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點讀書

    1909年6月19日,日本作家太宰治出生於日本青森縣一個聲名顯赫的貴族大家庭裡。

    他的父親是當地重要的政要人物,母親常年體弱多病,無法親自撫養孩子,於是太宰治便一直由他的姑母和保姆照顧。他的家庭裡女性居多,太宰治從小便對女性有一種特殊的情感,但由於身邊少了來自母親的愛護,又有一個嚴厲的父親,還要常常面對與姑母、叔母們的離別,這樣的成長環境讓太宰治從小就比同齡的孩子更心思敏感纖細。

    《人間失格》劇照

    “一個死得最多的日本作家”

    太宰治的一生自殺四次未遂,在第五次的時候成功了。自殺對他來說,就像一種美學行為,必須反覆實踐,直至圓滿。

    在太宰治的中學時期,芥川龍之介是他非常熱愛的作家。

    他有多喜歡芥川呢?據說他曾經在高中的筆記本上寫滿了芥川的名字,以及後來拍照,也常常模仿芥川擺的姿勢。

    高中時期的筆記本

    上大學之後,太宰治開始積極參加左翼運動,亦對自己出身富豪家庭感到非常羞恥。

    在他20歲那年傳來了芥川自殺的訊息,面對著心目中精神領袖的崩塌,這對太宰治來說是非常重大的打擊。受此刺激的太宰治第一次自殺,方式與芥川一樣,吞服了安眠藥,因為劑量遠遠不夠致死的十分之一,自殺未遂。

    時隔一年,太宰治與剛剛相戀不久的19歲咖啡館女招待在海邊吞服安眠藥投海殉情,結果女招待死了,自己卻被漁民給救了下來。之後他還以“教唆自殺罪”被起訴。

    親眼見證了女友死亡的經歷加重了太宰治心中的負罪感,這種沉重的感覺激發了內心持續的瘋狂想自殺的念頭。

    26歲,對太宰治來說是十分不順利的一年,那時他在文壇已經小有名氣,但是連著三屆落選芥川獎讓他倍感挫折,加上想要應聘《都新聞社》當記者被拒絕,心理已經承受巨大的壓力。又碰上那會得了盲腸炎,需要服用大量麻醉劑,卻導致染上了毒癮,也因此欠下一屁股債。

    太宰治這時候是有些萬念俱灰的,跑到山上去上吊,可是因為繩子崩斷,再一次自殺失敗。

    太宰治因為童年母愛的缺失對於母性有一種渴望,但不幸的成長經歷又讓他對於女性有恐懼及嫌惡的矛盾心態。這種特殊的情感讓他創作出大量的女性題材作品,比如《維榮之妻》和《斜陽》。

    他的青年時期一直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外界皆以為他是一個花心的情種。

    太宰治與小山初代

    在內心中,太宰治是依賴小山初代的。大學期間太宰治的大哥曾想送他去法國留學,但是他並不想與初代分離,雖然他熱愛且認同法國文化,依然找了個藉口拒絕去法國。

    可是後來他發現初代與一位美術生有著曖昧關係,幾近崩潰,將之脅迫至一處溫泉,共同殉情,這次還是服用安眠藥,和第一次一樣,因為劑量不夠而無果。

    在與初代殉情後的第二年,他們分手了。

    太宰治對於小山初代的感情,在他死後出版的《如是我聞》中,就曾寫到:“……為了這個女人,後來我吃盡苦頭,但是,現在我並不後悔那麼做(拒絕去法國),因為我甚至認為,比起留洋,和貧窮愚蠢的女人吃苦,就所謂個人事業而言,更加困難,也更加光榮。”

    “不要絕望,在此告辭”

    1939年,太宰治在恩師井伏鱒二的介紹下,與當老師的石原美知子結了婚。美知子是師範畢業的才女,跟滿是花邊新聞的太宰結合,是頂著巨大的壓力的。

    美知子迷戀著太宰治的才華,太宰治也用心珍惜過她。婚後他們過了一段溫馨的家庭生活,並育有三個孩子。這大概是太宰治短暫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在這個時期他創作了小說《棄姬》,文風沒有了以往的頹廢,反倒增添了些健康向上的活力。

