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尋根拜祖

    個人認為,顏回如果不是因為英年早夭,他可能會成為超越孔子的,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

    一般認為,孔子儒雅溫和,這樣的老師對待學生一定是和風細雨,實際上,孔子脾氣很大,生氣的時候經常會罵人,而且很刁專。被他罵的最多的是他的大弟子子路,甚至罵他不得好死,哪有老師這麼詛咒學生的!不過,想想還有被孔子罵成臭大糞的,子路也該心平氣和了。相對於那些倒黴催的幾位弟子,顏回算是幸運到了極點,跟隨孔子二十年,從來沒有捱過罵,相反,他被孔子捧上了天。

    孔子對待弟子的差別,顯得很無厘頭,讓人懷疑他識人的價值取向。但事實並非如此。

    從年齡上看,子路只比孔子小九歲,是孔子學生中年齡最大的。子路這個人的性格很像江湖豪俠,義氣、豪爽、率真、勇猛,怎麼看都不像儒生,跟孔子站一起就是“秀才遇大兵”,完全不搭。事實上,子路跟孔子的第一次相見,就充分顯示了這種相遇的尷尬。子路根本看不起這個窮酸秀才,對孔子來了個“黑道風雲”:戴著讓人生畏的“公雞帽”,拿一把裝飾著公豬標識的寶劍(不知道子路有沒有紋身),屢次冒犯夫子(估計叼個牙籤,斜楞孔子,有意撞他一下之類)。按後人對孔子的印象,孔子肯定尿褲子了。可事實上,孔子根本沒鳥子路這個小流氓,更談不上害怕,他略施小計(設計少許禮樂加以引導),沒多久,子路就拜倒在孔子的腳下成了門徒。這大概就是人格魅力吧,佛有佛法,可以降妖降魔,人有魅力,兇頑之輩亦可歸心。從此,子路成為孔子最得力最忠心的弟子之一,都不需要緊箍咒約束。

    顏回的身世跟子路截然不同,他是一個落魄貴族家庭,很窮,但是填飽肚皮沒問題,不像子路,從小吃糠咽菜。所以,自幼的人生經歷相對於子路的豐富多彩,顏回就是平淡無奇。最重要的是,顏回從來沒有在意過生活上的貧窮,他就像一個苦行僧,每天徜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樂此不疲。想想看,一個年輕人,過著苦行僧的閉關生活,哪有什麼生氣可言。如果說子路是一杯烈酒,顏回就是一杯白開水,所以,子路形象飽滿,接地氣,顏回顯得很呆板,乾癟。

    這杯沒有滋味的白開水,尋常人無法洞悉他的內涵,孔子可以。他透過顏回平平淡淡的言行,看到了顏回內心世界的磅礴大氣,這種大氣,甚至連孔子都時常自嘆不如!

    其實,孔子對子路和顏回都是喜歡的,在孔子心目中,他倆的位置是不一樣的,他倆的性情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孔子對他們的迴應就會有差別。

    孔子對待子路完全是一種師友的態度,亦師亦友,小兄弟的成分比重較大,某種意義上來說,子路是孔子的“家人”。學問上,孔子對子路的定位是“可以登堂,無法入室”,水平就那樣了,達不到泰斗級。感情上呢,一家人說話直來直去,罵幾句實屬正常,更何況子路莽撞的性格,就需要孔子的當頭棒喝。說輕了,藥力不夠,說半句,他聽不懂,說少了,他記不住,所以只能罵,狠罵、多罵,照直了往死裡罵!這其實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孔子罵子路“不得好死”,那不是詛咒,是孔子看透了子路的本性,有可能會引來災難。一個“暴虎馮河”(空著手就敢打老虎)的人,一個遇事不過腦子的人,送了性命難道很意外嗎?

    可惜的是,孔子的“罵愛”始終改變不了子路的本性,他最終真的“不得好死”。

    顏回不一樣,顏回是孔子的那些弟子中,唯一可以和他精神交流的學生,甚至在孔子眼裡可以平等交流,而不是老師與學生的交流。在這種心態下,孔子怎麼可能罵顏回,對他除了讚歎還能有什麼?

