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敬副詞
謙敬副詞是文言文中用來表示自謙或尊人的副詞。這類副詞往往由動詞或形容詞演變而來。當它們是動詞或形容詞時,詞義具體、實在;當它們成為表謙敬的副詞時,實際意義弱化或消失,僅僅表示一種客氣或委婉。
表示尊敬別人的謙敬副詞常見的有“請”、“敬”、“幸”、“謹”、“蕙”、“辱”等。
“請”原本是動詞,是請求義,所帶賓語可以是名詞性的,也可以是動詞性的。例如:
① 為之請制。(《鄭伯克段於鄢》)
② 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鄭伯克段於鄢》)
副詞“請”的請求義已弱化,用在動詞或動詞性片語前,表示對方的尊敬。例如:
① 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左傳"莊公十年》)
② 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敬”本屬動詞,是尊敬義,往往帶名詞性賓語。例如:
① 敬鬼神而遠之。(《論語"雍也》)
② 敬老慈幼。(《孟子"告子下》)
副詞“敬”用在動詞前,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往往用在對自豪感中。例如:
① 孔子下車而前,見謁者曰:“魯人孔丘,聞將軍高義,敬再拜謁者。”(《莊子"盜蹠》)
② 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幸”用在動詞前表示敬重,是對說方的行為動作使自己感到幸運,是自己所希望的。例如:
① 臣從其計,大王幸赦臣。(《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 於為河伯娶婦時,……幸來告語之。(《史記"滑稽列傳》)
“謹”原本形容詞,是謹慎小心義。用在動詞前表示敬理對方時,表示發出動作的一主是認真而審慎的。例如:
① 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而以從。(《史記"平原君列傳》)
② 臣敞等謹與博士臣霸……議。(《漢書"截光傳》)
“惠”的謙敬副詞用法由恩惠義的名詞“惠”演化而來。副詞“惠”加在動詞前,表示對方施的某種動作行為對己方是一種恩惠。例如:
① 君惠吊群臣,又重命。(《國語"晉語》)
② 今在夫不忘文、襄之意,而惠立桓叔之後。(《史記"晉世家》)
“惠”經常用在動詞“顧”前,“惠顧‘是施恩顧眷義。例如:
① 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顧齊國……(《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
② 若惠顧敝邑,撫有晉國,賜之內主,豈惟寡君,舉君臣實受其貺。(《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
副詞“辱“亦由動詞演化而來,用在動詞前表示對方發出的某一動作行為是屈尊而為。例如:
① 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顧齊國,辱收寡人……(《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
② 敝邑以政刑之脩,寇益充誅,無若諸侯之屬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子產壞晉館垣》)
④ 曩者辱賜書,教以慎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司馬遷《任安書》)
表示自謙的副詞有“敢”、“伏”、“竊”、“忝”、“愚”等。“敢”用在動詞前,表示發出動作的一方自謙是冒昧而為,似乎本不當如此。“伏”往往用於臣對君的言辭中,以示臣對君的敬意。“竊”作副詞,有“私下”之意,以示發表意見的一方所發議論或見解乃個人不成熟之私見。“忝”用在動詞前,表示有愧於任某職或進行某事,以表自謙。“愚”字表自謙自抑己方為闇昧不聰。例如:
① 既不獲命矣,敢煩大夫謂二三子,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詰朝請見。(《城濮之戰》)
② 臣伏計之,大王奉高祖宗廟最相宜稱。(《漢書"文帝紀》)
④ 臣忝當大任,義在安國。(《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
⑤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諸葛亮《出師表》)
謙敬副詞
謙敬副詞是文言文中用來表示自謙或尊人的副詞。這類副詞往往由動詞或形容詞演變而來。當它們是動詞或形容詞時,詞義具體、實在;當它們成為表謙敬的副詞時,實際意義弱化或消失,僅僅表示一種客氣或委婉。
表示尊敬別人的謙敬副詞常見的有“請”、“敬”、“幸”、“謹”、“蕙”、“辱”等。
“請”原本是動詞,是請求義,所帶賓語可以是名詞性的,也可以是動詞性的。例如:
① 為之請制。(《鄭伯克段於鄢》)
② 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鄭伯克段於鄢》)
副詞“請”的請求義已弱化,用在動詞或動詞性片語前,表示對方的尊敬。例如:
① 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左傳"莊公十年》)
② 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敬”本屬動詞,是尊敬義,往往帶名詞性賓語。例如:
① 敬鬼神而遠之。(《論語"雍也》)
② 敬老慈幼。(《孟子"告子下》)
副詞“敬”用在動詞前,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往往用在對自豪感中。例如:
① 孔子下車而前,見謁者曰:“魯人孔丘,聞將軍高義,敬再拜謁者。”(《莊子"盜蹠》)
② 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幸”用在動詞前表示敬重,是對說方的行為動作使自己感到幸運,是自己所希望的。例如:
① 臣從其計,大王幸赦臣。(《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 於為河伯娶婦時,……幸來告語之。(《史記"滑稽列傳》)
“謹”原本形容詞,是謹慎小心義。用在動詞前表示敬理對方時,表示發出動作的一主是認真而審慎的。例如:
① 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而以從。(《史記"平原君列傳》)
② 臣敞等謹與博士臣霸……議。(《漢書"截光傳》)
“惠”的謙敬副詞用法由恩惠義的名詞“惠”演化而來。副詞“惠”加在動詞前,表示對方施的某種動作行為對己方是一種恩惠。例如:
① 君惠吊群臣,又重命。(《國語"晉語》)
② 今在夫不忘文、襄之意,而惠立桓叔之後。(《史記"晉世家》)
“惠”經常用在動詞“顧”前,“惠顧‘是施恩顧眷義。例如:
① 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顧齊國……(《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
② 若惠顧敝邑,撫有晉國,賜之內主,豈惟寡君,舉君臣實受其貺。(《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
副詞“辱“亦由動詞演化而來,用在動詞前表示對方發出的某一動作行為是屈尊而為。例如:
① 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顧齊國,辱收寡人……(《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
② 敝邑以政刑之脩,寇益充誅,無若諸侯之屬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子產壞晉館垣》)
④ 曩者辱賜書,教以慎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司馬遷《任安書》)
表示自謙的副詞有“敢”、“伏”、“竊”、“忝”、“愚”等。“敢”用在動詞前,表示發出動作的一方自謙是冒昧而為,似乎本不當如此。“伏”往往用於臣對君的言辭中,以示臣對君的敬意。“竊”作副詞,有“私下”之意,以示發表意見的一方所發議論或見解乃個人不成熟之私見。“忝”用在動詞前,表示有愧於任某職或進行某事,以表自謙。“愚”字表自謙自抑己方為闇昧不聰。例如:
① 既不獲命矣,敢煩大夫謂二三子,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詰朝請見。(《城濮之戰》)
② 臣伏計之,大王奉高祖宗廟最相宜稱。(《漢書"文帝紀》)
④ 臣忝當大任,義在安國。(《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
⑤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諸葛亮《出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