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
2 # 白溪釣客
【一鳥不鳴山更幽】
茅簷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護田將綠遠,兩山排闥送靑來。
一一【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二首》
附:
一夢後我還是在竹窗風中,走到小道菊梅相迎,虐笑可是丞相自載,哦!其實吾也走到了農田啊!看看,有多少農戶依田耕種、心有土地啊!每每眺望山河,多希望水中排竹一排一排而來。
-
3 # 漁樵之人W
謝謝邀請!湖陰先生是王安石晚年退居南京時的一個鄰居,居住環境優美,後靠紫金山,前面玄武湖,是個閒居的好地方。作者謫居這裡,此時交往的都是一些下層百姓,和湖陰先生相處較好。湖陰先生每天一開門就能看到鬱鬱蔥蔥的鐘山,一條彎彎的小河從村邊經過,流入玄武湖,滋潤農家的田地。作者看到這景緻,頓時來了詩興。作者到了湖陰先生家裡,湖陰先生本來就有蓬蓽生輝的感覺,何況為湖陰先生家題詩。湖陰先生建議寫在牆壁上,王安石也想寫在此牆壁上,因為此詩頌此景緻放在這裡極為合適,湖陰先生肯定高興,對排遣作者心中的鬱悶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
4 # 梅鶴讀書
古人把詩詞題寫在牆壁上,相當於今天我們發在自媒體或社交軟體上。
1、題壁詩歷史悠久題壁詩始於兩漢,漢代以後,題壁者不乏其人。南北朝時期,題壁詩漸多。唐代,題壁詩驟然大增,開始形成一種風氣。大詩人元稹甚至盡日“不離牆下”,欣賞題壁詩,可見官壁、驛牆壁題詩之多。元和間,白居易、元稹詩歌盛行一時,牆壁之上到處可見人們題寫的元稹、白居易的詩歌。
宋代題壁之風依舊盛行,但凡郵亭、驛牆、寺壁、山壁等處多所題詠,叫人目不暇接。元代以後,題壁詩就不如唐宋流行了。
2、唐宋年間題壁詩流行的原因首先,唐宋時期,詩歌創作盛行。今天留下來的唐詩約五萬首,留下來的宋詩約二十七萬首。題壁詩之多,正是當時詩歌創作繁榮的表現。
其次,“題壁”是唐宋時期詩人“發表”作品的途徑之一。唐宋時期雖然已經發明瞭雕版印刷,但由於當時印刷能力很有限,而且印刷自己的詩集也需要財力的支援,像白居易那樣有能力自己編訂自己的詩集印數出版的人並不多。所以,大量詩歌不能刻印出來,“題壁”就成為一種“發表”詩作的最佳方式。題壁簡單易行,只要把作品寫在牆壁上,天南海北的過往行人見而讀之,就可傳播開來。
曹雪芹題壁
3、《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的創作背景《書湖陰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題在好友楊德逢房屋牆壁上的一組詩。王安石二次罷相後,一直在金陵半山園隱居。他的好朋友楊德逢在紫金山隱居,二人交往甚密。從內容看,從詩的內容看,這是王安石午睡後所作。王安石本身是大詩人,在朋友家作客,題詩在牆壁上也是很正常的。
王安石像
綜合來看,《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題寫在牆壁上是很正常的操作。
-
5 # 桃之夭夭老牛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這兩首詩都是題壁詩。
書湖陰先生壁
其一
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其二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餘香暗度垣。
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湖陰先生是王安石的老朋友楊德逢,王安石第一次罷相後住在南京,與楊德逢家不遠。就把詩題在楊家的牆壁上。第一首前兩句寫楊德逢潔淨勤勞的本性。“茅簷長掃”以至江南潮溼多青苔的茅草房竟然沒有苔。花木本來不用成畦種植,但由於楊德逢自己栽種,所以成畦成行。這兩句即是寫景,又是寫人。後兩句寫自然環境的美。“一水”“兩山”,水綠山青,全詩寫景之時又句句都是歌頌湖陰先生楊德逢,這位高士,徜徉於山水之間,更感到“一水”“兩山”的親近;詩人認為山水有情,和湖陰先生結成了深厚的交誼。詩以“書湖陰先生壁”為題,處處關合,處處照應。
過去人講王安石此二詩,只注意其第一首,其實第二首也有妙處。第二首的佳處,乃詩人自身的感受,第一句寫眼看到的“楝花繁”,第二句寫嗅覺的“風斂餘香”,第三句寫耳朵聽到的鳥啼,最後一句點明身在何處,卻講懷疑在自己家(當時王安石住在半山園。這末一句不僅寫出作者同楊德逢彼此不拘形跡。
總之,這兩首必兩首連讀,始能察作者謀篇之妙。只選一首,還是不完整。
題詞流傳的故事很多。最出名的是崔顥的《黃鶴樓》題在樓上,李白看到後氣急敗壞地寫了四句“一拳搥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可見當時黃鶴樓是有供人題詩的專門地方的。
元稹白居易是一對老朋友,兩個好友竟落到都被貶謫的命運。白居易在秋風悽悽中離開長安,走的恰好是元稹不久前走過的路。詩人滿腔惆悵,一路上尋找著好友留下的墨跡。一日他行至藍橋驛——這裡是長安通往河南、湖北的中途站。一下馬,便在驛站的牆柱上發現了元稹在正月路過這裡時寫的一首《西歸》絕句,詩人百感交集,提筆在邊上寫了一首絕句: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西風我去時。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尋牆繞柱”可以相見驛站的牆和柱子都是可以題詩的。