    那麼顏回真的達到了這個高度嗎?答案是肯定的。顏回是典型的大智若愚型,孔子也是花了很長時間才看到了顏回的深邃。當孔門的弟子們熱衷於做官體現人生價值的時候(包括孔子本人),顏回卻以他的行動冷冷地告訴他們:那都是外在的東西,一個人最高貴的德性就是一心向內,從自己的內心世界裡求,修心養性,親力踐行老師的學說。所以,他的德性都體現在生活的瑣碎細小的事件裡了,而這些瑣碎的雞零狗碎,如果不用顯微鏡放大,讀起來毫無滋味,如果沒有一雙慧眼,誰能看得透顏回平凡中的偉大呢。

    為了推行儒家思想,孔子辛苦奔波了一輩子,回過頭來才發現,顏回比他看得還要透,為什麼向外追求呢,修煉本心就好了。這就是孔子感慨慚愧啊“吾不如(顏回)也”的原因,從精神修煉的角度看,顏回起於孔子,又超脫於孔子!

    可惜的是顏回死得太早,他因為專研學問用腦過度,又長期營養不良,二十九歲就滿頭白髮,三十二歲就早早離世,否則他完全有可能成為一位,與他的老師等肩而立,甚至超越老師的一代大思想家!

  • 2 # 我有我的歷史觀

    顏回是孔門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賢之首”。而子路亦“孔門十哲之一”,孔子卻常罵他:“不得其死”。何故?下面我們就來分別講講孔子的這兩位得意學生。顏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顏氏,名回,字子淵。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家境艱難。14歲拜孔子為師。他言語不多,大家開始以為他愚鈍。後孔子經與他交談,覺得他非常聰慧。子路說:“我聞一知一,他聞一知十”。

    他精心鑽研孔子的思想,協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並經常隨同孔子周遊列國,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庫。後又透過自己講學授徒,傳授儒家六經,逐漸擴大影響力,形成了儒家的一個支派——“顏氏之儒”。

    顏回推崇:人們要領略天地造化的力量,尊重客觀規律,順應自然。但是又重視人的能動性。”守道而不移其志”。同時,顏回還有著“物極必反”的辨證思維。

    顏家至顏回父子時,家道已衰敗。僅“郭外50畝,郭內10畝”,要維持一個貴族大家庭,度日維堅。顏回生活非常艱苦,”居於陋巷”。以木瓢舀水,以竹器裝飯。換作一般人,早已苦不堪言,他卻不改樂觀的心態。

    顏回一生未入仕。孔子曾問他:“家境這麼艱難,而你學識很淵博,為什麼不出去做官來改變家境呢?”答曰:“不願仕。郭外50畝,足供稠粥:郭內10畝,足穿絲麻:彈琴足以自娛;聞先生授道,足以快樂。”

    顏回曾向孔子請教“仁”:“吾雖出身貧寒,但應安分守己,不以貧為恥;雖無職無權,但也不自卑,不在權貴前低三下四:不以擺架子耍威風來樹立威望;交友則與其一輩子患難與共。以此作為待人處世的標準,如何?”。孔子大加讚賞。

    由於顏回在學習和弘揚儒家思想的過程中,殫精竭慮,傾注全部心血,再加上他“簞食瓢飲”的困苦生活,嚴重損害了身體健康。29歲頭髮全白。40歲病逝。

    由於英年早逝,沒有留下任何書卷。但他對儒家思想的傳播作用巨大。他高尚的道德人格影響著社會,啟迪著後世。顏回是孔門“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

    華人對他的評價很高。此後歷代統治者為其多次追加“諡號”。唐太宗追其為——“先師”;唐玄宗:——袞國公;元文宗:——袞國復聖公。明嘉靖:——改為“復聖”(華人稱孔子為“聖人”,稱顏回為“復聖”,可見對顏回是多麼的推崇。山東曲阜還有“復聖廟”。以上是我對顏回的評價。不!這是歷史的評價。我一介草民豈有資格評彈一代儒家“復聖”呢?

    那麼”子路”呢?

