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立聰堂吳江助聽器店
-
2 # 立聰堂中山路店
你好,助聽器只有當患者還有殘餘聽力的情況才能夠發揮其作用,而且佩戴助行器主要是幫助聽損患者更好的聆聽聲音,想要說話還需要透過專業的語訓才行,而且最佳的語訓年紀是6歲之前。
-
3 # 海之聲TJ
具體要看聽力情況來選配,如果沒有殘餘聽力的話配不了助聽器,可以考慮做人工耳蝸。戴了助聽器能不能說話,那還要經過語言訓練的
-
4 # 陽光語言矯正師
如果你孩子口不能言,不會叫爸爸媽媽,您會害怕嗎?
如果你的孩子因為不能說話或說話不清楚,不敢走進校園,您會擔心嗎?
如果有人告訴你,你的孩子將來連生存都是大問題,您會怎麼想?
想一想生活在身邊的聾啞人,他們生活處處受到限制,從物質到精神的社會融入度極低,他們的幸福指數無法和常人相比。
四年前,我的孩子被確認有聽力障礙,聽力損傷中度,看著診斷書的我們猶如雷擊當頭,限於文化水平,我和孩子爸爸對聽力損失一無所知;我們夫妻二人聽力都正常,家裡上幾輩老人也沒聽說過有同類的情況出現,真不知道厄運怎麼就偏偏選中了我們。正當孩子開口的年紀,看著別人家寶寶牙牙學語,再看看自己的孩子,叫他聽不到,教他說話學不會,只會發出莫名奇怪難聽的聲音,本想著配完助聽器,孩子就可以正常講話了,然而事情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順利,孩子雖然聽得到我們的聲音,但還是無法說話。有時候感覺寶寶想說,但是不知道如何開口,怎麼辦呢?孩子將來就註定了這樣的結果?聽力障礙寶寶需要二次語言輸入
補償聽力是重新輸入語言的第一步,如何再次輸入語言,補償寶寶的語言學習斷層是聽障寶寶語言康復第二步,也是目前的難點。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帶了助聽器後,聽的清楚了,自然就學會說話了,語言能力也會逐漸康復。
但是僅僅學習這些基礎知識是不夠的。聾兒語言康復還有一些更加深層次的知識結構,需要家長掌握。
聽障兒童的語言能力滯後,會出現以下特點:
認知能力落後。語言功能落後。社會性發展落後。語言思維的落後。
所以,補償聽障兒童的語言能力,需要考慮他們的年齡結構,家庭教育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絕不能注重簡單的模仿發音學習,而忽視了其他語言能力的發展。每個聽障兒童由於各種原因,聽障從發現到補償的時間不同,可能會跨越很大的年齡結構,
那麼針對不同年齡的兒童,需要針對性的語言輸入方案
1、輸入適合的語言:考慮到聽障兒童的認知能力落後,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大,就給孩子輸入複雜的,超出其理解能力的東西,要以理解聽懂為主,適當的降低難度,有利於模仿中形成有效記憶。對於更小的聽障幼兒,則適合輸入更常見的自然聲音和最基本的生活用語,最好從最容易發出的單母音語素開始,循序漸進。
2、不要生搬硬套學齡前的語言學習模式。有些聽障孩子甚至在10歲後才補償聽力,之前可能學過手語等,有一定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對書面語言也有部分掌握,那麼就不適合用學齡前兒童的學習模式,這些大齡兒童,更應該尋求語言輸入頻率和有效性,同時注重語言環境刺激,以及更重要的心理重建等輔助訓練。
3、父母的參與很重要。語言訓練是枯燥的,老師可以找到教學的趣味性,但回到家中,父母需要引導孩子保持訓練的熱情,父母可以在家庭與孩子多互動交流,容易理解的語言使用頻率越高,孩子掌握運用的復現率就高,這樣就更容易記住,並能夠掌握並應用,會加強他們的信心和對語言的興趣。
總結一下,聽障孩子需要父母這樣做:
一個安靜溫馨的學習環境,同時要兼顧聽力保護。
多讓孩子參與日常活動,生活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教學素材
關於溝通,父母要永遠比孩子更有激情。
關注孩子的興趣,最好是一起投入興趣,找到話題。
不要用教學的口氣,用平等的交流方式。
如果孩子學過手語,儘量不要讓孩子習慣用手語替代,這樣會形成不好的語言習慣。
給孩子找到他喜歡的音樂,但不要用耳過度,注意保護聽力。
鼓勵孩子唱歌,或者學一門語言技能。
一個聽障孩子的康復,父母的重要性要佔二分之一,除了矯正師,父母是孩子最緊密,最親近的人,也是語言交流最多的物件,語言輸入千萬馬虎不得。
-
5 # 海之聲助聽器1996
戴上助聽器能不能說話,這個要看聽力情況,而且沒有語言基礎的人需要做語訓的,沒有殘餘的聽力可以考慮做人工耳蝸
-
6 # 佛山海之聲市一中心
具體要看聽力情況來選配,如果沒有殘餘聽力的話配不了助聽器,可以考慮做人工耳蝸。戴了助聽器能不能說話,那還要經過語言訓練的
回覆列表
您好,首先需要去專業的驗配中心或者醫院進行聽力檢測,主要是看聾到什麼程度,如果她能聽到細微的聲音那麼建議是要給他佩戴一對助聽器的,不管從什麼方面來考慮對她都有好處,她能聽到外界的聲音就能刺激她的言語中樞以及聽神經的運動,慢慢的她就能理解一些簡單的詞語。只要有殘存聽力,戴上助聽器是可以聽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