    1941年,太宰治收到了日本徵兵令,但因體檢不合格而免於前往戰場,不得不說這是文學界的大幸,這段時間也是他文學上的高產期。

    39歲時,他以作品《如是我聞》震驚文壇,並開始著手創作《人間失格》。這時候太宰治的身體情況不容樂觀,他患有肺結核且在不斷惡化,身體極度虛弱,時常吐血。

    電影《人間失格》劇照

    那一年的6月13日,太宰治與小他10歲的情人山崎富榮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一起投河自殺,兩人的腰部用紅色的繩結綁在了一起。

    那一天雨下的很大,河水上漲,如果不是因為如此,或許太宰治的自殺計劃又會失敗。在最後一次自殺前,太宰治失蹤無音訊,據說他在山崎富榮家裡呆了很長時間。

    日本《朝日新聞》還於6月15日刊登了一則小新聞《太宰治先生出走了嗎?》

    在離開家的前一天,他給妻子留了一封懷著歉意的遺書,給孩子留了玩具,還給朋友留下了離別贈言。關於自殺的原因,他告訴妻子是因為感覺再也寫不出小說來了。

    直到投河的6天后,人們才在井之頭公園裡的一座橋下,發現了他們的遺體。或許是命運的安排,那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在日本生死如果在同一天,被稱之為“櫻桃忌”,這個“櫻桃忌”正是出自太宰治晚年作品《櫻桃》。

    山崎富榮

    太宰治曾經寫過一句話,

    我本想這個冬日就死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細條紋的麻質和服,是適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還是先活到夏天吧。

    對於死亡,他始終保持著向死而生的態度,似乎只有死去,才能洗清身上的罪惡。

    “罪多者,其愛也深”

    川端康成曾說過,死亡是最高的藝術。

    太宰治短暫的一生,和死亡緊緊聯絡在一起。他把自殺當成一種儀式來進行,而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大概就是三島由紀夫了。

    三島與太宰治之間曾經還有一段小插曲。第一次見面時,三島就當著他的面說,自己不喜歡他的作品。太宰治愣了一下,說:“既然來了,應該還是喜歡的吧。”

    在太平洋戰爭結束後幾年時間,日本文學產生了一個新派別稱為“無賴派”,無賴派作家們的作品極具反抗權威的意識,對生活採取自嘲和自虐的態度,專寫病態和陰鬱的東西,具有頹廢傾向。而最有代表人物且影響力最大的作家之一,便是太宰治了。

    作為“無賴派”作家,太宰治以“無賴”著名。1946年,他給老師井伏鱒二的信中就直稱“我是無賴派。無賴是自由自在的,當一個無賴要比當一個正人君子舒服多了。”

    太宰治的《斜陽》與《人間失格》是無賴派文學的代表作品,其中透露出強烈的邊緣精神與毀滅意識,但也因寫出了當時日本民眾的心聲而受到廣泛的推崇。

    太宰治將自己在這種陰暗、罪惡的環境中試圖尋求精神解脫的思想訴諸於文字。他在《春的枯葉》裡說:“罪多者,其愛也深。”意思是能反省自己罪惡的人,才能體會到愛的真諦。

    後來當外界開始研究太宰治的作品時,有猜測認為投河自殺是劃分他作品不同時期的界線,投河之前更傾向於他本人的真實性格,頹廢陰鬱,但跨過了死亡線被救起之後的太宰治似乎獲得了重生的狀態,自那以後他的文字開始顯露一些戲謔的成分。

    對於太宰治的作品,一直以來爭議不斷,愛者熱愛,詆譭者亦無所不用其極。

    在《人間失格》中,太宰治寫下過,

    “我知道有人是愛我的,但我好像缺乏愛人的能力。”

    回顧他的一生,似乎把毀滅生命當成了自己的事業,從二十歲起五次自殺,有三次是跟女人一起殉情,最終在四十歲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生前譭譽參半,死後卻被後人不斷追憶。

  • 2 # 衣上雲

    三島由紀夫的《我經歷的時代》提到過太宰治:

    我開始讀太宰治的東西,對我來說也許是最壞的選擇,這些自我戲劇化是我生來最討厭的東西,作品裡散佈的文壇意識和類似負笈上京少年的鄉巴佬的野心,對我來說是最受不了的。在他的文學中,許多文學青年發現自己的肖像畫而感到喜悅。我周圍的青年之間,“太宰熱”越來越高漲,及至《斜陽》的發表達到了頂點。我立即閱讀,第一章就讀不下去了。我當著太宰治的面說:“我不喜歡太宰先生的文學作品。”太宰驀地凝視著我,微微動了動身子,那種表情彷彿被人捅了一下似的。。。

    於是,我才知道有個日本作家叫太宰治。

    太宰治的憂傷是會傳染的。讀完《人間失格》,第一感覺是不想再看到太宰治的照片,不想再翻閱他的任何作品,只想逃,快快的遠離。

    沒有讀過《斜陽》,讀《人間失格》就像掉進了水裡,冷、溼、沉、喪氣、生無可戀,又有一種莫名的魅惑。確切地說,是被他拉下水了,就像他自殺時要拉個女伴下水一樣,他就是有這個本事。

    最難忘的是太宰治的《櫻桃》,把“貧賤夫妻百事哀”寫到了極致,能潛入皮毛,深入骨髓。孩子媽的“淚之谷”“夫妻間明白對方的痛苦,卻努力不去觸碰”,真的是活人悲哀的極致。

    太宰治,他作品為什麼沒有與作者一起沉溺,反而久久地浮於水面,無論引起何等的爭議與質疑,無論日本文學如何人才輩出,推陳出新,書架上總有太宰治的位置。是的,他寫出了人們不願觸碰、避而不談的一面,以太宰獨有的風格。

    另外,再說一下,太宰治崇拜芥川龍之介。1927年7月。芥川龍之介由於健康、情緒以及家庭原因,服毒自殺,享年35歲。太宰治的自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芥川龍之介的影響。

  • 3 # 拾賢閱讀

    太宰治生長在一個人口眾多,女性眾多的家庭中,從小對女性便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文學作品中展示出來的就是大量的描寫女性。此外,太宰治在嬰幼兒時期便與母親分離了,在成長的過程中先後與乳母、叔母等離別,使得太宰治對女性產生了一種對女性的母性渴望、恐懼以及嫌惡的矛盾心理情感川。

    所以,太宰治在進行文學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基於這種特殊的情感與矛盾的心理,寫作出了大量的女性題材的作品,甚至在多篇小說中透過女性獨白體(藉助女性的口吻敘述第一人稱談話式文體)的寫作手法對作品進行創作,比如《維榮之妻》和《斜陽》。

  • 4 # 衝浪的漁夫

    人物影響

    太宰治是日本戰後和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斜陽》、《人間失格》的標題都成為流行一時的詞語。

    太宰治是無賴派文學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雖然無賴派文學有一定的消極和病態表現,但在當時日本戰後文壇引起了極大反響,也為日後日本文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太宰治本人更是以其自身的偉大成就成為日後人們研究日本文學時的重要作家之一。

    人物評價

    太宰治“氣弱”,人也很討厭。(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評)

    “無論是喜歡太宰治還是討厭他,是肯定他還是否定他,太宰的作品總擁有著一種不可思議的魔力,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太宰筆下生動的描繪都會直逼讀者的靈魂,讓人無法逃脫。”

  • 5 # 在下千城

    太宰治有討人喜歡的一面,也有令人厭惡的一面。

    但你要先知道,太宰治是誰,以及他的生活背景。

    01太宰治是誰?他出名,是因為他的那本經典書《人間失格》,被認為是他的自傳體小說。自此以後,太宰治就成了“喪”文化的代表。

    在很多“喪”文化的書裡,他講述了許多看似嬉皮無賴的故事,但是卻反映著人性的邪惡或不完善。

    有人說,太宰治和他的小說,把“人性惡”的觀點,非常徹底的闡述了出來,毫無遮攔地披露了出來。

    所以,我們讀太宰治的小說,或者看太宰治這一生,基本上就是負面消極的一生,心情怎麼也開心不起來。

    02然而,有人卻非常喜歡太宰治太宰治生活的時代,是日本二戰時期,尤其是戰後時代對他的影響,更是巨大。戰敗後,日本國民進入一種迷茫彷徨的時代,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個會先到。所以,正是在這種悲傷氛圍的影響下,才有了太宰治和他的小說。但,不要以為在我們當下的社會,就沒有這種情況了。恰恰相反的是,即使物質生活這麼豐富,仍有很多人處在生活現實的壓力之下,過得痛苦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辦。