    子路名“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人(今山東濟寧市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

    子路出身於貧苦家庭,家裡常吃野菜充飢。子路少時從事各種勞作以維持家庭生計。

    子路拜入孔門前,“志氣剛強,性格豪爽”。常“頭戴雞公式帽子耍威風,佩公豬裝飾的寶劍顯示自己的無敵”。曾瞧不起柔弱的孔子,屢次冒犯和羞辱孔子。後經孔子以禮樂儀式對其加以引導,子路有了改正。他穿儒服,帶著拜師的禮物,經孔子學生的引見,成為了孔子的學生。

    對於子路,孔子是喜歡的。因為他勇於提出自己的觀點。遇有認為孔子觀點不正確時,決不藏掖,勇於提出。遇上別人指出他的不對時,也勇於承認,並改正錯誤,所以深得孔子器重。他為人果烈剛直,且多才藝,事親至孝,為人勇武,信守承諾,忠於職守。

    孔子周遊列國時,顏回和子路始終跟隨。且子路勇武保護孔子。孔子曰:“自有了子路,我就再沒有聽到惡意的言辭了”。

    孔子還認為子路有“為政之能”,能治理“千乘之國”。

    孔子設案授徒,闢“德行”、“政事”、“言語”、“文學”四科,子路是“政事科”優異者。

    他初入仕途,是在魯國“季孫氏”那裡乾點小事。後得到信任,升為“季氏宰”,即“總管”。還做過“費宰”。

    孔子客居衛國時,他做了衛國實際掌權者孔悝的“蒲邑”的“蒲大夫”。前後三年,取得不少政績。後孔子路過“蒲邑”,從過境>進入城邑>走到庭院,一路讚不絕口,給予了極高評價:“民不偷,民不擾……民心安……則國家富強”。

    但孔子也常罵子路“不得其死”。當然,孔子此“罵”不能理解為“辱罵”,而是“責罵”,因子路徒有大勇,謀略不足。孔子恐其日後因“勇”而誤事,而闖禍,會栽大跟頭。

    儘管子路經過孔門的洗禮,身上的野氣仍未能脫除乾淨,始終未能成為“儒雅君子”。孔子評價子路,只算“登堂”之流,不在“入室”之列。

    果不其然,應驗了孔子的擔憂:子路在任衛國宰相時,公元前480年,孔悝的母親“伯姬”與人密謀,欲立其弟“蒯聵”為君,脅迫孔悝弒“衛出公”。“衛出公”聞訊而逃,子路聞訊,憑著匹夫之勇,欲加阻攔,被人砍成肉醬。

    子路用自己的性命阻止了一場政治紛爭,雖是無奈之舉,卻足見作為一個武士的忠心。

    以後孔子吃飯時,但凡見到有肉醬之類,立即蓋上。傷心落淚,不忍食用。嘆自己終究沒有“罵醒”這個忠勇有餘,而智謀不足的學生。

    子路一生追隨孔子,保護孔子。積極捍衛和努力實踐孔子的思想學說。對儒家的貢獻和對後世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其德其行如日月在天,江河行地,光彩照人,潤澤華廈。

    子路死後也獲後來的統治者“追諡”:唐玄宗尊之為:——衛侯;宋真宗:——河內公;宋度宗:——衛公

    明嘉靖:——改為“先賢仲子”。

  • 3 # 慧光2787

    顏回與子路,都是孔門最具鮮明特性之人,顏回與世無爭,子路忠肝俠膽。正如你所說,孔子特別喜歡顏回,讚歎顏回;而對子路,罵之頗多。

    莫非孔子也像常人一樣,意氣用事,對所喜者贊,厭者惡?答案肯定不是這樣。孔子是聖人,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心中只有愛。因此,贊顏回是愛,罵子路也是愛。

