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九電影

    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故事的引發,和一個叫小勃律的國家有關,這個國家夾在大唐和吐蕃之間,時而傾向大唐,時而傾向吐蕃,這讓開疆拓土的唐玄宗不能忍受,於是,就有了著名的唐擊小勃律之戰。這是一場世界超水平戰役,主帥高仙芝帶領大軍行軍100天,翻越5000米高山,出其不意攻下了小勃律。

    公元740年前後,吐蕃透過武力和和親兩種手段,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最大的兩個國家大勃律和小勃律,致使唐西北20多個國家都被吐蕃控制,唐王朝在這一地區的權威受損。唐玄宗怎麼會允許這樣的局面出現?他先後派三撥人馬征討小勃律都失敗了,高仙芝是第四個,算得上臨危受命。當然,他沒有讓唐玄宗失望。

    高仙芝根據經驗,選擇於農歷4月份從龜茲出發。他帶領一萬人,再加上沿途軍隊的加入,總兵力大約在兩萬人左右。

    高仙芝這一仗的第一個特點是:選擇的時間合適。時間是四月初,地點是安西。十五天後,大軍到達撥換城,再十幾天到達握瑟德,再十幾天到達疏勒。這一個月的時間是第一個階段。

    然後軍隊從疏勒出發,二十天後到達蔥嶺守捉,再二十天後到達播密川,再二十天到五識匿國。這兩個月是第二階段,此時,他們已經接近吐蕃邊界上的要塞連雲堡,高仙芝在這裡做了第二次休整。

    高仙芝行軍100天,翻越海拔5000米的帕米爾高原,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

    高仙芝的第二個特點是:兵分三路。

    在特勒滿川,高仙芝兵分三路,一路從北穀道進軍,一路由赤佛道進軍,還有一路從護密國進軍,三路軍在連雲堡前集合。三路軍隊包抄,不僅縮短了行軍時間,也實施了戰略包圍。

    連雲堡在今天阿富汗東北部,建築在一座山峰上,三面是陡峭的山崖,只有北部是平地,但有河流做屏障。易守難攻。要攻打連雲堡,只有從北部入手。問題是,如何穿越河流?

    這就有了高仙芝用兵的第四個特點:根據當地氣候特點,選擇在氣溫最低的凌晨三四點鐘渡河。結果是“人不溼旗,馬不溼韉。”(《舊唐書高仙芝傳》)大概是夜晚的河流結冰吧。不管怎樣,高仙芝和他的軍隊好像天降神兵般,在天剛矇矇亮的時候突然出現在連雲堡前。高仙芝下了死命令:必須在中午之前拿下城池。

    這一仗從早晨打到中午,這個要塞終於打下來了。接下來,高仙芝要翻越海拔四千六百多米的坦駒嶺。

    有過翻越經驗的軍隊這一次倒是不費力氣,但問題是,從坦駒嶺山頂到南坡山下,至少有20公里冰雪覆蓋的陡峭山路,而且下去後就是敵境,根本沒有退路。士兵們軍心不穩,紛紛問高仙芝,將軍這是想讓我們上哪兒去?

    面對不穩定的軍心,高仙芝也有辦法。他早在登山之前就派了20多人下山,扮作當地人來迎降,又說印度河上連線大勃律過的藤橋已經斷了,這樣吐蕃的援軍無法增援小勃律。士兵們信以為真,高高興興地下山了。

    這是高仙芝打勝仗的第六個特點,善於穩定軍心。

    高仙芝的運氣實在是好,山下的阿弩越人果然投降了,唐軍不僅得到休息,並且補足了給養。之後,一舉平定了小勃律國。

    小勃律之戰後,公元750年上半年,高仙芝又奉命擊敗了在蔥嶺地區叛亂的羯師,俘獲其國王勃特沒。

    至此,絲綢之路南線地區的穩定得以恢復,唐朝在帕米爾地區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控制,這個局面維持了幾十年,高仙芝功不可沒。

  • 2 # 紅楓文史娛

    巴基斯坦所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有一個邊境城市,名叫吉爾吉特,雖然叫做市,又是巴基斯坦東北部最大的城市,但其規模遠不能與中國的三線城市相比,人口只有5000多,中國的很多縣城也遠超此數。

    但是這個吉爾吉特卻與中國有著比較深的淵源,具體來說,它曾與中國的大唐王朝發生過戰爭,而且最終為唐朝軍隊所佔領。

    原來,吉爾吉特在唐朝時期名叫孽多,是《長安十二時辰》中數次提起的小勃律國首府所在地,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這個小勃律國與唐朝到底有著怎樣的恩怨。

    一、西域小國,唐玄宗待其國王像兒子。

    小勃律國距離唐朝的首府長安其實距離很遠,約9000多公里,大家知道,中國的東西距離也不過5200公里。

    然而那時候大唐威震四方,這個小勃律國從唐朝開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13年開始,就來向東方大國大唐朝貢。