    所以,太宰治和他的小說、他的“喪”文化,就受到了這些人的喜歡。即使是正常人,也有情緒失落的時候,也會感覺很傷,而太宰治的書或許就能夠和你產生共鳴。

    03但,也有人非常討厭太宰治

    大多數人還是認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是為了追求幸福和美好。

    而太宰治和他的書,卻帶給我們的是一種負能量,不能讓我們獲得幸福感。這也是太宰治在文學史上,是這麼一個受爭議人物的原因。

    而從我自己的觀點來看,我還是比較喜歡太宰治和他的“喪”文化的。因為,任何一種文化、人物、性格,存在即合理。它能夠被一些人接受,本身就反映了人性的某個層面。即使你是一個極其Sunny的人,也一定有悲傷的一面。所以,接受我們自己的不完美,其實,也是一種成長。我是千城,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歡迎【關注】我,一起拼命努力,實現加速崛起!

  • 6 # 心似雙絲網19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我哪有什麼理想,即使活到現在,也是拼盡了全力。你看,這是典型的太宰治式調侃,太宰治是真正的頹廢大師,是喪文化的播種機。我自己對太宰治可以說是既愛又恨。之所以喜歡,是因為太宰治能夠逼真再現我們生活中的種種窘迫、無助、憂鬱、無人能懂的孤獨。就像我們在落魄迷惘時的境遇一模一樣。他書寫的大部分是失敗的人,弱小的人,對自己和周圍無能為力的人,一寸長的幸福身後,必定會跟著一尺長的災難,人生沉浮苦樂,塵世艱辛,作為大部分生活過得不怎麼樣的屌絲,太宰治的暗影中就躲藏一個曾經的自己啊。

    之所以不喜歡太宰治,是因為他書寫的世界充滿死亡,他本人也是一生求死,堅持不懈,最終得償所願。《斜陽》中的人物不是整天哭哭啼啼,就是尋死覓活。那個叫大庭葉藏的人物,與太宰治最像,在《人間失格》中跳海自殺還不夠,又來到《道化之花》跳海。自己跳海還不夠,還要約上有夫之婦一起跳,結局驚人的相似:女的死了,葉藏還活著,為了給自己的作品有個完美的結局,最後是作家親自完成真實一跳,人與書和二為一。

    從創意寫作的角度來看,太宰治筆下的人物從來不某求改變,喪的一直喪,軟弱的一直軟弱,想死的一直想死,不負責任的一直是不負責任,墮落的也一直是墮落,《斜陽》中的姐姐和子試圖掙脫窮困潦倒的生活,她能想出的辦法並且付諸的唯一行動,也只是給有婦之夫當情婦。那些本可以好好生活的人,無一例外都走上了積極的反面,好像這個世界根本不值得我們勉強活下去。這些沒有改變的人物,都屬於扁平人物,更談不上具備精彩的人物弧線。這成心是要氣死教創意寫作的老師。

    太宰治的書能不能看,我認為這一類人不能看:

    (一)學生

    從小學生到大學生,學生的心智還不成熟,容易模仿,容易走極端。日本人就反對自己的孩子看太宰治,他們認為太宰治就是一劑死亡迷藥,一但接觸他灰暗的世界,沒有自制力的孩子根本無法抗拒。

