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瑪塔爾的幻想雜談

    慈禧民族:

    滿族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

  • 2 # 星海棠歷史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滿語: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ᡤᡳᠩᡤᡠᠵᡳᡳᠯᡝᡨᡠᡥᡡᠸᠠᠩᡥᡝᠣ)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皇太后,為同治、光緒年間(1861年至1908年)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她是咸豐帝一位妃子,也是同治帝的生母。

    本人覺得她對於滿清在末期的統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慈禧皇太后是帝制時代中國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聰明幹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繫清廷的絕對權威。慈禧當權時期,清廷的中央集權以及中國主權面臨來自內部及外國的種種威脅,她從捍衛清帝國權威及其本身權力的立場出發,所作之舉措收效雖不盡成功,但放在歷史脈絡下做持平之論,多數允稱合理。

    1:實際統治時間較長,避免了政權的頻繁交換。為政策的實行提供了一個叫穩固的政權。2:支援洋務運動,客觀上提高了中國的軍事力量。但是慈禧之所以能同曾、左、李等人在某種程度上保持一致,是因為她同樣發現,祖宗走過的老路不能再走,傳統的統治方法已經失靈。不管怎麼說加入沒有中央決策者的支援,洋務運動就不可能辦下去。

    3:力排眾議,支援了曾國藩收復新疆。先說一下背景:清同治三年,即公元1864年,中亞細亞的安集延國派將軍阿古柏入侵中國新疆。公元1871年7月,沙俄軍隊越過邊境,侵佔了伊犁九城地區,“設官置戊,開路通商,曉示伊犁永歸俄轄”,並對清政府謊稱“代為收復,權宜派兵駐守”。而遠在大西洋的英國也虎視眈眈,意圖瓜分中國西北。但是在新疆面臨危機的時候,朝廷之上有海防和塞防之爭。任北洋大臣的李鴻章支援海防,他說向慈禧太后上奏說:“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煙稀少。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傾全國之力,徒然收數千裡曠地,增加千百萬開支,實在得不償失。依臣看,新疆不復,與肢體之元氣無傷,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為好。”時任陝甘總督左宗棠確堅持塞防,他向慈禧上奏說了一下的理由:新疆物產豐富,是一個聚寶盆。同時,只要保留了新疆才能不丟蒙古,只有蒙古在大清手上,北京才安全。當時,朝廷上下大都支援李鴻章的“海防”觀點,只有大學士文祥和湖南巡撫王文韶二人支援左宗棠的“塞防”主張,堪稱少數派。而慈禧在關鍵時刻最終卻力排眾議採納了左宗棠的建議,使左宗棠得以率兵西征。

    4:實行清末新政,客觀的促進了中國的現代化1900年,庚子事變爆發,八國聯軍入侵首都北京並攻入紫禁城,慈禧太后率光緒皇帝等百位皇親在忠臣隨扈下出宮避禍。迴鑾之後,滿清政府接受八國聯軍提出的《辛丑和約》,此舉對中國打擊甚大。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許下,滿清政府進行第二次變革,改革比1898年的戊戌變法更廣更深,還涉及廢除千年仕宦之道的科舉制度。【維基百科】

    5:慈禧臨終的遺囑阻止了隆裕皇太后的干政。

    在彌留之際,慈禧〝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自我以後,任何女子不得干預國事,必須好好維護本朝家法,尤其是嚴防太監專權!明末之事,一定要引以為鑑)!〞。正是由於這句話,在慈禧死後隆裕皇太后才沒能繼續垂簾聽政。

    6:准許滿漢通婚慈禧的另一有功之舉便是准許滿漢通婚,禁止婦女纏足,雖然之後纏足在中國依然流行了很久,沒有得到貫徹實行。但是慈禧曾下懿旨(雖未正式頒佈):所有滿漢官民人等,著準其彼此結婚,毋庸拘泥。至漢人婦女,率多纏足,由此已久,有傷上造物之和。

    7:重用有識之士

    慈禧並沒有滿漢之間太多的顧忌,為了應付帝國主義和太平天國對清朝的威脅,慈禧重用李鴻章、張之洞等能臣,在地方上開辦洋務運動,是中國發展近代化工業的開始。在洋務自強運動成果的支援下,清廷得以弭平內部反抗勢力,在帝國體制下維繫中國相對穩定的局面,並且建設近代化陸海軍軍備,造就“同治中興”的氣象。此外,慈禧太后家人除襲「承恩公」一虛爵之外,並無家人能干涉朝政。相對當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歪風,慈禧於這方面尚算公私分明。

    說了這麼多慈禧的功勞,但是官方史對她的評價不高到底是為什麼?下面從以下幾點闡述一下我的觀點:

    1:中國歷史上就是男權國家,在封建時代女性從政,就是亂政,這是當時大部分人的固有印象,因此民間對慈禧就有很多的緋聞和謠言。

    2:大家都想當然地以為甲午戰爭失敗是慈禧貪汙軍費,導致海軍數十年未更新裝備所致。但是事實上頤和園工程所挪用的“海軍”經費,和北洋海軍軍費並無關係,修建頤和園共使用了兩筆資金。其中一筆是出自海軍衙門的經費。海軍衙門是清朝一個特別的中央級洋務機構,雖冠以海軍之名,但設立的目的是為了分解總理衙門的權力。光緒皇帝的親父也就是海軍衙門大臣在接收頤和園的新修工程後,就從海軍衙門的經費裡向工程挪款(因頤和園修完,意味著慈禧以遠離紫禁城,光緒皇帝就可以漸漸獨立),同一時期北洋海軍的軍費並沒有受到任何的侵佔,海軍衙門經費與北洋海軍軍費並不能混為一談。另外一筆挪至頤和園的「海軍」經費,在清代檔案中有一個專用的名詞,稱為「海軍鉅款」。它是為了給慈禧過生日而募捐的銀兩。在1888年秋,醇親王透過李鴻章,向一些沿江海省份的總督、巡撫授意,讓他們籌資報效頤和園工程。但為頤和園籌資,無法擺上檯面,醇親王於是便想出了海軍的名義。 各省督撫對此踴躍認捐,共集得260萬兩之巨,即「海軍鉅款」。這筆「海軍鉅款」和海防捐一樣,是額外籌集的一筆金錢。

    關於修建頤和園的一些看法:關於修建頤和園,只是一些利益集團想修好院子之後,讓慈禧住在裡面,交出權力。說到底這就是一場政治交換。給太后一個居住的地方,太后交出權力。

    下面看一下外華人怎樣評價慈禧太后的:亞瑟史密斯在《動盪的中國》裡評價慈禧:〝中國的門戶面對敵對勢力從來未被開啟,這在中國半獨裁統治的歷史上可謂絕無僅有,要找一個原因,我想只能說是這位統治者本人擁有一種獨特的品質和才能。〞美國公使田夏禮也曾言:〝西太后是世界大君主之一,使垂亡的帝國與列強結伴而行就是藉此女傑之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何首烏不能和什麼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