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靜地讀本歷史書

    北洋大臣的位置誰坐都一樣,誰主持洋務運動也不會改變“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特徵。

    甲午戰爭是必然戰敗的,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也是不會改變的,清政府也終究會成為洋人的朝廷。

    最本質的封建君主專制不改變,不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只注重器物和湘淮軍這種非近代化的軍這種發展模式是改變不了清朝的衰敗和滅亡。

  • 2 # 柔柔9337

    李鴻章晚年的位置,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相當於(天津、河北大部與河南、山東小部)的省長,和三大通商口岸(天津、牛莊、登州)的洋務、外交、海防、關稅及工商軍事工業的總管。

    題目說的是李鴻章晚年的位置,李鴻章晚年基本上都在代替清政府和洋人簽訂喪國辱國的條約,在這個位置上,基本是在和洋人談判,不平等的條約簽了一個又一個。因此也被大多數人稱賣國賊,實際上那個時候的清政府,實力不濟,政治腐敗,民不聊生,搖搖欲墜。

    如果由曾國潘擔任,個人認為和李鴻章結局大致一樣。曾國潘其人獨遵儒術,信奉程朱理學,德才兼備,處事圓滑,懂得明哲保身,由曾國潘代替李鴻章和洋人談判,結局大致一樣。

    如果由左宗棠擔任,個人認為和李鴻章結局會不一樣。左宗棠其人,有勇有謀,性格剛烈,處事沉穩,思路清晰,頗有戰略眼光,力主收復新疆,主張對洋人寸步不讓,被稱為民族英雄。由左宗堂代替李鴻章和洋人談判,其可能會步步緊逼不退讓,會加劇清政府與洋人的矛盾,加速清王朝的滅亡。

  • 3 # 牧卅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拿出來三個說事兒

    李鴻章晚年乾的事情和曾國藩、左宗棠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在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任上。1870年李鴻章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就開始了他長達28年代表清政府和洋人的外交。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最先開始的事業是組建了湘軍、淮軍、楚軍共同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而後各守一方,成為清朝的封疆大吏。曾國藩在攻破天京後,為了不引起朝廷猜忌而主動裁撤湘軍,但是,這也致使清朝失去了大部分久戰沙場的老兵。李鴻章進一步看到“目前之患在內寇,長遠之患在西人”,因此他留下了湘淮的部分兵力,不僅“靖內寇”,也“御外辱”。眼光顯然比他的老師高處一籌,不過也因此而埋下了甲午戰爭李鴻章以一人敵一國的禍患。

    曾國藩曾被急調直隸總督,是因為爆發了著名的“天津教案”,法國基督教堂被燒燬、很多外國使節被殺。曾國藩面對當時內地的輿論壓力,法國等列強的軍事威逼,處理地不拖泥帶水,也毫不糾結。殺人償命、毀壞了東西照賠不誤、再讓當時的北洋通商大臣,引發這起禍亂的崇厚去法國賠禮道歉。就此,可以看出曾國藩在對列強的外交上也是很有處事方式,外交手段絲毫不遜色自己的學生李鴻章!相反,作為學生的李鴻章在一些外交談判中就不是那麼地遊刃有餘,譬如不敗而敗的《中法條約》。曾國藩在處理天津教案後的兩年就逝世了。

    左宗棠和李鴻章是一輩子的對頭冤家!

    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左宗棠任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一個主張塞防、一個主張海防。不過左宗棠在對洋人的外交上卻遠沒有李鴻章的“痞子腔”,李鴻章也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在對外反擊戰中遠沒有左宗棠的善戰。北洋大臣高出南洋大臣一頭,也是從李鴻章任內開始的,在官辦洋務運動中,李鴻章及其家族也是中飽私囊,毋庸置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七歲小孩一直胃口不好,吃飯不香,每天運動也沒作用,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