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釣魚城下煮河魚

    簡而言之,士族指的是一類家族,勳貴指的是一類人。

    士族是累世為官的名門望族,家學淵深,家風謹嚴,社會聲望崇高。在唐朝,士族子弟出仕主要靠家族軟實力和個人能力。家族的凝聚力靠的是共同的祖先和門第,一般並沒有號令全族的領袖人物。

    而明朝的勳貴指的是因軍功封爵的武將(極少數文官)及其襲爵子孫,比如徐達封魏國公,死後徐輝祖襲爵,徐達和徐輝祖都算勳貴,但徐輝祖的弟弟徐膺緒就不是勳貴了。襲爵嚴格遵行嫡長子繼承製,襲爵的長子家族內稱“爵主”,是整個家族的領袖,朝廷也會視其德才量才使用。而其他子弟要麼依附長支為生,要麼自己獨立自謀出路,朝廷一般是不給官當的,除非像魏國公、成國公這樣的重要勳貴。因為以武功起家,又沒有仕進的動力,勳臣家族文化素養一般都不高,完全沒法和士族相比。

  • 2 # 世界的五彩斑斕

    有很大區別,晉至隋唐的勳貴幾乎都是傳承久遠的望族,有自己的家傳文化絕學和部曲私兵,說白了王朝末路他們就可以起來爭權奪位,農民和底層的群體根本幹不過他們!當王朝如日中天他們就成被打壓的群體,畢竟他們有太多資源和對皇權的威脅!而宋明時代,宋朝的勳貴被一直抑制甚至很多都被當豬養著,傳承丟失得很厲害!明朝朱元璋殺勳貴殺的厲害,到朱棣上位還對勳貴優待有佳,還保持有戰鬥力,到土木堡之變,勳貴精英被文官和外敵勾結,一股腦給端了,勳貴階層在明一代就此沒落!可惜了

  • 3 # 盛夏一抹清涼

    感謝提問。

    魏晉南北朝計程車族和宋明時期的勳貴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前者是以家族為單位的,由各個地方的名門望族組成,比較出名的有關隴貴族集團、山東士族集團、江南士族、關中士族等等。而後者則是朝代開國之初的功臣留下的家族,大多是武將居多。

    自兩漢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實行察舉制和徵辟制相結合的選官制度,到魏晉時期更改為九品中正制。在制度實行之初,確實是為朝廷選拔了很多能力出眾的人才,但是時間一長,這些制度不可避免的成為了地方長官與名門望族相互勾結的工具,以致於“上品無豪門,下品無寒士”。

    南北朝時期,北方更是以府兵制為基礎出現了關隴貴族這個龐然大物,一直到隋唐時期,活躍在九州大地的名門望族就有關隴貴族、五姓七望、蘭陵蕭氏等眾多家族,他們把持朝政,壟斷經濟,甚至影響朝代的更迭,比如關隴貴族就以一己之力影響了北魏、北周、隋朝、唐朝四個朝代的更替。

    貴族消亡後,與寒門對立的成為了勳貴階層,他們大多是跟隨開國君主打天下的那一小撮子人,因為有著開國之功,逐漸衍變出一個大家族。

    與士族的權傾天下相比,勳貴的權勢實在是小了太多,他們永遠只能依附於皇權,仰皇權鼻息而存。

    但是有一點二者可能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永遠以家族的利益為重,家國始終是家在國前。