    (二)抑鬱症患者。

    抑鬱症患者本身承受著無人能懂的痛苦,那條叫做抑鬱的黑狗總是拖拽著他們走絕望,如果再在這個時候加上一劑絕望的料,相信火上澆油的力量一定可以摧毀一切生機。

    (三)處於情緒糟糕狀態的人。

    誰沒有人生低谷的時候,比如失戀、欠債難還、疾病、失去親人、工作不如意或丟了工作、人際關係惡劣、夫妻吵架等等,這時候,脆弱的心應該尋求安慰,而不是太宰治。

    那麼哪些人可以看太宰治呢?我認為凡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有正確的人生觀,性格開朗,內心強大的人都可以看,當然,百毒不侵的作家更是可以放心大膽地觀看、研究太宰治的世界,與他切磋切磋寫作的技藝。

  • 7 # 旗杆頂端

    太宰治在中國出名是源於他的代表作《人間失格》。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是大庭葉藏,其生活經歷有一部分就是太宰治自己的生活寫照。另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這種普遍性就是反映人類的在痛苦命運中的苦苦掙扎,人性的醜惡,病態心理,虛偽及殘酷無情。太宰治對於生命失望大於希望,頹廢大於積極,他多次走向自殺的道路,多次又被命運之手拉了回來,但是從宿命論的角度看,他最終還是在39歲時自殺而死。他為什麼對生命如此不珍惜?對人生和這人世間如此的厭惡?從二十歲開始一直嘗試自殺,而他作品中往往描寫的都是悲傷、頹廢、絕望、無助、辜負、痛苦、無力、苦苦掙扎而最後被命運廢掉。有的讀者對太宰治這種消極情緒感到十分不適,對他批評很多,說他展示的都是黑暗一面,帶來的都是灰色陰暗的東西。但從他的作品中,普通人何嘗沒有找到自己的影子,以及看到他揭示出的不怎麼完美的世界。描寫黑色的故事和生活,並不代表世界就是完全是黑色的。但是這是一種對現實醜惡很犀利的折射,這是普通人對於命運的抗爭,雖然悲傷孤獨但一樣深邃而震撼人心。太宰治應該說是誠實地面對了他的讀者,他在剖析他自己,也是在剖析這個時代和社會的問題。當然他生活的時代是二戰結束後的日本,由於戰爭帶來的痛苦,他的文學作品中悲觀情緒是主要的基調。太宰治多次借用大庭葉藏的話說出了他對人類醜惡面感到的恐懼,感到畏懼,在與人們相處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地獄般的煎熬。這是對人性的徹底失望!我們現實社會也彷彿如此,人們交往之中欺騙、偽善、虛情假意佔據了生活的大部分,處於動物本性,所謂的真情流露少的可憐,頂多對於自己的家人和利益共同者顯示了一絲同情和關懷,對於其他人,比如你的同事,競爭者,陌生人,透露的是皮笑肉不笑的虛偽,虛偽的關懷往往變成一種對於弱者的施捨。叢林生存法則從來不會同情弱者,弱者都是在苦苦掙扎後變成了廢人,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把這個主題體現得淋漓盡致。所以儘管太宰治的作品中那些悲觀陰鬱的成分很多,有很多批評的聲音,但是並不能改變普通人透過作品對自身的認識,甚至找到共鳴。因此,太宰治不愧為日本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 8 # 再見藍橋day

    太宰治1909年6月出生於日本的青森縣,是一個大地主的家庭,但是他於39歲的時候,和情人山琦富榮在玉川上投河自盡,離開了人世間,結束了人生最輝煌燦爛的時光。

    一、太宰治的性格決定了後來的命運,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總會有很多理由選擇死亡

    太宰治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由於他是幼子,並不能掌握家庭的財政權利,所以他的童年只能依賴父親和大哥生活。

    沒有自主權利的太宰治,童年時代有很大的依賴感,這些都反映在他的小說裡面。

    母親也沒有給予他更多的關心,太宰治是在叔母身邊長大的,經常陪伴他的也只有保姆而已,但是這個保姆卻給了他啟蒙的教育,保姆阿竹經常給他讀很多文學作品,這也為太宰治後來的文學之路創造了條件。

