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鄰居家的韭菜花
-
2 # 浮生若淺
近日,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劇照出爐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花木蘭是中國古代有名的巾幗英雄,她“替父從軍”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聞,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花木蘭的那些事。
花木蘭最早出現在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中,關於木蘭生活的年代,根據詩中描述,稱天子為可汗,且征戰地點皆在北方,推測其可能生活在北朝。當時柔然是北方的遊牧大族,與北魏及東魏、北齊曾發生過多次戰爭。其中,北魏太武帝年間曾北伐柔然,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木蘭家中父親年邁,弟弟年幼,所以她決定替父從軍,她參加的戰事可能就是北魏與柔然的戰事。
關於木蘭生活的年代還有另一種說法是木蘭生活與隋恭帝義寧年間,當時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與羅成的妻子竇線娘是好友,後被發現女兒身後自刎身亡。該說法出自《隋唐演義》。
兩種說法比較起來,阿淺個人比較傾向於第一種,各位看官,你們有什麼其他看法嗎?
-
3 # 迷你小廚大作戰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可汗問所欲?”這首詩最早記載的是南北朝的陳朝。可汗,黃河代表木蘭所在的是北朝,裡面講的應該就是北魏跟柔然之間的戰爭,所以木蘭應該是北魏人。
花木蘭是南北朝時期,現河南省商丘市周莊村人。北魏當時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家父老弟幼,木蘭只能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
北魏太武帝年間,花木蘭替父從軍,參加了北魏和柔然之戰。木蘭因多次參加北魏出擊兵伐柔然的戰爭,而且表現突出,但卻一直無人發現她是女子。等戰爭結束後,朝廷欲授其為尚書郎,才發現其真實身份。
花木蘭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當時的皇帝為太武皇帝(拓跋燾)。
花木蘭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她的事蹟流傳至今,以替父從軍擊打敗入侵民族而聞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其為“孝烈將軍”。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華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勇敢純樸。忠於國家,孝順父母。她既有女子的柔婉,更有英雄氣概,是古代傑出的巾幗英雄。
回覆列表
花木蘭是北魏人。
花木蘭(412年-502年),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人,巾幗英雄,花木蘭的事蹟流傳至今,中國北方古代民族英雄,忠孝節義,以替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聞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
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但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花木蘭事蹟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
花木蘭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
花木蘭的父親以前是一位軍人,因此從小就把木蘭當男孩來培養。木蘭十來歲時,她父親就常帶木蘭到村外小河邊練武,騎馬、射箭、舞刀、使棒。空餘時間,木蘭還喜歡看父親的舊兵書。時值太武皇帝時期(424——452年),北魏經過孝文帝的改革,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人民生活較為安定。但是當時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
但是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沒辦法上戰場,家裡的弟弟年紀又小,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多年的軍旅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說木蘭又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但是花木蘭最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數年後凱旋迴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不過,花木蘭拒絕了,她請求皇帝能讓自己回家,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木蘭辭》被列入中學課本,被千千萬萬的青年學生世代誦頌。木蘭的事蹟和形象被搬上舞臺,長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保衛國家,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