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淘爸爸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這涉及到對科學成果的評價問題。

    SCI全稱叫做Science Citation Index,翻譯過來就是科學索引指數。它的早期功能只是和電話簿一樣,便於大家查詢資訊,看看作者把文章發表在哪裡,對成果本身並沒有特別的評價含義。

    隨著時間的演化,管理者發現這個SCI很好用,尤其對於那些只會用數字進行管理的體系,簡直就是量身定做的好指數,於是,SCI開始大行其道。發了多篇國際SCI就成了判定學術標準的重要指標。

    早期SCI基本都是國際雜誌,因此,國內雜誌的地位就顯得低下,沒進入SCI系統,發表的中文文章在評職稱時,作用也小。這就造成了一種惡性迴圈,大家越來越崇拜國際雜誌。但是,屠呦呦先生獲得諾貝爾獎,其核心成果其實是發表在國內雜誌上的。

    要是這麼較真,反過來,強調文章無用論,可行嗎?當然也不可行。

    有人覺得,解決這樣靠數文章數來定義學術水平的問題,要靠業內整體科學加的公正評判。大家全都認可的成果,必然就是好成果。其結果就是,地心說統治一千多年,大家都認可,其實是錯的。相對論當初幾乎無人能懂,諾貝爾獎都不發給愛因斯坦,但是其理論是對的。可見,對於評價體系來說,是一個綜合系統,單一的評價方式,必然會造成很多混亂。無論多麼完美的體系,都會有特例的存在。

    回到這個問題本身,發表了一片SCI論文,就目前國內的科研水平,對絕大多數的科研人員(包括研究生),只是入門的水平。即使如此,還有很多研究生畢業前寫不出一片像樣的SCI文章。如果學生髮表的雜誌級別很高,說明很有天賦,但還需要前行,把知識體系化。對某些特定成果,可能一篇就足以奠定行業基礎,這樣的機率非常小。

    做科研,最好的狀態就是忘記掉文章數量,踏踏實實做學問。就像在刨地,大部分時間只是刨到石頭,很少的時候沒準也能夠找到金子。

  • 2 # sentairider

    你是發了nature,science還是那些不知名的,隨便發一篇灌水那再容易不過,5以上就開始不容易了 10又是一個坎,之後越來越困難,有個cns全國所有的高校研究所都要你了

  • 3 # 我是向高

    這個問題可能得分專業和期刊的級別了。

    要是醫院或者材料學或者化學專業,發一篇很普通的SCI其實挺容易的,畢竟現在水水的期刊太多了,而且,如果英文水平不太好,還可以在自己寫好以後請別人修改和潤色。

    但是,無論什麼專業,要是發一篇高水平的論文,還是挺不容易的,至少對我們這些沒發過的人開講,感覺還是比較牛逼的。

  • 4 # 映象科普

    SCI(Scientific Citation Idenx),即《科學引文索引》是被SCI索引收錄的期刊所刊登的論文,是自然科學領域基礎理論學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資料庫。被國內外學術界當做制定學科發展規劃和學術排名的重要依據。

    SCI不同於本土論文,它是國際性非常強的,通常來講它是進行國際學科交流的重要方式。發表SCI,可以向世界的其他國家展示中國基礎研究的能力,提高中國在學術界的地位,對於個人來講,如果能夠發表一篇重要的SCI論文,就等於敲開了高等研究所的大門。

    但是發表一篇SCI卻不起是那麼容易的,首先SCI必須是全英文著作,對於一些年齡大經驗強的科研工作者來說內容不是最難的,但英語的表達往往是制約其創作並發表的重要因素。其次就算能夠發表,也是要分三六九等的,縱使發表再多的低水平SCI,其地位也遠遠比不了發表了發表了一篇高水平SCI的。

    正因為如此,SCI才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對於中國大多數科研工作者來說是難以發表的。故而很多科研機構以及高校將其作為用人的評價標準是比較公正的。

    一方面這是體現了科研者的學術能力,另一方面這樣做也便於中國科技發展與國外接軌,進而提高中國科技水準。所以說如果能夠發表一篇有足夠分量的SCI論文,那的確是相當不錯的而且是很難的!

  • 5 # 赤焰DUT

    1篇SCI,沒法衡量到底什麼水平,這取決於研究方向和文章檔次,有些方向發文章比較容易,牛人一年七八篇都正常;有些人為了評職稱,灌水的文章也常發,有些就只發好文章,專注頂級或者top期刊。萬事開頭難,有第一篇,就會有第二、第三、。。。、第n篇。

    現在SCI也越來越講究分割槽或者影響因子了,包括基金申請也強調代表性論著了,可見以後也會越來越強調研究人員要有創新性、前沿性成果。個人覺得,儘量多發好文章,有時候為了達到評職稱的數量要求,灌灌水也是可以的,有好有次也是可以。

  • 6 # 有態度的內分泌醫生

    這裡的酸葡萄好多,其實和高考寫作文一樣,文盲也會有一萬個理由證明他就是那個寫不出高考作文但是天賦過人的神奇少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傳40到50回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