    可是讀過這些文學作品後,太宰治的思維已經不是那個年齡該有的了,他看到了大家族的冷酷與專制,以及底層人民的掙扎。

    太宰治在十八歲的時候,因為離經叛道的要與藝妓結婚,受到了家族除籍的懲罰,而他並沒有停止自己追求愛情的腳步,這些看起來荒唐的行為,正是他對於那個嚴酷階層的反抗。

    雖然他的力量非常微薄,但是卻把這一切反映在了文學作品中,他作品中那些逃離家庭的孩子,正是他自己的真實寫照。

    一個人的經歷總會對映很多社會現實,家庭現實,太宰治的童年就影響了他後來的行為。

    進入青年時代的太宰治更是覺得童年時代受到了薄待,是一生的恥辱,於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家族的束縛,其實此刻的太宰治更像是一個任性的孩子。

    他開始有了新的思想,開始反抗來自家族的壓迫,他在學校社團發表文章,批判地主階級的專制性,此時的太宰治,激情澎湃。

    太宰治在學校認識了一個精神上的知己,芥川龍之介,他非常崇拜他,可是沒有多久芥川龍之介自殺了,這給太宰治帶來了精神上的壓力,他甚至也模仿了偶像的自殺情節。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一個人學生時代的偶像是多少重要,從精神到行為的模仿,會對一個人的一生產生很重要的影響,太宰治也是這樣。青春期的迷茫,對於後來的理想與人生的構建,產生了很多大的影響,此後,太宰治成為了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二、太宰治的理想是創造希望,可是遺憾的是,他沒有給自己留下希望

    雖然太宰治最後以自殺結束了生命,但是他向人間傳遞的資訊,還是以希望為主。

    太宰治在作品中呈現出了“孩子”、“少年”、“青年”的形象,那都是他自我形象的構建,其實是真實的自己,是他內心的獨白。

    可是他的是希望日本民眾堅強勇敢,創造希望的,正如他在遺書中寫到的那樣,“不要絕望,就此告辭”。他對世界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但是他會把希望留給別人,這就是一個矛盾的太宰治。

    人總是會很矛盾的,一邊尋找希望,想看到Sunny明媚,一邊又放棄希望,覺得自己的天空陰雲密佈,這是人性裡的搖擺不定,也是太宰治性格中的缺陷。

    太宰治的大學期間,由於長期的頹廢,導致了學業的荒廢,再加上家族的除籍,讓他深深陷於悲觀的情緒中無法自拔。

    太宰治一生都在尋找溫暖的依賴,可是他卻一次次的失敗,他試圖透過叛逆和這個世界達成共識,但是這卻是不可能的。

    太宰治的傷痕青春,其實是他人生的真實反映,他作品中的孩子氣,其實是他和這個世界的和解。

  • 9 # 張先生在1992

    不要可憐自己,若是可憐自己,人生便是一場永無終結的惡夢。        

    如果有人問我,“文豪野犬裡太宰治是什麼樣的人”   

    我一定會開玩笑的回答“我宰他是十分聰明帥氣但是整天不務正業有著桃花債無數還想禍害美人去和他殉情的禍害!”     

    貼吧上很多人分析太宰先生,都是一直光在議論著自己心裡的太宰。而我,想嘗試著一次從太宰的話語並夾雜著我個人意見的分析。   

    說真的,第一次分析人物真的太不適合分析這種性情極其矛盾的人物。但是作為宰廚還是私心想把第一次獻給太宰(bushini)。不得不說太宰治這個人物朝霧老師真是創作的十分成功是圓形人物。   

    畢竟『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太宰』

    每一個人眼裡的太宰治先生都是不同的人,只不過是差異有大有小的罷了。     

    首先,我要先說明一點,我個人認為,文野太宰治與其他文豪不一樣,其他文豪可以說是其異能也就是三次元書籍的擬人化,而太宰,人間失格本身就是三次元太宰先生的半自傳。因此,很多人的分析貼都會這樣說:”人間失格這本書可以說是文野太宰的心理。”但不一樣的。

    葉藏雖然與太宰在性情上有著可以魚目混珠。但,就如同近義詞的意思是不會相同一樣,文野的太宰是不會有葉藏那樣的自卑和最終地自暴自棄,而葉藏也不會像太宰那樣的驕傲、不羈。既然性情有不一樣,那麼思考的方式心理怎麼會一樣?   