    我們試舉幾例,看看孔子是怎樣稱讚顏回的。

    <孔子家語>記有這麼一件事,孔子厄於陳、蔡,七天沒有吃。子貢以所宅貨,潛出包圍,告糴於野人,得米一石。顏回與子路在屋簷下做飯,子貢看見顏回取了一撮飯放入口中,以為顏回偷吃,很不高興。入內問老師:"仁人廉士窮改節乎?"孔子答:"改節即何稱於仁廉哉?"子貢又說"若回也,其不改節乎?"孔子答:"然。"子貢便把自己所看到的告訴孔子。孔子說:"吾信回之為仁久矣。雖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將問之。"便把顏回叫來,問道:"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佑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顏回回答說:"向有埃墨墮飯中,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說:"然乎,吾也食之。"孔子看著兩三個弟子說:"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這兩三個學生,由這個事,很佩服顏回。

    飯中掉入灰塵,不管它,飯不乾淨;丟了,又可惜。所以,自己把汙飯吃了。這種心,是什麼心呢?

    在<論語>中,孔子贊顏回的話甚多。

    <為政篇第二>說:"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思,亦足於發,回也不愚。"贊回大智若愚。

    <公冶長篇第五>說:"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熟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贊己不如回。

    <雍也篇第六>說:"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不幸短命死也,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贊顏回好學,無人可及。

    <雍也篇第六>說:"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贊顏回心仁。

    <雍也篇第六>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贊顏回貧而能樂。

    論語中贊顏回的句子很多,舉這幾例足以知曉回之為人如何。

    子路這個人,就不同於顏回,他伉直、勇武、剛烈。

    子路拜孔子為師的過程,是把他折伏後才拜師的。據<孔子家語>記載,子路見孔子,孔子問:"汝何好樂?"子路回答說:"好長劍。"孔子說:"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於學問,豈可及之。"子路說:"學豈益哉也?"孔子說:"夫人君而無諫臣則失正,士而無教友則失聽。御狂馬者不釋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聖。受學重問,孰不順哉?毀仁惡仕,必近於刑,君子不可不學。"子路說:"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說:"栝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說道:"敬而受教。"

    我們再看看,孔子是怎樣罵子路的。

    <論語子路篇第十三>孔子說:"野哉,由也!君子以其所不知,蓋闕如也。"罵子路野蠻、粗魯。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咒子路不得好死。

    <論語子罕篇第九>孔子說:"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罵子路欺詐行為幹得太久了。

    <論語為政篇第二>孔子說:"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罵子路不懂而亂說。

    同樣,論語中罵子路的還有不少,有這幾條也夠慘了。是不是子路真的如此不濟?非也。孔子對他的評價是:惡言不聞於耳,做事果斷,信守諾言。

    孔子的贊與罵,常人是學不得的,因為孔子知人,而常人不知人。顏回,怎麼捧他,其心安然,不會有絲毫得意。子路,不把他罵慘,他會把自己害得更慘。其中之緣由為:

    顏回是得道之人,<述而不作篇>說:"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用之舍之,指的是道。顏回死,孔子悲慟而哭,嘆道:"今也則亡",也是指道。古人說:"顏子沒,而聖學亡。"就是這個道理。證道之人,沒有我,譭譽焉能牽動。怎麼贊他,也不飄飄然。

    而子路不同,他的性子傲慢、耿直、剛烈、豪爽、勇武、果敢,這種特質,老師要是誇他,他會更加極端。孔子說他不得好死,不是惡口,是知道他的結局如此,孔子曾預言:"子路死矣,高柴來矣"。高柴也是孔子的弟子,為人忠厚。他們同在衛國做官,衛國發生政變時,輒逃奔魯國,高柴急忙逃離衛國,並勸子路不要回宮。子路拒絕了他的勸阻,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難"的凜然氣節,參與了其中的鬥爭。在勸逼蕢聵誅殺孔俚時,被人擊斷冠纓。他臨危不懼,慷慨說道:"君子死而冠不免",結果在重新結纓帶時被砍成肉醬。

    子路是孔門十哲之一、七十二賢之一,德才都是了不起的,不能因為孔子的罵,產生任何不好的想法。

    正確的讀書方法,應當把孔子、顏回、子路等的示現,是為了我們這些罪障眾生,把自己擺進書中去,顏回的好,自己學,子路的缺點就是自己的缺點,孔子罵的是自己。這樣讀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讀書,才是真會讀書。不然,是白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梅長蘇沒有中火寒毒會怎麼樣?