  • 4 # 神兜兜三國

    勳貴是一直都有的,士族(門閥)主要去起源於東漢。勳貴主要是指開國元勳的後代(尤指嫡系子孫),因其能繼承元勳的爵位,故而為貴。在兩漢年代直至隋唐之前,尚未形成科舉制度,採取的是推薦制度,郡太守級別推薦孝廉(約20萬人中選一人),州級長官舉薦茂才,能獲得舉薦的,往往是貴家子弟,故而勳貴家族子弟都有出頭機會,比如東漢雲臺二十八將之四的耿弇,其子孫大部分都是當中高階官員“耿氏自中興已後迄建安之末,大將軍二人,將軍九人,卿十三人,尚公主三人,列侯十九人,中郎將、護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數十百人,遂與漢興衰雲”。不過,在東漢時代,中後期,開始要求推舉一些“巖穴之士”,即“專心苦讀之人”,於是乎,地方上的一些家族(良家)有了一些出頭露面的機會,並逐漸形成一定氣候,產生了“名士”,某個家族“名士”出了多,這個家族就會非常有名,如三國穎川郡荀家、東郡橋家、汝南郡袁家等。從三國後期到魏晉南北朝時代,可以這麼說,整個上流社會,除了皇室宗親外,主要就是“勳貴”與“士族”,到了隋唐,開始實行統一的科舉制度,讀書人至少有了一個(相對公平的)出頭機會,士族(氏族)的壟斷性開始下降,勳貴的壟斷性也開始下降,朝廷有了一個比較開放的選拔人才的途徑。到了明清時代,為了減少勳貴的權力,勳貴往往變成花瓶,好吃好喝的養著,當然了,對於勳貴子孫(庶子為主),有時也會照顧性的賞賜一些身份(如清朝,賞個舉人出身)等,至於是否有前途,那看他發展了。而魏晉南北朝,正好是士族(士族兼氏族)力量大發展階段,除了皇室宗親外,士族成為與勳貴相對抗的力量,勳貴用得多了,有麻煩了,那就用士族了,士族用多了,也麻煩,那就用勳貴來打壓一下。但總體來說,魏晉計程車族比明清勳貴要強大一點。

  • 5 # 清山雅舍

    前言

    士族,也叫世家、門閥,是漢末的地方豪強逐漸演化而來的。而宋明時期的勳貴,主要是指宋明開國時期因戰功封爵的功臣集團。顯然,這二者是有顯著區別的,具體有何不同,我們在下文詳細梳理一番。

    一、人員成分不同

    ·士族是傳承時間較長、強盛時間較久的大宗族,代代都有實權高官,不論在地方還是在中央都是有很大的話語權的。比如東漢的弘農楊氏、汝南袁氏,為了讓大家更直觀一些,在三國演義中,楊修、袁紹相必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人物,那麼他們二人就分別屬於這兩個士族。小一點的例子,比如司馬懿出自河內司馬氏,諸葛亮出自琅琊諸葛氏。當然在漢末時期,士族還沒有發展到巔峰,但是已經頗具規模了。

    ·宋明勳貴主要是指開國時期建功封爵的功臣集團。他們這些人很多都起於草莽,家世都很一般,不像士族那麼顯赫。他們大多數是因為抓住了輔佐新君王建國的機會,從而使得自己的家族翻身變成豪門。這樣的家族往往是靠著第一代功臣祖宗的蔭庇,得以令代代子孫收益的。還是舉例說明,宋朝勳貴比如趙匡胤手下的功臣們,趙普、石守信等人,但是宋朝的爵位很摳門,不能世襲,也就是這些人死了爵位就沒了,所以其實宋朝的勳貴勢力很弱。明朝的勳貴就強多了,比如魏國公徐達、南韓公李善長、鄂國公常遇春等等,由於明朝的爵位可以世襲,所以明朝的勳貴能夠得以代代相傳,因而整體實力要遠超宋朝勳貴。

    二、政治立場不同

    ·士族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其在政治立場上的“自私性”。士族凡是要優先考慮家族利益,就是所謂的“先家後國”。因為士族往往都是歷經數朝的存在,他們認為只要家族勢力不倒,不管在哪個朝代都能夠被皇帝積極拉攏。所以士族往往的作風都是四處投機,兩面下注,從來不會絕對堅定地跟著某一方勢力幹。士族的一切決定都是以家族利益至上為原則的。

    ·勳貴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們是開國功臣集團,所以他們的榮華富貴都是建立在本朝皇族的恩賞上的。勳貴往往只經歷一朝,一旦亡國,他們也就與國同休了。所以,勳貴是皇族的堅定維護者,他們有著明確的政治立場。宋朝的爵位不能世襲就先不論,你看明朝每有戰事,勳貴們都是二話不說,非常乾脆地幫助皇帝領兵作戰的。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自己家族的榮華永固也要為皇族賣力氣。

    結語

    綜上,魏晉南北朝計程車族和宋明的勳貴並不是一回事,他們之間的區別很大,是歷史發展到不同階段的不同產物。按照上面講的內容也很容易區分,大家不妨印證一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個陰陽怪氣的領導怎麼辦?被領導差別對待,心裡很不舒服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