    但假若要探究文野太宰的心理,人間失格可以當作參照,也只是參照罷。   

    並且關於有人說,二次人物是由三次文豪的一部分。關於這一點我就舉三個列子好了。三次元的芥川龍之介先生是一個很愛開玩笑幽默風趣的人。三次元的中也先生喝醉酒就愛開嘲諷,根據檀一雄先生記載,一次中也先生跟太宰先生開嘲諷太宰先生一副要哭了的表情。(劃重點)。三次元的太宰先生即使絕望無助也不會放棄希望。

    太宰治這個人物給我的第一印象。:帥氣、溫柔、爽朗、繃帶纏身並且對死亡迷之熱愛的怪人。不是在去自殺的路上就是在去殉情的路上。  

    我覺得、也相信很多人都會有如此的第一印象吧。   

    那麼,什麼時候讓我轉變了這個想法呢?   

    黑時?不,並不是。大家是否還記得第一季的第九集與中也對話的太宰   

    鳶眸稍眯嘴角上揚露出傲慢笑容。   

    自信、太過於的自信。就如同是站在耶和華的身旁。附下身看透了這世間萬物看得透徹。   

    因為可以預料到一切,因為這個世界對於他來說是不會出現意料之外之事、他所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對覺得生命無聊。因為早早明瞭“只有離別才是人生*”這個道理、因為太早生活在槍林彈雨的血腥中,所以對生命所漠視。   

    而黑時宰的『不想失去的東西,總有一天還是會離你而去。人們渴求的一切存在價值的東西,從得到它的那一刻起就註定有失去的一天,不惜延長痛苦人生也要去追求的東西,一個都不存在 。』正好也證明了這一點。也完完全全地體現出了太宰的頹廢思想和對這個世界的絕望與生命的毫不在乎。     

    太宰治說過他討厭疼痛,所以他一早就放棄了“不斷的去觸碰、受到傷害、再用繃帶去掩蓋傷口。”這一方案。太宰他不是會做無謂事情的人。 感他不會在意他看不上的人,因為沒有必要。黑時代,大部分人都是在為織田作流淚心疼,而我則大部分在心疼太宰。   

    正如織田作所說,那時候的太宰只不過是一個太過於聰明,獨自一人留在虛空之中一直在哭泣的孩子。無論他多麼強大多麼優秀,但實際上他還只是一個十八歲的少年。   他在第二季第一集的酒吧的談話中也裡表現的如同一個普通的少年。        

    『讓我從這個被氧化的世界的夢中甦醒過來吧。』   看透這個世界的太宰對這個充滿謊言的、虛假的世界深感失望:每個人都給自己帶上了虛偽的面具來掩飾自己的本性,讓本就醜陋的靈魂加上罪惡,而原本善良的靈魂卻逐漸被迫墮落。用虛假不堪的面具上創造脆弱地夢境般的美好極樂。   

    而讓他甦醒的方法,就是去【死】的那一方。   

    『人類既害怕死亡,卻又被死亡深深吸引。』我覺得這句話的說得其實是太宰本身。

    他被死亡深深的吸引視死亡為救贖卻又畏懼死亡。【活下去】這是人類的本能,本能是無法改變的。非常的無奈。   他

    不知道活下去的意義,卻因為本能在無力掙扎著。     

    順便一提,從黑時宰到第二集的武偵宰之前太宰都是自殺的,第二集之後太宰才開始勾搭美人殉情。     

    我說過,人間失格可以當作太宰心理的一個參照。人間失格之中有這樣幾句話,請原諒我的斷章取義:“我逐漸變成了一個世人眼裡的搞笑怪人。”“所謂的世人不就是你嗎?”“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在別人看來跌宕的生活,大概在他的眼中只是一潭死水,就如他無機質的眸子一般。他應該早就預料到自己會有被殺人死的一天吧,也盼望著那一天。     

    有一個孩子,他被神明寵愛、被世界拋棄同時排斥世界。

    他叫太宰治  

    他難以被拯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城疫和禽流感在症狀表現上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