    當時是國王沒謹忙(很奇怪的名字吧,估計是音譯)親自帶隊,獲得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親切接見。李隆基很喜歡這個沒謹忙,喜歡到什麼程度呢?史書記載,就像對待親兒子那樣,《新唐書》原話是這麼寫的:“開元初,王沒謹忙來朝,玄宗以兒子畜之,以其地位綏遠軍。”

    投桃報李,沒謹忙很乖很聽話,也像對待親爹那樣對待唐玄宗,一時間兩國相安無事,父慈子孝,一片和諧景象。

    (上圖:吉爾吉特城)

    二、受吐蕃欺負,大唐出手相助奪回九城。

    小勃律國的東南還有一個強大鄰國,彼時名叫吐蕃,這個名稱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貞觀年間,文成公主進藏和親,就是嫁給吐蕃國的國王松贊干布。

    但這個吐蕃國實在是小人心性,儘管和唐朝有姻親關係,卻屢次進犯騷擾唐境,而且還欺負周邊小國,小勃律國有了這個近鄰,也算倒了黴了。

    當時小勃律國有九座城池被吐蕃國搶了過去,沒謹忙於是向離他最近的大唐北庭求助,北庭節度使張孝嵩派出4000精兵前往,沒費吹灰之力就將吐蕃軍打敗,殺死吐蕃軍數萬人,重新把小勃律國丟失的九座城奪了回來。

    沒謹忙感激涕零,親派自己手下的大首領察卓那斯摩沒勝(七個字的長名)感趕到長安向大唐皇帝表示感謝。

    可見,這時候的唐朝和小勃律國的關係非常不錯,就像父子一般。

    三、吐蕃使陰招,小勃律國認賊作父

    後來,跟大唐交好的沒謹忙病故,他的兒子難泥接任,沒過幾年難泥也死了,他的哥哥麻來兮接任,可是這個麻來兮也沒活多少年,死後由蘇失利接棒成為小勃律王。

    吐蕃國被唐朝打敗後老實了幾年,可對其周邊那些小國卻從來也沒放手過,最多的時候曾有近20個國家臣服於它。

    不過,由於有唐庭的庇護,吐蕃對小勃律國始終沒能再佔到便宜,於是趁著小勃律國政權更迭,想出一個損招——和親,以此來引誘小勃律國投靠自己。

    此時的小勃律國國王已經跟沒謹忙那時隔了好幾輩,跟大唐的關係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緊密,此時有了吐蕃公主來做媳婦,再加上它本身就對吐蕃這個強大近鄰有所畏懼,所以沒能經得住誘惑,轉身投進了吐蕃懷抱。

    這下好了,人家成了實在親戚,這個小勃律國見利忘義,從此後再也不給唐庭進貢,《新唐書》記載,“安西都護三討之無功”,什麼意思?就是說,安西都護連續催討了三次貢品都沒能要來。

    這還不算,小勃律國還助紂為虐,阻攔西域其他國家朝見唐庭,並搶奪其他國家給唐庭的貢品。

    唐庭震怒,出兵討伐並滅其國

    如此大逆不道,這還了得,天寶六載,也就是公元747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詔,命令安西副都護高仙芝率領1萬大軍前去討伐,安西副都護,相當於現在的新疆軍區副司令員。

    高仙芝是高句麗人,小時候就跟隨父親來到安西戍邊,20歲被拜為將軍,可見其軍事才能非常卓越。

    在高仙芝指揮下,唐軍不日便打到了小勃律國。高仙芝沒有急著攻城,而是派出部將席元慶去見小勃律國國王蘇失利,假意說是想從小勃律國借道,前去攻打大勃律國,並用金箔絲綢等名貴物品誘惑忠於吐蕃的那些首領前來。

    果然,這些見利忘義的傢伙一聽說不是來打他們,而且還有好處拿,便放鬆了警惕,主動前來找席元慶,結果被全部拿下。

    國王蘇失利一看情況不妙,帶著吐蕃公主趕忙逃進了深山。

    高仙芝先是將幾個忠於吐蕃的首領斬殺,然後又將通往小勃律國的唯一之路——小勃律通往吐蕃的唯一之路娑夷橋拆掉,使得吐蕃國的援軍沒辦法過來,蘇失利一看徹底絕望,只好帶著公主從深山裡出來,投降了唐軍。

    這一仗可謂打出了國威、軍威,“拂菻(Fú lǐn)、大食諸胡等七十二國皆震恐,鹹歸附”。而小勃律國國王蘇失利被唐軍押解回長安,唐玄宗慈悲為懷,沒有殺他,還給他弄了個右威衛將軍的官當,賜給他紫袍、黃金帶,派衛兵專門保護。

    表面看上去這待遇不錯,可是,小勃律國從此煙消雲散,國號被唐庭改為歸仁,並招募一千多人的隊伍進行鎮守。

    玩火自焚,這大概就是唐庭給小勃律國的最沉痛教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晚上狗和貓的眼睛為什麼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