《水滸傳》寫宋江被貶到江州,獨自一個,一杯兩盞,倚闌暢飲,不覺沉醉,猛然驀上心來,思想道:“我生在山東,長在鄆城,學吏出身,結識了多少江湖好漢,雖留得一個虛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雙頰,配來在這裡。我家鄉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見?”不覺酒湧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詞,便喚酒保索借筆硯來。起身觀玩,見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題詠,宋江尋思道:“何不就書於此?倘若他日身榮,再來經過,重睹一番,以記歲月,想今日之苦。”乘著酒興,磨得墨濃,蘸得筆飽,去那白粉壁上揮毫便寫道: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
宋江寫罷,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飲了數杯酒,不覺歡喜,自狂蕩起來,手舞足蹈,又拿起筆來,去那《西江月》後再寫下四句詩,道是: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宋江寫罷詩,又去後面大書五字道:“鄆城宋江作。”這一詞一詩改變了宋江的命運,也改變了江山的命運。
唐代長慶年間宰相宰相王播自幼貧寒,曾寄居揚州惠昭寺木蘭院讀書。和尚嫌貧愛富,故意捉弄他。寺裡規矩是敲鐘開飯。可是有一天,王播聽到鐘聲去吃飯時,只見飯堂已經吃過飯了,一片杯盤狼藉。王播非常憤怒,遂題詩寺壁離去。20年後,王播出任揚州刺史,重遊惠昭寺。眾僧把王播當年的題壁詩用碧紗籠罩起來,王播來到寺中,一眼就看到當年的題壁詩被碧紗覆蓋。他暗暗發笑,揮筆又題詩於壁:“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二十年裡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王定保《唐摭言》卷七)詩用前後對比的手法,以“飯後鐘”和“碧紗籠”兩件事尖銳地諷刺了和尚前倨後恭、趨炎附勢的嘴臉。
還有人用題壁詩賺錢的。據清厲鶚《宋詩紀事》卷七:“許洞以文辭稱於吳,尤邃於《左氏春秋》。嗜酒,嘗從酒店貸款。一日大寫壁,作歌數百首,鄉人競來觀之,售數倍,乃盡捐其所負。”許洞題壁詩展覽,得到一筆收入。
著名的記錄陸游與前妻唐婉愛情故事的《釵頭鳳》也是題壁詩。
由上觀之,唐宋時期廟觀、驛站、酒店、風景區等但有人聚集的場所都有題壁詩出現,而且為了保護自己的環境也為了保護流傳詩作,很多地方專設詩板供人題作。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三:“蜀路有飛泉亭,亭中詩板百餘,然非作者所為。”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一:“澧陽道旁有甘泉寺,因萊公、丁謂曾留行記,從而題詠者甚眾,碑牌滿屋。”可見當時詩板之多。
古人的題壁詩是中華文化的傳承,都是有一定分量的詩人才敢題壁,哪像今天目不識丁也只能在零點牆壁上塗鴉“到此一遊”,貽笑大方!
回覆列表
本欲封筆,不再答題,無奈見到此類問題時仍是手癢,故匆匆答來,難免有誤。望提問者諒解。
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是
王安石隱居在金陵(今江蘇南京)紫金山下時的鄰居。後因來往甚密,既成好友。二人交往中,王安石曾經作有諸多詩篇贈於他。
如:《示楊德逢》、《寄楊德逢》、《再次前韻寄楊德逢》、《元豐行示德逢》等等。
此提問《書湖陰先生壁二首》,應該是指第二首,因在此之前還有《書湖陰先生壁一首》。
第一首…
"茅簷長掃淨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此詩主要是描寫山中人家的初夏景色,以及主人家庭院的清幽與潔淨,以此,襯托出德逢先生對山水的深情,表達了王安石對主人庭院的無比喜愛和讚美之情。
茅簷~茅草屋的屋簷。
長~作常常講。
畦~到過農村菜園的人都知道,指種菜時土地上用土埂圍起來分成一塊塊整齊的田地。
前兩句指主人雖居茅屋,卻是打掃的乾乾淨淨,院子裡的空閒之處,也是開墾出來種上了各種花花草草。
後兩句是說庭院雖小,卻是有一條清清的小河環繞,推開院門,映入眼簾的是遠處的兩座大山,小院恍然溶入了青翠的山色!
全詩既讚美了主人樸實勤勞,又表達了主人閒居舒適的恬淡心情。
第二首:(即提問的題詩)
"桑條索漠楝花繁,
風斂餘香暗度垣。
黃鳥數聲殘午夢,
尚疑身屬半山園。“
〈第二首註釋略去〉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撫州臨川(今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因推行變法失敗,被二次罷相隱居江寧(今江蘇南京)達十年之久。其間,與同樣在此隱居的楊德逢交往甚密。
從第二首詩來看,似是王安石在楊家午休的情景。其後,王安石有十餘首詩均與楊德逢有關。
〈注:文中部分資料參考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