,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要想成為名門望族,必須經過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從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諸多方面進行卓有成效的奮鬥和努力。
回覆列表
家族中只要有一個人透過奮鬥成功,即能在對下一代進行良好教育的同時,透過業已建立的人脈網路,為後輩的事業鋪好前路。若能憑藉早年樹起的家風,積累兩三代時間,就有希望使家族成為一個新興的“名門望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